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美國曆史·美國人看美國
定價:286.00元
作者:(美)特蕾莎·拉-剋萊爾等著,張韜等譯
齣版社:廣西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年10月
ISBN:2357641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4開
商品標識:23576416
編輯推薦
《美國人看美國·曆史》是由美國著名的人文科學類齣版社MasonCrest攜手多位美國**兒童圖書作傢和曆史學傢,共同撰寫的一部詳盡的美國曆史普及叢書。該書共分13捲,從殖民地時期開始,以清晰的曆史脈絡講述瞭美國從誕生、進步、發展直到成為超級大國的曆史。同時搭配瞭大量罕見而珍貴的曆史照片和插圖,非常具有史料價值。內容簡單易懂,適閤孩子閱讀,是讓孩子們瞭解美國曆史,並從中學到知識的*素材。
內容提要
北方殖民地——宗教信仰自由
當“五月花號”航行在大西洋上的時候,船上渴望宗教自由的人們並不知道,他們將改變整個世界的曆史。北美洲北部的早期定居點或多或少都和宗教有一定的關係,本冊講述的,就是這些為瞭自己的信仰披荊斬棘開拓異鄉的勇敢者的故事。
南方殖民地——尋求財富
與同時期北美北部的殖民地相比,北美南部的殖民地則更多地體現瞭追求財富的意味。麵對未知的土地,歐洲殖民者們希望找到黃金、種植價格不菲的作物,從而發傢緻富。他們的願望能否實現,這些殖民地又帶來瞭什麼?本冊會為您解答這些問題。
美國誕生
經過瞭多年的發展,北美殖民地已經成為瞭英國*重要的海外殖民地。但與此同時,北美的人們和英國政府的矛盾也越來越嚴重。崇尚自由的定居者們拒絕宗主國無理的課稅,想要在政治上擁有自己的話語權。當他們發現自己的願望很難實現的時候,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傢的想法就此萌芽瞭。北方殖民地——宗教信仰自由
當“五月花號”航行在大西洋上的時候,船上渴望宗教自由的人們並不知道,他們將改變整個世界的曆史。北美洲北部的早期定居點或多或少都和宗教有一定的關係,本冊講述的,就是這些為瞭自己的信仰披荊斬棘開拓異鄉的勇敢者的故事。
南方殖民地——尋求財富
與同時期北美北部的殖民地相比,北美南部的殖民地則更多地體現瞭追求財富的意味。麵對未知的土地,歐洲殖民者們希望找到黃金、種植價格不菲的作物,從而發傢緻富。他們的願望能否實現,這些殖民地又帶來瞭什麼?本冊會為您解答這些問題。
美國誕生
經過瞭多年的發展,北美殖民地已經成為瞭英國*重要的海外殖民地。但與此同時,北美的人們和英國政府的矛盾也越來越嚴重。崇尚自由的定居者們拒絕宗主國無理的課稅,想要在政治上擁有自己的話語權。當他們發現自己的願望很難實現的時候,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傢的想法就此萌芽瞭。
傑弗遜和發展中的美利堅閤眾國
美國的建立和發展,和眾多著名人物息息相關,比如華盛頓、亞當斯等。在其中,托馬斯·傑弗遜有著獨特的地位。他未能全部實現的理想,他使美國的疆域得到瞭前所未有的擴展,他想要解放黑奴,但他自己又擁有奴隸……這一切都使得他成為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在本冊中,您將看到一個完整的傑弗遜的形象。
本土的戰爭
美國建國之初,外交環境依然很惡劣。英國政府對美國脫離瞭自己的控製耿耿於懷,西班牙、法國的殖民地也環繞在側。剛剛擺脫英國統治的美國人想要和平的生活,但*終他們還是不得不涉足瞭一場戰爭。雖然就戰爭的勝負來說有些微妙,但這場戰爭和隨之帶來的種種影響,在美國曆*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記住阿拉莫
得剋薩斯,這片土地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更有著美國和自己南方的鄰國墨西哥之間百多年來的恩怨情仇。為得到得剋薩斯,美國人付齣瞭慘重的代價,阿拉莫戰役至今仍是美國曆*的黑暗一頁。曆史不能退迴,但這個故事,每一個美國人都應該銘記在心。
美國西進
“昭昭天命”,是美國人為自己開疆拓土找到的理由。在這個口號的帶領下,美國人開始嚮西部前進。這段曆史誕生瞭一個又一個傳奇,也*終塑造瞭現今美國國土的樣貌。美國西進的過程中究竟發生過什麼?西部的生活是不是像電影裏描述的那樣?本冊將帶給你答案。
南北戰爭
南北戰爭是美國曆**的國內戰爭,也是對美國曆史影響*為深遠的一場戰爭。“解放黑奴”,是從傑弗遜開始就一直夢想著的事,但曆經這麼多年,美國南方和北方錯綜復雜的關係讓這個夢想始終未能實現。*終,通過一場戰爭,美國的麵貌徹底改變瞭,也讓全世界永遠記住瞭林肯這位美國曆**重要的總統之一。
美國的荒原
黃石國傢公園是美國*著名的國傢公園,也是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而在美國,類似的國傢公園其實有很多,這也凸顯瞭美國人對自然的熱愛。同時,美國還有一個名叫“阿拉斯加”的州,這篇靠近北極的土地更有著壯美的風景、珍貴的動物和古老的文化。本冊中,讓我們暫時遠離沉重的曆史事件,看一看美麗驚世的大自然。
海岸綫的遠方
隨著國力的日漸強盛,美國也開始把目光投嚮周圍的國傢。美國人做起瞭大國夢,希望成為世界的領導者,而領導美洲成為瞭其中的*步。“門羅主義”的齣爐代錶瞭美國對美洲事物的看法,美國人想要徹底將美洲拉進自己的管轄之下。但是,這段曆史對拉丁美洲的國傢來說,是自己的國傢被外國操縱的曆史,是不願迴想的黑暗曆史。
轉變的角色
美國在通過門羅主義掌控瞭美洲之後,開始把觸角伸嚮整個世界。效法自己從前的宗主國英國,美國也想成為一個帝國,於是美國人開始乾涉世界其他國傢的事務。這段曆史確實讓美國的國際地位得到瞭提升,但對美國乾涉的國傢,則不是一段愉快的曆史。與上一冊類似,本冊也將從兩個角度,分彆論述美國的霸權之路對世界的影響。
20世紀的美國
曆史來到瞭20世紀,這是*壞的年代,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危機,還有近年來猖獗的恐怖主義。但這也是*好的年代,科技得到瞭前所未有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瞭前所未有的提升,世界經曆瞭冷戰,又進入瞭大發展的時代。20世紀的美國,在兩次大戰中都扮演瞭重要角色,並在二戰後作為兩個超級大國之一(蘇聯解體後成為*的超級大國),影響瞭整個世界。
21世紀的美國
在前麵12冊中,我們領略瞭400年來,美國從殖民地*終成為世界*大國的過程,這段悠長的曆史究竟告訴瞭我們什麼呢?美國為何會發展到今天這樣的樣貌,從美國的曆史中,我們又能藉鑒什麼?本冊將從政治、文化、經濟等多方麵迴顧前12冊的內容,通過更多的提問、思考,讓孩子們從這套書中得到更多的教益。
目錄
以時間為分界,沿著清晰的脈絡,為讀者展示齣瞭完整而準確的美國曆史。
北方殖民地:宗教信仰自由(1600—1770)
南方殖民地:尋求財富(1600—1770)
美國誕生(1770—1800)
傑弗遜與發展期的美利堅閤眾國(1800—1811)
本土的戰爭:美國變成瞭一個整體(1812—1820)
記住阿拉莫:美國的得剋薩斯之戰(1820—1845)
美國西進(1846—1860)
南北戰爭:美國分裂(1860—1865)
美國的荒原:阿拉斯加和國傢公園(1865—1890)
海岸綫的遠方:美國的擴展(1890—1899)
轉變的角色:美國與世界(1900—1912)
20世紀的美國(1913—1999)
21世紀與過去的聯係:是什麼塑造瞭美國?(2000—現在)以時間為分界,沿著清晰的脈絡,為讀者展示齣瞭完整而準確的美國曆史。
北方殖民地:宗教信仰自由(1600—1770)
南方殖民地:尋求財富(1600—1770)
美國誕生(1770—1800)
傑弗遜與發展期的美利堅閤眾國(1800—1811)
本土的戰爭:美國變成瞭一個整體(1812—1820)
記住阿拉莫:美國的得剋薩斯之戰(1820—1845)
美國西進(1846—1860)
南北戰爭:美國分裂(1860—1865)
美國的荒原:阿拉斯加和國傢公園(1865—1890)
海岸綫的遠方:美國的擴展(1890—1899)
轉變的角色:美國與世界(1900—1912)
20世紀的美國(1913—1999)
21世紀與過去的聯係:是什麼塑造瞭美國?(2000—現在)
顯示全部信息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總顧問傑剋·N.拉剋維
美國曆史學傢,作傢,斯坦福大學教授,普利策奬獲得者。
拉剋維博士齣生於芝加哥,父親米爾頓·拉剋維曾在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擔任教職。拉剋維曾在哈佛大學師從著名曆史學傢、作傢伯納德·貝林,並於1975年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拉剋維博士現在斯坦福大學擔任曆史、美國研究和政治學教授,並於1997年憑藉OriginalMeanings:PoliticsandIdeasintheMakingoftheConstitution一書獲得普利策奬。在當今美國的曆史研究者中,拉剋維博士是美國史和美洲史方麵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
各分冊作者作者介紹
總顧問傑剋·N.拉剋維
美國曆史學傢,作傢,斯坦福大學教授,普利策奬獲得者。
拉剋維博士齣生於芝加哥,父親米爾頓·拉剋維曾在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擔任教職。拉剋維曾在哈佛大學師從著名曆史學傢、作傢伯納德·貝林,並於1975年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拉剋維博士現在斯坦福大學擔任曆史、美國研究和政治學教授,並於1997年憑藉OriginalMeanings:PoliticsandIdeasintheMakingoftheConstitution一書獲得普利策奬。在當今美國的曆史研究者中,拉剋維博士是美國史和美洲史方麵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
各分冊作者
泰蕾莎·勒剋萊爾,兒童圖書作傢,生於加拿大,現居住於紐約州。她熱愛少兒教育事業,尤其對嚮孩子們講述美國曆史和美國精神有著巨大的熱情。她的文字仿佛有著靈動的氣息,絲絲入扣,擁有巨大的吸引力。
康斯坦絲·夏普,美國作傢。她的專業是曆史和文學,也喜歡嚮孩子教授他們所在世界的曆史。作為一個研究曆史的專傢,她的文筆和想法有著詩人般的夢幻感,而作為一名作傢,她又有著曆史學傢身上散發齣的厚重感。
米歇爾·昆拜,美國作傢。從孩提時代起,她就熱衷於將自己所知的故事講述給大傢,並通過這些幫助大傢更好地瞭解這個世界。對於美國的曆史和現實,她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在本書中,她也會將這些見解分享給我們。
維剋多·索斯是一位來自美國紐約州的自由作傢。他成長在一個有著豐富曆史底蘊的傢庭,從小就讀過或聽過許多關於美國的故事。他非常高興能有機會將這些故事分享給新一代的孩子們。美國究竟何以成為美國?這個話題,維剋多·索斯*有發言權。
韋斯利·溫德森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加拿大遙遠的北部地區,在那兒長大的他對荒野有著獨特的理解。他曾在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獲得英語文學碩士學位,還用筆名為孩子們創作瞭多部小說。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他希望能夠讓孩子們在熱愛自然、尊重曆史的氛圍下成長。
譯者簡介
該書各分冊均邀請在美國旅居多年的詩人、作傢、新聞人、律師等,擁有深厚的中英文功底,並且對美國和美國曆史都有著深入的瞭解。
顯示全部信息
文摘
媒體推薦
暫無
坦白講,我對美國曆史一直抱有一種既好奇又略帶疏離的態度,直到接觸到這本譯作。譯者的功力也值得稱贊,使得原著中那種特有的幽默感和犀利感得以保留,閱讀體驗非常順暢,沒有那種生硬的“翻譯腔”。書中對美國政治體製如何被不斷地“測試”和“重塑”的過程的描述,尤其是關於聯邦製與州權之間的長期博弈,分析得入木三分。這讓我對美國政治運行的內在邏輯有瞭更清晰的認知,明白為什麼很多看似簡單的政策推行起來會如此艱難和漫長。它揭示瞭,美國曆史的本質可能就是一場永無止境的、關於權力分配和身份認同的拉鋸戰。這種對深層機製的挖掘,遠超齣瞭我原本對一本“美國曆史”讀物的期待。
評分初次翻開這本書,我便被它那股撲麵而來的“在場感”所吸引。這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乾巴巴的羅列,而更像是幾位資深觀察者,在你耳邊娓娓道來他們對這片土地的深刻洞察與獨到見解。書中對於美國精神的解構與重塑過程的描寫,尤其抓住瞭我的心。他們沒有簡單地將“自由”和“平等”視為既定事實,而是展現瞭這些理念在美國土壤上是如何經曆掙紮、妥協與不斷演進的。我特彆欣賞作者們在處理爭議性議題時的那種審慎和平衡,既不迴避曆史的陰暗麵,也不吝贊美那些開創性的進步。這種多維度的審視,使得我對美國曆史的理解不再是扁平的二元對立,而是充滿瞭復雜的層次感和人性的掙紮。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當下美國社會的一些現象,也有瞭更深一層的背景知識去進行判斷和思考,受益匪淺。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地方,在於它對曆史的“去神聖化”處理。作者們沒有將美國描繪成一個完美無缺的道德楷模,而是將其放在一個充滿矛盾和自我修正的動態框架中去審視。他們敢於直麵那些不光彩的篇章,並試圖解釋這些曆史傷痕如何遺留至今,影響著當代。例如,書中對早期移民浪潮中不同群體間的利益衝突的細緻描繪,就讓人感受到瞭曆史進程的殘酷性。它提醒我們,任何一個國傢的崛起都必然伴隨著犧牲與代價,理解曆史,就是要理解這種復雜性,而不是簡單地進行道德評判。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成熟的、去意識形態化的曆史觀,對於想要真正瞭解美國“是怎樣煉成”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部極具價值的參考之作。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它不像某些嚴肅的曆史著作那樣讓人望而卻步,反而有一種引人入勝的文學質感。作者們似乎深諳如何將史料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那些重要的轉摺點,那些關鍵人物的決策,都被賦予瞭生動的細節和閤理的動機。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不同時期美國文化現象的剖析,比如流行音樂、電影、大眾傳媒是如何反過來塑造和定義美國國民性的。這些內容不僅豐富瞭曆史的維度,也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樂趣。它讓我意識到,曆史不僅僅是宏偉的戰爭和政治宣言,更是無數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選擇和創造的總和。對於那些對美國社會文化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切入點,它像一把精密的鑰匙,打開瞭理解美國復雜心靈世界的大門。
評分這本關於美國曆史的書,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展現瞭美國的演變過程,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事件,在作者的筆下煥發齣不一樣的光彩。它沒有過多地陷入宏大的敘事,而是聚焦於那些推動曆史前進的微觀個體和文化思潮。讀來讓人感到既親切又震撼,仿佛穿越時空,親身經曆瞭那些風雲變幻的年代。特彆是對於美國社會內部的張力與融閤的探討,寫得尤為深刻,揭示瞭構建現代美國的復雜性和內在矛盾。書中對不同族裔群體在曆史進程中扮演角色的分析,也極具啓發性,讓讀者對“美國人”這個概念有瞭更立體、更細緻的理解。作者的文筆流暢,邏輯清晰,即使是對於不太熟悉美國曆史的讀者來說,也能輕鬆跟隨其敘事脈絡,獲得極佳的閱讀體驗。整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將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變遷有機地結閤在一起,構成瞭一幅豐富多彩的美國曆史畫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