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增订版)

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正建 著
图书标签:
  • 敦煌文献
  • 占卜
  • 唐代
  • 五代
  • 历史文化
  • 民俗
  • 宗教
  • 社会生活
  • 文化研究
  • 增订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40857
版次:1
商品编码:1157354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增订版)》是学术界首部全面系统梳理和研究敦煌占卜文书和唐五代占卜现象的专著。书中回顾了敦煌占卜文书的研究概况;从数万件敦煌文书中将所能找到的全部占卜文书选出并予以分类、拼合、逐件解说,且与传世典籍的著录进行比较;同时研究唐五代社会中的占卜现象及其演变规律,探讨敦煌占卜文书与这种占卜现象和演变规律的关系。《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增订版)》的出版为敦煌占卜文书的研究划出了一个新阶段,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研究敦煌占卜文书和唐五代占卜现象的有益尝试。
  增订版纠正了初版的文字讹误,新增占卜文书45件,并将初版书出版后作者黄正建的研究论文结集,使全书资料更完整、论述更准确、研究更充实,更有利于读者对敦煌占卜文书的全面把握和有效利用。

作者简介

  黄正建,1954年生,江蘇興化人,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系,同年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隋唐宋遗金元史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巾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史與敦煌學。出版有專著《唐代衣食住行研究》、《敦煌占卜文書舆唐五代占卜研究》。主编《中晚唐社會與政治研究》,主持《天一閣藏明抄本天聖令校證》。發表《唐代后期的屯田》、《唐代吏部科目選》、《平闕與唐代社會政治》、《韓愈日常生活研究》、《試論唐代前期皇帝消費的某些側面》、《關於武則天身世的一點推測》、《唐代的戒指》、《唐代“士大夫”的特色及共變化》等論文數十篇。其中《天一閣藏明抄本天聖令校證》榮獲首届(2007年)中國出版政府獎。

目录

本书所涉敦煌文书著录凡例
第一章 敦煌占卜文书的存世与研究概况
一 敦煌占卜文书的存世概况
二 敦煌占卜文书的研究概况

第二章 敦煌占卜文书的类型及其与传世典籍的比较(上)
一 卜法(一):易占与五兆
二 卜法(二):其他卜法
三 式法
四 占候

第三章 敦煌占卜文书的类型及其与传世典籍的比较(中)
五 相书
六 梦书
七 宅经
八 葬书
九 时曰宜忌

第四章 敦煌占卜文书的类型及其与传世典籍的比较(下)
十 禄命
十一 事项占
十二 杂占
十三 其他

第五章 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
一 唐五代占卜概况
二 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

附录一
第一部分 敦煌占卜文书分类编号表
第二部分 占卜与唐代政治
第三部分 日本保存的唐代占卜典籍

附录二
第一部分 敦煌占卜文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第二部分 敦煌占婚嫁文书与唐五代的占婚嫁
第三部分 试论唐人的丧葬择日——以敦煌文书为中心
第四部分 唐代的“坐龙”与“伏龙”
第五部分 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写本《逆刺占》
札记(附《逆刺占一卷》录文)
后记

前言/序言


《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增订版)》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梳理、辨析了现存的敦煌占卜文书,深入剖析了唐五代时期占卜活动的形貌、功能及其社会文化意涵,通过对大量珍贵出土文献的细致解读,力求勾勒出这一历史时期占卜文化的全貌。增订版在前版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视野,引入了更多新近出土的文献资料,并对原有论点进行了更为详实的论证与补充,旨在为学界提供一部更为全面、深入的唐五代占卜研究专著。 第一部分:敦煌占卜文书的辨识与释读 本部分是本书的基础与核心,旨在建立一个可靠的研究起点。我们首先对敦煌占卜文书的来源、性质、书写特点等进行初步的辨识。敦煌文书年代跨度大,内容驳杂,其中夹杂的占卜材料需要我们借助文献学、历史学、宗教史等多种学科知识进行甄别。我们重点关注那些明确指向占卜活动的书写,包括但不限于: 各类占验记录: 这类文书通常记录了具体的占问事项、占卜方法、以及最终的占验结果。例如,关于天气预报、军事吉凶、疾病疗愈、出行选择、人事吉凶等方方面面的占问,都可在其中找到踪迹。我们会详细分析这些记录的结构、语言特点,尝试还原当时人们通过何种方式进行占卜,以及他们如何理解和记录占验过程。 占卜理论与方法论: 一些文书并非直接记录占验过程,而是阐述占卜的理论基础、方法体系、以及推演规则。例如,关于星象学、五行相克、阴阳变化在占卜中的应用,以及各种占卜术(如太乙、遁甲、奇门)的操作指南等。我们将从中梳理出唐五代时期占卜体系的构成要素,考察其思想渊源与发展脉络。 占卜器具与符号: 部分文书可能提及或描绘占卜时所使用的器具,如蓍草、筹码、铜钱、图盘等,或记录了占卜中出现的特定符号、图示。这些细节有助于我们理解占卜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视觉呈现,例如,对占卜图样的分析,可以揭示其蕴含的宇宙观和象征意义。 占卜活动中的文本: 占卜活动往往需要依赖特定的文本作为依据,如《易经》及其各类注疏、历法、星占书籍等。本书将辨识敦煌文书中引用的、或与占卜相关的各类经典文本,分析它们在占卜实践中的作用。 在释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文书的字面意义,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信息。对于一些残缺不全、或书写晦涩的文书,我们将借助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并运用比较互证的方法,力求做出最为审慎的解读。同时,我们也将对不同年代、不同来源的占卜文书进行区分,考察其在地域、文化上的差异与联系。 第二部分:唐五代占卜活动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涵 本部分将聚焦于占卜活动在唐五代社会的实际运作,探讨其多方面的功能与深层文化意涵。占卜并非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紧密相连。 政治决策与国家治理: 占卜在唐五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皇帝的即位、郊祀、朝会,还是重要的军事行动、人事任命,都可能受到占卜结果的影响。我们将分析占卜如何被纳入国家权力体系,以及其在朝廷运作中的具体表现。例如,通过分析史书与占卜文书的对照,我们可以了解占卜活动如何影响了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 军事预测与战略规划: 战争是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占卜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尤为广泛。从出师的时机、行军的路线、战役的吉凶,到敌情侦察、将领选拔,占卜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我们将考察唐五代军队中占卜活动的具体实践,分析其对军事决策的影响。 民生日常与个人生活: 占卜活动深入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人们通过占卜来预测收成、规避灾祸、选择吉日、解决婚姻、辨别真伪等。我们将通过对大量涉及民生事项的占卜文书的分析,展现占卜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程度和多样化应用。 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 占卜活动与当时的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以及民间信仰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一些占卜术可能吸收了宗教元素,而宗教场所也常常成为占卜活动的中心。我们将探讨占卜如何为人们提供精神慰藉,缓解焦虑,并满足其对未知世界的探求欲望。 医学实践与疾病诊断: 在古代,医学与占卜往往难以完全区分。许多占卜活动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密切相关。我们将分析占卜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考察其与当时医学认知体系的联系。 社会秩序与道德观念: 占卜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当时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例如,通过占卜来判断吉凶,可能会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从而间接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占卜活动本身也可能受到礼法、道德的约束。 第三部分:唐五代占卜研究的理论视角与方法论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力求突破传统文献整理的局限,将更广阔的理论视角融入其中。 文献学方法: 对敦煌占卜文书进行严谨的考订、辨伪、校勘,是本书的基础。我们将运用目录学、版本学、训诂学等传统文献学方法,确保文本的准确性。 历史学方法: 将占卜文书置于唐五代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以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人类学与社会学视角: 借鉴人类学、社会学关于仪式、象征、社会控制、风险社会等理论,来理解占卜的社会功能、象征意义以及其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 文化史研究方法: 将占卜视为一种文化现象,从更宏观的层面,考察其与当时思想、信仰、艺术、风俗等文化要素的相互影响,分析其在构建和传播特定文化认同中的作用。 比较研究: 将唐五代占卜与中国古代其他时期,以及周边地区的占卜文化进行比较,从中揭示其独特性和共通性。 增订版新增内容与研究突破 增订版在保留原版精粹的基础上,进行了显著的拓展与深化: 新出土文献的纳入: 增订版积极吸收了近年来新近出土的敦煌文书及相关考古资料,对原有的研究材料进行了补充和更新。对新发现的占卜文献进行了细致的辨识与释读,进一步丰富了研究的实证基础。 研究视角的拓展: 针对以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增订版引入了更为前沿的学术理论,例如,在风险社会理论的指导下,重新审视占卜在应对不确定性方面的功能;运用表演理论来分析占卜仪式在社会互动中的作用。 专题研究的深化: 针对某些重要的占卜门类或现象,如唐五代民间占卜的生态、占卜与女性生活、占卜与佛教仪轨的融合等,增订版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专题探讨,力求揭示更多细节与关联。 论证的细化与补充: 对原版中的部分论点,增订版进行了更为详实的论证,补充了更多的史料证据和理论支持。对于一些存疑之处,进行了更为审慎的讨论和分析。 学术史梳理的更新: 增订版对国内外唐五代占卜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更新的梳理,指出了当前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的可能方向,为同行研究者提供参考。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增订版)》不仅仅是对一批珍贵历史文献的解读,更是对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生态的深入透视。通过对占卜这一古老而普遍的文化现象的考察,本书力图揭示唐五代时期人们的世界观、价值取向、社会结构以及他们应对未知与风险的策略。本书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史、思想史、宗教史、文化史以及文献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为未来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书的出版,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扇了解唐五代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刚开始接触这个领域时,常常被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和繁复的引证搞得一头雾水,很多学者的著作虽然内容精深,但行文风格过于学院派,读起来就像啃硬骨头。然而,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却显得异常流畅和富有逻辑性,它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耐心地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深入复杂的论题。作者在构建论证链条时,似乎总能找到那个最恰当的切入点,将原本看似零散的史料碎片,巧妙地编织成一张严密而富有洞察力的网。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者而言,这种叙事上的亲和力至关重要,它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让人在吸收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享受到阅读本身的乐趣,而不是单纯的资料堆砌。

评分

从一个关注文化现象的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如何将那些看似遥远、神秘的古代信仰实践,还原成生动的、具有人间烟火气的历史活动。它没有将占卜活动仅仅视为迷信的残余,而是将其置于唐五代社会结构、政治运作乃至日常生活场景中进行细致的剖析。我仿佛能看到,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人们如何利用这些符号和仪式来应对不确定性、寻求心理慰藉或进行决策参考。这种对“人”在历史情境中精神需求的关注,使得原本冰冷的文献研究变得鲜活起来,极大地拓展了我对那个时代的认知维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有品味,封面那种古朴的色调,让人一拿到手就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内页的纸张质地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即便是那些比较复杂的图表和古文字的拓片,也能看得非常清楚。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里行间那种留白的艺术,让人在阅读那些密集的历史考据时,眼睛也不会觉得那么累。虽然内容本身是严肃的学术探讨,但作者似乎很注重阅读体验,这在很多专业书籍里是很难得的。光是看着这本书摆在书架上,就觉得整个书房的“气场”都提升了不少,那种沉静而又充满知识分量的存在感,是很多快餐式读物无法比拟的。而且,这本书的开本拿在手里也十分舒适,无论是放在桌前细读,还是抱着在沙发上翻阅,都恰到好处,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友好度的关注。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毋庸置疑,它在梳理相关文献脉络时展现出的那种近乎苛刻的严谨态度,实在令人敬佩。我注意到,作者对于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付出了巨大的心力去搜集和比对不同时期、不同出处的原始资料,其引证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几乎达到了“滴水不漏”的程度。这种扎实的基础工作,是任何浮光掠影的研究都无法比拟的。对于研究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结论,更重要的是它所展示的“研究方法”本身——如何去解构、重组和批判性地看待那些看似铁板钉钉的历史记载,这种方法论的示范意义,甚至超过了具体的考证成果。

评分

这本书的增订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可以看出作者对学术前沿的持续关注和自我超越的决心。相较于旧版,新增加的内容不仅是对既有论点的补充和深化,更体现了对近年来新出土材料和新研究成果的积极回应。这种动态的学术更新,让读者手中的这本书始终保持着对领域内最新讨论的敏感度。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修订过程中并没有简单地“修补”旧作,而是对部分核心观点进行了更有力的重塑和拓展,这表明了一种成熟学者的自我审视能力,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绝非简单的“再版”可以概括。

评分

较为专业的书籍,作为参考书使用有价值

评分

敦煌文书里有大量关于唐代占卜的内容,此书做一梳理,甚好

评分

敦煌文书里有大量关于唐代占卜的内容,此书做一梳理,甚好

评分

不错,很好,很满意。

评分

能在促销活动中买到如此高质量的学术著作 赞京东

评分

非常地有价值

评分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评分

正在读,写的很好~……

评分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