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微信因你而美
我们经常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微信是什么?微信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对于这个问题,100个人,会有100种答案。很难说,哪个答案更正确,因为,我们更希望的是,在你看到微信的时候,它是一个“半成品”,需要通过每一个人的想象力、智慧去把它变成属于自己的“成品”。
也许在这里,我们不能给大家提供更好的答案。所以,我们想更多地去谈谈,作为产品的设计者,我们赋予了它什么样的灵魂,以及我们对它的期待——
微信致力于创造一个纯净的世界。
微信要做连接的使者,连接可以连接的一切。通过人与人、人与设备、人与组织之间自由、无碍的连接,创造移动互联网的新生态、新部落。
微信崇尚社会和商业的自然生长。遵循人们原有的行为习惯、价值偏好和自由选择,而不是给人们提供模式固定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致力于在微信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至少可以从三个视角理解如何与微信共同迎接新的开始。对于你来说,
微信也许更像一本字典,而不是一本可以直接阅读的书。
它并不期望给你直接的解决方案或者现成的答案。
用什么样的方式抒写,篇章是华丽还是低沉,这一切都交给了你自己。只不过在创造自己的故事是,你可以借助微信的连接能力和基础服务,做的更好、更快、更移动互联网。
这也是在连接的过程中,微信融入的商业世界和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态群落的原因。
我们相信,在世界早已经变平的今天。微信的使命应是帮助人们更好的找到自己的智慧珍宝和答案,这是一个依靠群体智慧生存的时代,如果仅仅依靠少部分人的创造力,那么我们迟早会陷入创造力的衰竭。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在微信发生,我们必须在设计和理念上,保持对自己欲望的克制和对用户的权大尊重。
给予用户极简约的服务,是用户价值至上的体现,这是微信始终奉行的信念。
用户是聪明的,也是敏感的,任何服务细节的改变,忘记了产品要为用户而存在的初心,一定会被用户敏锐的感觉和体会到。
在用户价值至上的价值理念中,把选择权交给用户,应维持简约服务的来源。
构建无功利的体验,才能有商业的未来
微信不鼓励任何过度的功利化行为。
尽管人们不能避免谈论商业化,但是显然纯粹的功利主义和泛在的商业化,只能让用户心生厌倦离你而去。
今天,用户已经变得不堪重负:需求被过度满足,人性被过度的诱导。这并符合人性追求自然宁静、追求和谐平衡的一面。
不追求功利化的商业才能有持续和长久的未来。过度的商业化,只能导致短期的功利性利益收割,就像季节性的小麦。尽管在短时间看来一望无际的麦田让人心满意足,但是收割之后带来的荒凉土地和季节性的空闲,并不是令人那么舒服。
只有一个不忘初心,从用户的价值需要出发的微信世界,才能够培育和创造一个可以四季常青,茂密繁华的森林。过度的商业化必将破坏这样的森林的培育和成长。
你可以看到,正如与微信共同开展新美好未来的案例所展示的,一批批与微信的价值观一致的人们和组织,在坚定不移的实践着、开拓者,共同致力于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新森林,将能够给微信和自己创造更有价值的未来。
我们相信,与微信一起,一切因你而美。
内容简介
微信不只是平台,更是思维;微信为合作伙伴提供了基础的连接能力,而最终使它开花结果倚靠的则是合作伙伴的智慧。因此,不要误解,这绝不是一本教科书,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它更像一本故事书,汇集了15家合作企业通过微信进行探索与创新的点点滴滴。同时,微信团队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对更多的合作伙伴有所启发。
因为你将看到且不仅仅看到:
联想如何将5000家经销商3万个店铺装进微信;
小米如何在短时间内吸引520万粉丝;
上品折扣如何冲破线上与线下的束缚,炼成日不落百货;
泰康如何基于一个“逗乐“的微信产品引发一场企业的革命;
唯品会又是如何通过微信推动移动互联网战略的重构;
书中将有更多精彩案例等待与你见面。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微信思维的本质
微信:不只是平台,更是思维
第二部分 微信思维:融合的风口
第一章 推动渠道变革,从细微处入手
从微信小店开始
把3万店铺装进互联网
第二章 再造营销,粉丝经济不解之秘
不做骑马的步兵
粉丝经济的绝密档案
第三章 产品创新,发展之源
一个逗乐产品引发的企业革命
一天等于四年
转角遇到爱
私人订制的裁缝
第四章 再造流程,助力运营
把大象装进微信的冰箱
日不落百货是怎样炼成的?
散落的珍珠如何串成项链
第五章 重构服务,口碑为王
极致没有终点
他需要随时知道包裹在哪里吗?
几秒钟的快感
渗进280万用户的“血管”
第三部分 微信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
第六章 规则,是为了更大的自由
微信基础规则入门
致力于阳光体系的构建
选择订阅号还是服务号?
认证比你想的简单
微博辅助认证和微信认证
一次性快速通过认证的技巧
为何要区分资质认证和名称认证
从案例看如何避免认证失败
获得高级服务,进入自由创新空间
微信九大高级接口创造自我发挥的空间
巨型“能力”开放:释放新的连接能力
第七章 阳光商业化的坦图
微信商业化规则:玩转微信支付,让商业更智慧
接入微信支付快速接入简要流程
微信支付接入简要规则五点重要提醒
微信支付智慧商业解决方案
怎样在微信开一个小店?
结束语:阳光的规则
前言/序言
我们经常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微信是什么?微信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对于这个问题,100个人,会有100种答案。很难说,哪个答案更正确,因为,我们更希望的是,在你看到微信的时候,它是一个“半成品”,需要通过每一个人的想象力、智慧去把它变成属于自己的“成品”。
也许在这里,我们不能给大家提供更好的答案。所以,我们想更多地去谈谈,作为产品的设计者,我们赋予了它什么样的灵魂,以及我们对它的期待——
微信致力于创造一个纯净的世界。
微信要做连接的使者,连接可以连接的一切。通过人与人、人与设备、人与组织之间自由、无碍的连接,创造移动互联网的新生态、新部落。
微信崇尚社会和商业的自然生长。遵循人们原有的行为习惯、价值偏好和自由选择,而不是给人们提供模式固定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致力于在微信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至少可以从三个视角理解如何与微信共同迎接新的开始。对于你来说,
微信也许更像一本字典,而不是一本可以直接阅读的书。
它并不期望给你直接的解决方案或者现成的答案。
《微信思维:连接、共振与价值共创》 一、 时代浪潮下的新语境:为何需要“微信思维”? 我们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与连接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尤其是以微信为代表的超级应用,深刻地重塑了我们的沟通方式、社交形态、信息获取渠道,乃至商业模式与价值创造逻辑。微信,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即时通讯工具,它已演化成为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承载着数以亿计的用户,连接着生活、工作、娱乐、学习、消费的方方面面。 在这个由微信构建的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数字空间里,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正在接受严峻的挑战。我们如何在这个信息洪流中找到焦点?如何才能在这个高度互联的社会中建立起真正有价值的连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与品牌的持续成长?如何理解并驾驭这个由算法、社群、内容和信任共同编织的复杂网络? 《微信思维:连接、共振与价值共创》正是应运而生,旨在为每一个身处这个时代、希望抓住机遇、实现突破的个体和组织,提供一套全新的观察视角、一套行之有效的行动指南。它不是对微信功能的操作手册,也不是简单的营销技巧的罗列,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思维方式的重塑。它关注的是微信这个载体背后所蕴含的、驱动社会互动与价值流转的底层逻辑。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理解微信,并不仅仅是理解其功能,而是要理解其背后驱动用户行为、影响信息传播、塑造社群关系、乃至重塑商业规则的“思维”。这种思维,是关于如何“连接”更有效,如何“共振”更强烈,如何实现“价值共创”更持久。它适用于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品牌建设、产品推广、社群运营,甚至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度洞察。 二、 连接的艺术:从“拥有”到“互动”的转变 在互联网早期,我们追求的是“拥有”信息,例如下载大量文件、收藏大量网站。而微信时代,核心竞争力在于“连接”的广度与深度。这是一种从单向信息传递到双向、多向深度互动的转变。 1. 连接的维度深化: 传统的社交平台侧重于“认识”,而微信则在此基础上,将连接深化到“理解”、“信任”与“协同”。你的微信好友列表,不再仅仅是通讯录,而是你社交资本、信息网络、商业机会的潜在集合。如何从泛泛之交走向深度连接,如何识别并维护高质量的社交关系,是“微信思维”的首要课题。 2. 连接的场景多元化: 微信打通了社交、支付、购物、出行、娱乐等多个场景,连接的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具备多元需求的“全景式”用户。理解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与行为模式,才能实现更精准、更有效的连接。例如,一个对阅读感兴趣的用户,在朋友圈分享文章,在社群讨论书籍,在公众号获取推荐,在小程序购买相关产品,这些连接都围绕着“阅读”这一核心兴趣展开。 3. 连接的颗粒度细化: 微信提供了从一对一私聊、群聊、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等多种连接形式,其颗粒度远超传统平台。如何根据不同的沟通目的、关系亲密度、信息属性,选择最恰当的连接方式,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情感的精准触达,是连接艺术的关键。例如,重要通知用“群公告”,日常分享用“朋友圈”,深度讨论用“群聊”,个性化推送用“公众号”。 4. 关系网络的经营: 微信思维强调的连接,并非简单的“广撒网”,而是有策略地“织网”。这包括识别核心连接点(KOL、意见领袖),利用社群进行裂变式传播,建立信任背书,以及通过价值交换来稳固和拓展关系。这里的“关系”不仅仅是人际关系,也包括用户与品牌、用户与内容、用户与产品之间的关系。 三、 共振的力量:从“传播”到“激活”的升华 信息传播在微信生态中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它不再是线性的单向广播,而是基于社交关系和兴趣的“共振”式传播。“共振”意味着信息能够触动并引发用户的内心回应,并驱动其进行二次传播或行为转化。 1. 情感的触动与认同: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纯粹的信息推送很难引起关注。有温度、有情感、能够引发共鸣的内容,更容易在微信朋友圈、视频号等平台产生“共振”。这要求内容生产者具备洞察人心的能力,能够触及用户的痛点、痒点、爽点,引发情感上的连接。 2. 兴趣的激发与聚合: 微信的社群功能、话题标签、内容推荐算法,都围绕着用户的兴趣展开。能够精准捕捉并持续激发用户兴趣的内容,更容易获得关注和传播。这包括提供价值、制造话题、引发讨论,将兴趣转化为社群的凝聚力和传播力。 3. 信任的建立与杠杆: 在信息真假难辨的微信生态中,信任是传播的硬通货。通过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真诚的互动、透明的沟通,建立用户信任。信任一旦建立,传播就具备了天然的杠杆效应,用户的推荐和背书将比任何广告都更有说服力。 4. 行动的引导与激活: “共振”的最终目的是驱动行动。无论是点赞、评论、分享,还是购买、报名、参与,都需要通过内容或互动来激活用户的潜在行为。微信思维强调的是设计能够引导用户顺畅完成这些转化的流程和激励机制。 5. 价值链的共振: 这种共振不仅发生在个体之间,也发生在品牌与用户、平台与用户之间。当用户认可品牌价值,并积极参与到品牌的传播与建设中时,就形成了强大的价值链共振。例如,用户在朋友圈分享使用体验,推荐给朋友,这种行为的叠加,构成了品牌强大的传播力量。 四、 价值共创:从“交易”到“生态”的演进 微信生态的繁荣,核心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个体、品牌、产品和服务能够超越简单的交易关系,实现“价值共创”。这是一种从单向的价值供给到多方协同、价值循环的转变。 1. 用户成为价值的共建者: 在微信生态中,用户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或商品的消费者,他们更是价值的共建者。通过 UGC(用户生成内容)、评论、反馈、参与社群讨论,用户参与到产品改进、内容生产、口碑传播等各个环节,与品牌共同创造价值。 2. 社群成为价值的孵化器: 微信社群是价值共创的重要载体。高质量的社群能够汇聚拥有共同兴趣、需求或目标的群体,通过持续的互动、信息共享、资源对接,孵化出新的想法、产品、服务,甚至商业模式。品牌可以借助社群,更深入地理解用户需求,进行产品共创,并快速获得市场反馈。 3. 生态位与协同效应: 微信生态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不同的服务和功能之间可以产生协同效应。例如,公众号提供内容,小程序提供服务,视频号提供内容分发,微信支付提供交易闭环。理解并在微信生态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与其他参与者形成协同,能够放大个体或品牌的价值。 4. 数据与反馈的循环: 微信的强大之处在于其海量的数据积累和精准的用户画像能力。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品牌可以更精准地了解用户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并将其反馈给用户,形成良性循环。这种基于数据的价值共创,是微信时代商业运作的重要特征。 5. 长远价值的投资: 价值共创强调的是一种长远的视角。它不追求短期的利益最大化,而是通过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建立长期的信任和忠诚度,最终实现品牌与用户共同成长。这种价值共创,是构建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基石。 五、 掌握“微信思维”,拥抱未来 《微信思维:连接、共振与价值共创》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微信生态背后的逻辑,理解并掌握这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本书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实践方法,帮助读者: 重新审视人际关系与社交资本的运营。 掌握内容创作与传播的“共振”规律。 学会识别并利用微信社群的力量。 理解如何在微信生态中构建和放大品牌价值。 发掘和把握微信带来的商业机遇。 提升在数字时代下的个人影响力与竞争力。 在这个被微信深刻塑造的时代,拥有“微信思维”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它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更有效地与人连接,更深刻地创造价值,最终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占据有利位置,实现个人与事业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