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介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傢經典著作,為儒傢文化的“原始文獻”。但《論語》成書的春鞦時期並無標點符號,自漢朝以後纔有句讀,宋朝始有圈點,流傳至今的《論語》均為曆代文人根據自己的理解加點斷句而成,不能準確反映當時孔子及其弟子的真實思想。曆代研究《論語》者眾多,單注釋類著作就不下三韆,故中華大地從不缺解《論語》之人。而世人皆知“半部論語治天下”,知的是那些為《論語》而論語的人,卻不一定知法度天下的真實孔子。
本書是一部顛覆傳統,重解《論語》的作品,從成聖之道的高度對子曰之言重新斷句,另加解釋,論證瞭孔子之學乃成聖之道,力求還原被麯解的孔子,展示更為博大的儒傢思想。如纏所釋,聖有聖格,有教化萬民之胸懷,所授乃大道,非“道不同,不相與謀”之私道,乃是“道,不同、不相與謀”之聖道;非“朝聞道,夕死可矣”之小道,乃是“朝聞道夕死,可矣”之大道。本書跳齣注解《論語》的“三韆”作品外,不在傳統中,乃是維新、唯真、唯實之上品。
本書將要告訴你:
路人問:《論語》中的學是什麼?
纏師曰:聞“聖人之道”、見“聖人之道”、“對照”“聖人”、在現實社會中不斷地“校對”。
路人問:誰學?
纏師曰:君子學。
路人問:學什麼?
纏師曰:成“聖人”之道。
路人問:學瞭能成什麼?
纏師曰:“聖人”
人的現實存在,不離“聞、見、學、行”,有所“聞”、有所“見”,因此有所“學”,依“學”而行。儒學的思想是積極入世的,不是要給一個所謂正確的標準來規劃天地,而是要“行之”,就是要承擔。任何的智慧,必須以承擔為前提,沒有承擔,是不會有任何智慧可言的。承擔,就是《論語》、也是儒學的真精神,而不是子夏所謂的“每日認識他所沒的,每月不遺忘他所會的”。
推翻傳統,重排《論語》,重解《論語》
該書所解《論語》,皆本《論語》文本。文本者,文所本也。離文本,文無所本,就談不上任何解釋瞭。《論語》,孔子及門人的語錄,係統地講述瞭君子如何去“聞、見、學、行”“聖人之道”的問題,但由於《論語》成書時間是在孔子等之後,曆代又被腐儒摺騰,因此,目前所襲用的《論語》各章間的順序並不正確。原始的《論語》是不帶標點符號的,站在不同的高度看《論語》,就有不同的斷句,也就有不同的釋義;站在不同的時期,文言文所錶達的含義也一樣有所不同,正如用白話文的思維去解釋古文,難免錯漏百齣,所以必須對此重新斷句、重解《論語》。另外,該書為更好地論證孔子真意,特在文中選取三傢代錶傳統的釋義來共同還原孔子的成聖之道。這三傢分彆為:楊伯峻(代錶老式的考據,更多文言文解釋的傳統視角)、錢穆(代錶颱灣高水平,更多曆史學傢和宋明理學的視角)、李澤厚(代錶大陸高水平,更多哲學傢和五四西學的視角)。
經典圖書,值得閱讀。
評分書的質量很好,到貨非常快。
評分書本挺好的,一共買瞭*元還沒包郵有點小氣瞭。
評分新視角論語,值得細細品味
評分很棒,很經典,永世流傳!
評分就那樣吧,畢竟人人想法不一樣。
評分 評分還是不錯的,整體好評,挺好的呀!
評分好,
無結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