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政治思想中清楚得见一种吁求个人转向自我、从事自我改造的共同倾向。中国知识分子在寻求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解答上,从政治和社会领域转向了个人,强调个人的思想和态度在其中的重要性,强调以个人的自我改造作為迎向新局的基础。正是这一转向自我的取向,与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和进化史观相结合,共同构筑出近代中国思想上“个人”论述的基本型态。本书主旨即在说明这一“个人”论述的内涵,及其於梁啟超、胡适、陈独秀与梁漱溟思想中的不同具体展现。
评分上学记(第3版)¥29.20(7.5折) 《上学记(第3版)》主要内容包括:第二版序言、序 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幸福和自由、第一章(1921-1939)、我的祖上没有名人、第二章(1939-1946)、上学记·丙:迁徙的堡垒等。
评分根据杨贞德女士的研究,胡适“一方面否定儒家政治秩序,另方面却在考量政治问题时,仍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注重个人的识见和自我要求”。即使在评论美国政治的时候,他也认为:“凡服官行政之人,必先求内行无丝毫苟且,然后可以服人,可以锄奸去暴。”这与传统儒学框架中的圣君贤相,垂范天下的政治理想的确十分相似。胡适曾声称“改良政治要先从思想文艺下手”,意即要离开肮脏的政治,从根本上改良政治;但是在1921年又主张“好政府主义”,积极支持“好人内阁”。无论是否支持文人从政,背后都是一贯的思维,即清明有为的政治必须以忠良秀异者为必备前提。
评分作者简介 杨贞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史学博士,现任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员。著有《从“完全之人”到“完全之平等”——刘师培的革命思想及其意涵》、《实验主义、儒家思想与中国民主——郝大维与安乐哲“儒家民主说”的省思》、《“中体西用”——晚清朝中礼法争议及其意涵》等论文多篇。
评分本书的台版已经先行出版,三联文史新论这次出版,相信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不同的视觉反响。
评分胡适对国人太重视“内心自由”而忽视“政治自由”的这种判断,直接开启了以张佛泉、殷海光为代表的台湾自由主义思想家与徐复观为代表的新儒家之间旷日持久的论战。张佛泉1954年出版的《自由与人权》一书迄今仍被视为是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唯一经典。该书最为重要的贡献即是以系统的政治哲学论述,严格区分了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认为自由主义追求的自由只能是有法制保障的外在的政治自由,也即“人权清单”上明确列举的个人权利,而不是所谓的“意志自由”、“内心自由”,他说:“一个狱吏将我收入监中,实永无法与我自己克制一个欲念相比。”这句话与伯林的说法若合符节。
评分转向自我(近代中国政治思想上的个人)¥32.30(8.3折)
评分内容简介 《转向自我:近代中国政治思想上的个人》以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三个基本路向——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代表胡适、陈独秀和梁漱溟的思想论述和思想轨迹为主要考察对象,借用剑桥学派(尤其是波科克)注重语境和论述的思想史研究方法,梳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和社会思考中,如何以转向个人自我的觉醒与革新(所谓“新民”)作为解决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根本方式,而这一“转向自我”的取向与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和进化史观相结合,共同构筑出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个人”论述的基本形态。
评分译名对照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