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D5200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攻略(精彩演绎版)

Nikon D5200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攻略(精彩演绎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叶 等 著
图书标签:
  • Nikon D5200
  • 单反相机
  • 摄影技巧
  • 数码摄影
  • 入门教程
  • 摄影攻略
  • 相机使用
  • 摄影后期
  • 摄影教学
  • 摄影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30537
版次:1
商品编码:1131555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页数:23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Nikon D5200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攻略(精彩演绎版)》主要根据Nikon D5200数码单反相机的功能和特点,结合这款相机的菜单设置,对相机的机身功能、基本摄影知识、摄影美学知识、不同题材的实拍、后期处理技巧、视频拍摄等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阐述,力争让读者在阅读《Nikon D5200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攻略(精彩演绎版)》后,能够对Nikon D5200有更深刻的认识,可以充分利用这款相机拍摄出更好的照片。

目录

前言
第1章 功能强大,携带轻便——Nikon D5200全解析
1.1 机身小巧、操控便捷
1.2 卓越的画质
2 410万像素与尼克尔镜头相得益彰的绝佳画质
可拓展至ISO50~25600的感光度范围
1.3 强劲的性能
EXPEED 3处理器:实现卓越的处理性能
39点自动对焦系统,提供卓越的主体捕捉性能
便捷的释放模式设置以及5帧/s的高速连拍
1.4 动画录制功能
轻松录制全高清数码动画
正确使用D5200的短片拍摄功能

第2章 图解D5200机身与操控按钮:
快速上手D
2.1 外观结构
机身正面
机身背面
取景器
液晶屏
机身顶面
机身底面
机身左侧面
接口盖
曝光模式转盘
机身右侧面
2.2 硬件基本拆装方法
稳固安装相机背带
安装与拆卸镜头
电池的维护与保养
安装与取出存储卡
调节适当的屈光度
2.3 D5200相机的基本设定
查看照片时准确显示日期
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
如何一次性删除D5200中所有照片
查看照片时显示相关信息
如何设定D5200使你的照片画质更出众

第3章 摄影技术一——对焦
3.1 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
选择自动对焦的时机
选择手动对焦的时机
3.2 D5200的对焦系统
D5200 39点对焦系统与对焦点的选择
D5200自动对焦的三种模式
自动对焦模式设置方法
AF-S单次伺服自动对焦
AF-C连续伺服自动对焦
AF-A自动伺服自动对焦
菜单设置:a1 AF-C优先选择
D5200 AF区域模式的设定及实拍
3.3 创意性对焦实现与众不同的画面效果
应用最广泛的对焦技巧——锁定对焦
追踪对焦让动静颠倒
3.4 实拍中不同题材对焦位置的选择规律
人物特写及环境人像
花卉类摄影
风光类摄影

第4章 摄影技术二——测光、曝光与曝光模式
4.1 认识测光
测光原理
尼康的三种测光方式及拍摄
测光模式设置方法
矩阵测光
中央重点测光
点测光
4.2 掌握曝光
理解曝光原理
曝光补偿与白加黑减
曝光必杀技之“包围曝光”
曝光必杀技之“观察直方图”
直方图控制曝光案例分析
高反差拍摄技巧之一:动态D-Lighting
高反差拍摄技巧之二:HDR
利用锁定曝光拍摄完美照片
长时间曝光拍摄
菜单设置:长时间曝光降噪
菜单设置:d5曝光延迟模式
4.3 灵活运用各种曝光模式
P:程序自动曝光
S:快门优先自动曝光
A:光圈优先自动曝光
M:手动曝光
B门拍摄模式——拍摄者自行控制曝光时间/获得超长曝光时间

第5章 摄影技术三——曝光三角之光圈、快门、ISO感光度
5.1 曝光三角之光圈
最大与最小光圈
恒定与非恒定光圈
最佳光圈
认识光圈与景深
景深(画面虚实)的三要素
实拍中不同题材的光圈值设定
5.2 曝光三角之快门
快门
安全快门
实拍中不同题材的快门值设定
5.3 曝光三角之ISO感光度
CCD与CMOS
ISO与感光度并不一样
ISO感光度分类
菜单设置:ISO感光度设定
菜单设置:高ISO降噪
噪点是怎样产生的——ISO感光度与画质关系
实拍中不同题材的ISO感光度值设定

第6章 摄影技术四——利用白平衡与优化校准控制照片色彩
6.1 调整白平衡与色温设定
认识色彩与色温
白平衡原理介绍
菜单设置:白平衡
6.2 实拍中不同光线下白平衡的运用
通常情况下拍摄自动白平衡即可满足拍摄需求
运用相机中的6种白平衡模式进行拍摄
对于一些特殊场景手动预设白平衡拍摄效果颇佳
6.3 色彩空间的选择
选择Adobe RGB还是sRGB
菜单设置:色空间
6.4 设定优化校准——标准、鲜艳、单色、人像、风景
菜单设置:设定优化校准
日常拍摄选择标准风格
鲜艳风格突出色彩感
人像风格使得人物皮肤更加细腻、柔和
风景风格使得拍摄的风光照片更加明快、亮丽
单色风格表现特殊主题
菜单设置:优化校准微调
菜单设置:管理优化校准

第7章 构图、光影、色彩——让你的拍摄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7.1 摄影美学的三个重要定义
透视决定画面深度
丰富的影调层次让画面更美
强烈的质感让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
7.2 摄影构图的元素

线

7.3 构图法则
注意水平线和垂直线
黄金分割构图
三分法与井字构图
横幅与直幅构图
重量密度平衡
7.4 画面的安排
主题的确定
主体与陪体的选择
前景与背景的运用
预留视向空间
7.5 对比原理
明暗对比
大小对比
远近对比
虚实对比
动静对比
7.6 利用光影构图
光线属性与照片画面的关系
光线的方向性与摄影
7.7 利用色彩构图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照片画面的冷暖配色
照片画面的互补配色
照片画面的相邻配色
不同色系照片画面的特点

第8章 好马配好鞍——D5200配镜指南
8.1 镜头专业词汇讲解
非球面镜片
低色散镜片
镜头的取景视角
镜头性能测试(MTF)
教你读懂镜头上的信息
8.2 镜头的种类
变焦镜头
定焦镜头
8.3 长枪短炮各显神通——镜头的焦距
广角镜头
标准镜头
长焦镜头
8.4 根据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镜头——尼克尔镜头选用指南
入门镜头推荐之一:AF-S DX 18-55mm F3.5-5.6G VR
入门镜头推荐之二:AF-S DX NIKKOR 18-105mm F3.5-5.6G ED VR
入门镜头推荐之三:AF-S DX NIKKOR 16-85mm F3.5-5.6G ED VR
入门镜头推荐之四:AF-S NIKKOR 50mm F1.4 G
高性价比镜头推荐之一:AF-S DX 17-55mm F2.8G IF-ED
高性价比镜头推荐之二:AF-S NIKKOR 24-120mm F4G ED VR
高性价比镜头推荐之三:AF Zoom-NIKKOR 80-200mm F2.8D ED
专业级镜头推荐之一:大三元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专业级镜头推荐之二:大三元AF-S NIKKOR 24-70mm F2.8G
专业级镜头推荐之三:AF-S NIKKOR 70-200mm F2.8G ED VR II

第9章 D5200必备配件
9.1 摄影包
摄影包的种类
摄影包的选购要点
9.2 三脚架
三脚架的构造
三脚架的材质
三脚架的选购要点
9.3 快门线
9.4 存储卡
SD卡
存储卡的选购要点
9.5 滤镜
滤镜的种类
滤镜的选购要点
9.6 闪光灯
认识闪光灯
内置闪光灯
尼康闪光灯控制模式
闪光灯的选购要点
利用闪光灯拍摄夜景人像
利用闪光灯在弱光下拍摄

第10章 怎样拍摄出精美绝伦的自然风光
10.1 拍摄风光前对D5200的特殊设定
10.2 使用D5200拍摄自然风光的通用法则
小光圈或广角拍摄有较大的景深
使用附件获得更美的效果
为画面寻找兴趣中心
保持地平线水平很重要
前景与背景的选择使画面更加完整
天空中的云彩使画面更有气势
运用线条增加画面的韵律感
在黄金时间拍摄使得画面更舒适
利用天气让画面更具特色
10.3 使用D5200使拍摄的山川视觉效果更佳
拍山的最佳时间与必备器材
线条增加画面的空间感
山间云海的魅力
10.4 使用D5200使拍摄的水景更动人
如何选景
怎样拍摄曲折蜿蜒的河流
怎样拍摄瀑布
海景的构图与色彩
海浪的魅力所在
10.5 使用D5200拍摄日出日落
保护好眼睛与相机
拍摄日出日落的黄金时间
怎样让日出日落的色彩更美
拍摄清晰的太阳轮廓
拍摄海上日出日落

第11章 人像与几种常见主题摄影攻略
11.1 不同焦段镜头下的人像特点
拍摄人像选择定焦镜头还是变焦镜头
长焦人像的特点
广角人像的特点
11.2 画面中人像的比例大有学问
特写人像的特点
半身人像的特点
七分人像的特点
全身人像的特点
11.3 人像摄影的常见构图形式
三分法人像构图
对角线人像构图
S型人像构图
黄金分割法人像构图
11.4 人像摄影的经典法则
一定要突出人物
对焦在眼睛
不要切割关节
靠近拍摄可以更好
时刻注意反射光线的补光功能
11.5 儿童摄影
严禁使用闪光灯拍摄幼儿
利用大光圈拍摄儿童
引导儿童的情绪
为孩子的成长拍摄系列专题
培养孩子的镜头感
11.6 微距摄影专题
微距摄影的镜头及附件选择
微距摄影的光影
微距摄影的构图
11.7 商品摄影专题
网拍商品需要准备的环境、灯及道具清单
拍摄商品之前先学会布光
商品质感和虚实表现
商品的色彩表现
情与景的交融
11.8 宠物摄影
宠物摄影的注意事项
不同特点的宠物拍摄

第12章 运用数码后期技术进行摄影的
二次创作
12.1 风光照片曝光不足处理技巧
“色阶”调整
“自然饱和度”调整
在“曲线”中调整“通道”
在“Camera Raw”中调整“镜头晕影”
12.2 人像照片通用处理技巧
“色阶”调整
修补斑痕与瑕疵
磨皮处理
利用“液化”工具改变人物脸型与体型
12.3 使用滤镜使照片展现不同效果
利用“照片滤镜”为照片换一种风格
利用“锐化”滤镜让照片更清晰
……

前言/序言


Nikon D5200 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攻略(精彩演绎版) 前言:开启你的影像探索之旅 在这个信息爆炸、视觉至上的时代,摄影早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技艺,而是连接世界、记录生活、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拥有一台出色的相机,如同拥有了一双洞察世界的慧眼,能够捕捉转瞬即逝的美好,定格永恒的瞬间。Nikon D5200,这款集先进技术与人性化设计于一身的数码单反相机,以其卓越的成像质量、丰富的拍摄功能和便捷的操作体验,赢得了无数摄影爱好者的青睐。 然而,拥有一台强大的相机仅仅是起点,真正的摄影之旅,在于如何驾驭它,让它成为你手中最得力的创作伙伴。这本《Nikon D5200 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攻略(精彩演绎版)》,正是为你量身打造的影像探索指南。我们深知,摄影的魅力不仅在于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更在于学习、理解、实践,以及在不断尝试中突破自我的过程。因此,本书将带领你从零开始,循序渐进地掌握D5200的各项精髓,让你从一位好奇的尝试者,蜕变为一位自信的影像创造者。 我们摒弃了枯燥的技术参数堆砌,而是以生动、实用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D5200的功能与应用。从相机基础设置的理解,到曝光、对焦、白平衡等核心概念的掌握;从不同场景下的拍摄技巧,到创意滤镜和特殊拍摄模式的运用;从后期处理的基础入门,到照片整理与分享的经验分享,本书将全面覆盖你可能遇到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力求让每一个摄影爱好者,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用户,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并从中获得灵感与启发。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是一部摄影理念的启蒙书。我们将引导你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拍,而非仅仅告知“如何”去拍。通过对构图、用光、色彩等摄影美学要素的解读,帮助你建立属于自己的视觉语言。我们将结合大量的实际拍摄案例,分析成功作品的奥秘,并提供可供模仿和借鉴的拍摄思路。更重要的是,我们鼓励你勇于实践,在每一次拍摄中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提升。 “精彩演绎版”不仅仅是一个名称,更是我们对本书内容品质的承诺。我们将力求内容的精准、全面、易懂,并结合最新的摄影理念和技巧,为你呈现一个全面、深入且充满趣味的学习体验。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你不仅能熟练掌握Nikon D5200的各项功能,更能激发你对摄影的热情,发现摄影的无限可能,最终用你的镜头,记录下属于你自己的精彩世界。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充满惊喜与发现的影像探索之旅吧! --- 第一章:初识Nikon D5200——你的影像伙伴 1.1 缘起:为何选择Nikon D5200? D5200的定位与优势解析,为何它是入门与进阶的理想选择。 D5200与其他同级别相机的对比,突出其独特的魅力。 数码单反相机的工作原理简介,让你对你的相机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1.2 探秘D5200:机身结构与按键全解析 机身各部位名称与功能详解,熟悉你的拍摄终端。 关键按键与拨盘的作用,理解它们如何影响你的拍摄。 认识取景器与液晶显示屏,掌握信息获取与预览的技巧。 接口与插槽的功能说明,了解扩展与连接的途径。 1.3 基础设置:为拍摄做好准备 电源管理:电池的安装、充电与日常维护。 存储卡的选择与格式化,保障数据安全。 日期与时间设定:让你的照片拥有准确的记录。 菜单导航:理解菜单结构,快速找到所需功能。 基础拍摄模式介绍(全自动、场景模式):轻松应对日常拍摄。 常用设置的解读:分辨率、画质、ISO的初步认知。 --- 第二章:掌控曝光——照片的灵魂 2.1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与ISO 光圈(Aperture):景深与进光量的秘密。 光圈值(f/number)的含义与影响。 如何利用光圈控制景深,创造虚化与锐利的对比。 不同场景下光圈的选择策略。 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凝固与流动的艺术。 快门速度的数值与拍摄效果。 如何利用快门速度捕捉运动瞬间或制造动感。 安全快门速度的计算与应用。 ISO感光度:光线不足时的救星。 ISO数值与画面噪点的关系。 在不同光线下选择合适的ISO值。 高ISO下的画质权衡。 2.2 曝光模式:驾驭光线的利器 P(程序自动)模式:平衡效率与创造性的选择。 A(光圈优先)模式:掌握景深,玩转虚化。 S(快门优先)模式:捕捉动感,定格瞬间。 M(手动)模式:完全掌控,释放你的创作欲望。 曝光补偿(Exposure Compensation):微调画面明暗的智慧。 何时需要曝光补偿,如何正确使用。 2.3 测光模式:了解你的拍摄对象 评价测光(矩阵测光):全局把握,通用性强。 中央重点测光:聚焦画面中心,适合人像等。 点测光:精确控制特定区域的曝光。 不同测光模式的适用场景与拍摄技巧。 --- 第三章:聚焦清晰——捕捉锐利瞬间 3.1 对焦系统:实现精准锐利的基石 自动对焦(AF)与手动对焦(MF)的切换。 自动对焦点(AF Points)的选择:单点AF、动态区域AF、自动区域AF。 不同对焦模式的原理与应用。 如何选择合适的对焦点,确保主体清晰。 对焦模式:AF-S(单次伺服AF)与AF-C(连续伺服AF)。 捕捉静止与运动物体的对焦策略。 对焦辅助灯:在弱光环境下提升对焦成功率。 3.2 对焦技巧:人像、风景、运动的制胜法宝 人像摄影的对焦要点:眼神对焦,虚化背景。 风景摄影的对焦技巧:全景深度,前后景清晰。 运动摄影的对焦挑战:跟踪对焦,预测运动轨迹。 利用景深预览功能,检查对焦效果。 巧用AF-Lock(对焦锁定):拍摄特定构图时的对焦秘诀。 --- 第四章:色彩的语言——白平衡与色彩模式 4.1 白平衡(White Balance):还原真实的色彩 色温(Color Temperature)的概念:为何需要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AWB):智能色彩还原。 预设白平衡模式:日光、阴影、白炽灯、荧光灯等。 不同光源下白平衡的选择与效果。 自定义白平衡:精确还原特定光源下的色彩。 白平衡包围曝光:后期调整的保险。 4.2 Picture Control(优化校准):塑造照片的风格 标准、自然、鲜艳、单色、人像、风景等优化校准的特点。 如何根据拍摄题材选择合适的优化校准。 锐化、对比度、亮度、饱和度、色调的调整。 自定义优化校准:创造属于你的色彩风格。 --- 第五章:构图的艺术——照片的骨骼 5.1 黄金法则与基本构图技巧 三分法(Rule of Thirds):画面的平衡与焦点引导。 引导线(Leading Lines):引导观众视线,增强空间感。 对称构图(Symmetry):营造稳定与庄重感。 框架构图(Framing):利用前景元素增加层次与趣味。 对角线构图(Diagonal Lines):增加画面动感与活力。 留白(Negative Space):突出主体,营造意境。 5.2 视角与景别: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高角度、低角度、平视等不同视角的运用。 特写、近景、中景、远景等景别的选择。 如何利用视角和景别表达情感与意境。 5.3 镜头语言:不同焦段的视觉特点 广角镜头的透视感与空间拓展。 标准镜头的自然视角与真实感。 长焦镜头的压缩感与突出主体。 定焦与变焦镜头的选择与使用。 --- 第六章:创意拍摄——突破常规 6.1 创意滤镜(Effects):为照片增添魔法 可选颜色、彩色素描、鱼眼效果、模型效果、轮廓取景、高色调、低色调、剪影等特效的实际应用。 如何巧妙运用滤镜,提升照片的艺术感。 滤镜拍摄与后期处理的对比。 6.2 特殊拍摄模式:解锁更多可能 HDR(高动态范围)拍摄:还原真实光比。 延时摄影(Time-lapse):捕捉时间流逝的魅力。 全景模式:记录壮丽的风景。 手动模式下的创意尝试:星空、光绘、长曝光。 6.3 创意用光:点亮你的画面 顺光、侧光、逆光、顶光、底光等自然光线的利用。 人造光源(闪光灯)的运用:离机闪、反光板。 光影的对比与艺术表现。 黄金时段(Golden Hour)与蓝色时段(Blue Hour)的魅力。 --- 第七章:后期处理基础——精益求精 7.1 RAW格式的优势与后期处理流程 RAW格式与JPEG格式的区别。 RAW格式的后期处理优势。 常见的RAW格式处理软件简介(如Nikon Capture NX-D, Lightroom, Photoshop)。 7.2 基础后期调整:提升照片品质 曝光与对比度的调整。 白平衡的校正。 锐化与降噪。 色彩饱和度与色调的优化。 裁剪与拉直。 7.3 局部调整与创意效果 渐变滤镜、径向滤镜的应用。 污点去除与瑕疵修复。 局部色彩增强。 简单的人像修饰。 --- 第八章:照片管理与分享——你的影像故事 8.1 照片整理与分类:建立你的数字相册 文件夹管理与命名规则。 使用标签、星级等工具进行分类。 常用照片管理软件介绍。 8.2 分享你的精彩:输出与发布 照片导出设置:分辨率、文件格式、输出锐化。 社交媒体的分享技巧。 打印照片的注意事项。 建立个人摄影作品集。 --- 结语:持续学习,永不止步 摄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学习与探索。Nikon D5200为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本书则为你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鼓励你将书本知识付诸实践,在每一次按下快门中不断积累经验,在每一次后期处理中发现照片的更多可能。愿你在摄影的道路上,不断发现美,创造美,并用你的镜头,书写属于你自己的精彩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翻阅过几本关于入门相机的书籍,大多是冷冰冰的参数堆砌,读起来昏昏欲睡,感觉就像在啃一本厚厚的辞典。然而,这本“攻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那股充满激情的叙事风格。作者显然是一位真正热爱摄影,并且乐于分享自己心路历程的实践者。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镜头语言”的阐述,它没有止步于焦距数字的讲解,而是深入探讨了广角镜头的延伸感和长焦镜头的压缩感如何影响观众的情绪接收。那种描述镜头如何“框住”世界、如何“讲述故事”的笔法,极富感染力。我甚至在阅读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想象自己已经装上了某种特定焦段的镜头,去观察周遭的环境,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实战预判能力。这种由内而外激发创作欲望的引导方式,比单纯的“如何操作”要高明得多,它让你真正爱上“观察”这个行为本身。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阅读体验,那一定是“系统性”与“启发性”的完美融合。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非常扎实,从基础的机械结构、传感器原理,到中级的色彩科学、白平衡的精确拿捏,再到后期的RAW文件处理流程,每一步都像是为我的摄影知识库添砖加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我尤其赞赏它在探讨高级功能时,并没有跳过对“为什么”的解释。例如,在讲解高感光度降噪时,它会追溯到感光元件的工作原理,这使得我对相机的性能极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不是盲目地相信厂商的宣传。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降低了自学过程中的挫败感。它不是给你鱼,而是真正教会你如何分辨哪条鱼更适合你的“胃口”,非常注重培养读者的自主思考能力。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入手这本书之前,我对于相机的各种菜单选项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感觉自己只用到了相机潜能的冰山一角。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状态。它不仅是一本操作指南,更像是一本“摄影哲学入门”。它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探讨如何培养“摄影眼”,如何从日常琐事中捕捉到值得记录的瞬间。书中分享的那些关于“抓拍”时机的把握和“情绪表达”的技巧,对我触动极大。它引导我去关注环境中的细节,去思考什么才是“我想要表达的”,而不是仅仅追求画面的清晰锐利。这种对“表达”的强调,让摄影从一项纯粹的记录活动,升华为一种个人思想的投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视角都变得更加敏锐和丰富了,这绝对是一本能改变你看待世界方式的宝贵读物。

评分

这部作品简直是摄影新手的福音,我原以为接触单反的世界会是一场艰深的学术研究,没想到作者用如此平易近人的笔触,将那些复杂的曝光三角、景深控制、对焦模式等术语,描绘得如同日常对话般自然。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光影塑造人像”那一章的叙述方式,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参数,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让我理解了如何像画家一样去“捕捉”光线,而不是仅仅“记录”光线。书中对于不同户外场景的用光指导,简直细致入微,比如清晨的柔和散射光与正午的强烈顶光下,相机设置和后期微调的差异,讲解得清晰透彻,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技术说教感。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说明书,而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带我走进摄影的殿堂。那种由衷的踏实感,让我每次拿起相机都充满了信心,不再是机械地按快门,而是带着明确的创作意图去思考每一个构图和设置。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技术与艺术之间的桥梁,让初学者也能窥见专业摄影师的思维模式。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和视觉呈现,也是我极为赞赏的一点。它摈弃了传统技术手册那种沉闷的黑白图解,而是采用了大量高品质的实拍样张进行对比分析。这种“图文并茂”的演示效果,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直观性。比如,当讨论到快门速度对动态模糊的影响时,书中会并列展示清晰的定格与拉丝般的动态效果,并附带详细的EXIF信息和操作思路,让人一目了然,不再需要反复在书页和相机屏幕之间切换比对。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对于“不完美”的包容态度。书中会坦率地指出,某些情况下,遵循规则反而会扼杀创意,比如在特定光线下故意“欠曝”以增强戏剧性,这让初学者感到放松,知道技术是为人服务的,而非束缚。这种辩证的视角,让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普通“速成指南”的范畴。

评分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 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   翻开《血腥的盛唐(珍藏版大全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说尽这个最辉煌朝代的骄傲、耻辱与秘密。   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就像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李渊是典型的门阀世族出身。   按照李唐皇室自己的谱牒记载,他们有着极为高贵的氏族血统。其远古的祖先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帝时代的颛顼高阳氏,而春秋时期的祖先则可以追溯到老子(李耳),西汉时的先人则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这是李唐皇室自己记述的最早世系渊源,看上去十分辉煌。不过可惜的是,现在的学界已经彻底否定了这个说法,认为这只是李唐皇室为了“高远其来者”而精心编造的血缘神话,根本不可信。   久远的世系被证明是一个美丽的谎言,那么较近的世系呢?   很遗憾,同样经不起推敲。   据李唐皇室自称,李渊的七世祖是十六国时期的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西南)人、西凉的开国帝王李暠(hào);六世祖李歆(xīn)是西凉后主;西凉被匈奴灭亡后,五世祖李重耳流亡南朝刘宋,后又归降北魏,任弘农太守;高祖父李熙任北魏金门镇将,率豪杰镇守武川(北魏“六镇”之一,宇文泰家乡,今内蒙古武川县),遂留居此地;曾祖父李天锡亦为北魏重臣。   因为西凉王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后裔,所以这段世系意在表明李唐皇室不但出自汉代名门,世代均为陇西望族,而且又是西凉王室之后和北魏的豪门显宦。这样一段家谱自然也是无比显赫的,但是它上面仍然笼罩着重重的历史迷雾。经现代学者研究认为,李氏家族与西凉王室绝无关系,并且据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考证,他们也与陇西望族李氏毫无瓜葛。此外,李唐皇室之所以自称先祖曾留居武川,目的在于暗示他们与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北周的开创者宇文泰同出一源,均为北朝后期至隋唐年间叱咤风云的武川军团的核心成员。可陈寅恪先生认为这样的说法同样是子虚乌有。   既然如此,那么李唐皇室的世系渊源究竟出自何处呢?   陈寅恪先生的看法是——河北赵郡李氏。虽然赵郡李氏也是中国北方屈指可数的名门望族,但李唐一族的先祖很可能只是其中没落衰微的一支。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论述稿》中说:“据可信之材料,依常识之判断,李唐先世若非赵郡李氏之‘破落户’,即是赵郡李氏之‘假冒牌’。至于有唐一代之官书其纪述皇室渊源,间亦保存原来真实之事迹,但其大部尽属后人讳饰夸诞之语,治史者自不应漫无辨别,遽(jù)尔全部信从也。”《剑桥中国隋唐史》的作者认为,虽然陈寅恪先生的说法不能被视为最终定论,但他的论证非常有力,至今尚无人能做出令人信服的反驳。   至此,李唐皇室高贵的出身渊源和美丽的血缘传说一一破灭。   然而,不管最初的渊源何在,从李渊的祖父李虎开始,李氏家族的历史就脱离了传说,进入了货真价实的信史阶段。北魏末年,李虎追随宇文泰创建了西魏,官至太尉、尚书左仆射,封陇西郡公,并与太师宇文泰、太傅元欣、太保李弼(李密曾祖父)、大司马独孤信、大司寇赵贵、大司空于谨、少傅侯莫陈崇八人同为西魏的佐命功臣、柱国大将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魏“八柱国”。   《周书》称:“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从此,李氏家族再也不是什么“破落户”和“假冒牌”了,而是一跃成为堂堂正正的贵族门阀。   按宇文泰创设的府兵制,在显赫的八柱国之下还设有十二大将军,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其中一员。这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家族共同构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成为西魏王朝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并且在其后的中国历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其中,宇文家族建立北周,吞并了北齐;杨氏家族建立隋朝并统一了中国;李氏家族建立唐朝,开创了大唐盛世……

评分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 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   翻开《血腥的盛唐(珍藏版大全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说尽这个最辉煌朝代的骄傲、耻辱与秘密。   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就像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李渊是典型的门阀世族出身。   按照李唐皇室自己的谱牒记载,他们有着极为高贵的氏族血统。其远古的祖先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帝时代的颛顼高阳氏,而春秋时期的祖先则可以追溯到老子(李耳),西汉时的先人则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这是李唐皇室自己记述的最早世系渊源,看上去十分辉煌。不过可惜的是,现在的学界已经彻底否定了这个说法,认为这只是李唐皇室为了“高远其来者”而精心编造的血缘神话,根本不可信。   久远的世系被证明是一个美丽的谎言,那么较近的世系呢?   很遗憾,同样经不起推敲。   据李唐皇室自称,李渊的七世祖是十六国时期的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西南)人、西凉的开国帝王李暠(hào);六世祖李歆(xīn)是西凉后主;西凉被匈奴灭亡后,五世祖李重耳流亡南朝刘宋,后又归降北魏,任弘农太守;高祖父李熙任北魏金门镇将,率豪杰镇守武川(北魏“六镇”之一,宇文泰家乡,今内蒙古武川县),遂留居此地;曾祖父李天锡亦为北魏重臣。   因为西凉王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后裔,所以这段世系意在表明李唐皇室不但出自汉代名门,世代均为陇西望族,而且又是西凉王室之后和北魏的豪门显宦。这样一段家谱自然也是无比显赫的,但是它上面仍然笼罩着重重的历史迷雾。经现代学者研究认为,李氏家族与西凉王室绝无关系,并且据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考证,他们也与陇西望族李氏毫无瓜葛。此外,李唐皇室之所以自称先祖曾留居武川,目的在于暗示他们与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北周的开创者宇文泰同出一源,均为北朝后期至隋唐年间叱咤风云的武川军团的核心成员。可陈寅恪先生认为这样的说法同样是子虚乌有。   既然如此,那么李唐皇室的世系渊源究竟出自何处呢?   陈寅恪先生的看法是——河北赵郡李氏。虽然赵郡李氏也是中国北方屈指可数的名门望族,但李唐一族的先祖很可能只是其中没落衰微的一支。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论述稿》中说:“据可信之材料,依常识之判断,李唐先世若非赵郡李氏之‘破落户’,即是赵郡李氏之‘假冒牌’。至于有唐一代之官书其纪述皇室渊源,间亦保存原来真实之事迹,但其大部尽属后人讳饰夸诞之语,治史者自不应漫无辨别,遽(jù)尔全部信从也。”《剑桥中国隋唐史》的作者认为,虽然陈寅恪先生的说法不能被视为最终定论,但他的论证非常有力,至今尚无人能做出令人信服的反驳。   至此,李唐皇室高贵的出身渊源和美丽的血缘传说一一破灭。   然而,不管最初的渊源何在,从李渊的祖父李虎开始,李氏家族的历史就脱离了传说,进入了货真价实的信史阶段。北魏末年,李虎追随宇文泰创建了西魏,官至太尉、尚书左仆射,封陇西郡公,并与太师宇文泰、太傅元欣、太保李弼(李密曾祖父)、大司马独孤信、大司寇赵贵、大司空于谨、少傅侯莫陈崇八人同为西魏的佐命功臣、柱国大将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魏“八柱国”。   《周书》称:“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从此,李氏家族再也不是什么“破落户”和“假冒牌”了,而是一跃成为堂堂正正的贵族门阀。   按宇文泰创设的府兵制,在显赫的八柱国之下还设有十二大将军,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其中一员。这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家族共同构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成为西魏王朝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并且在其后的中国历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其中,宇文家族建立北周,吞并了北齐;杨氏家族建立隋朝并统一了中国;李氏家族建立唐朝,开创了大唐盛世……

评分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 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   翻开《血腥的盛唐(珍藏版大全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说尽这个最辉煌朝代的骄傲、耻辱与秘密。   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就像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李渊是典型的门阀世族出身。   按照李唐皇室自己的谱牒记载,他们有着极为高贵的氏族血统。其远古的祖先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帝时代的颛顼高阳氏,而春秋时期的祖先则可以追溯到老子(李耳),西汉时的先人则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这是李唐皇室自己记述的最早世系渊源,看上去十分辉煌。不过可惜的是,现在的学界已经彻底否定了这个说法,认为这只是李唐皇室为了“高远其来者”而精心编造的血缘神话,根本不可信。   久远的世系被证明是一个美丽的谎言,那么较近的世系呢?   很遗憾,同样经不起推敲。   据李唐皇室自称,李渊的七世祖是十六国时期的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西南)人、西凉的开国帝王李暠(hào);六世祖李歆(xīn)是西凉后主;西凉被匈奴灭亡后,五世祖李重耳流亡南朝刘宋,后又归降北魏,任弘农太守;高祖父李熙任北魏金门镇将,率豪杰镇守武川(北魏“六镇”之一,宇文泰家乡,今内蒙古武川县),遂留居此地;曾祖父李天锡亦为北魏重臣。   因为西凉王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后裔,所以这段世系意在表明李唐皇室不但出自汉代名门,世代均为陇西望族,而且又是西凉王室之后和北魏的豪门显宦。这样一段家谱自然也是无比显赫的,但是它上面仍然笼罩着重重的历史迷雾。经现代学者研究认为,李氏家族与西凉王室绝无关系,并且据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考证,他们也与陇西望族李氏毫无瓜葛。此外,李唐皇室之所以自称先祖曾留居武川,目的在于暗示他们与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北周的开创者宇文泰同出一源,均为北朝后期至隋唐年间叱咤风云的武川军团的核心成员。可陈寅恪先生认为这样的说法同样是子虚乌有。   既然如此,那么李唐皇室的世系渊源究竟出自何处呢?   陈寅恪先生的看法是——河北赵郡李氏。虽然赵郡李氏也是中国北方屈指可数的名门望族,但李唐一族的先祖很可能只是其中没落衰微的一支。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论述稿》中说:“据可信之材料,依常识之判断,李唐先世若非赵郡李氏之‘破落户’,即是赵郡李氏之‘假冒牌’。至于有唐一代之官书其纪述皇室渊源,间亦保存原来真实之事迹,但其大部尽属后人讳饰夸诞之语,治史者自不应漫无辨别,遽(jù)尔全部信从也。”《剑桥中国隋唐史》的作者认为,虽然陈寅恪先生的说法不能被视为最终定论,但他的论证非常有力,至今尚无人能做出令人信服的反驳。   至此,李唐皇室高贵的出身渊源和美丽的血缘传说一一破灭。   然而,不管最初的渊源何在,从李渊的祖父李虎开始,李氏家族的历史就脱离了传说,进入了货真价实的信史阶段。北魏末年,李虎追随宇文泰创建了西魏,官至太尉、尚书左仆射,封陇西郡公,并与太师宇文泰、太傅元欣、太保李弼(李密曾祖父)、大司马独孤信、大司寇赵贵、大司空于谨、少傅侯莫陈崇八人同为西魏的佐命功臣、柱国大将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魏“八柱国”。   《周书》称:“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从此,李氏家族再也不是什么“破落户”和“假冒牌”了,而是一跃成为堂堂正正的贵族门阀。   按宇文泰创设的府兵制,在显赫的八柱国之下还设有十二大将军,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其中一员。这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家族共同构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成为西魏王朝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并且在其后的中国历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其中,宇文家族建立北周,吞并了北齐;杨氏家族建立隋朝并统一了中国;李氏家族建立唐朝,开创了大唐盛世……

评分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 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   翻开《血腥的盛唐(珍藏版大全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说尽这个最辉煌朝代的骄傲、耻辱与秘密。   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就像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李渊是典型的门阀世族出身。   按照李唐皇室自己的谱牒记载,他们有着极为高贵的氏族血统。其远古的祖先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帝时代的颛顼高阳氏,而春秋时期的祖先则可以追溯到老子(李耳),西汉时的先人则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这是李唐皇室自己记述的最早世系渊源,看上去十分辉煌。不过可惜的是,现在的学界已经彻底否定了这个说法,认为这只是李唐皇室为了“高远其来者”而精心编造的血缘神话,根本不可信。   久远的世系被证明是一个美丽的谎言,那么较近的世系呢?   很遗憾,同样经不起推敲。   据李唐皇室自称,李渊的七世祖是十六国时期的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西南)人、西凉的开国帝王李暠(hào);六世祖李歆(xīn)是西凉后主;西凉被匈奴灭亡后,五世祖李重耳流亡南朝刘宋,后又归降北魏,任弘农太守;高祖父李熙任北魏金门镇将,率豪杰镇守武川(北魏“六镇”之一,宇文泰家乡,今内蒙古武川县),遂留居此地;曾祖父李天锡亦为北魏重臣。   因为西凉王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后裔,所以这段世系意在表明李唐皇室不但出自汉代名门,世代均为陇西望族,而且又是西凉王室之后和北魏的豪门显宦。这样一段家谱自然也是无比显赫的,但是它上面仍然笼罩着重重的历史迷雾。经现代学者研究认为,李氏家族与西凉王室绝无关系,并且据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考证,他们也与陇西望族李氏毫无瓜葛。此外,李唐皇室之所以自称先祖曾留居武川,目的在于暗示他们与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北周的开创者宇文泰同出一源,均为北朝后期至隋唐年间叱咤风云的武川军团的核心成员。可陈寅恪先生认为这样的说法同样是子虚乌有。   既然如此,那么李唐皇室的世系渊源究竟出自何处呢?   陈寅恪先生的看法是——河北赵郡李氏。虽然赵郡李氏也是中国北方屈指可数的名门望族,但李唐一族的先祖很可能只是其中没落衰微的一支。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论述稿》中说:“据可信之材料,依常识之判断,李唐先世若非赵郡李氏之‘破落户’,即是赵郡李氏之‘假冒牌’。至于有唐一代之官书其纪述皇室渊源,间亦保存原来真实之事迹,但其大部尽属后人讳饰夸诞之语,治史者自不应漫无辨别,遽(jù)尔全部信从也。”《剑桥中国隋唐史》的作者认为,虽然陈寅恪先生的说法不能被视为最终定论,但他的论证非常有力,至今尚无人能做出令人信服的反驳。   至此,李唐皇室高贵的出身渊源和美丽的血缘传说一一破灭。   然而,不管最初的渊源何在,从李渊的祖父李虎开始,李氏家族的历史就脱离了传说,进入了货真价实的信史阶段。北魏末年,李虎追随宇文泰创建了西魏,官至太尉、尚书左仆射,封陇西郡公,并与太师宇文泰、太傅元欣、太保李弼(李密曾祖父)、大司马独孤信、大司寇赵贵、大司空于谨、少傅侯莫陈崇八人同为西魏的佐命功臣、柱国大将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魏“八柱国”。   《周书》称:“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从此,李氏家族再也不是什么“破落户”和“假冒牌”了,而是一跃成为堂堂正正的贵族门阀。   按宇文泰创设的府兵制,在显赫的八柱国之下还设有十二大将军,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其中一员。这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家族共同构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成为西魏王朝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并且在其后的中国历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其中,宇文家族建立北周,吞并了北齐;杨氏家族建立隋朝并统一了中国;李氏家族建立唐朝,开创了大唐盛世……

评分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 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   翻开《血腥的盛唐(珍藏版大全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说尽这个最辉煌朝代的骄傲、耻辱与秘密。   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就像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李渊是典型的门阀世族出身。   按照李唐皇室自己的谱牒记载,他们有着极为高贵的氏族血统。其远古的祖先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帝时代的颛顼高阳氏,而春秋时期的祖先则可以追溯到老子(李耳),西汉时的先人则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这是李唐皇室自己记述的最早世系渊源,看上去十分辉煌。不过可惜的是,现在的学界已经彻底否定了这个说法,认为这只是李唐皇室为了“高远其来者”而精心编造的血缘神话,根本不可信。   久远的世系被证明是一个美丽的谎言,那么较近的世系呢?   很遗憾,同样经不起推敲。   据李唐皇室自称,李渊的七世祖是十六国时期的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西南)人、西凉的开国帝王李暠(hào);六世祖李歆(xīn)是西凉后主;西凉被匈奴灭亡后,五世祖李重耳流亡南朝刘宋,后又归降北魏,任弘农太守;高祖父李熙任北魏金门镇将,率豪杰镇守武川(北魏“六镇”之一,宇文泰家乡,今内蒙古武川县),遂留居此地;曾祖父李天锡亦为北魏重臣。   因为西凉王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后裔,所以这段世系意在表明李唐皇室不但出自汉代名门,世代均为陇西望族,而且又是西凉王室之后和北魏的豪门显宦。这样一段家谱自然也是无比显赫的,但是它上面仍然笼罩着重重的历史迷雾。经现代学者研究认为,李氏家族与西凉王室绝无关系,并且据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考证,他们也与陇西望族李氏毫无瓜葛。此外,李唐皇室之所以自称先祖曾留居武川,目的在于暗示他们与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北周的开创者宇文泰同出一源,均为北朝后期至隋唐年间叱咤风云的武川军团的核心成员。可陈寅恪先生认为这样的说法同样是子虚乌有。   既然如此,那么李唐皇室的世系渊源究竟出自何处呢?   陈寅恪先生的看法是——河北赵郡李氏。虽然赵郡李氏也是中国北方屈指可数的名门望族,但李唐一族的先祖很可能只是其中没落衰微的一支。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论述稿》中说:“据可信之材料,依常识之判断,李唐先世若非赵郡李氏之‘破落户’,即是赵郡李氏之‘假冒牌’。至于有唐一代之官书其纪述皇室渊源,间亦保存原来真实之事迹,但其大部尽属后人讳饰夸诞之语,治史者自不应漫无辨别,遽(jù)尔全部信从也。”《剑桥中国隋唐史》的作者认为,虽然陈寅恪先生的说法不能被视为最终定论,但他的论证非常有力,至今尚无人能做出令人信服的反驳。   至此,李唐皇室高贵的出身渊源和美丽的血缘传说一一破灭。   然而,不管最初的渊源何在,从李渊的祖父李虎开始,李氏家族的历史就脱离了传说,进入了货真价实的信史阶段。北魏末年,李虎追随宇文泰创建了西魏,官至太尉、尚书左仆射,封陇西郡公,并与太师宇文泰、太傅元欣、太保李弼(李密曾祖父)、大司马独孤信、大司寇赵贵、大司空于谨、少傅侯莫陈崇八人同为西魏的佐命功臣、柱国大将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魏“八柱国”。   《周书》称:“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从此,李氏家族再也不是什么“破落户”和“假冒牌”了,而是一跃成为堂堂正正的贵族门阀。   按宇文泰创设的府兵制,在显赫的八柱国之下还设有十二大将军,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其中一员。这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家族共同构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成为西魏王朝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并且在其后的中国历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其中,宇文家族建立北周,吞并了北齐;杨氏家族建立隋朝并统一了中国;李氏家族建立唐朝,开创了大唐盛世……

评分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 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   翻开《血腥的盛唐(珍藏版大全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说尽这个最辉煌朝代的骄傲、耻辱与秘密。   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就像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李渊是典型的门阀世族出身。   按照李唐皇室自己的谱牒记载,他们有着极为高贵的氏族血统。其远古的祖先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帝时代的颛顼高阳氏,而春秋时期的祖先则可以追溯到老子(李耳),西汉时的先人则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这是李唐皇室自己记述的最早世系渊源,看上去十分辉煌。不过可惜的是,现在的学界已经彻底否定了这个说法,认为这只是李唐皇室为了“高远其来者”而精心编造的血缘神话,根本不可信。   久远的世系被证明是一个美丽的谎言,那么较近的世系呢?   很遗憾,同样经不起推敲。   据李唐皇室自称,李渊的七世祖是十六国时期的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西南)人、西凉的开国帝王李暠(hào);六世祖李歆(xīn)是西凉后主;西凉被匈奴灭亡后,五世祖李重耳流亡南朝刘宋,后又归降北魏,任弘农太守;高祖父李熙任北魏金门镇将,率豪杰镇守武川(北魏“六镇”之一,宇文泰家乡,今内蒙古武川县),遂留居此地;曾祖父李天锡亦为北魏重臣。   因为西凉王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后裔,所以这段世系意在表明李唐皇室不但出自汉代名门,世代均为陇西望族,而且又是西凉王室之后和北魏的豪门显宦。这样一段家谱自然也是无比显赫的,但是它上面仍然笼罩着重重的历史迷雾。经现代学者研究认为,李氏家族与西凉王室绝无关系,并且据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考证,他们也与陇西望族李氏毫无瓜葛。此外,李唐皇室之所以自称先祖曾留居武川,目的在于暗示他们与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北周的开创者宇文泰同出一源,均为北朝后期至隋唐年间叱咤风云的武川军团的核心成员。可陈寅恪先生认为这样的说法同样是子虚乌有。   既然如此,那么李唐皇室的世系渊源究竟出自何处呢?   陈寅恪先生的看法是——河北赵郡李氏。虽然赵郡李氏也是中国北方屈指可数的名门望族,但李唐一族的先祖很可能只是其中没落衰微的一支。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论述稿》中说:“据可信之材料,依常识之判断,李唐先世若非赵郡李氏之‘破落户’,即是赵郡李氏之‘假冒牌’。至于有唐一代之官书其纪述皇室渊源,间亦保存原来真实之事迹,但其大部尽属后人讳饰夸诞之语,治史者自不应漫无辨别,遽(jù)尔全部信从也。”《剑桥中国隋唐史》的作者认为,虽然陈寅恪先生的说法不能被视为最终定论,但他的论证非常有力,至今尚无人能做出令人信服的反驳。   至此,李唐皇室高贵的出身渊源和美丽的血缘传说一一破灭。   然而,不管最初的渊源何在,从李渊的祖父李虎开始,李氏家族的历史就脱离了传说,进入了货真价实的信史阶段。北魏末年,李虎追随宇文泰创建了西魏,官至太尉、尚书左仆射,封陇西郡公,并与太师宇文泰、太傅元欣、太保李弼(李密曾祖父)、大司马独孤信、大司寇赵贵、大司空于谨、少傅侯莫陈崇八人同为西魏的佐命功臣、柱国大将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魏“八柱国”。   《周书》称:“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从此,李氏家族再也不是什么“破落户”和“假冒牌”了,而是一跃成为堂堂正正的贵族门阀。   按宇文泰创设的府兵制,在显赫的八柱国之下还设有十二大将军,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其中一员。这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家族共同构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成为西魏王朝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并且在其后的中国历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其中,宇文家族建立北周,吞并了北齐;杨氏家族建立隋朝并统一了中国;李氏家族建立唐朝,开创了大唐盛世……

评分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 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   翻开《血腥的盛唐(珍藏版大全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说尽这个最辉煌朝代的骄傲、耻辱与秘密。   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就像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李渊是典型的门阀世族出身。   按照李唐皇室自己的谱牒记载,他们有着极为高贵的氏族血统。其远古的祖先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帝时代的颛顼高阳氏,而春秋时期的祖先则可以追溯到老子(李耳),西汉时的先人则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这是李唐皇室自己记述的最早世系渊源,看上去十分辉煌。不过可惜的是,现在的学界已经彻底否定了这个说法,认为这只是李唐皇室为了“高远其来者”而精心编造的血缘神话,根本不可信。   久远的世系被证明是一个美丽的谎言,那么较近的世系呢?   很遗憾,同样经不起推敲。   据李唐皇室自称,李渊的七世祖是十六国时期的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西南)人、西凉的开国帝王李暠(hào);六世祖李歆(xīn)是西凉后主;西凉被匈奴灭亡后,五世祖李重耳流亡南朝刘宋,后又归降北魏,任弘农太守;高祖父李熙任北魏金门镇将,率豪杰镇守武川(北魏“六镇”之一,宇文泰家乡,今内蒙古武川县),遂留居此地;曾祖父李天锡亦为北魏重臣。   因为西凉王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后裔,所以这段世系意在表明李唐皇室不但出自汉代名门,世代均为陇西望族,而且又是西凉王室之后和北魏的豪门显宦。这样一段家谱自然也是无比显赫的,但是它上面仍然笼罩着重重的历史迷雾。经现代学者研究认为,李氏家族与西凉王室绝无关系,并且据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考证,他们也与陇西望族李氏毫无瓜葛。此外,李唐皇室之所以自称先祖曾留居武川,目的在于暗示他们与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北周的开创者宇文泰同出一源,均为北朝后期至隋唐年间叱咤风云的武川军团的核心成员。可陈寅恪先生认为这样的说法同样是子虚乌有。   既然如此,那么李唐皇室的世系渊源究竟出自何处呢?   陈寅恪先生的看法是——河北赵郡李氏。虽然赵郡李氏也是中国北方屈指可数的名门望族,但李唐一族的先祖很可能只是其中没落衰微的一支。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论述稿》中说:“据可信之材料,依常识之判断,李唐先世若非赵郡李氏之‘破落户’,即是赵郡李氏之‘假冒牌’。至于有唐一代之官书其纪述皇室渊源,间亦保存原来真实之事迹,但其大部尽属后人讳饰夸诞之语,治史者自不应漫无辨别,遽(jù)尔全部信从也。”《剑桥中国隋唐史》的作者认为,虽然陈寅恪先生的说法不能被视为最终定论,但他的论证非常有力,至今尚无人能做出令人信服的反驳。   至此,李唐皇室高贵的出身渊源和美丽的血缘传说一一破灭。   然而,不管最初的渊源何在,从李渊的祖父李虎开始,李氏家族的历史就脱离了传说,进入了货真价实的信史阶段。北魏末年,李虎追随宇文泰创建了西魏,官至太尉、尚书左仆射,封陇西郡公,并与太师宇文泰、太傅元欣、太保李弼(李密曾祖父)、大司马独孤信、大司寇赵贵、大司空于谨、少傅侯莫陈崇八人同为西魏的佐命功臣、柱国大将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魏“八柱国”。   《周书》称:“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从此,李氏家族再也不是什么“破落户”和“假冒牌”了,而是一跃成为堂堂正正的贵族门阀。   按宇文泰创设的府兵制,在显赫的八柱国之下还设有十二大将军,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其中一员。这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家族共同构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成为西魏王朝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并且在其后的中国历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其中,宇文家族建立北周,吞并了北齐;杨氏家族建立隋朝并统一了中国;李氏家族建立唐朝,开创了大唐盛世……

评分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 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   翻开《血腥的盛唐(珍藏版大全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说尽这个最辉煌朝代的骄傲、耻辱与秘密。   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就像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李渊是典型的门阀世族出身。   按照李唐皇室自己的谱牒记载,他们有着极为高贵的氏族血统。其远古的祖先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帝时代的颛顼高阳氏,而春秋时期的祖先则可以追溯到老子(李耳),西汉时的先人则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这是李唐皇室自己记述的最早世系渊源,看上去十分辉煌。不过可惜的是,现在的学界已经彻底否定了这个说法,认为这只是李唐皇室为了“高远其来者”而精心编造的血缘神话,根本不可信。   久远的世系被证明是一个美丽的谎言,那么较近的世系呢?   很遗憾,同样经不起推敲。   据李唐皇室自称,李渊的七世祖是十六国时期的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西南)人、西凉的开国帝王李暠(hào);六世祖李歆(xīn)是西凉后主;西凉被匈奴灭亡后,五世祖李重耳流亡南朝刘宋,后又归降北魏,任弘农太守;高祖父李熙任北魏金门镇将,率豪杰镇守武川(北魏“六镇”之一,宇文泰家乡,今内蒙古武川县),遂留居此地;曾祖父李天锡亦为北魏重臣。   因为西凉王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后裔,所以这段世系意在表明李唐皇室不但出自汉代名门,世代均为陇西望族,而且又是西凉王室之后和北魏的豪门显宦。这样一段家谱自然也是无比显赫的,但是它上面仍然笼罩着重重的历史迷雾。经现代学者研究认为,李氏家族与西凉王室绝无关系,并且据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考证,他们也与陇西望族李氏毫无瓜葛。此外,李唐皇室之所以自称先祖曾留居武川,目的在于暗示他们与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北周的开创者宇文泰同出一源,均为北朝后期至隋唐年间叱咤风云的武川军团的核心成员。可陈寅恪先生认为这样的说法同样是子虚乌有。   既然如此,那么李唐皇室的世系渊源究竟出自何处呢?   陈寅恪先生的看法是——河北赵郡李氏。虽然赵郡李氏也是中国北方屈指可数的名门望族,但李唐一族的先祖很可能只是其中没落衰微的一支。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论述稿》中说:“据可信之材料,依常识之判断,李唐先世若非赵郡李氏之‘破落户’,即是赵郡李氏之‘假冒牌’。至于有唐一代之官书其纪述皇室渊源,间亦保存原来真实之事迹,但其大部尽属后人讳饰夸诞之语,治史者自不应漫无辨别,遽(jù)尔全部信从也。”《剑桥中国隋唐史》的作者认为,虽然陈寅恪先生的说法不能被视为最终定论,但他的论证非常有力,至今尚无人能做出令人信服的反驳。   至此,李唐皇室高贵的出身渊源和美丽的血缘传说一一破灭。   然而,不管最初的渊源何在,从李渊的祖父李虎开始,李氏家族的历史就脱离了传说,进入了货真价实的信史阶段。北魏末年,李虎追随宇文泰创建了西魏,官至太尉、尚书左仆射,封陇西郡公,并与太师宇文泰、太傅元欣、太保李弼(李密曾祖父)、大司马独孤信、大司寇赵贵、大司空于谨、少傅侯莫陈崇八人同为西魏的佐命功臣、柱国大将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魏“八柱国”。   《周书》称:“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从此,李氏家族再也不是什么“破落户”和“假冒牌”了,而是一跃成为堂堂正正的贵族门阀。   按宇文泰创设的府兵制,在显赫的八柱国之下还设有十二大将军,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其中一员。这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家族共同构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成为西魏王朝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并且在其后的中国历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其中,宇文家族建立北周,吞并了北齐;杨氏家族建立隋朝并统一了中国;李氏家族建立唐朝,开创了大唐盛世……

评分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 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   翻开《血腥的盛唐(珍藏版大全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说尽这个最辉煌朝代的骄傲、耻辱与秘密。   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就像一部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李渊是典型的门阀世族出身。   按照李唐皇室自己的谱牒记载,他们有着极为高贵的氏族血统。其远古的祖先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帝时代的颛顼高阳氏,而春秋时期的祖先则可以追溯到老子(李耳),西汉时的先人则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这是李唐皇室自己记述的最早世系渊源,看上去十分辉煌。不过可惜的是,现在的学界已经彻底否定了这个说法,认为这只是李唐皇室为了“高远其来者”而精心编造的血缘神话,根本不可信。   久远的世系被证明是一个美丽的谎言,那么较近的世系呢?   很遗憾,同样经不起推敲。   据李唐皇室自称,李渊的七世祖是十六国时期的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县西南)人、西凉的开国帝王李暠(hào);六世祖李歆(xīn)是西凉后主;西凉被匈奴灭亡后,五世祖李重耳流亡南朝刘宋,后又归降北魏,任弘农太守;高祖父李熙任北魏金门镇将,率豪杰镇守武川(北魏“六镇”之一,宇文泰家乡,今内蒙古武川县),遂留居此地;曾祖父李天锡亦为北魏重臣。   因为西凉王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后裔,所以这段世系意在表明李唐皇室不但出自汉代名门,世代均为陇西望族,而且又是西凉王室之后和北魏的豪门显宦。这样一段家谱自然也是无比显赫的,但是它上面仍然笼罩着重重的历史迷雾。经现代学者研究认为,李氏家族与西凉王室绝无关系,并且据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考证,他们也与陇西望族李氏毫无瓜葛。此外,李唐皇室之所以自称先祖曾留居武川,目的在于暗示他们与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北周的开创者宇文泰同出一源,均为北朝后期至隋唐年间叱咤风云的武川军团的核心成员。可陈寅恪先生认为这样的说法同样是子虚乌有。   既然如此,那么李唐皇室的世系渊源究竟出自何处呢?   陈寅恪先生的看法是——河北赵郡李氏。虽然赵郡李氏也是中国北方屈指可数的名门望族,但李唐一族的先祖很可能只是其中没落衰微的一支。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论述稿》中说:“据可信之材料,依常识之判断,李唐先世若非赵郡李氏之‘破落户’,即是赵郡李氏之‘假冒牌’。至于有唐一代之官书其纪述皇室渊源,间亦保存原来真实之事迹,但其大部尽属后人讳饰夸诞之语,治史者自不应漫无辨别,遽(jù)尔全部信从也。”《剑桥中国隋唐史》的作者认为,虽然陈寅恪先生的说法不能被视为最终定论,但他的论证非常有力,至今尚无人能做出令人信服的反驳。   至此,李唐皇室高贵的出身渊源和美丽的血缘传说一一破灭。   然而,不管最初的渊源何在,从李渊的祖父李虎开始,李氏家族的历史就脱离了传说,进入了货真价实的信史阶段。北魏末年,李虎追随宇文泰创建了西魏,官至太尉、尚书左仆射,封陇西郡公,并与太师宇文泰、太傅元欣、太保李弼(李密曾祖父)、大司马独孤信、大司寇赵贵、大司空于谨、少傅侯莫陈崇八人同为西魏的佐命功臣、柱国大将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魏“八柱国”。   《周书》称:“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从此,李氏家族再也不是什么“破落户”和“假冒牌”了,而是一跃成为堂堂正正的贵族门阀。   按宇文泰创设的府兵制,在显赫的八柱国之下还设有十二大将军,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其中一员。这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家族共同构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成为西魏王朝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并且在其后的中国历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其中,宇文家族建立北周,吞并了北齐;杨氏家族建立隋朝并统一了中国;李氏家族建立唐朝,开创了大唐盛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