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 不可思議的懶人整理術,人氣日式收納高哲學。
2015年,山下英子女士推齣“斷捨離”白金升級實操版。在本書中首度明確提齣30種整理術和捨棄法,涵蓋“時間、人生、生活”,被媒體譽為“不可思議的懶人整理術,人氣日式收納高哲學”。從此“斷捨離“不再是概念,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 依賴他人?執著過去?逃避現實?擔憂未來?如若不給心留齣更多空間,我們怎能接納未來?斷捨離概念創始人山下英子開年大作再度引發轟動,聯手亞洲心理醫師中村究案例分析,用“斷捨離”為心靈減負,邂逅全新的自己!
◎ 本書為以下人群量身定做——
逃避現實的拖延癥群體;
執著過去的創傷性群體;
依賴他人的依賴癥群體;
擔憂未來的抑鬱癥群體;
◎“斷”是一種勇敢。它讓你丟掉懦弱、膽小的自己,成為一個敢於麵對自我的勇士;“捨”是一種決斷。它讓你戒掉依賴他人、習慣拖延的壞習慣,成就清爽高效的人生;“離”是一種溫柔。它讓你與過去一刀兩斷後,更加珍惜這個世界被你留下的人與物。
◎ 張德芬、楊瀾、宮崎駿、林夕等百餘名名人、明星傾情推薦。讀完本書,前所未有的解放感將包圍著你,看不見的內在世界正在變化。
作者簡介
山下英子內容簡介
依賴他人?執著過去?逃避現實?擔憂未來?在這本書裏,山下英子讓我們學會瞭用斷捨離給我們的心靈減負,更提齣瞭針對依賴與抑鬱癥的心靈加減法,讓我們在斷捨離的實踐中認清自我,尋找更深層的自我認知和理解,會發現生活原來可以這麼簡單自在呢。終達到: 不為他人的想法左右,認清自己內心的想法,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目錄
開篇對話“斷捨離” 34
放下執念,給心靈一次掃除 34
不求擁有什麼,隻問需要什麼 36
打磨自己,為心靈減負 38
彆費心空想,先認清現實 40
不必在意結果,隻求走入內心 42
█ Part 1 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
難捨物品=心理依賴 48
什麼是依賴癥? 51
“抑鬱”“依賴”與“斷捨離” 53
█ Part 2 為心靈做減法,簡單的生活之道
心靈加減法 58
案例:洋子女士(化名) 50多歲女性 全職太太 64
告訴自己一切都很美好,壓力沒有那麼大 68
█ Part 3 走齣心之牢籠,世界也會對你溫柔以待
為什麼你總是容易受傷? 76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痛 78
抑鬱癥對照錶 81
斷捨離針對的抑鬱癥分類 82
抑鬱癥大緻可以分為四類 83
單極性抑鬱癥 84
抑鬱癥的各類病例 單極性抑鬱癥步美女士(化名),
50多歲女性,全職太太 86
雙極性情緒障礙 92
抑鬱癥的各類病例 雙極性情緒障礙瞳女士(化名),
40多歲女性,公司主管 94
神經癥性抑鬱癥 101
抑鬱癥的各類病例 神經癥性抑鬱癥直樹先生(化名),
30多歲男性,個體經營 103
新型抑鬱癥 108
容易導緻抑鬱癥的類型 110
生病導緻抑鬱的情形 113
抑鬱癥常見於女性,醫療關懷因人而異 115
精神藥物的現狀 119
通過體型看性格 122
█ Part 4 斷捨離心靈啓示錄
斷捨離的日常練習 126
用斷捨離轉變思維 130
糾結是認清自我的好時候 135
尊重自己,珍視物品 143
重新審視人際關係 147
█ 尾聲 當斷捨離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名為世俗眼光的精靈 152
發現自身的寶藏 155
這本書就像一本心靈的“使用說明書”,它沒有教我如何去“擁有”更多,而是教我如何去“放下”那些不再需要的東西。我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是一個有點“囤積”傾嚮的人,無論是實物還是情感,總是不願意輕易放手。這種不捨,讓我覺得自己的生活空間和精神空間都充滿瞭擁擠感。 山下英子女士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流,緩緩地滌蕩著我被雜物堆積的心靈。她並沒有采用激進的方式,而是以一種循序漸進的姿態,引導我去看清,哪些是真正有價值的,哪些隻是虛幻的占有。我開始反思,那些我一直緊抓不放的東西,到底給我帶來瞭什麼?是真正的快樂,還是無盡的煩惱? 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關於“‘斷’,停止製造不需要的東西;‘捨’,捨去不需要的東西;‘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這三個步驟,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不僅僅是關於清理物質,更是關於清理內心的垃圾,擺脫那些不必要的束縛。 我開始嘗試在生活中,實踐這種“斷捨離”的理念。比如,在購買物品前,會多問自己一句:“我真的需要它嗎?”。在麵對不再有價值的人際關係時,也會更加勇敢地選擇“放手”。這種改變,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和自由。 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活方式的改變,更是一種心態的調整。它讓我學會瞭更加專注當下,更加珍惜真正重要的事物。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富足,不是擁有多少,而是內心的寜靜和自由。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簡潔,但卻散發著一種寜靜而又引人深思的氣質。翻開扉頁,撲麵而來的是一種淡淡的書香,讓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氣。作者的山下英子女士,以一種溫柔而又堅定的話語,引導著我們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讀著讀著,我仿佛置身於一片被雜物堆積已久的心靈空間,而這本書就像一把清澈的泉水,緩緩流淌進來,洗滌著那些陳舊的、不再需要的情感和執念。 它並沒有提供什麼驚天動地的“秘籍”,也不是那種告訴你如何一夜暴富的書。恰恰相反,它的力量在於那種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我開始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麼?那些堆積在生活中的物品,有多少是真正為我所用,有多少隻是占據瞭空間,消耗瞭精力?這種思考,從物質層麵延伸到瞭精神層麵。那些日積月纍的煩惱、不必要的擔憂、以及那些總是在心裏糾結不清的人際關係,是不是也該好好地“斷捨離”一番瞭? 書中有很多小小的啓發,比如關於“放下”的練習。它不是讓你硬生生地去遺忘,而是讓你去理解,去接納,然後自然而然地讓那些不再重要的東西,在心中漸漸淡去。這就像清理一個混亂的房間,你不需要把所有的東西都扔掉,而是找到真正有價值的、真正需要的,然後把它們好好地收納起來,讓空間變得通透。這種感覺,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 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平實,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像一位親切的朋友,坐在你身邊,分享她的體悟。她用瞭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讓我覺得非常貼近,感同身受。我常常會停下來,對照著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曾經有過類似的經曆,有過同樣的睏惑。這種共鳴,讓我覺得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孤立的讀物,而是與我的生活緊密相連。 讀完這本書,我並沒有立刻變成一個“斷捨離”的行傢,但我的內心卻悄悄地發生瞭一些變化。我開始更加關注自己的感受,不再輕易被外界的聲音所乾擾。我學會瞭在生活中,為自己留齣更多的空間,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更是精神上的。這種改變,就像是在原本渾濁的水中,投入瞭一顆清澈的石子,雖然一開始隻是一個小小的漣漪,但卻漸漸地蕩漾開來,影響著周圍的一切。
評分閱讀這本書,就像是一場與自己內心的深度對話。我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是個“念舊”的人,總是不忍心丟棄一些物品,擔心有一天會用到,或者是因為它們承載著一些迴憶。然而,正是這些“不忍心”,讓我的生活空間變得越來越擁擠,我的思緒也因此變得雜亂無章。 山下英子女士的“斷捨離”理論,就像一記清醒的耳光,讓我猛然意識到,那些囤積的物品,與其說是“擁有”,不如說是“負擔”。它們不僅占據瞭物理空間,更重要的是,它們占據瞭我的精力和情感。我開始反思,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是那些堆積如山的物品,還是內心的輕鬆自在? 書中關於“區分‘物品’和‘念頭’”的論述,對我觸動很深。我們常常會把對物品的依戀,轉化為一種執念,甚至是一種情感的寄托。而“斷捨離”,就是讓我們學會,把那些不再需要的念頭,也一並清理掉,讓心靈迴歸到最純粹的狀態。這種清理,不是遺忘,而是釋懷。 讀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的一點是,它教會我如何去“選擇”。在麵對物品時,不再是陷入猶豫不決的境地,而是能夠果斷地問自己:這個東西,我還需要嗎?它能給我帶來快樂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就讓它離開。這種選擇,從物品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麵麵,讓我開始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什麼纔是對自己真正重要的。 這本書帶來的,不是一種短暫的改變,而是一種長遠的覺知。它讓我明白,所謂的“斷捨離”,並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清理,更是心靈上的淨化。它是一場關於“迴歸初心”的旅程,讓我們重新找迴那個簡單、純粹的自己。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就像在我人生的某個岔路口,點亮瞭一盞小小的燈。我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被生活中的各種“東西”壓得喘不過氣,那些物品,那些人際關係,那些無休止的擔憂,都像沉甸甸的石頭,壓在我的心上。讀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很多時候,並不是生活本身有多麼艱難,而是我們自己,給自己增加瞭太多的負擔。 作者的山下英子女士,用一種極其樸素而又深刻的語言,教會我們如何去辨彆,哪些是“需要的”,哪些又是“不需要的”。這種辨彆的過程,不僅僅是關於物品,更是關於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和執念。我開始反思,自己為什麼會囤積那麼多東西?那些東西,真的能給我帶來快樂嗎?還是僅僅是一種不安全感的體現?這種覺察,讓我感到既震驚又釋然。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提到的“放下”的藝術。這並不是一種消極的逃避,而是一種積極的選擇。當我們能夠勇敢地放下那些不再有價值的事物,我們纔能騰齣空間,去迎接那些真正屬於我們的美好。我開始嘗試在生活中,一點點地去實踐這種“放下”,比如整理衣櫥,清理手機裏的照片,甚至是對一些不再健康的社交關係,也開始有瞭新的思考。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啓發性,它並沒有給你一個固定的模式,而是讓你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它像一個引路人,指引你走嚮一條更通透、更自在的人生道路。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內心仿佛被清理過一樣,少瞭很多不必要的雜念,多瞭一份寜靜和 clarity。 它也讓我重新審視瞭“擁有”的意義。我們常常誤以為,擁有得越多,就越幸福。但這本書卻告訴我們,真正的幸福,往往來自於內心的豐盈,來自於對當下生活的滿足,而不是對物質的占有。這種觀念的轉變,對我來說,是極其寶貴的。
評分說實話,在拿起這本書之前,我對“斷捨離”這個詞匯,隻是停留在一種模糊的印象裏,覺得它大概就是一種關於整理物品的方法。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在書中的世界裏時,我纔發現,它的內涵遠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 作者以一種非常溫和的方式,引導我們審視自己的內心。她並沒有強迫你去丟棄任何東西,而是讓你去感受,去覺察,去理解。她通過一個個生動的生活場景,讓我們看到,那些堆積如山的物品,實際上是我們內心不安全感、焦慮感的一種外化。 書中的“三問法”——“我需要它嗎?”,“它會給我帶來快樂嗎?”,“是它需要我,還是我需要它?”——對我來說,是極具啓發性的。我開始用這三個問題,來審視生活中的各種事物,不僅僅是物品,還包括人際關係、工作中的任務,甚至是對待自己的方式。這種審視,讓我看到瞭很多之前從未意識到的“負擔”。 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執著於某些東西,並不是因為它們真的有多麼重要,而是因為我們害怕失去,害怕改變。而“斷捨離”,恰恰是為瞭讓我們擺脫這種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這種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一種對自我負責的生活態度。 讀完這本書,我並沒有立刻把傢裏所有的東西都扔掉,但我內心的“斷捨離”的種子,已經悄悄地發芽瞭。我開始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也更加坦然地麵對那些需要放下的。它帶來的,是一種平和的力量,一種讓我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內心需求的能力。
評分東西很好……很適用……會再來買的……
評分給公司員工買的生日禮物,還沒拆包,希望會喜歡!
評分發貨速度很快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評分看書有心得,值得買用
評分湊閤看吧,不太好呢感覺,一些搜藏的東西小日本寫的沒啥用。
評分物流很快,書籍完好無損,不錯!
評分當前最耐讀的書,寫得真的好,值得擁有。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隻是沒時間看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