编辑推荐
◎ 不可思议的懒人整理术,人气日式收纳高哲学。
2015年,山下英子女士推出“断舍离”白金升级实操版。在本书中首度明确提出30种整理术和舍弃法,涵盖“时间、人生、生活”,被媒体誉为“不可思议的懒人整理术,人气日式收纳高哲学”。从此“断舍离“不再是概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 依赖他人?执着过去?逃避现实?担忧未来?如若不给心留出更多空间,我们怎能接纳未来?断舍离概念创始人山下英子开年大作再度引发轰动,联手亚洲心理医师中村究案例分析,用“断舍离”为心灵减负,邂逅全新的自己!
◎ 本书为以下人群量身定做——
逃避现实的拖延症群体;
执着过去的创伤性群体;
依赖他人的依赖症群体;
担忧未来的抑郁症群体;
◎“断”是一种勇敢。它让你丢掉懦弱、胆小的自己,成为一个敢于面对自我的勇士;“舍”是一种决断。它让你戒掉依赖他人、习惯拖延的坏习惯,成就清爽高效的人生;“离”是一种温柔。它让你与过去一刀两断后,更加珍惜这个世界被你留下的人与物。
◎ 张德芬、杨澜、宫崎骏、林夕等百余名名人、明星倾情推荐。读完本书,前所未有的解放感将包围着你,看不见的内在世界正在变化。
作者简介
山下英子内容简介
依赖他人?执着过去?逃避现实?担忧未来?在这本书里,山下英子让我们学会了用断舍离给我们的心灵减负,更提出了针对依赖与抑郁症的心灵加减法,让我们在断舍离的实践中认清自我,寻找更深层的自我认知和理解,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简单自在呢。终达到: 不为他人的想法左右,认清自己内心的想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目录
开篇对话“断舍离” 34
放下执念,给心灵一次扫除 34
不求拥有什么,只问需要什么 36
打磨自己,为心灵减负 38
别费心空想,先认清现实 40
不必在意结果,只求走入内心 42
█ Part 1 扔掉看得见的东西,改变看不见的世界
难舍物品=心理依赖 48
什么是依赖症? 51
“抑郁”“依赖”与“断舍离” 53
█ Part 2 为心灵做减法,简单的生活之道
心灵加减法 58
案例:洋子女士(化名) 50多岁女性 全职太太 64
告诉自己一切都很美好,压力没有那么大 68
█ Part 3 走出心之牢笼,世界也会对你温柔以待
为什么你总是容易受伤? 76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 78
抑郁症对照表 81
断舍离针对的抑郁症分类 82
抑郁症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83
单极性抑郁症 84
抑郁症的各类病例 单极性抑郁症步美女士(化名),
50多岁女性,全职太太 86
双极性情绪障碍 92
抑郁症的各类病例 双极性情绪障碍瞳女士(化名),
40多岁女性,公司主管 94
神经症性抑郁症 101
抑郁症的各类病例 神经症性抑郁症直树先生(化名),
30多岁男性,个体经营 103
新型抑郁症 108
容易导致抑郁症的类型 110
生病导致抑郁的情形 113
抑郁症常见于女性,医疗关怀因人而异 115
精神药物的现状 119
通过体型看性格 122
█ Part 4 断舍离心灵启示录
断舍离的日常练习 126
用断舍离转变思维 130
纠结是认清自我的好时候 135
尊重自己,珍视物品 143
重新审视人际关系 147
█ 尾声 当断舍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名为世俗眼光的精灵 152
发现自身的宝藏 155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但却散发着一种宁静而又引人深思的气质。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淡淡的书香,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作者的山下英子女士,以一种温柔而又坚定的话语,引导着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一片被杂物堆积已久的心灵空间,而这本书就像一把清澈的泉水,缓缓流淌进来,洗涤着那些陈旧的、不再需要的情感和执念。 它并没有提供什么惊天动地的“秘籍”,也不是那种告诉你如何一夜暴富的书。恰恰相反,它的力量在于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我开始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么?那些堆积在生活中的物品,有多少是真正为我所用,有多少只是占据了空间,消耗了精力?这种思考,从物质层面延伸到了精神层面。那些日积月累的烦恼、不必要的担忧、以及那些总是在心里纠结不清的人际关系,是不是也该好好地“断舍离”一番了? 书中有很多小小的启发,比如关于“放下”的练习。它不是让你硬生生地去遗忘,而是让你去理解,去接纳,然后自然而然地让那些不再重要的东西,在心中渐渐淡去。这就像清理一个混乱的房间,你不需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扔掉,而是找到真正有价值的、真正需要的,然后把它们好好地收纳起来,让空间变得通透。这种感觉,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像一位亲切的朋友,坐在你身边,分享她的体悟。她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让我觉得非常贴近,感同身受。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着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有过同样的困惑。这种共鸣,让我觉得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孤立的读物,而是与我的生活紧密相连。 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立刻变成一个“断舍离”的行家,但我的内心却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不再轻易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我学会了在生活中,为自己留出更多的空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这种改变,就像是在原本浑浊的水中,投入了一颗清澈的石子,虽然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涟漪,但却渐渐地荡漾开来,影响着周围的一切。
评分说实话,在拿起这本书之前,我对“断舍离”这个词汇,只是停留在一种模糊的印象里,觉得它大概就是一种关于整理物品的方法。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时,我才发现,它的内涵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 作者以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引导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她并没有强迫你去丢弃任何东西,而是让你去感受,去觉察,去理解。她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生活场景,让我们看到,那些堆积如山的物品,实际上是我们内心不安全感、焦虑感的一种外化。 书中的“三问法”——“我需要它吗?”,“它会给我带来快乐吗?”,“是它需要我,还是我需要它?”——对我来说,是极具启发性的。我开始用这三个问题,来审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不仅仅是物品,还包括人际关系、工作中的任务,甚至是对待自己的方式。这种审视,让我看到了很多之前从未意识到的“负担”。 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执着于某些东西,并不是因为它们真的有多么重要,而是因为我们害怕失去,害怕改变。而“断舍离”,恰恰是为了让我们摆脱这种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一种对自我负责的生活态度。 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立刻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扔掉,但我内心的“断舍离”的种子,已经悄悄地发芽了。我开始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也更加坦然地面对那些需要放下的。它带来的,是一种平和的力量,一种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内心需求的能力。
评分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一场与自己内心的深度对话。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个“念旧”的人,总是不忍心丢弃一些物品,担心有一天会用到,或者是因为它们承载着一些回忆。然而,正是这些“不忍心”,让我的生活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我的思绪也因此变得杂乱无章。 山下英子女士的“断舍离”理论,就像一记清醒的耳光,让我猛然意识到,那些囤积的物品,与其说是“拥有”,不如说是“负担”。它们不仅占据了物理空间,更重要的是,它们占据了我的精力和情感。我开始反思,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那些堆积如山的物品,还是内心的轻松自在? 书中关于“区分‘物品’和‘念头’”的论述,对我触动很深。我们常常会把对物品的依恋,转化为一种执念,甚至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而“断舍离”,就是让我们学会,把那些不再需要的念头,也一并清理掉,让心灵回归到最纯粹的状态。这种清理,不是遗忘,而是释怀。 读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的一点是,它教会我如何去“选择”。在面对物品时,不再是陷入犹豫不决的境地,而是能够果断地问自己:这个东西,我还需要吗?它能给我带来快乐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让它离开。这种选择,从物品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我开始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才是对自己真正重要的。 这本书带来的,不是一种短暂的改变,而是一种长远的觉知。它让我明白,所谓的“断舍离”,并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清理,更是心灵上的净化。它是一场关于“回归初心”的旅程,让我们重新找回那个简单、纯粹的自己。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我人生的某个岔路口,点亮了一盏小小的灯。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被生活中的各种“东西”压得喘不过气,那些物品,那些人际关系,那些无休止的担忧,都像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我的心上。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并不是生活本身有多么艰难,而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增加了太多的负担。 作者的山下英子女士,用一种极其朴素而又深刻的语言,教会我们如何去辨别,哪些是“需要的”,哪些又是“不需要的”。这种辨别的过程,不仅仅是关于物品,更是关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执念。我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囤积那么多东西?那些东西,真的能给我带来快乐吗?还是仅仅是一种不安全感的体现?这种觉察,让我感到既震惊又释然。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放下”的艺术。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选择。当我们能够勇敢地放下那些不再有价值的事物,我们才能腾出空间,去迎接那些真正属于我们的美好。我开始尝试在生活中,一点点地去实践这种“放下”,比如整理衣橱,清理手机里的照片,甚至是对一些不再健康的社交关系,也开始有了新的思考。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启发性,它并没有给你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让你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它像一个引路人,指引你走向一条更通透、更自在的人生道路。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内心仿佛被清理过一样,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杂念,多了一份宁静和 clarity。 它也让我重新审视了“拥有”的意义。我们常常误以为,拥有得越多,就越幸福。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往往来自于内心的丰盈,来自于对当下生活的满足,而不是对物质的占有。这种观念的转变,对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心灵的“使用说明书”,它没有教我如何去“拥有”更多,而是教我如何去“放下”那些不再需要的东西。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点“囤积”倾向的人,无论是实物还是情感,总是不愿意轻易放手。这种不舍,让我觉得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都充满了拥挤感。 山下英子女士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流,缓缓地涤荡着我被杂物堆积的心灵。她并没有采用激进的方式,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姿态,引导我去看清,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哪些只是虚幻的占有。我开始反思,那些我一直紧抓不放的东西,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是真正的快乐,还是无尽的烦恼?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关于“‘断’,停止制造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去不需要的东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这三个步骤,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不仅仅是关于清理物质,更是关于清理内心的垃圾,摆脱那些不必要的束缚。 我开始尝试在生活中,实践这种“断舍离”的理念。比如,在购买物品前,会多问自己一句:“我真的需要它吗?”。在面对不再有价值的人际关系时,也会更加勇敢地选择“放手”。这种改变,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由。 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心态的调整。它让我学会了更加专注当下,更加珍惜真正重要的事物。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富足,不是拥有多少,而是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评分朋友推荐,推荐给朋友,反映很好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很值得一看。
评分喜欢这套书!已经买了很多套送亲戚朋友啦!唯一不满意的是,要我们自己付快递费!
评分给公司员工买的生日礼物,还没拆包,希望会喜欢!
评分冲着书名买的,喜欢书名胜过书,包装完好。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很值得一看。
评分帮朋友买的、应该还行。
评分喜欢这套书!已经买了很多套送亲戚朋友啦!唯一不满意的是,要我们自己付快递费!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