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收購、兼並和重組:過程、工具、案例與解決方案(原書第7版)
作 者:(美)德帕姆菲利斯 著,鄭磊 譯
I S B N :9787111507710
齣 版 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5年8月第1版
印刷時間:2015年8月第1次印刷
字 數:
頁 數:456頁
開 本:16開
包 裝:平裝
重 量:898剋
原 價:99元
目錄
簡明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緻謝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第yi部分 並購的市場環境
第1章 收購、兼並和重組活動導論
第2章 並購重組法律法規
第3章 常用並購策略、反收購防禦及公司治理
第二部分 收購和兼並流程(階段1~10)
第4章 規劃:業務發展和並購計劃
第5章 執行:從尋找到交易達成
第6章 交易結束後的整閤:收購兼並和商業聯盟
第三部分 收購兼並的估值和建模
第7章 並購現金流估值
第8章 相對估值、資産導嚮估值和實物期權估值基礎
第9章 並購估值、交易結構和談判中的財務模型應用
第10章 非上市企業的分析和估值
第四部分 交易結構和融資策略
第11章 交易結構的支付和法律考量
第12章 交易結構設計:稅務和會計考量
第13章 交易融資:私募股權、對衝基金及其他融資渠道
第14章 高杠杆率交易:杠杆收購估值和建模基礎
第五部分 商業和重組策略
第15章 商業聯盟:閤資、閤夥、戰略聯盟和授權經營
第16章 另類退齣和重組策略:剝離、分拆、股權剝離、拆分和庫存股票
第17章 其他退齣和重組策略:破産重組和清算
第18章 跨境並購分析和估值
術語錶
參考文獻
內容推薦
《收購、兼並和重組:過程、工具、案例與解決方案(原書第7版)》有兩個清晰的特點。第yi個是每個主題都清晰地展示瞭兼並收購發生的相關內容和承接關係。學生們可以從不同視角進行瞭解,並且學習如何結閤重組環境看到公司的重組問題。第二個特點是選用瞭大量的當前事件。全書有72個案例,其中有75%是新更新的。
作者簡介
唐納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是洛杉磯洛約拉馬利濛特大學的金融實踐教授,講授收購兼並、企業重組、交易、金融學、微觀和宏觀經濟學(商科和非商科),以及本科生、MBA和EMBA學生的領導學和企業治理課程。他也是洛約拉馬利濛特大學國際經理培訓項目的指導教師,講授企業重組策略和視角下的戰略課程。他還擔任該校商學院學生投資基金主席,以及研究生商科教育課程委員會成員。唐納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也是洛約拉馬利濛特大學EMBA領導力成就奬的獲得者。
唐納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曾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查普曼大學和濛城大學講授並購和企業重組、金融學和經濟學課程。作為中國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的訪問教授,他曾在那裏講授過並購與企業重組戰略課程。
唐納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在工商領域擁有超過25年的經驗,從小型私營企業到《財富》100強企業,足跡遍及多個行業各種規模的企業,曾擔任Experian公司電子商務副總裁、TRW信息係統服務的業務發展副總裁、PUH健康係統規劃與市場營銷高級副總裁、TRW企業業務規劃總監以及國民鋼鐵公司首席經濟師。
他還曾擔任大通計量經濟學協會的銀行和保險經濟學主任,以及聯閤加利福尼亞銀行的經濟分析師,他曾研發一個復雜交互式計量經濟學預測模型,被銀行用來預測美國經濟。唐納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還曾多次對不同行業貿易協會和客戶以及洛杉磯社區和商業組織發錶演講。他完成瞭TRW和國民鋼鐵公司的管理人員培訓課程。
唐納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撰寫瞭許多篇有關收購兼並、商業規劃發展和經濟學的文章,參與瞭部分書中章節的寫作,這些文章發錶在需經同行評審的學術期刊和商業齣版物上。他的專著包括:《收購兼並必讀》和《收購兼並基礎:談判與構建交易》。《收購、兼並和重組活動》已經被譯成中文和俄文,被多所大學作為教材使用。
唐納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也擔任産品和個人顧問,從事專利侵權、商業估值仲裁,包括且不限於提供與並購相關專案的分析和處理。他也提供並購目標選擇、談判支持和商業估值服務。
如果你對本書有任何評論意見,請發電郵給本書作者,也歡迎你提齣完善這本教材的任何建議。
我一直認為,在金融投資領域,理解並購重組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為它直接關係到企業價值的創造和毀滅。這本書,無疑是理解這一復雜過程的絕佳起點。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一套實用的操作指南。作者在書中詳盡地介紹瞭各種評估並購價值的方法,從基本的財務報錶分析,到更復雜的期權定價模型,都進行瞭清晰的闡釋。讓我受益匪淺的是,書中還討論瞭並購過程中常見的“陷阱”和“雷區”,例如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過度自信等,並提供瞭相應的風險控製策略。這些寶貴的經驗之談,是那些純理論書籍無法比擬的。閱讀這本書,我仿佛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投資銀行傢或企業戰略傢,一步步走進瞭並購重組的決策過程。我學會瞭如何識彆有吸引力的交易機會,如何評估潛在的風險,以及如何在交易完成後最大化協同效應。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對資本市場的理解深度,更讓我對企業的戰略決策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我之前總覺得,企業間的並購重組就像是商場上的“聯姻”,要麼是為瞭強強聯閤,要麼是為瞭吞並弱者,背後無非是資本的力量在運作。直到我接觸到這本書,纔意識到事情遠比我想象的要復雜和精妙得多。作者在書中詳細拆解瞭M&A背後的動機,不僅僅是規模擴張,還包括瞭市場份額的爭奪、技術壁壘的突破、人纔團隊的獲取,甚至是規避競爭、優化産業鏈布局等等,這些都被賦予瞭清晰的經濟學解釋和戰略層麵的考量。書中對各種並購模式的分類及其適用場景的闡述,讓我對“什麼是成功的並購”有瞭全新的認知。那些看似簡單的“買買買”,背後往往蘊含著企業長遠的戰略布局和對未來市場趨勢的深刻洞察。尤其是關於盡職調查的部分,簡直是一本“尋寶圖”,教你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挖掘齣隱藏的風險和潛在的價值,如何通過嚴謹的財務、法律、運營等多方麵的審視,來判斷一樁交易的真實成色。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價值創造,往往體現在對細節的把握和對風險的有效管理之中。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對公司治理和資本運作略有興趣的業外人士來說,以往接觸到的並購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充斥著各種新聞報道中的“重大利好”或“驚天巨虧”,但其背後的真正原因卻鮮為人知。這本書,恰恰填補瞭這一認知鴻溝。它係統地介紹瞭並購交易的整個生命周期,從最初的戰略意圖萌生,到交易雙方的談判博弈,再到交易完成後的協同效應實現,每一個環節都像是抽絲剝繭般被層層剖析。作者對並購後整閤的強調,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因為這往往是並購成敗的關鍵,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環節。書中列舉的多種整閤策略,以及如何剋服文化差異、保持員工士氣等實際問題,都為我提供瞭寶貴的視角。我瞭解到,一次成功的並購,絕不僅僅是財務數字的簡單加總,更是企業戰略、組織架構、人力資源乃至企業文化的深度融閤。這本書讓我看到,並購重組的本質,是企業如何通過外部資源整閤,實現自身價值的躍升和競爭優勢的再造。
評分坦白說,閱讀這類金融類的書籍,我最怕的就是過於晦澀難懂的理論和枯燥乏味的術語。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極其友好的方式,將並購重組的復雜世界展現在我麵前。作者並沒有堆砌高深的學術概念,而是通過大量的、貼閤實際的案例分析,將抽象的理論具象化。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M&A案例的選取,從科技巨頭的跨界收購,到傳統行業的整閤轉型,再到初創企業的股權融資與戰略閤作,這些鮮活的例子讓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並購的脈絡與邏輯。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講述案例的同時,還會穿插講解相關的分析工具和模型,比如DCF(現金流摺現法)、EVA(經濟增加值)、SWOT分析等,並說明它們在具體場景下的應用。這種“在實踐中學理論”的方式,讓我覺得學起來既有成就感,又充滿樂趣,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去理解和運用。這本書讓我覺得,並購重組並非高不可攀的學問,而是可以被掌握和應用的商業智慧。
評分這本書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對公司策略性成長的迷茫。在閱讀前,我對“收購”、“兼並”這些詞匯的理解僅停留在字麵意義,腦海中充斥著各種零散的、不成體係的知識點。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仿佛走進瞭一座知識的殿堂。作者用清晰的邏輯和詳實的案例,係統地梳理瞭整個M&A(並購)流程,從早期的戰略規劃、目標篩選,到盡職調查的精細考察,再到交易結構的談判與設計,直至交易完成後的整閤挑戰,每一個環節都得到瞭深入的剖析。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不僅羅列瞭大量的理論框架和分析工具,更提供瞭實際操作中的注意事項和潛在風險提示。那些在實際案例中反復齣現的陷阱,如文化衝突、信息不對稱、過度樂觀的協同效應預期等,都被作者一一指齣,並給齣瞭相應的規避方法。這種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結閤,讓我深切感受到,M&A並非簡單的資本運作,而是一項需要深邃戰略眼光、嚴謹分析能力和高超執行力的係統工程。這本書讓我從一個旁觀者變成瞭一個能夠理解並評估M&A決策過程的“內行”,極大地增強瞭我應對未來職業挑戰的信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