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鸟类摄影与赏析

野生鸟类摄影与赏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河东 编
图书标签:
  • 鸟类摄影
  • 野生鸟类
  • 观鸟
  • 摄影技巧
  • 鸟类识别
  • 自然摄影
  • 户外摄影
  • 鸟类
  • 摄影
  • 赏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238316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4369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2
字数:296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 《野生鸟类摄影与赏析》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可作为高等院校摄影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野生鸟类摄影爱好者学习摄影的参考书。
  《野生鸟类摄影与赏析》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可作为高等院校摄影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野生鸟类摄影爱好者学习摄影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野生鸟类摄影与赏析》编者结合教学实际,以自身深厚的理论和实践作为积淀,在查阅和汇总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斟酌和精心编写,完成此书。书中用大量笔墨重点讲述了野生鸟类的拍摄技巧,共分为十二个章节。第一章对人文地理摄影作了概述;第二章介绍了何为野生鸟类摄影以及拍摄所需的器材;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从光圈和快门的选择以及曝光控制等野生鸟类摄影的基础方面进行介绍;第五章介绍了野生鸟类摄影的构图;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介绍了野生鸟类摄影中光线和色彩的应用;第八章介绍了如何拍摄出艺术性强的野生鸟类摄影;第九章介绍了微距摄影;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介绍了野生鸟类摄影的拍摄和后期处理技巧;第十二章是优秀的野生鸟类摄影作品赏析,意在使读者掌握前面章节内容的基础上,增强对野生鸟类摄影图片的鉴赏能力。

作者简介

  董河东,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目录

第一章 人文地理摄影概述 1
第一节 人文地理摄影的定义 1
第二节 我国的人文地理摄影简况 5
第三节 什么是野生动物摄影 7
一、野生动物摄影的概念 7
二、野生动物摄影的行为准则 8
第二章 野生鸟类摄影所需器材 10
一、相机的选择 10
二、镜头的选择 11
三、三脚架 16
四、闪光装置 16
五、所需其他摄影装备 16
第三章 光圈与快门的选择 19
第一节 光圈的魅力 19
一、光圈 19
二、景深 21
三、巧用大光圈 22
四、善用小光圈 24
第二节 快门的选择 26
一、快门 26
二、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来定格
精彩瞬间 26
第四章 野生鸟类摄影的曝光控制 29
第一节 准确曝光的重要性 29
第二节 如何正确曝光 31
第五章 野生鸟类摄影的构图 34
第一节 构图概述 34
一、构图的概念 34
二、构图的目的  34
三、构图的原则 34
第二节 景别的选择 40
一、远景 40
二、全景 40
三、中景 41
四、近景 42
五、特写 43
第三节 拍摄角度 44
一、平摄 44
二、仰摄 45
三、俯摄 45
第四节 构图元素及处理 46
一、主体 46
二、陪体 47
三、环境 47
四、空白 49
第五节 构图法则 49
一、三分法构图 49
二、九宫格构图 50
三、对角线构图 51
四、三角形构图 52
五、框架式构图 53
六、对称式构图 53
七、均衡式构图 54
八、对比构图 55
九、S形构图 55
十、空白、补满式构图 56
十一、向心式、放射式构图 57
第六章 野生鸟类摄影中光线的应用 58
第一节 光线的角度 58
一、顺光 58
二、侧光 59
三、逆光 60
四、顶光 61
第二节 强光与柔光 62
一、强光 63
二、柔光 64
第三节 光线与质感 66
第七章 野生鸟类摄影的色彩魅力 71
第一节 色调的对比 71
一、色调对比的概念 71
二、色调对比的基本类型 72
第二节 鸟类的保护色 74
第三节 色彩的艺术性 75
第四节 黑白摄影 78
一、影调 78
二、黑白摄影 79
第八章 拍摄艺术性强的野生鸟类摄影 82
第一节 尝试拍摄剪影 82
第二节 利用好倒影 83
第三节 野生鸟类摄影的新视角 86
一、鱼眼镜头的极致魅惑 86
二、从具象到抽象的升华 86
三、“空”的极简模式 87
四、对称与均衡的韵律 89
第四节 捕捉精彩动作瞬间 89
一、捕捉被摄对象的眼睛 90
二、侧拍生动优美的精彩瞬间 91
三、在拍摄时注入人文关怀 91
第九章 微距的魅力 94
第一节 微距摄影器材分析 94
一、镜头 94
二、三脚架 97
三、闪光灯 97
四、反光板 97
第二节 微距摄影对光影的要求 98
第三节 精确对焦最重要 100
第四节 动与静的微距摄影 102
一、凝结的瞬间 103
二、定格动作 103
三、动静结合 105
第十章 野生鸟类摄影的拍摄小技巧 107
第一节 掌握鸟类的习性 107
第二节 足够的快门速度 110
第三节 使用连拍,捕抓精彩一刻 112
第十一章 野生鸟类摄影的后期处理技巧 117
第一节 影像处理系统 117
一、数字影像的输入 117
二、影像的处理设备与软件 118
三、数字影像的输出 118
第二节 影像的基本调整 119
一、尺寸与构图调整 119
二、曝光与色彩调整 122
第三节 影像的较高级处理 125
一、颜色替换 125
二、模拟追随拍摄效果 129
三、径向模糊增加动感与趣味性 132
四、塑造环境、改善构图 135
五、制作水墨画效果 137
第十二章 优秀野生鸟类摄影图片赏析 147
参考文献 184

前言/序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生鸟类摄影爱好者越来越多,大家怀着对鸟类的热爱,用相机记录它们最自然的状态、最美丽的身影。到野外去观赏鸟类的美丽身影,用镜头记录精彩的飞行瞬间,也是一种健康而时尚的户外休闲方式。  鸟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界中一个富有魅力的生物种类。我国鸟类资源丰富,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1371种鸟类,占世界鸟类总数的14%。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适合野生鸟类栖息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小,很多鸟类已经成为濒危物种……  摄影是一种承载“事实”的手段,其核心目的是反映现实,不管这个现实是真实看到的,还是人脑思考的社会存在。摄影所记载的真实,便成为一种坚定、稳固、不可推翻的力量。  影像能以旁观、纪实的态度,记录野生鸟类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环境,记录人与鸟类的和谐相处、互利共生。这些借由真实而形成的共识,会让影像成为人们关注自然、保护自然的巨大能量。  用影像来唤起人们的自然保护意识,尤其是对野生鸟类的关注和保护,让更多人关注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我们相信:唯有了解,才会关注;唯有关注,才会行动。  从单纯的影像旁观,到环保主义意识的诞生,最后落脚到对人类整体生存状况的哲学思考,这是野生鸟类摄影师所期待的目的,也是本书的编写初衷与最终目的。  本书的部分图片和资料来源于摄影丛书和互联网络,由于未能找到原始出处,请原作者见到本书后与我们联系,以便今后修订改正。在此,向原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一并向参与编写的全体同仁表示诚挚的谢意!  董河东  2015年6月于济南长清湖畔
《光影寻踪:城市角落的野趣》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我们常常将目光聚焦于摩天大楼的宏伟,或是街头巷尾的喧嚣。然而,当我们放慢脚步,仔细聆听,那些隐藏在城市肌理中的生命律动便会悄然浮现。本书并非描摹遥远山林的壮丽,亦非记录珍稀物种的踪迹。它聚焦于我们身边,那些在公园、屋顶、甚至狭窄的阳台上,也能邂逅的寻常野鸟。 第一章:都市的羽翼——我们身边的邻居 你可曾留意过,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时,那在枝头婉转歌唱的麻雀?它们体型虽小,却以惊人的适应力,在这日新月异的城市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从楼宇的缝隙中探出脑袋,在公园的灌木丛中觅食,它们是城市里最不起眼的,也是最顽强的生命。 本章将带你认识那些最常见的都市鸟类,比如在电线杆上三五成群的麻雀(Passer montanus),它们的身影几乎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活泼好动,叫声欢快。你可能会在楼宇的檐下、桥梁的结构中发现它们筑巢的痕迹。接着,我们会聊聊那些在黄昏时分,成群结队在天空划过优美弧线的燕子(Hirundo rustica)。它们是夏季里最灵动的使者,更是天然的捕虫能手,为城市居民带来一份独特的生机。 当然,也不能忽略那些在树冠间跳跃、用短促叫声回应彼此的喜鹊(Pica pica)。它们毛色黑白分明,聪明且警觉,常常在公园、绿化带甚至小区中留下它们的身影。它们的叫声独特,有时也象征着好运,是许多人心中的吉祥鸟。 我们会探讨这些鸟类如何巧妙地利用城市环境,寻找食物和庇护所。它们学会了在人类活动区域内觅食,从掉落的食物残渣到花园里的昆虫,无所不包。它们也找到了各种适合筑巢的地方,从树洞、屋檐到通风管道,都可能成为它们安家的选择。了解这些,会让你对身边这些“邻居”刮目相看,发掘出不曾留意过的野趣。 第二章:镜头下的日常——捕捉城市野趣的瞬间 摄影,不仅仅是为了记录,更是为了发现。在城市的喧嚣中,用镜头捕捉这些小生命的瞬间,能够让我们重新审视周遭的环境,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本书的这一章节,将侧重于分享如何在城市环境中进行野鸟摄影的技巧和心得。 我们不会讲解长枪短炮的专业配置,而是着重于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用手中的设备,捕捉到那些生动的画面。例如,如何在公园的清晨,找到光线最佳的角度,拍摄一只正在梳理羽毛的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它们是城市绿化中常见的鸟类,常常在灌木丛中活动,它们的鸣叫声也是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们将分享一些简单易行的拍摄方法。比如,利用早晨或傍晚柔和的光线,避免正午的强光直射,这能够让鸟儿的羽毛显得更加细腻,背景也更加柔和。了解鸟类的活动规律是关键,比如它们在清晨和傍晚最为活跃,而中午则倾向于休息。观察它们的觅食地点、饮水点,提前设好机位,耐心等待,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们也会探讨如何“接近”这些野生动物,并非物理上的靠近,而是通过营造一个让它们感到舒适的环境。比如,在窗台或阳台上放置一些简单的饮水器或食物,吸引它们前来,然后在不打扰它们的情况下,进行拍摄。了解鸟类的行为模式,比如它们受到惊吓时的反应,以及它们在安全区域的放松状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构图和抓拍。 本章还会分享一些关于“故事性”的摄影想法。一张照片不仅仅是鸟儿的肖像,也可以讲述一个关于生存、关于亲子、关于日常的故事。比如,拍摄一只正在喂食雏鸟的母鸟,或是两只鸟儿在枝头互相梳理羽毛的温馨画面。这些瞬间,往往比单纯的记录更能触动人心。 第三章:细语低吟——聆听城市鸟类的“私语” 鸟鸣,是大自然最动听的语言。在城市的钢筋丛林中,这些婉转的歌声,成为了抚慰人心的慰藉。本书的第三章,将引导你一同聆听,那些隐藏在城市角落的鸟类之语。 我们不会深入探讨复杂的鸟类学分类,而是从更具感性的角度,去理解鸟儿的鸣叫。比如,当你在公园里听到一阵急促的“啾啾”声,那可能是山雀(Parus spp.)在互相呼唤,或是对潜在的危险发出警告。它们的叫声多变,充满了活力。 本书将带领你认识一些城市中常见的“歌唱家”。例如,在春季,你可能会被一阵悠扬的歌声吸引,那是画眉(Garrulax canorus)在进行它们的“求偶表演”。它们的声音清脆悦耳,充满了层次感,是许多爱鸟人士心中的“歌王”。 我们会尝试去理解,鸟儿不同的鸣叫声所代表的含义。有些是宣示领地的“地盘歌”,有些是呼唤同伴的“社交曲”,还有些是警告捕食者的“警报音”。当你在清晨听到一阵此起彼伏的鸟鸣,那很可能是一场盛大的“晨间音乐会”,它们用歌声迎接新的一天。 本章还会提供一些“听”的方法。如何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分辨出鸟儿的叫声?如何通过反复的聆听和观察,将特定的叫声与特定的鸟类联系起来?我们鼓励读者放慢脚步,在散步、休息时,有意识地去倾听。也许你会发现,原来那些平日里充耳不闻的声音,竟然如此丰富多彩。 了解鸟类的鸣叫,不仅能增加我们对它们的认识,也能让我们与自然建立更深的联系。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停下来,聆听这些来自生命深处的低语,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平静和喜悦。 第四章:绿意栖居——为城市鸟类创造友善空间 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造成影响。然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一些小小的举动,为城市中的鸟类创造一个更友善的生存环境。本书的第四章,将分享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让我们成为城市野生动物的“好邻居”。 首先,我们可以从“吃”开始。在自家阳台、窗台或者庭院里,摆放一些简单的喂食器,里面可以放一些适合鸟类食用的种子、谷物,甚至是经过处理的剩饭剩菜(避免过咸或过油)。这样,在食物相对匮乏的季节,能够为它们提供重要的能量来源。 接着,我们来谈谈“喝”。一个简单的浅水盘,装满清水,放在高处,就能成为鸟儿们的重要饮水点。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清凉的水对它们来说至关重要。注意定期更换水源,保持清洁。 “住”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虽然我们不能为它们建造房屋,但我们可以尽量保护它们已有的栖息地。比如,在修剪树木时,尽量保留一些树洞,这些都是鸟儿们天然的庇护所。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在自家院落或社区里,安装一些人造鸟巢箱,为它们提供更安全的筑巢场所。 当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至关重要。尽量使用环保的清洁剂,减少农药的使用,这些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鸟类及其食物来源。 本书还将探讨一些更具“创意”的方式。比如,一些社区组织可能会发起“绿化日”活动,在公共区域种植更多适合鸟类生存的植物,为它们提供食物和栖息地。我们也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为城市生态做出贡献。 我们强调的不是宏大的工程,而是点滴的行动。当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身边的野生鸟类,并愿意为它们做出一些改变时,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将会变得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结语:城市中的自然之声 《光影寻踪:城市角落的野趣》并非一本硬核的鸟类图鉴,也不是一本专业的摄影教程。它是一本邀请你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身边生命的书。它告诉你,即使在最喧嚣的城市,大自然也从未缺席。那些在屋顶盘旋的海鸥,在公园枝头鸣唱的麻雀,在黄昏天空划过轨迹的燕子,它们都是我们城市生命故事的一部分。 希望通过这本书,你能发现,原来我们并不需要跋山涉水,去追寻远方的风景。真正的野趣,也许就在你抬眼可见的窗外,就在你每日经过的公园小径。让我们一同,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丽,聆听那来自城市角落的,最动听的自然之声。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耐读’,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拿在手上就有一种被知识充盈的感觉。我之前看过一些摄影书,要么是过于商业化,要么就是内容过于浅薄,读完就放一边了。但这本书,我发现自己会时不时地把它从书架上抽出来,翻阅其中的某一页。吸引我的,除了那些震撼的图像,还有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哲学思考。他谈论时间、耐心,谈论在高速发展的世界中,如何为自己保留一份慢下来的权利,去等待一个完美瞬间的出现。这种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的深沉情感,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工具书范畴。它的行文风格非常优雅,措辞考究,读起来非常舒服,没有那种硬邦邦的教程腔调。对我个人而言,它更像是一本心灵的慰藉,每次翻阅,都能从那些宁静的自然画面中抽离出现实的喧嚣,获得片刻的安宁。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视觉盛宴,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种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内页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绝对是顶级的,每一张照片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艺术品,色彩的还原度高得惊人,细节之处,比如鸟羽的纹理、眼神的光泽,都清晰可见,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它们鲜活的生命力。摄影技术的讲解部分,没有采用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将复杂的曝光、景深控制,融入到具体的拍摄案例中去阐述,非常直观。比如,作者是如何抓住那转瞬即逝的捕食瞬间,或者如何利用逆光勾勒出剪影的轮廓,这些技巧的解析,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处理方式,从清晨的柔光到正午的硬光,每一种光线都被作者玩得炉火纯青,这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光影的理解。这本书不只是一本摄影指南,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然进行深度对话的教材,引导读者去观察、去等待,去真正理解镜头背后那份对生命的敬畏。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阅读体验是,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从“拍摄”到“理解”的桥梁。许多摄影书籍往往只停留在器材设置和参数调整的层面,但这本书显然更深入了一层。它花费了相当的篇幅来介绍不同物种的习性、栖息地偏好,甚至是求偶时的特殊行为。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记录每一个物种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博物学家的严谨态度。比如,描述某种稀有猛禽的捕猎路线时,配上的不仅仅是清晰的照片,还有详尽的地图标注和时间记录,这让“赏析”的部分不再是空泛的赞美,而是建立在扎实观察基础上的科学认知。这种知识的密度,让我这个对鸟类学有兴趣的读者大呼过瘾。我甚至开始尝试按照书中建议的观察点去实地探访,虽然收获的鸟类没有书中那般丰富,但那种“寻觅”的过程本身,就已经成为了一种乐趣。这本书教会我的,是如何用更系统、更有目标性的方式去接近自然,而不是盲目地按动快门。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不同拍摄场景的覆盖面极广。它不像有些书籍只专注于拍摄林地的雀鸟,而是涵盖了从高山、湿地到沿海不同生态系统的拍摄策略。比如,在讲解如何在海鸟众多的悬崖边进行拍摄时,书中不仅提到了防风、防水的装备建议,更深入地分析了那种特定环境下光线的散射特点和测光难度。这表明作者是真正亲身实践过的,而不是纸上谈兵。此外,书中对后期处理的探讨也十分到位,它并没有过度依赖PS技术来‘创造’画面,而是强调后期是为了更好地‘还原’和‘强化’现场的氛围。作者展示了几组对比图,清晰地说明了如何通过微调色彩平衡和对比度,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同时又不失自然的真实性。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非常落地的学习路径,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精修,每一步都有详实的指导和令人信服的范例支撑。

评分

这本书在构图和视觉语言的分析上,提供了非常独到的见解。很多摄影书会教你‘三分法’、‘引导线’这些基本规则,但这本书更高明的地方在于,它会深入分析那些‘打破规则’的作品,解释为什么在特定的情境下,打破常规反而能产生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作者对‘留白’的运用有独到的心得,他如何用大面积的背景虚化来凸显主体,或者如何利用环境元素来烘托鸟类的动态和情绪,这些分析极具启发性。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个章节,专门探讨了‘运动感’的表达,如何通过快门速度的控制,定格飞翔的瞬间,同时又不会让画面显得过于‘静止’或‘模糊’。这种对动态捕捉的精细化处理,让我对自己的抓拍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满足于拍到就好,而是追求拍出‘有故事’的画面。这本书的专业性,体现在它对艺术和技术的完美融合上。

评分

发货快 非常喜欢

评分

这个还不错,我挺满意的

评分

质量不错

评分

没有塑封,晚到了几天,因为别的书得调货。还没开始看,相关的书一气儿买了好几本,总能找到自个最感兴趣的内容吧!

评分

评分

上午刚刚收到还没看,然后抽个时间看一看,嗯,总的来说的话,感觉这个书还是挺不错的

评分

以文说技术,图文并茂,入门提升均有所益

评分

关于鸟类拍摄的内容很全^O^

评分

还行,印刷内容都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