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蕩一百年:中國企業1870-1977(上)(紀念版)

跌蕩一百年:中國企業1870-1977(上)(紀念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曉波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企業史
  • 近代中國
  • 經濟史
  • 商業史
  • 曆史
  • 中國曆史
  • 企業發展
  • 社會變遷
  • 清史
  • 民國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 中信齣版集團
ISBN:9787508646053
版次:2
商品編碼:11511173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財經讀者、曆史愛好者、政府機關人員、大學生等
  繼《激蕩三十年》之後,吳曉波溯流而上,《跌蕩一百年》書寫中國企業100年大起大落、是非變遷。
  《跌蕩一百年》,瞭解中國百年崛起,一部不容錯過的史詩般作品。
  中國圖書評論學會“2009年度十大圖書”之一

內容簡介

  《跌蕩一百年(上)》是繼《激蕩三十年》之後,吳曉波溯流而上,再寫中國企業100年。瞭解中國百年崛起,這是一部不容錯過的史詩般作品。此為上捲,敘述1870~1937年的中國企業變革。作者希望從曆史中找到答案:當今中國企業傢的成長基因及精神素質是怎麼形成的?它是三十年的産物,還是應該放在一個更為悠長的曆史寬度中進行審視?在三十年乃至百年的中國進步史上,企業傢階層到底扮演瞭一個怎樣的角色?從曾國藩、李鴻章、盛宣懷、鄭觀應,到張謇、榮傢兄弟、孔宋傢族,尋找中國商業進步的血脈基因。作者從一個特殊角度記錄中國企業的發展曆史,既有文獻價值,又有生動故事……,洋溢著理想主義的光芒、英雄主義的魅力和浪漫主義的情懷!

作者簡介

吳曉波
著名財經作傢,“藍獅子”財經圖書齣版人,上海交通大學、暨南大學EMBA課程教授,常年從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年度“中國青年領袖”。
主要齣版著作有:
《曆代經濟變革得失》(2013*新作品)
《浩蕩兩韆年:中國企業公元前7世紀—1869年》
《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
《跌蕩一百年:中國企業1870-1977》
《吳敬璉傳:一個中國經濟學傢的肖像》
《大敗局》
《大敗局Ⅱ》
其中《曆代經濟變革得失》被評為亞洲周刊2013年度十大好書(非小說類)和2013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浩蕩兩韆年》被評為“2012讀書盛典年度影響力圖書”,《激蕩三十年》被評為 “2008年《新周刊》新銳榜之年度圖書”,《跌蕩一百年》被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為“2009年度十大圖書”,《大敗局》被評為“影響中國商業界的二十本書”之一。


精彩書評

  中國是19世紀以來,世界重要的經濟新聞的産生地。吳曉波像一個勤奮的論文寫作者一樣,從堆滿曆史灰塵的報刊裏,尋找被遺忘的人物與紛爭,描繪瞭中國崛起的秘密。
  ——英國《金融時報》
  關於中國企業種種不可思議的事跡,散布在漫長的曆史中。吳曉波花費數年時間,將它們一一拾起,把一段由感性、零碎、個人觀察組成的曆史進行瞭係統化的描述,在浩如煙海的陳舊信息中,梳理齣瞭曆史的脈絡。
  ——《南方周末》
  在中國詭譎多變的商場裏,企業起起落落乃是常態,能經得起時間淬煉的企業必有值得稱道之處,然而外人對於中國企業的興衰常有霧裏看花之感。吳曉波的企業史作品無疑替我們開啓瞭一扇門,以一個又一個商業(公司)發展與掙紮的細節,道盡瞭中國企業所擁有的無限契機,以及在發展道路上的崎嶇。
  ——颱灣 《中國時報》
  在今天的財經書市上從來不乏企業的傳記,但它們總過於和寫作對象接近,公正而審視的企業史著作依然匱乏。吳曉波的創作在很大程度上滿足瞭這一期待,他筆下的企業史能讓讀者獲得一種冷靜的激情。
  ——《21世紀經濟報道》
  吳曉波把目光聚集在方興未艾的企業史上,他筆下寂寞韆年的男主角——企業傢粉墨登場後,企業史的概念得到瞭市場認可,而他的作品也成為瞭草莽英雄傳。
  ——《中國經營報》
  
  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閤的科學分析,吳曉波掌握瞭一些切實的研究成果。也許再過數年,他能寫就類似於《基業長青》的中國版商業“本紀”。
  ——《第一財經日報》
  吳曉波以一種好奇者的單純撲入中國曆史變革的復雜曆程中,適時結閤當年的世界“風雲”,麵對中國遭遇的各種“氣候”,把握在各色“風雲”和“氣候”當中齣現的特定情境。他極具人文思辨,往往能迴歸人性本源進行解構,大浪淘沙,盡收眼底,興衰成敗,皆入囊中。
  ——《新京報》

目錄

前言:尋找一個“下落不明”的階層
第一部 1870-1910 留著“辮子”的洋務運動
1870 未死將生的時刻
企業史人物 太保赫德
1875 買辦救國
企業史人物 買辦世傢
1884 盛宣懷奪權
1894 狀元辦廠
企業史人物 一代“商父”
1900 國變中的商人
企業史人物 北方一周
1905 立憲急先鋒
第二部 1911-1927 惟一的“黃金年代”
1911 在革命的炮火中
企業史人物 百貨四子
1915 作為抵抗的商業
企業史人物 棉花天王
1919 廣場背後的人
1924 工商決裂
1927 悲劇之月
企業史人物 菊生印書
第三部 1928-1937 國傢主義的迴歸
1929 商人的抗爭
1932 救亡的經濟
企業史人物 費的眼睛
1935 大收編
企業史人物 嘉庚助學
1937 沉船與拯救
企業史人物 南洋兄弟
緻謝
人物索引













精彩書摘

  公元1869年7月7日,同治八年農曆五月二十八日深夜,保定府直隸總督衙門的後花園。清帝國聲望最隆、權勢最熏的漢族大臣曾國藩與他的門客趙烈文秉燭夜談,睏坐愁城。
  在過去的16年裏,曾國藩靠團練湘軍起傢,“清剿”瞭南方的太平天國(1851-1864),將一個看上去即將覆滅的帝國重新拉迴到正常的軌道上,甚至還齣現瞭一個小小的“同治中興”。上年,他由兩江總督調任更為重要的直隸總督,可謂聖眷正隆。但是,進入中央樞紐之後,他纔真正意識到國傢的頹敗遠遠超過自己原來的預料,根爛葉敗,國政匡廢,朝中根本沒有可以力挽狂瀾之人。他對趙烈文說,當今之世已是“民窮財盡,恐有異變”,“吾日夜望死,憂見宗之隕”。
  19世紀中後期的中國,到處充滿瞭帝國斜陽的憂傷。在過去的2000多年裏,盡管它也時常被戰爭、飢荒、瘟疫和暴政所睏擾,不過,卻始終有著一份與生俱來的從容。遼闊的疆域、強大的文化凝聚力讓它具備瞭一種獨特的自我愈閤能力,它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的恐慌、破敗和孤立。1839年,兩廣總督林則徐在廣東禁煙,次年,英國艦隊攻擊廣州,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清軍潰敗。中英開戰之時,國人對英人瞭解之偏缺讓人咂舌。中方主將林則徐認定英國士兵的膝蓋是不會彎麯的,因此隻長於海戰,一登岸來就”一僕不能復起”,任人宰割。他在1839年9月給道光皇帝的奏摺中寫道,“夷兵除槍炮之外,擊刺步代俱非所嫻,而腿足裹纏,結束嚴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製也。”林大人已是舉國最“開化”的官員,以此“知彼”,焉能不敗?1842年8月,中英《南京條約》在一艘叫做“皋華麗”號的英艦上簽署,清廷割讓香港、開放通商口岸並賠償巨款。從這個原本稱為“萬年條約”的不平等條約開始,中國步入瞭屈辱的100年。在一個陌生的、冉冉升起的外域文明麵前,一嚮自大的帝國突然變得無比的驚惶和不自信。
  1872年3月20日,曾國藩在抑鬱中病逝。半年後的9月15日,《紐約時報》刊登瞭一條“舊金山來電”,報道第一批中國政府派送的留學生坐船到瞭美國。新聞稱:“昨天到達這裏的30名中國學生,他們都是很勤奮和優秀的小姐和紳士,容貌俊秀,要比任何在這之前到美國訪問過的中國人都好看得多。有三名身為中國官員的教師陪同他們。朝廷撥齣100萬美元用於這些學生的教育。”這條快電有兩個小小的錯誤,首先,30名俊秀的少年都是男孩,或許因為他們留著辮子,所以實在很難進行辨認。其次,他們也不是經過精心選拔的、最優秀的中國少年,30人中有24個來自廣東,其中更有多名都來自香山鄉村。事實上,負責選拔事務的官員根本找不到願意讓孩子遠渡重洋去留學的富足傢庭,隻好在南方勉強湊到瞭一些貧窮子弟。臨行之前,所有孩子的父親都要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齣洋證明書上畫押簽字。在這些學生中,日後最齣名的是修建瞭京張鐵路的“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無論如何,這是一個標誌性的開放事件,就好比整整106年後,當再度打開國門的時候,中國也在第一時間嚮美國派齣瞭第一批留學生。
  曾國藩沒有親眼看到帝國的崩潰。不過,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裏,這位纔智卓越的湖南人一直在做一件比擊潰太平天國更具有長遠意義的事情-他和他的同黨們試圖讓暮靄中的國傢重新振奮起來。嚮美國委派留學生就是他臨終前最後批準的計劃之一。這是一項更為龐大的復興工程中的一小部分,這個工程日後被稱為“洋務運動”,它便是中國近代企業的起源。
  洋務運動的啓竈,先是與鎮壓各地民變的軍事活動有關。早在1855年,起兵不久的曾國藩就在江西設立瞭小型兵工廠,1861年,又在安徽安慶建瞭兵工廠和船塢。1862年,他從官庫中調齣6.8萬兩現銀交給35歲的容閎,派遣他前往美國購買建造兵工廠所需設備。容閎齣生於澳門附近的貧窮傢庭,少年時被教會學校送進著名的耶魯大學讀書,是第一個畢業於美國高校的中國人。他赴美期間途經正在修建中的蘇伊士大運河,預感世界將被打通。
  1864年5月,曾國藩最得力的助手、江蘇巡撫李鴻章在一份奏摺中說:“鴻章以為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製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欲覓製器之器與製器之人,則或專設一科取士。士終身懸以富貴功名之鵠,則業可成、藝可精,而纔亦可集。”此議不但提齣要學習西方,還試圖修改韆年科舉製度的取士標準,在當時十分驚世駭俗。
  1865年,中國第一艘實用蒸汽船“黃鵠”號建造成功。同年,蘇淞太道道員丁日昌在上海虹口購買瞭美商開辦的旗記鐵廠,李鴻章又將丁日昌原來開辦的炮局及總兵韓殿甲的炮局並入,並新配備瞭容閎在美國購買的一批機器,曾、李兩人由此正式奏請成立“江南製造總局”。李鴻章在9月20日寫瞭一份很長的奏摺《置辦外國鐵廠機器摺》,詳細說明開辦此廠的重要性。他認為“機器製造一事,為今日禦侮之資,自強之本”,而且現在製造的機器是為軍事所用,日後一定運用普及,“洋機器於耕織、刷印、陶埴諸器,皆能製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專為軍火而設”。他甚至預言道,“臣料數十年後,中國富農大賈必有仿造洋機器製作以自求利益者。”
  ……

前言/序言

總序
“曆史沒有什麼可以反對的。”

1959年春,時任團中央書記的鬍耀邦到河南檢查工作。一日,他到南陽臥龍崗武侯祠遊覽,見殿門兩旁懸掛著這樣一副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鬍耀邦念罷此聯後,對陪同人員說:“讓我來改一改!”說完,他高聲吟誦:“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
曆史在此刻穿越。兩代治國者對朝廷與忠臣、國傢與人民的關係進行瞭不同境界的解讀。
中國是世界上文字記錄最為完備的國傢,也是人口最多、疆域最廣、中央集權時間最長的國傢之一,如何長治久安,如何保持各個利益集團的均勢,是曆代治國者日日苦思之事。兩韆餘年來,幾乎所有的政治和經濟變革均因此而生,而最終形成的製度模型也獨步天下。
在過去十年裏,我將生命中最好的時間都投注於中國企業曆史的梳理與創作。在2004年到2008年,我先是完成並齣版《激蕩三十年》上、下捲,隨後在2009年齣版《跌蕩一百年》上、下捲,在2011年底齣版《浩蕩兩韆年》,在2013年8月齣版《曆代經濟變革得失》,由此,完成瞭從公元前七世紀“管仲變法”到本輪經濟改革的整體敘述。
就在我進行著這一個漫長的寫作過程之際,我們的國傢又處在一個重要的變革時刻,三十餘年的改革開放讓它重新迴到瞭世界舞颱的中央,而同時,種種的社會矛盾又讓每個階層的人們都有莫名的焦慮感和“受傷感”。
物質充足與精神空虛、經濟繁華與貧富懸殊、社會重建與利益博弈,這是一個充滿瞭無限希望和矛盾重重的國傢,你無法“離開”,你必須直麵。
如果把當代放入兩韆餘年的曆史之中進行考察,你會驚訝地發現,正在發生的一切,竟似曾相遇,每一次經濟變法,每一個繁華盛世,每一迴改朝換代,都可以進行前後的印證和邏輯推導。我們正穿行在一條“曆史的三峽”中,它漫長而麯摺,沿途風景壯美,險灘時時齣現,過往的經驗及教訓都投影在我們的行動和抉擇之中。
我試圖從經濟變革和企業變遷的角度對正在發生的曆史給予一種解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將一再地追問這些命題,中國的工商文明為什麼早慧而晚熟?商人階層在社會進步中到底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中國的政商關係為何如此僵硬而對立?市場經濟體製最終將以怎樣的方式全麵建成?在“中國特色”與普世規律之間是否存在斡鏇融閤的空間?
我的所有寫作都是為瞭一一迴答這些事關當代的問題。現在看來,它們有的已部分地找到瞭答案,有的則還在大霧中徘徊。
我不能保證所有的敘述都是曆史“唯一的真相”。所謂的“曆史”,其實都是基於事實的“二次建構”,書寫者在價值觀的支配之下,對事實進行邏輯性的鋪陳和編織。我所能保證的是創作的誠意,20世紀60年代的“受難者”顧準在自己的晚年筆記中寫道:“我相信,人可以自己解決真善美的全部問題,哪一個問題的解決,也不需乞靈於上帝。”他因此進而說:“曆史沒有什麼可以反對的。”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就必須拒絕任何形式的先驗論,必須承認任何一切社會或經濟模式的演進,都是多種因素——包括必然和偶然——綜閤作用的産物。
對於一個國傢而言,任何一段曆史,都是那個時期的國民的共同抉擇。很多人似乎不認同這樣的史觀,他們常常用“被欺騙”、“被利用”、“被濛蔽”等字眼來輕易地原諒當時的錯誤。然而,我更願意相信易蔔生說過的一句話:“每個人對於他所屬於的社會都負有責任,那個社會的弊病他也有一份。”
是為總序。

《百年徵途: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衰與求索(1870-1977)》 導言:時代洪流中的弄潮兒 1870年至1977年,這一個多世紀的光陰,在中國曆史上是風雲激蕩、巨變叢生的年代。從封建王朝的餘暉,到晚清的洋務運動,再到民國時期的麯摺發展,直至新中國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每一個曆史節點都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的社會結構、經濟形態乃至民族精神。而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時代大潮中,中國民族企業猶如一葉葉扁舟,在驚濤駭浪中奮力前行,它們的身影,構成瞭中國近代化進程中最生動、最鮮活的注腳。 《百年徵途: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衰與求索(1870-1977)》這部力作,並非簡單羅列史實,而是試圖穿透曆史的迷霧,深入挖掘那些在中國工業化道路上留下的深刻印記。它關注的,是那些在時代變遷中,憑藉智慧、勇氣和不屈的精神,試圖為國傢富強、民族振興添磚加瓦的先行者們。他們或許是開風氣之先的實業傢,或許是默默奉獻的工匠,或許是懷揣實業救國理想的知識分子,他們的故事,共同編織瞭一部宏大而感人的史詩。 本書將以史詩般的筆觸,勾勒齣中國民族工業自萌芽、發展、壯大,再到經曆重重考驗的完整畫捲。我們將一同迴溯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探尋中國民族企業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是如何艱難起步,如何在西方列強的夾縫中求生存,又如何在民族危難時刻挺身而齣,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們也無法迴避,在曆史的麯摺中,民族企業所遭遇的內外睏境、政策的變動以及市場經濟的起伏。 第一篇:百年啓濛:洋務新風吹醒的東方巨龍(1870-1911) 晚清的中國,飽受內憂外患之苦。在“師夷長技以製夷”的口號下,以曾國藩、李鴻章為代錶的洋務派,拉開瞭中國近代化運動的序幕。這便是中國民族工業的最初萌芽。本書將首先聚焦於這一時期,詳細梳理洋務運動如何推動瞭中國近代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的興起。 我們將深入探究李鴻章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金陵製造局等軍事工業,以及官督商辦的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等民用企業。這些企業,雖然帶有濃厚的官辦色彩,但它們引入瞭西方先進的生産技術和管理模式,培養瞭一批技術人纔,為中國工業化播下瞭種子。本書將描繪齣這些早期企業傢的形象,他們是如何在傳統觀念與西方思潮的碰撞中,做齣艱難的抉擇,又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將“中國製造”變為現實。 同時,本書還將關注這一時期民族資本傢的湧現。榮宗敬、張謇等一批實業傢,在政治動蕩和經濟凋敝的環境下,憑藉敏銳的商業嗅覺和堅定的實業報國信念,開始創辦紡織、麵粉、煤炭、鋼鐵等民族工業。他們是如何在官僚體製的壓榨、外國資本的衝擊下,艱難生存並發展壯大的?他們有哪些創新之舉?他們的命運又與當時的社會變革如何緊密相連?本書將通過詳實的史料和生動的故事,為您一一呈現。 第二篇:風雨兼程: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麯摺發展(1912-1949) 辛亥革命的炮火,推翻瞭帝製,但中國社會依然處於動蕩之中。民國時期,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可謂是風雨兼程,充滿著希望與挑戰。本書將重點分析這一時期的民族工業格局,以及它們所麵臨的復雜環境。 我們將考察“一戰”期間,歐洲列強忙於戰爭,中國民族工業迎來短暫的“黃金時期”。紡織、麵粉、化工等輕工業蓬勃發展,湧現齣大量民族品牌。張謇的南通紡織總會,榮氏兄弟的上海申新紡織公司,都成為瞭這一時期的佼佼者。本書將細緻描繪這些企業的發展曆程,它們的成功之道,以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它們是如何應對挑戰,不斷創新的。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一戰”結束,外國資本捲土重來,國內軍閥混戰、通貨膨脹等因素,使得民族工業再次陷入睏境。本書將深入剖析國民政府時期,民族工業政策的搖擺不定,以及官僚資本的侵蝕,對民族工業造成的阻礙。我們將看到,在嚴峻的環境下,許多民族企業傢是如何在夾縫中生存,如何通過各種方式,維係和發展自己的企業。 此外,本書還將重點關注這一時期,民族工業在抗戰時期的貢獻。麵對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緊逼,無數民族企業毅然轉移,將生産綫遷往後方,為抗戰提供瞭重要的物資支持。榮氏傢族、盧作孚等實業傢,在國傢危難之際,展現齣的愛國情懷和擔當精神,將在這本書中得到深刻的體現。 第三篇:浴火重生: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工業奠基(1949-1977) 新中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曆史進入瞭一個全新的時代。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民族工業的命運,也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本書將重點分析新中國成立前後,民族工業的整閤與改造,以及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工業體係的建立與發展。 我們將迴顧,在建國初期,如何對原有的民族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將其納入國傢計劃經濟的體係之中。這其中,既有閤作化、公私閤營等形式,也有對民族資本傢的思想改造。本書將力求客觀地呈現這一過程,既看到其在奠定新中國工業基礎方麵的巨大作用,也探討其中的一些麯摺與代價。 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中國開始瞭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本書將聚焦於這一時期,在國傢戰略的指導下,如何建立起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係。從“一五”計劃的蘇聯援建,到自主建設的“三綫”工程,每一個重大工業項目,都凝聚瞭無數人的心血。本書將描繪齣,在那段艱苦歲月裏,中國工人階級和廣大科技工作者,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將“中國製造”的版圖不斷擴大。 同時,本書也將關注,在國傢計劃經濟體製下,民族工業的活力與局限。雖然國傢統一規劃,保證瞭工業發展的速度,但市場機製的缺失,也一定程度上限製瞭企業的自主性與創新能力。本書將通過對具體企業的案例分析,來展現這一時期的工業麵貌,以及其中蘊含的深層邏輯。 結論:曆史的迴響與未來的啓示 《百年徵途: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衰與求索(1870-1977)》並非僅僅是對一段曆史的迴顧,更是對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深刻反思。從洋務運動的萌芽,到民國時期的掙紮,再到新中國初期的奠基,中國民族工業的百年曆程,是一部充滿艱辛、奮鬥、犧牲與希望的史詩。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梳理瞭重要的曆史事件和企業發展脈絡,更試圖還原曆史人物的真實麵貌,理解他們在特定曆史條件下的選擇與睏境。通過對這些曆史故事的解讀,我們可以更深刻地認識中國近代化進程的復雜性,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邏輯,並從中汲取寶貴的曆史經驗和智慧。 在當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迴顧這段跌宕起伏的百年曆程,對於我們理解當下,展望未來,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些曾經的探索與奮鬥,那些曾經的成功與挫摺,都將成為照亮我們前行道路的寶貴財富。這部著作,希望能夠喚醒我們對曆史的敬畏,對先輩的尊敬,並激發我們在新時代繼續為國傢富強、民族復興貢獻力量的熱情。

用戶評價

評分

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踏上瞭一趟穿越時光的列車,每一站都充滿瞭驚喜和震撼。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他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生動的筆觸,將那些沉睡在曆史角落裏的企業、人物和事件一一喚醒。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能夠將那些抽象的經濟概念,通過具體的案例和鮮活的人物故事來解讀,讓我這個對經濟史不算太瞭解的讀者,也能清晰地理解當時的時代脈絡和發展邏輯。那些民國時期的企業傢們,在國傢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依然懷揣著實業救國的理想,他們的勇氣、遠見和韌性,至今仍讓人肅然起敬。書中對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以及抗戰時期的艱難發展都有非常深入的剖析,讓我對那個時代的中國社會有瞭更立體、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長者,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那些我們可能忽略,但卻至關重要的曆史片段。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非常吸引我,封麵有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紙質也很考究,摸起來溫潤而有質感。打開扉頁,那些泛黃的圖片和手稿般的字體,瞬間就將人拉迴瞭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敘述曆史事件時,那種不卑不亢、客觀公正的態度。雖然書名是“企業史”,但它絕不僅僅是冰冷的數據和枯燥的商業運作,作者巧妙地將宏大的時代背景、復雜的人際關係、甚至是個人命運的起伏都融入其中,讀起來仿佛是在品味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個精心雕琢的畫捲,展現瞭那個時期中國民族工業從萌芽、發展到跌宕起伏的復雜曆程。我常常在深夜裏,伴著窗外的月光,翻閱這些文字,感受那些先驅者們的艱辛與智慧,以及他們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抉擇。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信息,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一種對曆史的深刻反思。

評分

這是一本厚重的著作,字裏行間都透露著作者對曆史的敬畏和對民族工業的深情。我驚嘆於作者梳理史料的功力,以及他能夠將紛繁復雜的曆史事件,以一種清晰而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這本書不僅僅是講述企業的興衰,更是展現瞭中國社會在工業化進程中所經曆的種種挑戰和變革。我從中看到瞭無數企業傢的身影,他們或雄心勃勃,或審時度勢,或堅韌不拔,共同書寫瞭中國近代工業的篇章。書中對不同時期國傢政策對企業發展的影響,以及社會思潮的變化對商業格局的衝擊,都有著深刻的洞察。我尤其喜歡作者對一些關鍵曆史人物的刻畫,他們不再是書本上冰冷的符號,而是有瞭鮮活的生命和豐富的內心世界。這本書讓我對中國的過去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對我們的現在和未來有瞭更多的思考。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曆史並非是綫性的發展,而是充滿瞭麯摺和反復。作者在梳理1870年至1977年間中國企業的發展脈絡時,展現得淋灕盡緻。我常常在閱讀中思考,為什麼有些企業能夠抓住機遇,蓬勃發展,而有些卻在時代的浪潮中沉寂甚至消亡?這本書並沒有給齣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通過大量的史料和翔實的細節,引導讀者自己去探索和體會。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敏感的曆史時期時的嚴謹和審慎,他能夠客觀地呈現不同勢力、不同觀念的碰撞,讓讀者能夠更全麵地理解當時的復雜性。書中的一些人物傳記片段,更是讓我對那個時代的企業傢有瞭更具體、更人性化的認識,他們的成功背後,是無數次的失敗和不懈的努力。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商業,更是關於一個民族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探索、陣痛和成長。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近代的工業發展史很感興趣,而這本書無疑是我讀到過的最齣色的一部。作者以一種宏大的視野,將1870年至1977年這段漫長而又充滿變數的曆史時期,濃縮在這一捲中。我被書中那些關於民族資本傢如何在一個充滿挑戰的環境中,建立起自己的商業帝國的故事深深吸引。那些早期民族工業的建立者們,他們麵對著外國資本的擠壓、國內政治的動蕩,以及技術上的落後,依然前赴後繼,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在中國大地上播撒下工業的種子。書中對每一個重要曆史節點,如洋務運動的興衰、辛亥革命的影響、以及抗日戰爭對民族工業的摧殘,都有著非常細膩的描寫。讀這本書,仿佛穿越迴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親眼目睹中國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再到曆經磨難的過程。

評分

曉波大作,值得一讀,好評!

評分

喲喲切剋鬧~煎餅果子要不要~

評分

很好的書,已經看瞭非常多瞭,很好

評分

不錯

評分

價格優惠,效果很不錯!

評分

好書,寫的真好,又把近代史復習瞭一遍

評分

老闆推薦看的一部書。從老闆的興奮之情能夠看齣,這書確實寫進企業傢的心坎裏去瞭。一部經典之作。

評分

京東自營商品,質量很好,價格實惠,活動給力哦

評分

書的質量不錯,希望物流能再快一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