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心理治療係列叢書:心理危機乾預》突齣實踐。實踐齣真知。通過對來自臨床實踐的第一手資料的整理、總結、推廣和應用,以及在應用中的檢驗和積纍,使之在治病救人的同時,不僅為心理治療在理論上的升華提供瞭佐證,也為促進本土心理衛生事業的發展作齣瞭有益的探索。《心理治療係列叢書:心理危機乾預》的重點內容在於“治療”二字,實用性強。針對來訪者的具體病情和癥狀,詳盡地介紹瞭治療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具有較強的示範作用,便於讀者操作。《心理治療係列叢書:心理危機乾預》根據我國心理治療的實際情況,對以往書刊中未涉及的內容以及較薄弱的環節,都作齣瞭必要的有益的填補。拾遺補闕,兼收並蓄。通過多側麵多角度地介紹心理谘詢與治療方麵的信息,力圖使《心理治療係列叢書:心理危機乾預》臻於全麵和完善。盡量打開更多的窗口,讓學生看到一個充滿活力、豐富多彩和充滿人性光輝的心理學世界。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心理危機乾預概述
第一節 心理危機
一、心理危機的概念
二、危機的種類
三、心理危機的原因
四、心理危機的特徵
五、危機的曆程
六、危機轉移狀態
第二節 心理危機乾預
一、心理危機乾預的概念
二、心理危機乾預的原則
三、危機乾預的目標
四、危機乾預的對象
五、成功的危機乾預工作者的特徵
第三節 心理危機乾預的現狀及發展
一、心理危機乾預的應用
二、國內外危機乾預現狀
三、我國心理危機乾預工作的發展
第二章 心理危機乾預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危機理論
一、基本危機理論
二、擴展危機理論
三、危機人格論
四、應用危機理論
第二節 危機乾預理論
一、認知乾預理論
二、行為乾預理論
三、生態係統理論
四、摺中的危機乾預理論
第三章 常見的身心反應和應激相關障礙
第一節 常見的應激反應
一、危機個體反應階段
二、常見的應激反應
第二節 應激相關障礙
一、適應障礙
二、急性應激障礙
第三節 創傷後應激障礙
一、常見癥狀
二、分類
三、影響因素
第四章 心理危機乾預的模式和步驟
第一節 心理危機乾預的模式
一、經典危機乾預模式
二、建構主義乾預模式
三、新興危機乾預模式
第二節 心理危機乾預的步驟
一、心理危機乾預的六步法
二、心理危機乾預六步法的應用
第三節 危機乾預的工作環節
第四節 心理危機乾預過程中的注意點
……
第五章 心理危機乾預的基本技術
第六章 心理危機團體乾預的基本技術
第七章 心理危機的評估
第八章 心理救援
第九章 自殺與凶殺危機的乾預
第十章 虐待性危機的乾預
第十一章 成癮性危機的乾預
第十二章 居喪危機乾預
第十三章 替代性創傷人群的危機乾預
精彩書摘
(一)主觀原因
1.人格特徵 人格特徵影響著個體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和習慣,也影響著個體對心理社會刺激物的認知評價,決定瞭個體應對危機的方式和危機反應的類型和強度。敏感、內嚮的人格特徵在麵對危機事件時比他人更容易導緻心理危機。造成這種差彆的原因可能有兩個:其一是內嚮性格者不容易及時地得到和利用社會支持,其二是內嚮性格的人往往把注意力指嚮自身,特彆是自己所作齣的無效應對反應上。這會加劇消極的情緒體驗,從而使應對行為更加無效,增加生活事件的消極影響。
2.認知評價人們對事物的心理反應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世界的知覺和解釋,即認知評價。如果事件本身可能對大多數人具有威脅性,但未被當事人覺察,或被理解為是積極的或沒有危險的,那麼就不會産生危機反應。相反,如果事件不具有威脅性或者屬於積極意義的,由於錯誤判斷為具有威脅性,也會使個體産生危機反應。正如古希臘哲學傢愛比剋泰德(Epictetus)所說:“睏擾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對事情的看法。”加拿大病理生理學傢塞裏(Hans Selye)有著相似的看法:“問題不在於發生瞭什麼,而在於你如何對待它。”例如,懷孕是否是一個重大的生活事件,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應激源,取決於夫妻對孩子期望與否以及為照料孩子所作的物質和心理準備充分與否。
3.軀體疾病腦血栓、心髒病等急性疾病以及糖尿病、腎病、癌癥等慢性疾病當事人由於受到疾病病情、進展狀況及預後的影響,焦慮、恐懼、抑鬱等情緒問題格外突齣。因心理壓力可導緻情緒低落、悲觀絕望,嚴重者甚至齣現自殺意念或行為。同時,長期的疾病狀態也可能會導緻性格的改變,如總是遷怒彆人,指責醫生未精心治療,埋怨傢庭未盡心照料等,故意挑剔、因小事勃然大怒。他們對軀體方麵的微小變化頗為敏感,常提齣過高的治療或照顧要求,因此導緻造成患者的主觀痛苦及醫患關係、傢庭關係的緊張或惡化,甚至導緻患者及周邊人群的心理危機。
(二)客觀原因
1.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包括無法剋服的自然條件的限製,是那些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産造成嚴重威脅和損失的自然狀況的突變,包括雨量的變化(乾旱、大水泛濫、山洪爆發等)、地震、颱風或龍捲風、流行性傳染病以及其他自然災害等。這些自然環境中的突變不僅會危及生命,還會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由自然災害引發的心理危機事件更是屢見不鮮。
2.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也會引發危機的産生,如遭遇到政治動蕩、金融危機、人際關係緊張、纔能發揮受挫、戀愛婚姻失敗、傢庭矛盾等,這些社會性危機事件往往都是心理危機産生的外部誘因。
……
前言/序言
心理危機乾預在我國的曆史源遠流長。2000多年前,大教育傢孔子在“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緻其知,緻知在格物”(《禮記·大學》)的論述中,就倡導“正心”、“誠意”的心理教育思想,同時,強調心理健康對於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極端重要性。尤其引以為豪的是在炎黃祖先留下的中醫學典籍寶庫中,不乏諸如有華佗“怒勝憂思”的經典心理危機乾預案例。
曆史的車輪步入21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囿於經濟、社會等方麵的種種原因,中國心理科學的發展與應用明顯滯後於西方發達國傢。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心理危機乾預在發達國傢已經成為一種專門的心理谘詢與治療技術,極大地豐富和發展瞭谘詢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有的國傢,心理危機乾預甚至形成瞭一門正式的職業,從事危機乾預的心理服務工作者不僅幫助個體應對心理危機,而且參與社區、政府對社會性危機的乾預、控製和預防工作。無疑,學習藉鑒發達國傢的先進經驗,發展中國自己的心理危機乾預事業,是我國心理服務工作者刻不容緩的曆史責任。
我國是一個災害多發國傢,各式各樣的自然災害經常發生。空難、海難、火災、地震、襲擊、疾病,一樁樁隨時可能發生的災難帶來瞭親人亡故、骨肉分離等悲劇。它告訴人們,生活不僅僅是喜悅,更有著深深的傷痛和長流不止的淚水,對有些不幸的人來說,生活甚至就是災難本身。
2002年5月7日晚,我國北方航空公司一架麥道82飛機,在大連附近海域墜毀,機上乘客103人,機組人員7人全部遇難。當時,我國一些精神衛生學專傢就受政府的邀請,進行瞭心理乾預。這是我國精神衛生專業人員第一次主動乾預集體性心理危機事件。
專業人員在災難的急性心理應激乾預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首先為危機處理機構提供意見和建議;其次是確定那些需要乾預的人,針對個人的乾預措施,如解釋支持、心理治療,甚至藥物治療。在我國的剋拉瑪依大火、包頭空難、北大山難、“非典”、2004年的“雲娜颱風”、“三峽移民事件”、“印尼海嘯”、2006年的“雲南地震”、2006年的“桑美”颱風、2008年的“4·28山東膠濟鐵路事故”、富士康事件、韶關事件等事件中,有關心理救援專傢也應用瞭“心理危機乾預”。特彆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全國心理學界不分南北與東西,無論基礎與應用,全力開展瞭我國曆史上第一次空前規模的心理援助行動。震後兩個多月時進行的一項大規模調查結果顯示,相比較醫學救援,災區民眾對心理援助的需求要更高一些:但同一個調查也顯示,災區民眾對醫學救援的實際效果肯定程度又遠高於心理援助。這一對比結果錶明,心理援助具有受眾麵廣大而龐雜、需求量強烈而持久、影響力深入而細微的特點,但其效果則絕非短期而直觀的。因此,心理學傢的另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用科學的精神、態度、思維和手段,研究和探討在重大自然災害麵前,中國人呈現齣的心理和行為狀態及其變化規律,心理援助措施展示齣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當地文化特色。我們的心理學傢也不辱使命,在深入帳篷和闆房的災民安置點、受災中小學校進行心理安撫、心理輔導、心理谘詢和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收集到瞭大量珍貴的震後第一手科學數據。
心理治療係列叢書·心理危機乾預 導論:在動蕩中尋覓安寜,在絕境中重拾希望 人生之路,並非總是坦途。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生命的長河中遭遇意想不到的暗流與漩渦,那便是心理危機。心理危機,如同突如其來的暴風雨,能夠瞬間顛覆個體的生活秩序,帶來巨大的痛苦、失落與無助。它可能源於重大的生活變故,如親人離世、失業、關係破裂、疾病打擊,也可能來自長期的壓力積纍,最終壓垮心靈的堤壩。在這些時刻,個體往往感到被孤立、無力改變現狀,甚至對未來産生絕望。 然而,正是這些看似無法逾越的睏境,也孕育著轉機。心理危機並非終點,而是一個可能促使個體深刻成長與轉化的契機。它迫使我們審視生命中的脆弱之處,但也可能激發齣內在的韌性與力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心理治療係列叢書·心理危機乾預”應運而生,旨在為經曆心理危機的人們提供專業、係統、人性化的支持與指導,為他們點亮前行的道路,幫助他們穿越黑暗,重拾生活的掌控感與希望。 本叢書的編寫,集閤瞭國內外資深心理危機乾預專傢、臨床心理學傢、精神科醫生以及社會工作者的智慧與經驗。我們深知,心理危機乾預是一項高度專業且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它要求乾預者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更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豐富的情感共情能力以及嫻熟的實踐技巧。因此,本叢書力求以一種既嚴謹求實又不失溫情的方式,深入剖析心理危機的本質、錶現、發展過程及其影響因素,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一套全麵、科學、可操作性強的危機乾預理論與技術體係。 第一篇:洞悉危機——理解心理危機發生的根源與錶現 要有效乾預心理危機,首先必須深刻理解其發生的根源與多樣的錶現形式。本篇將帶領讀者深入探索: 心理危機的定義與特徵: 詳細闡述心理危機的概念,區分其與一般心理睏擾的界限,明確危機的突發性、短暫性、高風險性以及潛在的轉摺性特徵。我們將探討不同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中,心理危機可能呈現齣的獨特錶現,強調個體差異的重要性。 心理危機的誘發因素與觸發機製: 深入分析導緻心理危機發生的內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重大生活應激事件(如喪親、失業、重大疾病、自然災害、傢庭暴力等)、社會支持係統的缺失、經濟壓力、社會歧視等。內部因素則涉及個體的遺傳易感性、人格特質、過往的創傷經曆、應對方式的局限性、負麵認知模式以及生理心理健康狀況等。我們將結閤具體的案例,剖析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最終將個體推嚮危機邊緣。 心理危機的不同類型與臨床錶現: 針對現實中常見的心理危機類型,如喪親之痛、失落與哀傷、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初期、自殺意念與行為、急性應激反應、重大變故後的適應不良、傢庭關係破裂後的情緒失調等,進行詳盡的分類闡述。我們將詳細描述每種危機類型在情緒、認知、行為、生理等層麵的典型錶現,幫助讀者識彆和區分不同的危機狀態。例如,對於喪親之痛,我們會分析其可能經曆的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接納等階段,以及在不同階段可能齣現的具體癥狀。 兒童、青少年、老年人以及特殊群體麵臨的心理危機: 考慮到不同年齡段和特殊群體在心理發展、社會角色、身心健康方麵的差異,本篇將專門探討他們在麵對心理危機時可能齣現的特有挑戰和錶現。例如,兒童可能錶現為退行行為、分離焦慮;青少年可能麵臨身份認同危機、學業壓力、同伴關係衝突;老年人可能經曆身體衰退、社會角色喪失、孤獨感等。對於經曆創傷(如災難、性侵犯)的個體,其危機錶現可能更為復雜和隱匿。 第二篇:危機乾預的核心原則與技術——撥開迷霧,指引方嚮 理解瞭危機的本質,便進入瞭如何有效乾預的關鍵環節。本篇將係統介紹心理危機乾預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則以及一係列行之有效的乾預技術。 危機乾預的哲學理念與倫理考量: 危機乾預並非簡單的“救火”,而是基於尊重生命、賦權個體、促進成長的深層人文關懷。我們將探討危機乾預的“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即時性”、“短期性”、“聚焦性”等核心理念。同時,我們將強調在危機乾預過程中必須遵守的倫理規範,如保密原則、知情同意、避免傷害、專業界限等,確保乾預的公正性與安全性。 建立信任關係與有效溝通: 在危機狀態下,個體極度脆弱,信任是展開一切乾預的基礎。本篇將詳細講解如何快速、有效地與危機中的個體建立起信任關係,包括運用積極傾聽、情感迴應、非語言溝通技巧、展現真誠的關懷等。我們將教授如何通過共情理解來疏導其負麵情緒,如何避免評判性語言,創造一個安全、支持性的溝通環境。 危機評估與風險評估: 準確的評估是有效乾預的前提。我們將介紹一套係統性的危機評估模型,包括瞭解個體的當前狀況、生活史、社會支持係統、應對能力、過往精神病史等。特彆重要的是,我們將詳細闡述自殺風險評估、暴力風險評估以及其他嚴重傷害風險評估的工具和方法,並教授如何在評估過程中識彆危險信號、判斷風險等級,並製定相應的安全計劃。 急性心理支持與情緒疏導: 針對急性期的情緒激蕩,我們將介紹一係列快速有效的心理支持技術。這包括幫助個體識彆和命名自己的情緒,學習簡單的放鬆技巧(如深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引導個體重拾對當下情境的感知,以及通過認知重構來挑戰負麵或災難化的想法。我們將強調在這一階段,穩定情緒、提供安全感的重要性遠大於深入探究原因。 問題解決與資源整閤: 危機往往與具體的生活問題緊密相連。本篇將教授如何與個體一同分析麵臨的現實睏境,分解復雜問題,引導其思考和製定可行的解決方案。同時,我們將強調識彆和調動個體及外部資源的重要性,包括傢庭支持、朋友、社區機構、專業醫療資源等,幫助個體構建一個更強大的社會支持網絡。 創傷知情乾預初步: 對於由創傷事件引發的危機,我們將初步介紹創傷知情乾預的理念,強調在乾預過程中避免二次創傷,尊重個體的節奏,關注其安全感和控製感。雖然詳細的創傷治療將在後續章節展開,但本篇將提供一些基礎性的原則和技巧,幫助乾預者在危機初期安全地處理與創傷相關的反應。 危機後的心理復建與成長促進: 危機乾預並非止步於平息風暴,更重要的是幫助個體從危機中恢復,甚至實現個人成長。本篇將探討如何引導個體反思危機經曆,從中學習經驗,識彆自身的優勢和韌性。我們將介紹促進個人成長的策略,如培養積極心態、發展更健康的應對機製、重建生活目標和意義感等。 第三篇:特定危機情境的乾預實踐——應對各種挑戰 心理危機的情境韆差萬彆,本篇將聚焦於幾種常見且極具挑戰性的危機情境,並提供具體的乾預策略與技巧。 喪親與失落的哀傷輔導: 詳細介紹不同類型喪親事件(如意外、長期疾病、自殺)對哀傷過程的影響。我們將教授如何支持經曆劇烈哀傷的個體,如何應對異常哀傷(如延遲性哀傷、慢性哀傷),並提供關於喪葬儀式、迴憶珍藏、意義尋找等方麵的指導。 自殺危機乾預: 這是心理危機乾預中最緊急、最敏感的部分。本篇將深入講解如何識彆自殺信號,進行準確的風險評估,製定嚴密的自殺預防計劃(包括安全計劃、聯係人網絡),並介紹在自殺危機發生時的即時乾預措施,以及危機解除後的持續支持。強調與精神科醫生、危機熱綫等機構的協作。 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早期乾預: 針對經曆重大創傷事件(如車禍、自然災害、暴力襲擊、性侵犯)的個體,本篇將介紹創傷後可能齣現的早期反應,如閃迴、噩夢、迴避、警覺性增高等。我們將提供基於創傷知情的初步乾預方法,如穩定化技術、創傷敘事前的準備、安全感的重建等,並指明何時需要轉介至更專業的創傷治療。 傢庭暴力與虐待幸存者的危機應對: 探討傢庭暴力對個體造成的深層心理創傷,以及幸存者可能麵臨的復雜情感(如羞恥、內疚、恐懼、依戀)。本篇將介紹如何提供安全、支持性的環境,幫助幸存者識彆和確認自身經曆,獲得必要的法律、醫療和社會援助,並啓動創傷治療過程。 突發公共事件中的心理援助: 結閤近年來的全球性公共事件(如疫情、地震),本篇將探討在群體性危機中,如何開展大規模的心理援助工作。包括心理援助的原則、團隊協作、心理篩查、情緒疏導、信息傳播、社會動員等,並重點關注如何應對集體性恐慌、失落與不確定感。 成癮與物質濫用相關的心理危機: 分析成癮行為如何引發個人、傢庭和社會的危機,以及物質濫用對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本篇將介紹與成癮相關的危機乾預策略,包括動機性訪談、短期乾預、轉介戒癮機構等。 特定職業群體(如醫護人員、警察、消防員)的危機乾預: 針對長期暴露在高壓、高風險工作環境中的職業群體,本篇將探討他們可能麵臨的職業倦怠、創傷積纍和心理危機。我們將介紹針對這些群體的預防性支持、即時乾預和長期康復方案。 第四篇:危機乾預者的自我關懷與專業成長——守護者也需要庇護 心理危機乾預是一項高度消耗心力的工作,乾預者自身也可能在工作中麵臨巨大的壓力與挑戰。本篇將關注乾預者的自我保護與專業發展。 乾預者的職業倦怠與創傷: 詳細分析乾預者可能麵臨的職業倦怠、移情創傷(vicarious trauma)、邊界模糊等問題。我們將探討這些問題的成因、錶現以及對乾預工作可能造成的影響。 自我關懷與壓力管理: 提供一係列實用的自我關懷策略,包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的壓力釋放方法(如運動、冥想、興趣愛好)、心理界限的設置與維護、尋求個人支持係統(包括傢人、朋友、伴侶)的重要性。 專業督導與同行支持: 強調專業督導在危機乾預工作中的不可或缺性。我們將闡述督導的意義、形式以及如何從督導中獲益。同時,我們將鼓勵建立同行支持小組,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持續學習與專業發展: 心理危機乾預領域不斷發展,新技術、新理論層齣不窮。本篇將鼓勵乾預者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參加專業培訓、研討會,閱讀相關文獻,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以應對日益復雜的危機挑戰。 結語:點亮希望,同行前行 “心理治療係列叢書·心理危機乾預”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諾,承諾為每一個在黑暗中掙紮的靈魂提供支持與指引。它不是一本簡單的“操作手冊”,而是一次對人類韌性與希望的深刻探索。我們相信,通過理解、同情與專業的介入,我們能夠幫助那些瀕臨絕境的人們找到重新站起來的力量,重拾對生命的熱愛與掌控。 願這套叢書能成為所有從事心理危機乾預工作的專業人士、熱心助人者以及需要幫助的個體的寶貴資源。願它能幫助更多人在動蕩中尋覓安寜,在絕境中重拾希望,最終走嚮一個更健康、更積極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