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二五”重大出版项目。由《文库初编——近代稀见边疆名著点校及解题》与《文库二编——当代学人边疆研究名著》两部分构成。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收录的百部著作不但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较大突破,而且有所创新,填补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的出版体现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国家意志,起到传承历史,服务当代,惠及后人的目的,更能为我国边疆研究、发展与稳定作出贡献!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西北边疆卷五】中国土地丧失史》 收录了唐守常所著的《中国土地丧失史》一书。此书对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列强交涉过程中土地丧失的情况做了粗线条的梳理,还对历史上曾为中国藩属国的缅甸、安南、朝鲜等国与中国朝贡、宗主关系的脱离,作为与中国土地丧失之相关内容予以考察。此书内容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海权问题的重视和领土主权的维护。
本书分为九章,包括界说,近世我国极盛时代之版图,失地之初期,俄罗斯之蚕食,南藩之脱离,日本之鲸吞,军港之租借及滇边之损失,蒙藏之悬案,结论。本书内容构架总体平实,虽然其中个别观点有待推敲,但仍不失为具有较高价值的著作。
唐守常(生卒年不详),一生关注近代中国边疆沿革历史,著有《列强如何对待中国》《中国土地丧失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痛史》等多部著作。
于逢春(主编),辽宁东港人。198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2003年毕业于(日本)广岛大学教育学部,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多年来全力构建“五大文明板块”理论框架,藉此解读中国疆域形成的内在理路。系国内较早运用民族主义理论,探讨近代中国如何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构筑“民族国家”的研究者之一。主要著作:《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中国国民国家构筑与国民统合之历程》等。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类“文库”性质的丛书,阅读起来可能会像是在啃一块硬邦邦的干粮,枯燥且乏味,需要极大的毅力和专业知识才能下咽。但实际接触这本书后,我的看法有了颠覆性的转变。它没有陷入过分晦涩的术语泥潭,行文的脉络是清晰且逻辑严密的,即便是像我这样半路出家、对边疆史仅有皮毛了解的业余爱好者,也能大致跟上作者的论证思路。特别是其中关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对不同行政层级档案的交叉比对,那种将零散的官方文书串联成完整叙事链条的功力,简直令人叹服。这种写作方式的好处在于,它极大地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结论。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入新的史料时所展现的那种审慎态度,从不轻易下定论,而是层层递进,引导读者自己去推敲史料背后的真实意涵,这才是真正的学术精神的体现。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沉甸甸的学术分量”,但这种分量并非体现在晦涩难懂上,而在于其资料的广博和研究的深度。我翻阅了其中关于某个特定时期的图表和地图注释,那简直就是一份精密的考古报告。作者似乎穷尽了所有能找到的相关历史地图和测绘资料,将每一次边界勘定或争议的发生,都配上了详尽的地理坐标和历史背景说明。这远超了我对一本历史论著的预期——它更像是一本历史地理学的工具书,只不过它包裹在严谨的历史叙事外衣之下。对于那些希望了解某一特定历史事件背后的地缘政治逻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库。它提供的不是简单的结论,而是支撑结论的坚实地基,让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的纹理是如何被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的双手雕刻出来的。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对这套书的期待值本来就比较高,毕竟“文库”这个名头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拿到手后,它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确实达到了预期,这对于常年与纸质书打交道的读者来说是个加分项。但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内容似乎在试图填补一个我们长期以来认知上的空白——即对于“边疆”这个概念的动态历史理解。我们常常习惯于将疆域看作一个静止的、既定的结果,却忽略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边界是如何被一步步界定、谈判、乃至在某些时刻发生微妙偏移的。这本书的视角显然更加关注过程而非结果,这使得原本宏大的历史叙事变得微观化、细节化,充满了张力和复杂性。我个人认为,阅读这类书籍的最大价值不在于记住每一个具体的日期和条约,而在于重塑我们对“主权”与“地域”之间复杂关系的认知框架,它迫使我们跳出单一的民族视角,去理解多重历史力量的博弈。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沉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书名,透着一股厚重而庄严的历史感。初翻开扉页,那份对文献资料的严谨考究就扑面而来,仿佛能感受到编纂者在浩如烟海的档案中穿梭的艰辛。内容上,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细读每一个章节的论述,但光是目录的排布就足以让人对中国近代史的某个特定侧面产生浓厚的兴趣。它似乎并不是那种试图用激昂的文字来煽动情绪的普及读物,而更像是一份沉静的、面向专业研究者的学术基石。装帧的质地也非常考究,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这让人相信,每一页纸上记录的,都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真知灼见。我尤其期待它对那些常常被忽略的、发生在遥远边陲的细微变迁的梳理,那种冰冷而精确的史实陈述,往往比宏大的叙事更能触动人心,让人对国家疆域的形成与守护有了更立体、更复杂的理解。我打算先找个周末的下午,泡上一壶茶,慢慢地品味其中关于历史地理的论证,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被主流叙事所遮蔽的细节。
评分这本书的版式设计非常考究,字体清晰,段落布局合理,即便是大段的引文和注释也处理得井井有条,阅读起来不至于眼睛疲劳。更令我赞赏的是,它在处理敏感和复杂的历史议题时所展现出的冷静克制。它不像某些通俗历史读物那样倾向于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道德判断,而是专注于还原历史发生的真实情境和各方角力的复杂性。这种去情绪化的叙事方式,反而让那些本应令人激动的历史转折点显得更加令人深思。它教会我们,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那些不引人注目的行政文件和边境站的日常记录之中,而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官方宣言里。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历史的褶皱,让我们得以窥见国家形态形成过程中那些细微而关键的“打磨”痕迹,值得反复咀嚼和体会。
评分这本书内容不错,认真阅读理解,谢谢京东!
评分此书是点校本,书中有点校者精当的提要,其中有对作者客观正确的评价。对原文有讹误的地方,以脚注标出不作改动,把原文的行文习惯改为现代规范的语体文习惯,方便的阅读。
评分印刷质量不错,价格实惠!
评分这本书内容不错,认真阅读理解,谢谢京东!
评分印刷质量不错,价格实惠!
评分不错不错
评分非常好的边疆史料,编辑虽有瑕疵,整理出版亦是嘉惠学林。这次趁活动尽量收齐。
评分好书推荐,是正版。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