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十二五”重大出版项目!由《文库初编——近代稀见边疆名著点校及解题》与《文库二编——当代学人边疆研究名著》两部分构成;
★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收录的百部著作不但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较大突破,而且有所创新,填补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
★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的出版体现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国家意志,起到传承历史,服务当代,惠及后人的目的,更能为我国边疆研究、发展与稳定作出贡献!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二编·综合卷】全系精彩图书:
海报:
于逢春(1960- ),辽宁东港人。198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2003年毕业于(日本)广岛大学教育学部,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全力构建“五大文明板块”理论框架,藉此解读中国疆域形成的内在理论,系国内较早运用民族主义理论探讨近代中国如何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构筑“民族国家”的研究者之一。主要著作:《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中国国民国家构筑与国民统合之历程》等。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够提供宏观框架,同时又不失细节支撑的著作,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期待。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在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发生”,并且深入探究了这些“发生”是如何被后世的记忆和叙事所固化和利用的。书中对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交叉分析尤为精彩,它清晰地勾勒出,哪些是经过漫长岁月沉积的“地基”,哪些是关键历史事件留下的“结构梁”。合上书卷时,我感觉自己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立体感和深度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对朝代更迭的记忆上,而是开始关注那些隐没在主流叙事之下的,驱动文明形态形成的深层动力和逻辑,这无疑是一次非常充实和富有成效的阅读之旅。
评分我对书中那种行文的节奏感印象特别深刻,它不像传统学术著作那样平铺直叙,而是富有旋律感。在处理涉及考古发现和文献考证的部分时,作者的叙述显得逻辑缜密,步步为营,如同一个经验老到的侦探在拼凑线索,每一步推导都显得无可辩驳。然而,当话题转向文化心理和群体认同的构建时,文字的基调又会变得略带诗意和哲思,探讨那些难以量化的“精神疆域”是如何与物质边界一同被巩固下来的。这种在严谨的“硬核”考证与富有洞察力的“软性”解读之间的流畅切换,使得全书的阅读体验张弛有度,非常耐人寻味。它成功地平衡了历史学的科学性和人文社科的温度,让人在为知识的浩瀚而惊叹的同时,也被其中蕴含的人类文明的复杂性所打动。
评分这本书真正展现了研究者的功力,体现在他对史料的驾驭能力上。我能明显感觉到,作者不是简单地引用前人的观点,而是对那些经典的、甚至是已经被视为定论的史料进行了深度的“再审视”。在许多关键的转折点上,作者引入了新的视角或被忽视的旁证,从而提供了一种更加细致入微的解释框架。特别是对特定时间段内,不同族群在边陲地带的互动模式的梳理,处理得既平衡又深刻,避免了用简单的“征服者”与“被征服者”来标签化复杂的历史关系。这种对历史复杂性的尊重,使得全书的论述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学术价值,让读者确信,我们所阅读的绝非二手信息,而是经过独立思考和检验的知识结晶。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获取知识,不如说是一次认知上的结构性重塑。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疆域”这一概念的线性理解,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地理版图,并非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无数次文明的交汇、冲突与融合的产物。那些看似静止的地图线条背后,蕴藏着无数鲜活的故事、错综复杂的权力博弈以及不同文化间的张力与和解。书中对“板块”这个比喻的运用非常精妙,它不再将历史看作是线性的发展,而是更像地质运动一样,是多重因素叠加、挤压、最终固化成型的过程。这种多维度的分析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让我开始以一种更具动态性和系统性的眼光去看待国家形态的演变。这种深层次的启发性,是很多仅仅停留在事件描述层面的历史著作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引人注目,那种厚重感和质感,仿佛在诉说着其中蕴含的深厚学识。从翻开扉页的那一刻起,我就被那种严谨又不失生动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作者似乎有一种将枯燥的历史脉络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叙事魔力的能力。它不仅仅是对地理边界变迁的简单罗列,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深度对话,邀请读者去思考,在那些风云变幻的年代里,是哪些力量在共同塑造着我们今日所见的这片广袤大地。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关键的历史节点时,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去感受决策者们的权衡与取舍。这种对宏大叙事与微观细节的精准把控,使得阅读过程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大众的可读性,实属难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与克制,既不偏激,也不回避问题,而是以扎实的考据为基石,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