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收购、兼并和重组:过程、工具、案例与解决方案(原书第7版)
作 者:(美)德帕姆菲利斯 著,郑磊 译
I S B N :9787111507710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8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5年8月第1次印刷
字 数:
页 数:456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898克
原 价:99元
目录
简明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第yi部分 并购的市场环境
第1章 收购、兼并和重组活动导论
第2章 并购重组法律法规
第3章 常用并购策略、反收购防御及公司治理
第二部分 收购和兼并流程(阶段1~10)
第4章 规划:业务发展和并购计划
第5章 执行:从寻找到交易达成
第6章 交易结束后的整合:收购兼并和商业联盟
第三部分 收购兼并的估值和建模
第7章 并购现金流估值
第8章 相对估值、资产导向估值和实物期权估值基础
第9章 并购估值、交易结构和谈判中的财务模型应用
第10章 非上市企业的分析和估值
第四部分 交易结构和融资策略
第11章 交易结构的支付和法律考量
第12章 交易结构设计:税务和会计考量
第13章 交易融资:私募股权、对冲基金及其他融资渠道
第14章 高杠杆率交易:杠杆收购估值和建模基础
第五部分 商业和重组策略
第15章 商业联盟:合资、合伙、战略联盟和授权经营
第16章 另类退出和重组策略:剥离、分拆、股权剥离、拆分和库存股票
第17章 其他退出和重组策略:破产重组和清算
第18章 跨境并购分析和估值
术语表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收购、兼并和重组:过程、工具、案例与解决方案(原书第7版)》有两个清晰的特点。第yi个是每个主题都清晰地展示了兼并收购发生的相关内容和承接关系。学生们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了解,并且学习如何结合重组环境看到公司的重组问题。第二个特点是选用了大量的当前事件。全书有72个案例,其中有75%是新更新的。
作者简介
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是洛杉矶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的金融实践教授,讲授收购兼并、企业重组、交易、金融学、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商科和非商科),以及本科生、MBA和EMBA学生的领导学和企业治理课程。他也是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国际经理培训项目的指导教师,讲授企业重组策略和视角下的战略课程。他还担任该校商学院学生投资基金主席,以及研究生商科教育课程委员会成员。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也是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EMBA领导力成就奖的获得者。
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查普曼大学和蒙城大学讲授并购和企业重组、金融学和经济学课程。作为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的访问教授,他曾在那里讲授过并购与企业重组战略课程。
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在工商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从小型私营企业到《财富》100强企业,足迹遍及多个行业各种规模的企业,曾担任Experian公司电子商务副总裁、TRW信息系统服务的业务发展副总裁、PUH健康系统规划与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TRW企业业务规划总监以及国民钢铁公司首席经济师。
他还曾担任大通计量经济学协会的银行和保险经济学主任,以及联合加利福尼亚银行的经济分析师,他曾研发一个复杂交互式计量经济学预测模型,被银行用来预测美国经济。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还曾多次对不同行业贸易协会和客户以及洛杉矶社区和商业组织发表演讲。他完成了TRW和国民钢铁公司的管理人员培训课程。
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撰写了许多篇有关收购兼并、商业规划发展和经济学的文章,参与了部分书中章节的写作,这些文章发表在需经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和商业出版物上。他的专著包括:《收购兼并必读》和《收购兼并基础:谈判与构建交易》。《收购、兼并和重组活动》已经被译成中文和俄文,被多所大学作为教材使用。
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博士也担任产品和个人顾问,从事专利侵权、商业估值仲裁,包括且不限于提供与并购相关专案的分析和处理。他也提供并购目标选择、谈判支持和商业估值服务。
如果你对本书有任何评论意见,请发电邮给本书作者,也欢迎你提出完善这本教材的任何建议。
坦白说,阅读这类金融类的书籍,我最怕的就是过于晦涩难懂的理论和枯燥乏味的术语。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将并购重组的复杂世界展现在我面前。作者并没有堆砌高深的学术概念,而是通过大量的、贴合实际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M&A案例的选取,从科技巨头的跨界收购,到传统行业的整合转型,再到初创企业的股权融资与战略合作,这些鲜活的例子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并购的脉络与逻辑。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讲述案例的同时,还会穿插讲解相关的分析工具和模型,比如DCF(现金流折现法)、EVA(经济增加值)、SWOT分析等,并说明它们在具体场景下的应用。这种“在实践中学理论”的方式,让我觉得学起来既有成就感,又充满乐趣,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理解和运用。这本书让我觉得,并购重组并非高不可攀的学问,而是可以被掌握和应用的商业智慧。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公司治理和资本运作略有兴趣的业外人士来说,以往接触到的并购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充斥着各种新闻报道中的“重大利好”或“惊天巨亏”,但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却鲜为人知。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认知鸿沟。它系统地介绍了并购交易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最初的战略意图萌生,到交易双方的谈判博弈,再到交易完成后的协同效应实现,每一个环节都像是抽丝剥茧般被层层剖析。作者对并购后整合的强调,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因为这往往是并购成败的关键,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书中列举的多种整合策略,以及如何克服文化差异、保持员工士气等实际问题,都为我提供了宝贵的视角。我了解到,一次成功的并购,绝不仅仅是财务数字的简单加总,更是企业战略、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乃至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这本书让我看到,并购重组的本质,是企业如何通过外部资源整合,实现自身价值的跃升和竞争优势的再造。
评分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公司策略性成长的迷茫。在阅读前,我对“收购”、“兼并”这些词汇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意义,脑海中充斥着各种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知识点。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仿佛走进了一座知识的殿堂。作者用清晰的逻辑和详实的案例,系统地梳理了整个M&A(并购)流程,从早期的战略规划、目标筛选,到尽职调查的精细考察,再到交易结构的谈判与设计,直至交易完成后的整合挑战,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深入的剖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罗列了大量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更提供了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潜在风险提示。那些在实际案例中反复出现的陷阱,如文化冲突、信息不对称、过度乐观的协同效应预期等,都被作者一一指出,并给出了相应的规避方法。这种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让我深切感受到,M&A并非简单的资本运作,而是一项需要深邃战略眼光、严谨分析能力和高超执行力的系统工程。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能够理解并评估M&A决策过程的“内行”,极大地增强了我应对未来职业挑战的信心。
评分我一直认为,在金融投资领域,理解并购重组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价值的创造和毁灭。这本书,无疑是理解这一复杂过程的绝佳起点。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一套实用的操作指南。作者在书中详尽地介绍了各种评估并购价值的方法,从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到更复杂的期权定价模型,都进行了清晰的阐释。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书中还讨论了并购过程中常见的“陷阱”和“雷区”,例如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过度自信等,并提供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这些宝贵的经验之谈,是那些纯理论书籍无法比拟的。阅读这本书,我仿佛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投资银行家或企业战略家,一步步走进了并购重组的决策过程。我学会了如何识别有吸引力的交易机会,如何评估潜在的风险,以及如何在交易完成后最大化协同效应。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资本市场的理解深度,更让我对企业的战略决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之前总觉得,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就像是商场上的“联姻”,要么是为了强强联合,要么是为了吞并弱者,背后无非是资本的力量在运作。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才意识到事情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妙得多。作者在书中详细拆解了M&A背后的动机,不仅仅是规模扩张,还包括了市场份额的争夺、技术壁垒的突破、人才团队的获取,甚至是规避竞争、优化产业链布局等等,这些都被赋予了清晰的经济学解释和战略层面的考量。书中对各种并购模式的分类及其适用场景的阐述,让我对“什么是成功的并购”有了全新的认知。那些看似简单的“买买买”,背后往往蕴含着企业长远的战略布局和对未来市场趋势的深刻洞察。尤其是关于尽职调查的部分,简直是一本“寻宝图”,教你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挖掘出隐藏的风险和潜在的价值,如何通过严谨的财务、法律、运营等多方面的审视,来判断一桩交易的真实成色。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价值创造,往往体现在对细节的把握和对风险的有效管理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