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条神奇的验孕棒变成“中队长”后,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的身体、心理、生活、工作,将面临什么变化?本书作者是一个母亲,她历时3年,细心记录下怀孕之前、孕期中、坐月子期间的种种变化和需要,真正从一个妈妈的角度来看待人生中的这一重大变化,帮助准妈妈解答所有孕期的疑问。本书并非简单的罗列知识点,是带着幸福和爱,字字句句写出来的孕产心得。书中全部内容都是经过实践的,绝非教科书一般平铺直叙。作为80后妈妈,倾情讲述所有细节,让准妈妈在备孕期、孕期、分娩时刻和坐月子整个孕程产程中盲点。
阿朵,毕业于天津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为自由撰稿人。2007-2009年,天津盛世伟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品牌经理,负责婴幼儿护肤品牌婴唯爱。2005-2007年,美商尚赫保健用品有限公司,行销企划,公司是生产经营保健品和护肤品的美国独资企业。2005年,独立策划撰写了《女性抗衰老计划――从25岁开始》(妇女社),是国内第一次提出25岁开始抗衰老的概念,成为美容类畅销书,3年6万册。2009年―2010年,出版菜谱《好吃易做家常菜》、《好吃易做大众菜》、《好吃易做百姓菜》销量分别是18000、15000、10000册,3年后合集《精选家常菜分步图解》销量18000册。2011年开始做孕产类图书,与化工社合作新书即将出版。该作者是化工、轻工最亲睐的原创作者。
只要妊娠不要纹
妊娠纹是萎缩纹的一种,萎缩纹是人体在怀孕、健身、体重骤增过程当中产生的皮肤纤维断裂现象,呈红色、白色或紫色条纹。妊娠纹主要出现在腹壁上,也会出现在大腿内外侧、臀部、胸部、后腰部及手臂等处,大致上是以肚脐为中心,呈多环形分布的。第一次生育的准妈妈,妊娠纹最为明显。
妊娠纹的范围有大有小,小则只有腹部外侧或大腿处几条而已;大则整个腹部及下胸部都有。一开始生成时,纹路较深,呈现紫红色不规则条状,常伴有牵扯感或轻微痒感;等到生产完后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就会逐渐变成银白色萎缩性疤痕,使产妇的皮肤出现松弛、褶皱,腹部脂肪堆积,严重影响女性产后的体态和皮肤状况的恢复。
妊娠纹多数出现在孕后期,因为孕后期胎儿的体重增加较快,肚子会急速增大,这时很容易产生妊娠纹。如果整个孕期的防护做得不是很好的话,在孕中期就会出现妊娠纹,而且越接近预产期的时候,发生的概率越大,数量越多。即使前一天还没有看到,也许第二天就看到了,有的甚至可能要到分娩当天的早晨才出现。
为何会出现妊娠纹人体的腹部从外到内有许多层,它们是皮肤、皮肤弹性纤维、皮下脂肪层、由肌纤维群与肌腱组成的腹直肌、腹膜前脂肪层和腹膜。正常情况下,皮肤弹性纤维与腹直肌保持一定的弹力,并在一定限度内自由伸缩。
当女性怀孕超过3个月时,增大的子宫突出于盆腔,向腹腔发展,腹部开始膨隆,受增大的子宫影响,皮肤弹性纤维与腹部肌肉开始伸长。尤其是怀孕6个月后更加明显。当超过一定限度时,皮肤弹性纤维发生断裂,腹直肌腱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离。于是,在腹部的皮肤上出现了粉红色或紫红色的不规则纵形裂纹。产后,虽然断裂的弹性纤维逐渐得以修复,但却难以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而原先皮肤上的裂纹便渐渐褪色,最后变成银白色,就成了我们所说的妊娠纹。
妊娠纹重在预防
若真到皮肤拉伸出现裂纹时再做修复,想恢复成原样是很困难的。所以,妊娠纹的预防至关重要。
妊娠纹的产生虽然有自身体质和遗传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孕期保养。研究表明,有70% ~ 90%的准妈妈会产生妊娠纹,但如果加强孕期保养,就能大大减少妊娠纹产生的概率,你也就可以只要妊娠不要纹了。
……
我是在一个连续失眠的夜晚读完这本书的,当时的心情非常焦虑,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自己还没准备好。这本书的结构非常灵活,它不强迫你从头读到尾,你可以随时翻到任何一个你感兴趣的阶段去阅读。我尤其喜欢她对‘自我身份重塑’这一主题的处理。作者很敏锐地察觉到,怀孕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变化,更是一场关于‘我是谁’的身份危机。她如何在新旧自我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处理来自外界期待和内心真实声音的拉扯,这些细腻的心理描写,让我感觉自己被深深理解了。她提供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一个‘思考框架’。读完后,我不再执着于寻找一个完美的‘模板’来套用在自己身上,而是开始着手建立属于我自己的‘准则’。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应对特定情况,而在于教会你如何以一种更成熟、更具韧性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个未知。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对这种“研究‘生’记录”的标题有点抵触,担心会过度学术化或者矫情。但实际翻阅下来,发现作者的文笔极其犀利,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幽默感和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知。她引用了一些看似高深的理论,但转眼间就能用一个生活中的小笑话把它解构掉,让读者在哈哈大笑之余,又能捕捉到那些隐藏在幽默背后的严肃议题,比如职场对孕期女性的隐形压力,或是社会对‘完美母亲’的刻板要求。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在‘歌颂’怀孕的美好,而是在‘解剖’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她对各种传统习俗的态度也很有趣,不是盲目推崇,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带着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筛选和吸收,哪些是真正有益的,哪些只是徒增焦虑的束缚。这种‘去魅’的过程,对像我一样,被各种育儿信息轰炸的新手来说,简直是一股清流。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它不是那种按部就班地从受孕讲到分娩的流水账,而是巧妙地穿插了许多关于“准父母关系”的探讨。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家庭动态的方式。她没有把焦点完全放在孕妇身上,而是深入剖析了另一半在整个过程中的迷茫、手足无措,以及最终如何学会‘接纳’和‘支持’。那种关于‘二人世界’如何被‘三口之家’的规划悄悄改变的细节描写,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当然,是那种非官方的、充满烟火气的教科书。我记得有一段写到,当准爸爸第一次摸到胎动时,那种手足无措的笨拙,和作者内心涌起的复杂情绪,对比得极富张力。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家内部的沟通模式,很多我们之前觉得是‘小事’的摩擦,在作者的笔下,都折射出了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这本书成功地将‘个人经历’升华为了对‘现代家庭结构’的小型社会观察,非常具有洞察力。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踏实”。很多育儿书要么把分娩描绘得过于轻松浪漫,要么就渲染得像一场灾难,让人心惊胆战。但这位作者的记录,恰恰捕捉到了那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真实状态。她对分娩过程的描述是极其写实的,没有美化,也没有过度夸大痛苦的程度,而是专注于心理建设和身体感知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更重要的是,她对‘产后恢复’的关注,是很多早期孕期书籍所忽略的“盲区”。她坦诚地谈论了身体的剧变、睡眠的剥夺感,以及那种从‘怀胎十月’的焦点转向‘新生儿需求’的失重感。这种对‘产后现实’的提前预警,远比一万句‘加油’来得有效和温暖。这本书就像一个提前为你准备好的‘急救包’,里面装的不是用品,而是清晰的心理预案和接纳现实的勇气。
评分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有意思,那种带着点手绘感的温馨风格,一下子就让人觉得这不是那种枯燥的育儿百科。我记得我当初是随便翻到的,本来没抱太大期望,毕竟市面上这类书籍汗牛充栋,大多都是千篇一律的知识点堆砌。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那种近乎“自言自语”的真诚感。它没有用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来教导你该怎么做,而是像一个刚刚经历过所有‘新手’阶段的朋友,掏心掏肺地跟你分享那些你可能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有点好笑又有点心酸的真实体验。比如,关于孕早期那些让人抓狂的孕吐反应,作者描述的场景太生动了,我甚至能想象出她抱着马桶的那个无奈又滑稽的样子。而且,她不避讳谈论孕期情绪的巨大波动,那种从“全世界的中心”到“我是不是个好妈妈”的快速切换,让人感同身受。这种从生活最细微处着墨的写作方式,让这本书的‘可读性’远超一般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生活记录’。读完第一章我就决定把它带回家了,因为它让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场未知的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