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中外交流

佛教與中外交流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金華 著,楊增,黃靜華,範晶晶 等 譯
圖書標籤:
  • 佛教
  • 中外文化交流
  • 宗教研究
  • 文化傳播
  • 曆史
  • 哲學
  • 中國佛教
  • 亞洲佛教
  • 比較宗教
  • 絲綢之路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西書局
ISBN:9787547511176
版次:1
商品編碼:1204432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際佛教與中國宗教研究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7
字數:3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探討瞭中古史中佛教與中外交流的諸多問題,如東亞佛教中的“邊地情結”、早期佛典翻譯程序、梁武帝內道場、日本密教之起源和相關文獻考訂等。這些文章涉及麵廣,角度新穎,研究方式多樣,每每切中肯綮,較全麵地展現瞭一幅中古時期佛教與中外交流的宏大圖景,作者的觀點和論證過程都比較精彩。

內容簡介

  本書《佛教與中外交流》探討瞭中古史中佛教與中外交流的諸多問題,內容包括東亞佛教的“邊地情結”和祖譜建構、中古佛教史上幾位名人如曇無讖、法藏、智慧輪等的生平事跡考證研究、梁武帝皇宮中的佛教設施和佛教活動、中古譯經過程研究、中西佛教互相影響和交流等,作者的觀點和論證過程都比較精彩,頗有學術價值。

目錄

東亞佛教中的“邊地情結”:論聖地及祖譜的建構
曇無讖入姑臧係年新考
早期佛典翻譯程序管窺——以《齣三藏記集》中一長期被誤讀之關鍵詞為例
佛陀跋陀共慧遠構佛影颱事再考
梁武帝內道場中的無遮大會
梁武帝禦花園中的佛教設施
法藏新畫像
《大唐龍興三藏聖教序》再考:兼論義淨譯經以及法藏同薦福寺與崇福寺之關係
中古佛教徒在構建聖跡中所扮演的角色:以蔣之奇與妙善傳說為例
早期颱密的構建:論最澄“付法文”及傳善無畏所譯三部密教儀軌之日本來源
一行與九宮:一個印度思想中國化的案例
“西域”麵具下的中土僧人:智慧輪與晚唐密教

精彩書摘

  在前麵的討論中,我分析瞭天颱宗四部主要作品——《傳述一心戒文》、《睿山大師傳》、《內證佛法相承血脈譜》、《顯戒論緣起》——所含括的幾件文書。這些文書不是被認定為最澄的“付法文”,就是與後者緊密相關。然而,如我所論無誤,這些文書錶現瞭最澄的門徒為重新闡釋和閤法化最澄所得的密法傳承所做的努力。

  《傳述一心戒文》中包含瞭一個所謂的“朝廷度牒”,自稱由桓武天皇政府頒發給最澄,以證明其宗教成就。然而,仔細觀察之下,這件“度牒”的來曆頗為可疑,它試圖拔高最澄的主要密法導師順曉,聲稱他是一位名僧,是印度密法大師善無畏的三代弟子。這種訴求相當引人矚目。我們在《睿山大師傳》與《內證佛法相承血脈譜》中發現瞭一通“付法文”,據說是順曉授予最澄的。這一“付法文”也是在日本僞造的,目的在於將最澄導入一有名的法脈。該法脈據稱為善無畏所創,並由一新羅僧人義林所傳承。該“付法文”說是義林嚮順曉傳授瞭密法,而順曉自己又授法予最澄。它的齣現標誌著颱密法脈構想的正式形成。據此“付法文”,該法脈可追溯至唐中國,乃至印度。

  最後,我們在《顯戒論緣起》中找到瞭最澄“付法文”的第二個版本。這個版本的“付法文”對支撐早期天颱宗的某些重要的意識形態的形成至關緊要。它將最澄傳自順曉的密法重新闡釋為一種“真言—悉地的三重匹配”,並隱含瞭“三部互糅”的觀點。最澄從順曉那裏接受的密法因此被刻畫為三部密法(金剛界、胎藏界與蘇悉地)的統閤。這種說法的目的是為瞭超越真言宗的密法傳統,而後者自稱為金剛界與胎藏界兩部密法的結閤。

  由於最澄的嫡係弟子(尤其是光定與真忠)和他的二代弟子(以圓仁為傑齣的代錶)的持續努力,最澄的密法傳統在9世紀中期被牢固確立起來瞭。然而,盡管當天颱宗在與真言宗爭奪日本密法的統治地位時,從“付法文2”這樣被僞造的文書中獲益良多,但天颱宗人也會對“真言—悉地三重匹配”這種理論沒有任何典據而感到尷尬,他們亟需為這三重配對尋求典據。正是這種宗派因素促成瞭又一輪僞造———這次是圍繞著“悉地三部”而展開的。天颱宗將它們僞造成譯自梵文的漢文譯本。我們將在下一節討論此三部密典。

  ……


用戶評價

評分

  世親釋八捲十五頁雲:又一切法皆不可言,因何成立?故復說言:非離彼能詮,智於所詮轉。由若不瞭能詮之名;於所詮義,覺知不起。故一切法,皆不可言。若言要待能詮之名;於所詮義,有覺知起。為遮此故;復說是言:非詮不同故。以能詮名,與所詮義,互不相稱。各異相故。能詮所詮,皆不可說。由此因故;說一切法,皆不可言。

評分

敘事學是文學研究中的熱門領域,而本成果所開展的“空間敘事研究”則是此領域中新的理論方嚮,是目前敘事學研究中最有發展前景、最具學術潛力的領域之一。其研究目的,是對傳統敘事學重視不夠甚至嚴重忽視的敘事的空間維度或敘事作品的空間元素進行係統考察,進而對敘事與空間所涉及的問題展開瞭全麵、係統的論述,從一個新的視角對敘事問題進行瞭深入的思考,屬於文藝基礎理論的創新研究,對於敘事學本身的學科建設,對於文學乃至其他學科的理論創新和研究方法的革新,都具有較為重大的價值。龍迪勇,江西宜春人,1972年齣生,文學博士,文藝學、藝術學博士後,主要從事敘事學和文藝學基礎理論研究,主持過國傢社科基金項目和省級課題多項,論著獲省級以上科研成果奬多項。近年來所從事的空間敘事研究,拓展瞭敘事學研究的領域,是國內最早提齣建構“空間敘事學”的學者。

評分

縮寫詞錶

評分

柏拉圖(前247?前347年),是古希臘最著名的唯心論哲學傢和思想傢,是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使唯心論哲學體係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對後世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柏拉圖齣身於雅典一個大貴族傢庭。據說他的名字源於他的寬額頭,他的真實姓名卻漸漸被人淡忘瞭。柏拉圖生於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青年時期和其他貴族子弟一樣受過良好的教育,並接觸到當時的各種思潮。

評分

《講故事:中國曆史上的巫術與替罪》探討瞭中國古代的幾種典型故事(謠言)的流變,並就其引發的恐慌及民眾針對恐慌采取的應對之法,尤其是選擇替罪羊的過程進行深入分析;同時,作者還分析瞭地方官員乃至朝廷對故事(謠言)作齣的反應。本書是西方研究中國古代謠言的重要著作。

評分

視角獨特 資料齊全 可以再深入

評分

非常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辛嶋靜誌教授精通多國文字,是現今研究佛典語言及文獻的一位重要的國際學者。其對佛典語言及文獻研究的成績為海內外學者所公認。辛嶋教授所著《佛典語言及傳承》一書對漢譯佛典語言與梵文、巴利文等語言的比勘,漢譯佛典語匯的知識考古學研究,漢譯佛典翻譯、演變的思想史考察等,均有深入的分析及精彩的創見,在相關領域具有較大的影響。

評分

彆齣心裁的佛教研究,很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