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微分方程-2
评分正版,质量好,送给喜欢数学的朋友的。
评分适合大学生和大学教师阅读
评分后来,当量子论的教学框架确定了以后,玻恩来取了这个几率波的观念,并给被看作几年波的形式系统中的数学量以清楚的定义。它不是象弹性波或无线电波那样的三维波,而是在多维位形空间中的波,因而是颇为抽象的数学量。
评分11,对称双曲型方程Cauchy问题解的唯一性、对称双曲型方程Cauchy问题解的能量不等式、Sobolev嵌入定理、常系数对称双曲型方程Cauchy问题解的存在性、常系数对称双曲型方程Cauchy问题的求解。
评分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商品不错!
评分玻尔、克拉麦斯(Kramers)、斯莱特(Slate)在1924年向真正理解量子论迈出了第一步和很有意义的一步。这几位作者试图用几率波的概念来解决波动图象和粒子图象间的明显矛盾。电磁波不被解释为“真实”的波,而被解释为几率波,几率波在每一点的强度决定该点的原子吸收(或感生发射〕一个光量子的几率。这个观念引导出这样一个结论:能量和动量守恒律对单个粒子事件不一定成立,它们只是统计规律,只有取统计平均值时才成立。不过,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而辐射的波动面貌和粒子面貌之间的联系却变得更为复杂了。
评分的数学表述最后是从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出现的。一个从玻尔的对应原理开始。人们不得不放弃电子轨道的概念,但在高量子数的极限情况下,即对于大轨道而言,这个概念仍须保留。在后面这种情形中,发射辐射以它的频率和强度给出电子轨道的图象;这个图象代表数学家所谓的轨道的傅里叶(Fourier)展开式。这种观念自身说明了,人们不应当把力学定律写为电子的位置和速度的方程,而应当写为电子的傅里叶展开式中的频率和振幅的方程。从这样一些方程出发并稍稍改变它们,人们就能够希望得到同发射辐射频率和强度相对应的那些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甚至对干小轨道和原子的基态也能成立。这个计划是能够实际实现的;1925年的夏天,它引导出一个数学形式系统,称为矩阵力学,或者,更一般地称为量子力学。牛顿力学的运动方程被矩阵之间的类似方程所代替Z有一个新奇的经验是:人们发现牛顿力学的许多旧结果,例如能量守恒等等,也能从新的数学方案推导出来。后来,玻思(Born)、约尔丹(Jordan)和狄拉克(Dirac)的研究表明,代表电子的位置和动量的矩阵是不对易的。这个事实清楚地显示了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之间的本质差别。
评分1978年,盖尔范特(莫斯科大学),Carl Siegel(哥廷根大学) 1979年,让·勒雷(法兰西学会),安德烈·韦伊(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1980年,昂利·嘉当(法兰西学会),柯尔莫哥罗夫(莫斯科大学) 1981年,阿尔福斯,Ocsar Zariski(哈佛大学) 1982年,哈斯勒·惠特尼(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Mark Krein(乌克兰科学院) 1983年,陈省身(伯克利加州大学),埃德什(匈牙利科学院) 1984年,小平邦彦(日本科学院) 1985年,Hans Lewy(伯克利加州大学) 1986年,塞缪尔·艾伦伯格(哥伦比亚大学),塞尔伯格(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1987年,伊藤清(京都大学),Peter Lax(纽约大学) 1988年,Friedrich Hirzebruch(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波恩大学),拉尔斯·霍尔曼德尔(隆德大学) 1989年,Alberto Calderon(芝加哥大学),约翰·米尔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1990年,Ennio de Giorgi(比萨高师),Ilya Piatetski-Shapiro(特拉维夫大学) 1991年,没有颁奖。 1992年,Lennart Carleson(乌普萨拉大学和洛杉矶加大),John Thompson(剑桥大学) 1993年,Mikhael Gromov(法国高等科学研究院),Jacques Tits(法兰西学院) 1994/5年,Jurgen Moser(苏黎世联邦高工) 1995/6年,罗伯特·朗兰兹(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安德鲁·怀尔斯(普林斯顿大学) 1996/7年,Joseph Keller(斯坦福大学),Yakov Sinai(普林斯顿大学和朗道理论物理研究所) 1998年,没有颁奖。 1999年,Laszlo Lovasz(耶鲁大学),Elias Stein(普林斯顿大学) 2000年,拉乌·勃特(哈佛大学),让-皮埃尔·塞尔(法兰西学院) 2001年,阿诺尔德(Steklov数学研究所和巴黎大学),Saharon Shelah(希伯莱大学) 2002/3年,佐藤干夫(京都大学),John Tate(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2004年,没有颁奖。 2005年,Gregory Margulis(耶鲁大学),诺维柯夫(马里兰大学和朗道理论物理研究所) 2006/7年,斯蒂芬·斯梅尔(伯克利加州大学),哈里·弗斯滕伯格(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2008年,皮埃尔·德利涅(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菲利普·格里菲斯Phillip Griffiths(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大卫·芒福德(布朗大学) 2010年,丘成桐(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丹尼斯·苏利文Dennis Sullivan(石溪大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