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结构设计(下)(第2版)(衬衣·套装·连衣裙·大衣)

女装结构设计(下)(第2版)(衬衣·套装·连衣裙·大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建萍 著
图书标签:
  • 服装设计
  • 女装设计
  • 结构设计
  • 衬衣
  • 套装
  • 连衣裙
  • 大衣
  • 服装工艺
  • 服装制版
  • 服装CAD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6902221
版次:2
商品编码:1141049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页数:27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服装工程技术类精品教程》系列教材丛书之一,是以“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服装结构设计》为基础,针对当前服装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认真总结近年来女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的经验,以及国内外服装技术的发展,在着重强调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同时,注重实际应用,将课程的理论科学性和技术实践性进行和谐的统一。本教材与《女装结构设计(上)》相互衔接,形成全面系统的女装结构设计知识体系,可作为高等院校服装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服装企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含女装基础纸样、衣身结构平衡及结构设计原理,分别以衣身、衣领、衣袖结构分类为线索,详细阐述各类部件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同时综合了整装结构设计要素和各类结构设计案例。本书为适应时代需求,内容和形式力求新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阐述清晰,分析透彻,可适用于服装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服装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1章女上装结构设计基础知识1
〖〗1��1人体构成1
1��1��1人体主要基准点的构成1
1��1��2人体主要基准线的构成2
1��2量体3
1��2��1量体前的准备3
1��2��2量体的注意事项3
1��2��3上装主要部位测量方法3
1��2��4上装其他部位测量方法4
1��3服装制图符号与部位代码4
1��3��1服装制图符号4
1��3��2服装部位代号5
1��3��3常用服装结构线6
第2章女装衣身基础纸样7
〖〗2.1女装衣身基础纸样7
2.1.1衣身基础纸样种类与满足条件7
2.1.2衣身原型结构设计方法8
2.2女装衣身结构平衡13
2.2.1衣身浮余量13
2.2.2衣身结构平衡形式和组配方式13
第3章衣身结构设计18
〖〗3.1衣身廓体与衣身结构比例18
3.1.1衣身廓体分类18
3.1.2衣身比例19
3.1.3衣身规格设计20
3.2省道分类设计与变形21
3.2.1省道分类21
3.2.2省道设计22
3.2.3省道变形原理与方法23
3.2.4省道变位变形应用25
3.3褶、裥、塔克分类与变化33
3.3.1褶、裥、塔克分类33
3.3.2褶、裥、塔克变位变形应用34
3.4分割线分类与变化39
3.4.1分割线分类39
3.4.2分割线变化方法39
3.5垂褶结构变形设计45
3.6衣身综合造型变化结构设计50
3.7衣袋和开襟设计与变化62
3.7.1衣袋设计与变化62
3.7.2开襟设计与变化62
第4章衣领结构设计64
〖〗4.1衣领分类和结构设计要素64
4.1.1衣领分类64
4.1.2衣领结构设计要素65
4.1.3基础领窝结构66
4.2领口领结构设计66
4.2.1领口领结构设计原理66
4.2.2领口领结构设计应用69
4.3立领结构设计74
4.3.1立领种类74
4.3.2立领结构设计要素74
4.3.3立领结构设计方法74
4.3.4立领结构设计应用79
4.4驳折领结构设计82
4.4.1驳折领种类和结构参数82
4.4.2驳折领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86
4.4.3驳折领结构设计应用93
4.5翻折领结构设计99
4.5.1平贴领结构设计原理99
4.5.2翻折领结构设计原理101
4.5.3翻折领结构设计应用103
4.6综合领结构设计108
第5章衣袖结构设计122
〖〗5.1衣袖结构分类122
5.2衣袖结构设计要素与原理122
5.2.1袖窿结构123
5.2.2袖山结构123
5.2.3袖山与袖窿的匹配126
5.2.4袖山与袖窿对位点设计与修正127
5.2.5袖身结构与上肢形态关系129
5.3一片圆袖结构设计与变形方法129
5.3.1一片基型圆袖的建立129
5.3.2一片基型圆袖参数分析130
5.3.3一片袖的变化应用131
5.4二片圆袖结构设计与变形方法143
5.4.1立体结构二片基型圆袖的建立143
5.4.2二片基型圆袖参数分析144
5.4.3二片袖的变化应用144
5.5圆袖综合结构设计147
5.6非圆袖结构设计与变化方法159
5.6.1连袖结构设计与变化159
5.6.2插肩袖结构设计与变化161
第6章女上装整体综合结构设计165
〖〗6.1女衬衣结构168
6��1��1圆下摆较宽松休闲女衬衣168
6��1��2较宽松A形风格休闲女衬衣172
6��1��3娃娃领荷叶花边女衬衣176
6��1��4较贴体型T形分割女衬衣180
6.2连衣裙结构184
6��2��1较贴体型立领长袖连衣裙184
6��2��2旗袍188
6��2��3吊带连衣裙193
6��2��4半袖蝴蝶结连衣裙196
6��2��5高腰灯笼短袖连衣裙199
6.3套装、背心结构203
6��3��1拿破仑风格三开身套装203
6��3��2小西装领泡泡袖套装207
6��3��3超下摆带袋盖贴袋宽驳折领套装211
6��3��4半圆形驳头短上装215
6��3��5三件套式四开身套装219
6��3��6三开身西装223
6��3��7V字领传统女背心229
6��3��8立领露肩小背心233
6.4大衣、风衣结构236
6��4��1双排扣关驳两用领插肩袖大衣236
6��4��2高立领暗门襟插肩袖长风衣241
6��4��3军旅风格不对称短风衣246
6��4��4不对称衣领分割连袖大衣253
6��4��5双排扣插肩袖连帽大衣258
参考文献263

前言/序言


《实用服装立体裁剪技法:从平面到立体的精妙转型》 本书并非关于女装结构设计的具体款式分析,而是致力于揭示服装制作中最具艺术性和技术性的核心环节——立体裁剪。我们深入探索如何跳脱平面纸样设计的局限,直接在人体模型上通过捏、推、省、分割等手法,将一块平面的布料赋予生命,使其完美贴合人体曲线,展现出服装的立体形态与设计意图。 第一章:立体裁剪的原理与基础 一、立体裁剪的定义与优势 1.1 什么是立体裁剪? 阐述立体裁剪是服装设计与制作的一种独特方法,区别于传统的平面裁剪,它强调的是直接在人台上通过布料的塑形来完成服装的结构设计。它是一种“三维”的思考方式,直接面对服装的最终形态。 1.2 立体裁剪的优势 1.2.1 提高设计表现力: 立体裁剪能够更直观、更精准地展现服装的立体轮廓、垂坠感、褶皱效果以及人体曲线的修饰作用。设计师可以直接在模型上“看见”服装的最终效果,便于及时调整和优化。 1.2.2 缩短设计周期: 尤其对于复杂或有特殊廓形的服装,立体裁剪可以省去反复绘制和修改平面图的繁琐过程,直接在人台上进行试验和修改,效率更高。 1.2.3 提升版型质量: 通过在人台上直接试装和调整,可以更好地解决版型的贴合度、舒适度和美观度问题,尤其对于不规则剪裁、特殊面料或需要精细塑形的服装,其优势更为明显。 1.2.4 适应特殊体型: 对于非标准体型或需要个性化定制的服装,立体裁剪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具体的人体数据和曲线进行精准塑形。 1.2.5 培养设计直觉: 长期实践立体裁剪,有助于设计师培养对服装立体形态和面料特性的敏感度,提升设计直觉和审美能力。 二、立体裁剪所需的工具与材料 2.1 人体模型(Mannequin) 2.1.1 人体模型的选择: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人体模型(如标准体、半身、全身、活动关节等)的特点、适用范围及选择标准。强调选择与目标客户群体体型相符的模型的重要性。 2.1.2 人体模型的准备: 讲解如何为模型制作、包裹或调整,以达到精确的尺寸和所需的造型(如臀部、胸部、腰部的突出程度)。介绍使用填充物、加垫、绷带等方式进行模型改造。 2.2 布料(Draping Fabric) 2.2.1 常用布料的种类与特性: 重点介绍适合立体裁剪的常用布料,如棉布、亚麻、平纹细布(Muslin)、特定比例的涤棉混纺等。分析它们在悬垂性、稳定性、易于固定等方面的表现。 2.2.2 布料的预处理: 讲解布料在裁剪前需要进行的预处理,如缩水、熨烫平整,以确保裁剪的准确性。 2.3 裁剪工具 2.3.1 剪刀: 介绍不同类型的布艺剪刀(如直柄剪、曲线剪)及其用途。 2.3.2 针与线: 强调使用适合的针(如人造纤维针、牛仔针)和缝纫线,以及用于临时固定的珠针(Dressmaker's Pins)和缝纫钉。 2.3.3 测量工具: 软尺、直尺、方眼尺等测量工具的使用。 2.3.4 标记工具: 粉笔、水消笔、划粉等,用于在布料上做标记。 2.3.5 熨斗与熨烫板: 讲解熨斗在立体裁剪过程中的重要性,用于压平省道、缝份,塑造轮廓。 三、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技法 3.1 布料的裁剪与初步固定 3.1.1 制作与裁剪样布: 讲解如何根据设计意图,裁剪出适合在人台上进行塑形的样布,通常是较大的矩形或方形。 3.1.2 初步在人台上进行覆盖与定位: 示范如何将样布自然地覆盖在人台上,寻找服装的基本走向和关键点(如肩线、领口、腰线)。 3.1.3 使用珠针进行临时固定: 介绍如何使用珠针将布料固定在模型上,形成初步的服装轮廓。 3.2 捏褶(Pinning)与省(Darts)的形成 3.2.1 捏褶的原理与应用: 阐述捏褶是通过将布料多余的部分收拢并用珠针固定,以适应人体曲面,产生立体感的技法。 3.2.2 基本省道的形成: 示范如何在人台上直接捏出腰省、胸省、肩省等基本省道,并讲解如何调整省的长度、深度和角度以达到最佳效果。 3.2.3 复杂褶皱的塑造: 介绍如何通过捏褶形成各种褶皱,如箱形褶、放射状褶、不规则褶等。 3.3 割省(Cutting)与展开(Opening Out) 3.3.1 割省的目的与技巧: 讲解将人台上固定的省道转移到纸样上的过程,以及在布料上直接割开以展开形成平面结构的技巧。 3.3.2 割省后的缝份处理: 介绍如何为割开的缝份预留宽度,以及如何在后续转化为纸样时处理这些缝份。 3.4 转移与拷贝(Transferring & Copying) 3.4.1 将人台上的版型转移到纸张上: 详细介绍如何使用拷贝纸、绘图纸,在布料上做好标记后,将其精准地转移到纸样上。 3.4.2 制作最终纸样: 讲解在转移的版型基础上,进行尺寸修正、绘制准确的纸样线、添加缝份、标注等步骤,形成可用于裁剪生产的最终纸样。 第二章:服装基本廓形与省道的立体处理 一、基本廓形(Basic Silhouettes)的立体构成 1.1 A字廓形(A-line Silhouette) 示范如何在人台上通过对下摆的放宽处理,以及适当的腰省调整,塑造出优雅的A字轮廓。 1.2 H字廓形(H-line Silhouette) 讲解如何通过减少或取消省道,以及对肩部、胸部、臀部的平整处理,形成简洁利落的H字廓形。 1.3 X字廓形(X-line Silhouette) 重点演示如何通过腰部的收省和胸、臀部的适度丰满处理,塑造出曲线玲珑的X字廓形,强调腰线的突出。 1.4 O字廓形(O-line Silhouette) 介绍如何通过在肩部、胸部或下摆处增加衣量,形成饱满、圆润的O字廓形,强调蓬松感和立体感。 二、省道的精细化处理与变化 2.1 胸省的变化与运用 2.1.1 延长与合并: 示范如何将胸省延长至侧缝、底边或分割线,以及如何将两个独立的胸省合并为一个。 2.1.2 转移至分割线: 讲解如何将胸省转移到公主线、省道分割线等,用于塑造胸部造型或方便服装的分割。 2.1.3 形成褶裥与荷叶边: 演示如何将省道转化为装饰性的褶裥、荷叶边或泡泡袖的立体效果。 2.2 腰省的变化与运用 2.2.1 变形为造型省: 介绍如何将腰省变形为各种造型省,如弧形省、斜省,以更好地贴合腰部曲线或形成设计亮点。 2.2.2 转移至侧缝或分割线: 示范如何将腰省转移到侧缝,或与公主线、省道分割线合并,以达到修身或服装结构分割的目的。 2.2.3 结合褶裥与抽褶: 讲解如何将腰部的省道处理转化为裙摆的褶裥或腰部的抽褶效果。 2.3 肩省的变化与运用 2.3.1 转移至领口与后颈: 示范如何将肩省转移到领口或后颈,以改善领口的贴合度或形成特殊的领型。 2.3.2 转移至袖窿: 介绍如何将肩省转移到袖窿,用于塑造袖子的立体感和流畅度。 2.3.3 形成泡泡袖与飞袖: 演示如何通过对肩省的处理,形成各种袖型的立体效果。 第三章:特殊服装结构与面料的立体表现 一、领型与袖型的立体裁剪技法 1.1 各种领型的立体处理: 1.1.1 圆领、方领、V领的精确塑形: 示范如何在人台上通过精准的分割和捏褶,获得平整、线条流畅的各种基本领型。 1.1.2 翻领、驳领的立体构成: 讲解如何通过对翻领、驳领的布料倾斜、扭转和压平,表现其立体感和垂坠感。 1.1.3 彼得潘领、荷叶领等装饰性领型的塑造: 演示如何通过复杂的捏褶、分割和拼接,形成具有设计感的装饰性领型。 1.2 各种袖型的立体表现: 1.2.1 插肩袖、落肩袖的立体化: 介绍如何通过调整肩线与袖窿的连接方式,实现插肩袖和落肩袖的自然垂坠。 1.2.2 泡泡袖、灯笼袖的丰盈感塑造: 示范如何通过增加衣量、制作集中的褶皱,以及在袖口进行处理,形成饱满的袖型。 1.2.3 喇叭袖、飘逸袖的垂坠感表达: 讲解如何通过面料的选择和特殊的分割,让袖子拥有自然的垂坠感和飘逸感。 二、裙装与裤装的立体裁剪关键点 2.1 裙装的立体廓形塑造: 2.1.1 褶裙(Pleated Skirts)的制作: 重点讲解不同类型的褶裙(如百褶裙、伞裙、箱形褶裙)的立体裁剪方法,包括褶的走向、宽度和间距的控制。 2.1.2 喇叭裙、鱼尾裙的曲线处理: 示范如何通过分割线的设计和扇形展开,塑造出流畅的喇叭裙和鱼尾裙下摆。 2.1.3 荷叶边裙、蛋糕裙的层次感: 讲解如何通过多层布料的叠加和处理,形成具有丰富层次感的裙装。 2.2 裤装的立体裁剪基础: 2.2.1 裤裆与臀部的立体塑形: 强调裤裆缝和臀部省道在裤装立体裁剪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精确的分割和调整,使其贴合臀部曲线。 2.2.2 裤腿的廓形处理: 示范如何通过不同的分割和省道处理,塑造出直筒裤、阔腿裤、锥形裤等不同裤型的立体效果。 2.2.3 修正裤装的平整度与穿着舒适度: 讲解如何通过微调省道和分割,解决裤装穿着时的起皱、绷紧等问题。 三、特殊面料的立体裁剪应用 3.1 弹性面料的处理: 分析弹性面料在立体裁剪中的特性,讲解如何调整样布的尺寸、省道的深度,以及在固定时如何控制拉伸度,以避免变形。 3.2 硬挺面料与垂坠面料的对比处理: 3.2.1 硬挺面料(如西服呢): 讲解如何利用硬挺面料的特性,通过精细的省道和衬里,塑造出挺括有型的廓形。 3.2.2 垂坠面料(如雪纺、丝绸): 介绍如何通过轻柔的捏褶、飘逸的分割,以及对手法的细腻处理,来展现垂坠面料的流动美感。 3.3 蕾丝、网纱等特殊材质的应用: 探讨如何处理这些材质的透明性、轻盈感,以及在拼接、叠层上的特殊技法。 第四章:高级立体裁剪技巧与设计延展 一、不规则剪裁与解构主义设计 1.1 斜裁(Bias Cut)的立体表现: 讲解斜裁如何赋予服装独特的垂坠感和延展性,以及如何在人台上进行斜裁的定位和塑形。 1.2 扭转(Twisting)与缠绕(Draping): 示范如何通过布料的扭转和缠绕,创造出不对称、充满动感的服装形态。 1.3 解构与重组: 探讨如何将服装的基本结构进行解构,并通过新的方式在人台上重新组合,形成前卫的设计语言。 二、立体裁剪在服装细节上的应用 2.1 飘带、围裹与搭叠(Draping & Wrapping): 演示如何将飘带、围裹等元素融入立体裁剪,营造流动感和层次感。 2.2 褶裥、褶皱与荷叶边的精细化处理: 深入讲解不同类型褶裥、褶皱的结构分析与立体构成,以及如何通过精细的折叠与缝制,使其展现最佳的装饰效果。 2.3 拼接、嵌条与装饰物的立体化表现: 探讨在立体裁剪过程中,如何将不同材质、颜色、纹理的布料进行完美拼接,以及如何通过嵌条、滚边等手法增强服装的立体感。 三、从立体裁剪到平面纸样、再到成衣的转化 3.1 纸样修正与工艺分析: 强调在完成立体裁剪后,对纸样进行精细修正的过程,包括尺寸的精确化、缝份的统一,以及对工艺流程的考虑。 3.2 样品的试制与反馈: 讲解如何根据最终纸样制作试衣,并根据试衣效果进行最后的调整,以确保成衣的完美呈现。 3.3 立体裁剪在系列设计中的应用: 鼓励读者将立体裁剪的思维方式应用到整个服装系列的设计中,形成统一的设计风格与技术特色。 结语 《实用服装立体裁剪技法:从平面到立体的精妙转型》并非一本提供具体款式图纸的“食谱”,而是一本引导读者掌握服装立体塑形核心技艺的“烹饪指南”。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布料的特性,掌握人体形态的测量与再现,以及通过精妙的手法,将一块平面的布料升华为具有生命力的立体服装。这是一场关于空间、形态与材质的探索之旅,是每一位追求服装设计深度与表现力的学习者不可或缺的进阶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女装结构设计(下)(第2版)》虽然以其详细的篇幅涵盖了衬衣、套装、连衣裙和大衣等关键女装品类,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在一些基础概念的引入上感到些许不足。例如,在讲解衬衣的分割线设计时,书中直接给出了各种具体的分割线图例和相应的缝制说明,对于如何根据人体结构、面料特性以及设计风格来 主动 创造和调整这些分割线,似乎没有进行足够深入的探讨。我希望书中能增加一些关于“为什么”的内容,比如,为什么某些分割线会带来修饰身形的效果,或者在不同面料下,分割线的走向和处理方式会有何不同。虽然书中有大量的实例,但这些实例更像是“做什么”的指导,而“怎么想”的思考过程,也就是设计思维的培养,可能需要读者自行摸索。另外,对于一些复合型设计的处理,比如在连衣裙中结合套装的结构特点,或者在套装中融入大衣的立体裁剪技法,如果能有更系统性的章节来阐述不同品类设计元素的融汇贯通,相信会更有启发性。总而言之,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宝贵的参考资料,但对于希望从零开始学习女装结构设计的读者,可能还需要辅以其他更侧重基础原理的书籍,以获得更全面的认知。

评分

《女装结构设计(下)(第2版)》在服装结构设计领域,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详尽的工具箱。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丰富和精确的图例,几乎涵盖了衬衣、套装、连衣裙、大衣这四大类女装的主要结构变化和设计细节。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套装里西装裤的版型调整部分,对于如何根据不同腿型来修正臀围、大腿围以及裤长,书中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技巧和可视化图示。同样,在连衣裙的设计部分,书中对各种裙摆(如A字裙、伞裙、鱼尾裙)的结构变化和纸样绘制方法都有清晰的讲解,这对于我进行个性化设计非常有帮助。然而,这本书在市场趋势和商业化设计理念的融入上,似乎略显不足。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尚市场中,仅仅掌握结构设计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理解如何将这些结构与当下的流行趋势相结合,如何进行成本控制,以及如何考虑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书中更侧重于技术层面的实现,而对于设计背后的市场调研、目标消费者分析以及商业化策略的探讨,则相对较少。当然,这也许超出了本书的范畴,但对于 aspiring 的设计师来说,这一点确实是需要补充的。

评分

作为一名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技术人员,我发现《女装结构设计(下)(第2版)》在对一些复杂服装结构的解析上,确实展现了其专业性和深度。尤其是在套装部分,书中对于肩部、袖窿、省道的处理,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细节来体现服装的立体感和合体度,都有非常精细的图示和说明。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西装驳领制作的详细步骤,以及不同款型西装内衬的缝制技巧,这些都是实际工作中至关重要的技术要点。然而,对于一些新兴的服装工艺,比如3D打印技术在服装结构中的应用,或者智能面料如何影响服装的结构设计,书中并没有涉及。考虑到当前服装行业技术发展的快速性,如果下一版能加入一些前沿技术的内容,相信会更具前瞻性。此外,书中在版型调整方面,更多的是给出了针对不同体型(如梨形、苹果形身材)的一些通用性建议,但对于一些非常规的身材特点,或者需要进行大范围版型修改的情况,书中提供的解决方案相对有限。例如,如何有效地解决斜肩、高低肩等问题,书中似乎没有提供过于细致的调整方法。尽管如此,这本书依然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实用工具书,它在传统女装结构设计方面的内容,依然是无可挑剔的。

评分

读完《女装结构设计(下)(第2版)》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实用性非常强,尤其适合那些希望快速上手服装制作的爱好者或者初创品牌的设计师。书中对衬衣、连衣裙等日常穿着品类的结构拆解非常到位,各种缝份、省道、分割线的标注清晰明了,即使是没有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通过图示理解基本的操作。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方法制作了一件简单的衬衣,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裁剪和缝制的过程都顺畅了很多。不过,在处理一些细节上,我还是遇到了一些小困惑。比如,书中在讲解衬衣领子驳头缝合时,提到了几种方法,但对于哪种方法更适合哪种面料,或者在追求何种效果时(比如追求更挺括的领口,还是更柔软的触感),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导。再比如,关于大衣内衬的固定方式,书中也列举了几种,但没有深入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风格的大衣上应该如何选择。我期望书中能多一些“为什么”的解释,或者提供一些不同选择的对比分析,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设计背后的逻辑,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图纸。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扎实的“如何做”的指南。

评分

我一直对服装的立体剪裁和版型构成很感兴趣,因此毫不犹豫地入手了《女装结构设计(下)(第2版)》。这本书在结构细节的呈现上,确实做到了极致。在衬衣和连衣裙的部分,对于各种褶裥、省道、分割线的精妙处理,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元素来塑造人体曲线,都有非常细致的描绘。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大衣肩部和袖窿立体裁剪的讲解,如何通过模型裁剪来获得更服帖、更有型的肩部线条,这些都是提升服装品质的关键。但是,对于一些更抽象的设计理念,比如如何利用结构设计来表达某种情绪或者风格,书中涉及不多。举个例子,如果我想设计一件带有“复古”或“前卫”风格的大衣,如何通过结构的变化来体现这些风格,书中并没有给出方向性的指导。它更像是一本“菜谱”,告诉我们如何一步步做出美味的菜肴,但却没有教我们如何成为一名能独创菜系的厨师。此外,在面料的运用上,书中虽然提到了不同面料对结构的影响,但没有更深入地探讨如何根据面料的特性来 创新 结构。例如,如何利用弹力面料设计更自由的廓形,或者如何利用硬挺面料制作出更具雕塑感的结构,这部分的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拓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