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孕产育全程细节同步指南:产后保健细节同步指南》将新妈妈的产后护理、疾病用药、健康管理、居家饮食、哺乳指导、心理健康、产后锻炼方案以及新生儿照料中的细节一一列举,并给予科学、实用的解读,是每一位新妈妈最贴心的产后生活指南。希望本书可以帮助各位新妈妈顺利度过"月子"期,重塑年轻、漂亮的自己!
作者简介
王琪,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围生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市孕产期保健技术专家指导组成员,朝阳区危重孕产妇及高危围生儿救治网络专家,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全国妊娠高血压疾病学组成员。
从事围生医学工作20余年,对于孕前保健,孕期保健,高危妊娠监测及管理,优生优育咨询,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科危重急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已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参与撰写生殖健康、孕期保健类科普书籍20余种。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安全分娩
细节1 分娩前准妈妈的心理准备
细节2 分娩前的身体准备
细节3 分娩前的准备
细节4 何时入院待产最合适
细节5 准爸爸上阵助产的准备功课
细节6 了解临产征兆
细节7 分娩方式的选择
细节8 三种分娩方式的安全系数
细节9 阴道产的优缺点
细节10 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细节11 剖宫产的优缺点
细节12 什么是无痛分娩
细节13 什么是导乐分娩
细节14 舒适的水中分娩法
细节15 坐姿分娩法
细节16 了解分娩四要素
细节17 分娩三产程
细节18 第一产程产妇如何配合
细节19 第二产程产妇如何配合
细节20 第三产:程产妇如何配合
细节21 产妇在分娩时不宜大声喊叫
细节22 分娩期的营养补充
细节23 发生惫产怎么办
细节24 导致难产的原因
细节25 难产的预防措施
细节26 个子小的妈妈一定难产吗
细节27 分娩时为什么要做会阴侧切
细节28 什么情况下医生会做会阴测切
第二章 新妈妈的产后护理
细节1 新妈妈产后两小时要留在产房内观察
细节2 新妈妈产后要在医院住多久
细节3 建立良好的体息环境
细节4 产后多长时间为产褥期
细节5 产褥期要把身体调养好
细节6 产褥期的注意事项
细节7 产褥期五大保养要点
细节8 生殖器官的主要变化
细节9 产后乳房发生的变化
细节10 产后腹部的变化
细节11 循环系统的变化
细节12 消化系统的变化
细节13 泌尿系统的变化
细节14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细节15 产后骨盆肌肉的变化
细节16 子宫的变化
细节17 产后身体姿势的变化
细节18 产后体形的变化
细节19 产妇产后为何还会出现阵阵腹痛
细节20 如何护理产后腹痛
细节21 新妈妈恶露处置方法
细节22 什么是恶露异常
细节23 剖宫产术后九大护理要点
细节24 新妈妈产褥期结束莫忘做健康检查
第三章 新妈妈产后疾病处理
第四章 新妈妈居家健康
第五章 新妈妈健康饮食
第六章 新妈妈哺乳指导
第七章 新妈妈心理健康
第八章 新妈妈锻炼保养方案
第九章 新生儿的照料
精彩书摘
“药食同源”、“药疗不如食疗”,这是中医历来的观点。许多食物本身即是药物。同时,“食物养颜”、“食物美容”也具有很多优点,既简单、经济、方便、有效,又无不良反应。女性产后美容,与食物关系紧密。下列食疗方剂,有利于滋养肌肤、乌发、固齿。
外用:
(1)将苹果肉切碎放入牛奶中煮成糊,冷后敷在面部,每次敷20分钟,每周敷1次,具有防皱作用。
(2)蛋清1个,面粉3克,蜂蜜3毫升,共调成糊。洁面后将糊涂敷面部,稍加按摩,5分钟后再涂1次,15分钟后洗去。每周2次,连用5周以上,可使皮肤柔软、白皙。
(3)将西瓜切成小块,直接在脸部反复揉擦5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去,隔日1次,可使皮肤细腻、白皙。
(4)将1个西红柿挤汁,加入甘油3毫升,混匀搽脸,10分钟后洗去。干性皮肤者可涂点护肤霜。早、晚各1次,可治雀斑。
口服:黑豆50克,煮熟煮软,加入柠檬片后再稍煮,食用。每日或隔日1次,可给保养皮肤打下坚实基础。黑豆能补肾阴,具有滋养肌肤的作用。
其他美容食物:
(1)高钙食品。除了各种维生素和皮肤美容关系密切外,碘、铁、锌、钙,尤其是钙,是美容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一个人血液中含足够钙量,就能阻止皮肤黑色素的生成,起到美容作用。当今世界化学制品应用极广,人类接触多了,易刺激皮肤产生雀斑、褐斑,有碍美容。钙可以加快此类有毒化学物质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减轻对皮肤的刺激和变态反应。所以,产妇经常吃些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如蛋、豆制品、鱼、虾类及海产品,对皮肤大有裨益。
……
前言/序言
好的,根据您的要求,这是一份关于《孕产育全程细节同步指南》的图书简介,但内容将完全聚焦于不包含您指定书目内容(《孕产育全程细节同步指南:产后保健细节同步指南》)的范畴,并尽可能详实地展开。 --- 《星轨之下:古代天文学与宇宙观的重构》 内容提要:超越地平线的凝视 本书深入探究了人类文明早期,在缺乏精密光学仪器的背景下,古代社会如何构建其对宇宙的认知体系。我们聚焦于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玛雅文明以及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实践,揭示这些文明如何将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转化为指导农业生产、祭祀礼仪乃至国家治理的基础性知识体系。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古代天文学并非是现代科学的前身,而是一种与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哲学思维深度交织的宇宙观的载体。我们不会讨论现代天体物理学或产后护理的任何知识点。 --- 第一部分:文明的计时器——早期观测技术的演进 本部分详尽梳理了古代观测者所依赖的工具和方法。我们考察了裸眼观测极限的精确度,以及如何利用地平线、石制建筑(如巨石阵或古代天文台遗址)来标记至点和分点。 1.1 精度与偏差:地平线定位法 详细分析了不同纬度下,利用日出日落点来确定回归年的方法。重点剖析了夏至和冬至观测点在埃及卡纳克神庙和中国殷墟遗址中的布局意义,着重描述了这些观测点在确定“年”的概念上的作用,而非任何与生命周期相关的历法细节。 1.2 浑仪的诞生与结构(仅限早期机械模型) 我们将目光投向张衡之前,早期浑仪(如托勒密体系的雏形)的构造。描述其如何通过多层同心圆环来模拟天球,并解释其如何用于定位已知恒星的位置,而非用于预测特定区域的生理变化或生育周期。着重分析了古代计时中“晷”与“漏”的结合应用,及其在确定星辰凌日时刻的贡献。 1.3 历法体系的哲学基础:阴阳与交替 探讨了古代历法(如中国二十四节气、巴比伦的太阴历)背后的哲学驱动力。这些历法是社会为适应气候变化而建立的时间框架,其目的是确保农作物种植和季节性劳动的顺利进行。我们详述了阴阳五行理论如何被应用于解释天体运行的周期性,完全避免涉及任何关于人类生理周期的讨论。 --- 第二部分:星象学与国家权力:宇宙秩序的投射 古代天文学往往是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君主通过“观天象”来证明其“君权神授”的地位。 2.1 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与灾异观测 深度剖析了汉代至宋代,官方天文学家对“异象”的记录与解读。研究了彗星、新星(超新星爆发)以及月食的政治解读,它们被视为对朝廷失德的警告。我们将分析《史记·天官书》中对特定星区(如秦、楚分野)的记载,展示天文学如何被用于界定政治版图,而非预测个人命运或家庭结构。 2.2 美索不达米亚的占星术:城邦的命运 考察了巴比伦对行星(特别是金星和木星)的系统性编目。重点研究了《恩玛·阿努·恩利尔》文本中对行星排列与城邦战争、河水泛滥等宏观事件的关联,这与现代行星科学的早期基础有关,与个人健康管理无关。 2.3 玛雅的观测圣殿:金星的祭祀周期 分析了奇琴伊察的“埃尔卡拉科尔”等建筑如何精确对准金星的上升点与消失点。这揭示了金星周期如何驱动了玛雅的军事行动和重要的宗教仪式,是宏大叙事的工具,不涉及任何关于母性或婴儿成长的细节。 --- 第三部分:失落的地图:古代的宇宙模型与物理认知 本部分致力于重构古代人对“天体是什么”的物理认知,探讨他们是如何在没有伽利略望远镜的情况下想象宇宙的形态。 3.1 亚里士多德的天球模型与“完美运动” 详尽阐述了地心说的理论基础:天体被嵌入在若干个同心、透明、完美旋转的水晶天球上。讨论了这种模型如何完美地解释了行星的周期性回归,以及古人为何认为“圆周运动”是宇宙的终极真理。我们将专注于几何结构,避免讨论任何与“地球上的资源分配”或“孕期营养”相关的话题。 3.2 中国古代的“浑天说”与“盖天说” 对比分析了两种主要的中国古代宇宙模型:浑天说(天地如卵,星辰附于卵壳之上)和盖天说(天地如双层圆盖)。通过解读出土文物和古代文献(如《周髀算经》中的几何图解),展示了古代数学家是如何用几何学来量化宇宙的尺度,其目的在于构建一个自洽的、宏大的空间结构。 3.3 从观测到数学:早期三角学的萌芽 考察了早期天文学家(如希帕克斯)如何开始使用基础的三角函数来计算地平线以上天体的高度角。这部分内容纯粹聚焦于几何学和角度测量在确定星位上的应用,是纯粹的数学工具发展史,与任何临床医学或育儿实践无关。 --- 结论:被遗忘的视角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不被现代科学范式过滤的古代天文学全景。它展示了人类如何从对黑暗天空的敬畏中,提炼出最早期的科学思维和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我们考察了从巴比伦泥板到中国石碑上刻下的星图,所有内容都围绕着宏观宇宙的秩序、时间和政治权力的构建。读者将清晰地认识到,古代的天文学家们正在解决的是“我们如何安顿时间”和“我们如何理解天上的神祇”的问题,而非任何个体生命周期的具体照护问题。 本书不包含: 任何关于分娩过程的描述、产后抑郁的识别、新生儿的喂养技巧、母乳喂养的生理机制、儿童早期教育方法、产妇的康复运动,或任何形式的现代医学或保健指南。本书仅关注于人类仰望星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