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式文集 第一卷 太平天国词语汇释

史式文集 第一卷 太平天国词语汇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史式 著
图书标签:
  • 太平天国
  • 史学
  • 词汇
  • 文集
  • 历史
  • 语言学
  • 清史
  • 地方志
  • 近代史
  • 方言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5981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769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940
字数:1020
正文语种:中文简体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历史爱好者、研究者

《史式文集》第一卷《太平天国词语汇释》,是史式先生对太平天国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专门的太平天国词语工具书,太平天国研究泰斗罗尔纲先生曾倾力推荐过的好书,对太平天国史的学习和研究具有极大的帮助。

内容简介

  我这一生研究过的学科不少,课题也不少,可以分为许多部分。出版社要出我的文集,那么,先出哪一部分呢?首先考虑的是史学,在史学中,首先考虑的是太平天国史。在太平天国史的各类书稿中,首先考虑的是工具书。也就是说,第一卷出的是《太平天国词语汇释》这本书。此书初版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的,精平两种版本合计印了6000册。这种很专业的工具书使用它的只是有限的专业工作者,能够印到这个数字已经算是很受重视的了。出版不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香港《大公报》都作了评价,国内外的同行手中也都有了这本书。现在30年后重出,并不是单纯的再版,而且增加了一些补充资料,成为增订本。这个增订本,一共分为四编:第一编,太平天国词语综述(包括三篇文章对这个课题与笔者生平加以介绍);第二编,太平天国词语汇释(30年前初版的此书 对误漏之处作了修订);第三编,太平天国词语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对词语从解释到研究);第四编,词语考释文章汇编(重庆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选刊了有关词语考释的文章30篇)。

  这套文集没有总目录以后会推出什么内容来,读者还很难估计,如今先出了第一卷,特别是在第一编的三篇文章中推出了一篇小传,从笔者的少年时代一直写到91岁可以说已经写完这一生治学的全过程。既包括了少年时代学习桐城的治学方法,也包括了晚年对各个学科各个课题比较成熟的各种想法,即使说得不够,至少大事不漏。这个治学的心路历程是够长的。


作者简介

  史式(1922—2015),字执中,著名史学家,安徽省全椒县人。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幼年失学,后参加抗战工作,依靠自修走过了一条坎坷而漫长的治学道路,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的历史研究工作者,并以倡议“重写中华古史”闻名于世。他的文章,数十年以来,已经成为一种“三合一”的问题:一曰历史论文的内容,言必有据,无征不信,绝不“戏说”或“漫谈”;二曰历史散文的形式,为方便表达内容,形式不拘一格,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三曰历史杂文的语言,“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尖锐泼辣与妙趣横生兼而有之。曾任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顾问、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顾问、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并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著作有《中华民族史研究》《太平天国大词典》《太平天国词语汇释》《太平天国史实考》《台湾先住民史》《汉语成语研究》《我是宋朝人》《史式谈史》丛书等,先后发表史学文章数百篇。自1990年起倡仪海峡两岸历史学者共同撰写一部中华民族的新史书,得到台湾学者的响应。1999年发表论文《中华文明史新探——五千年还是一万年》,倡中华文明一万年之说。曾应邀赴台讲学,并先后四次主持两岸学者中华民族史的学术会议。后又起草《重写中华古史建议书》,得到海内外100多位历史学者签名赞同,新华社与海内外数百家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目录

目录


序 一 \1

序 二 \4

人民网报道 \8


第一编 太平天国词语综述\1

题记 5

太平天国词语综述 12

太平天国文书史料中的词语诠释问题 29

太平天国不太平

 ——与太平天国结缘70年的心路历程 38


第二编 太平天国词语汇释\59

题记 63

罗序 65

自序 68

凡例 72

词目表(说明、笔画词目索引、词目正文) 77

附录 460

太平天国历史分期表 462

太平天国大事年表 466

太平天国前期官、爵、职、衔交叉关系简表 485

太平天国后期官、爵、职、衔交叉关系简表 487

太平天国前期文书制度表 489

太平天国后期文书制度表 490

太平天国造字与改字表 492

太平天国考试制度表 501

太平天国百工衙业务分工表 502

主要参考书及引书目录 504

汉语拼音词目索引 511


第三编 太平天国词语研究\541

题记 545

罗序 547

第一章 词语综述 549

第一节 何谓太平天国词语 549

第二节 研究词语一为释疑 553

第三节 研究词语二为辨伪 555

第四节 研究词语探讨问题 561

第五节 词语推行情况简述 568

第二章 词语探源 571

第一节 方言俗语 571

第二节 宗教用语 582

第三节 会党用语 596

第四节 旧词新义 614

第五节 新造词语 620

第六节 造字改字 645

第三章 词语衍生 660

第一节 约定俗成 660

第二节 官方规定 663

第三节 举一反三 666

第四节 词义演变 669

第四章 词语诠释 671

第一节 官方宣传 671

第二节 清方探报 675

第三节 私家记载 680

第四节 今人诠释 &684

第五节 诠释资料 685

第五章 词语简释 690


第四编 词语考释文章汇编\775

题记 779

太平天国造字、改字考 783

“合共(此字上下结构) ”字考释 795

“乃埋”考释797

“挥”字考释799

“拜上”考释801

“圆马”考释803

“牌面”与“牌尾”考释 805

《五言告示》初稿、改稿考 809

《五言告示》中“力酬上帝徒”一语考误 813

《赖文光自述》中篡改语句考析 814

“划全国为二十四省”说考谬 816

江南省考 818

天京省考 820

天浦省考 822

苏福省考 824

太平天国文书省名记载混乱原因考 826

太平天国官、爵、职、衔交叉关系考释 829

太平天国馆、衙、营、军交叉关系考释 835

太平天国王爵等次考839

太平天国人物别名考843

太平军蓄发原因考 847

“长毛为贬称”说考误 849

“太平天国有女军”说考误 856

“逼封万岁”说考谬859

《 血丛钞》考伪 884

天京被围解围次数考898

太平天国革命终止时间考 903

太平天国与捻军及其他友军关系考析906

安庆市英王府遗址考908


前言/序言


史式文集 第一卷 太平天国词语汇释 【本书简介】 《史式文集 第一卷 太平天国词语汇释》是一部专注于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的语言学研究专著。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历史叙事作品,而是以严谨的考据和细致的文本分析为核心,旨在系统梳理、释读和解析太平天国时期特有及高频使用的词汇、术语、口号和称谓。 一、 缘起与背景:解锁一个时代的“黑话”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农民起义,其思想基础融合了传统儒释道与基督教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意识形态体系。然而,要深入理解这份独特的思想结构及其在社会动员中的作用,必须首先破译其语言密码。 太平天国政权在行进过程中,为适应其“天国”的建构需求,创造了大量新词汇,如“圣库”、“天朝田亩制度”、“天父天兄”、“拜上帝会”、“圣兵”、“长毛”等,同时也对传统词汇进行了意义上的挪用和改造。这些词汇,构成了太平天国运动独特的“话语场”。对这些词汇的释读,直接关系到我们对太平天国政治结构、宗教信仰、军事组织乃至社会生活的理解深度。 本书即是基于对《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洪秀全的诏谕、拜上帝会文献,以及清方史料中对太平天国语言的记载等一手文献的广泛梳理,力求构建一套完整的太平天国词语词典。 二、 内容结构:分门别类的精细考辨 全书内容围绕太平天国的核心概念,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进行深入汇释: 1. 宗教信仰体系词汇辨析: 此部分重点解析与拜上帝会核心教义相关的词汇。例如,对“天父”、“天兄”、“上帝”、“真主”等称谓的区分和演变进行考证。深入探讨“奉天”、“降妖”、“洗礼”、“奉行”等宗教仪轨性词语在太平天国语境下的特定含义,揭示其宗教动员的机制。 2. 政治与行政体制术语考证: 太平天国建立了独特的官僚体系,如“东王”、“西王”的职权范围,从“军师”到“中军各部门”的层级划分。本书详细考辨了“天朝”、“天国”、“天府”等空间和权力象征词的语源和实际指代,并对如“正副军师”、“品级”等行政术语的升降沿革进行梳理。 3. 经济与社会管理纲领词汇释义: 对《天朝田亩制度》中的核心经济词汇进行专项解读。如对“圣库”、“圣粮”、“公有制”、“什一税”等概念的准确界定,区分其理论理想与实际操作中的差异。同时,对“男耕女织”、“男女平等”等口号在特定历史阶段的语境进行还原。 4. 军事与动员类称谓解析: 太平军的组织结构和战斗口号极具特色。本书详尽解析了“长毛”(对太平军的蔑称及其内部的自我认知)、“蜂王”、“李侍贤”等将领称谓背后的权力逻辑,并对“打倒孔老二”、“清洗妖孽”等宣传口号的语言风格与社会心理影响进行分析。 5. 习语、俚语与方言痕迹挖掘: 基于南方方言背景,太平天国语言中保留了大量地方色彩。本部分尝试从语言学角度,挖掘这些词汇中蕴含的地域性信息,例如一些特有的动词和形容词,它们反映了起义军成员的社会成分。 三、 研究方法:文本为基,多源互证 本书的撰写严格遵循史料考证原则,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文本细读法(Close Reading): 对每一条词汇,均采取先界定其在特定文献中首次出现或最核心的语境,再结合其他文献进行横向对比,确保释义的精确性。 多源互证法: 综合太平天国自身文献(如诏书、科条、诗歌)与清方(如丁日昌奏折、清代文人笔记)对同一词汇的描述,进行交叉验证,以辨明词义的纯正性与演变性。 历史语境还原: 强调词义必须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政治目标下理解。例如,“平等”一词在太平天国语境下,与现代平等概念存在显著差异。 四、 价值与贡献 《史式文集 第一卷 太平天国词语汇释》的价值在于: 1. 夯实研究基础: 为后来的太平天国史、思想史研究者提供了一套可靠的“术语指南”,避免因误读关键词汇而导致对历史事件的偏差理解。 2. 揭示思想内核: 通过对语言的细致剖析,间接展现了太平天国“天国”意识形态的建构过程、内在逻辑与自我矛盾。 3. 语言史的侧影: 本书本身也构成了一部研究十九世纪中期中国社会语言变迁的珍贵资料,尤其是在民间语言向官方话语转化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词汇创新与重塑现象。 本书以其详尽的考据和清晰的条理,致力于成为研究太平天国语言体系的开创性工具书,为读者提供一把深入理解这场宏大农民运动的精神世界的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是相当的“学者范儿”,那种不带丝毫感情色彩的、纯粹的考证和论述,对于习惯了通俗历史读物的我来说,刚开始还有点不适应。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领会到这种克制的文字背后蕴含的巨大信息量。作者在处理那些具有争议性的词汇时,展现了极高的学术良知,他没有简单地采用某一主流观点,而是并列陈述了不同史家对同一词语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理解差异。这种多维度的审视,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举个例子,光是对“拜上帝会”内部某些特定称谓的考据,就涉及到了对地方志、私人信函甚至地方戏曲的交叉比对,其广度令人叹服。虽然阅读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对清代官话、方言的初步了解,但一旦坚持下来,收获的绝对是坚实而可靠的知识框架,绝非那些流于表面的泛泛之谈可比拟。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定价对于普通历史爱好者来说可能略显昂贵,但如果从它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和专业性角度来权衡,我认为物超所值。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军事编制和等级爵位的词条解释部分,作者似乎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去梳理洪仁玕等人在后期试图引入的“西学”理念与传统儒家思想在词汇层面的冲突与融合。这种跨文化、跨思想体系的词语溯源,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跨学科功底。我注意到他反复引用了某些鲜为人知的档案原件的影印件作为佐证,这使得解释的效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避免了二手资料可能带来的信息失真。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跟随一位顶尖的考古学家,一点一点地挖掘那些尘封在地下的语言碎片,并将它们精准地拼凑回历史的原貌之中,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智力上的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带着历史厚重感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初翻开目录时,那种严谨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清晰的章节划分和详尽的索引系统,看得出作者在资料搜集和整理上下了多少苦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言中对太平天国史料的独特解读角度,他似乎没有急于给出宏大的结论,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扎实的文献考据之路。虽然我暂时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每一个词条的释义,但仅仅是浏览那些术语的排列组合,就能感受到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清末农民运动复杂性的研究者来说,这本工具书的出现无疑是一件幸事,它不只是简单的词典,更像是一把解开历史密码的钥匙,引导我们去探寻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微观世界。这种对历史文本的敬畏感,从这本书的每一个排版细节中都能体现出来,让人对后续的阅读充满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它能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提问”的方式。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太平天国的认知大多停留在教科书上的概念化描述,比如“洪秀全”、“天京变乱”之类。然而,翻开这本汇释,我才惊觉在那些宏大叙事之下,隐藏着多么庞杂而富有生命力的基层组织语言体系。那些我们今天听起来有些晦涩或陌生的词汇,在当时的天国体系中,每一个都有其精确的职能指向和文化内涵。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细致入微的显微镜,将一个庞大王朝的运作逻辑,分解成了一个个可分析的语言单位。对于希望重构那个时代社会肌理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一本不可替代的“语言地图集”。它强迫我们去思考:一个社会如何用它自己的语言来定义其存在的合法性和内部结构,这份严谨性,在同类研究中是极其罕见的。

评分

这本书的字体和纸张选择,无疑体现了出版社对学术书籍品质的坚持。内页的排版非常注重阅读舒适度,注释的标注清晰且不干扰主体文本的流畅性,这在专业工具书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我尝试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随机抽查,选取了一些关于宗教仪式和民间信仰的词条进行比对,发现作者对这些涉及文化人类学范畴的解释,也做到了既有文献支撑,又不失对文化背景的体察。它不像某些工具书那样冷冰冰地罗列定义,而是努力还原了这些词语在实际使用中所承载的“温度”和“权力”。这本书的厚重感不仅仅在于其页数,更在于它为后学者搭建了一个无比坚实的研究基石,任何想在太平天国语言和文化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人,都绕不开对这部汇释的认真研读。它不只是为入门者准备的,更是为资深专家提供了精炼和核验的权威参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