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章句集注(繁体竖版)

四书章句集注(繁体竖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朱熹 著
图书标签:
  • 四书
  • 章句集注
  • 繁体
  • 竖版
  • 儒家经典
  • 国学
  • 传统文化
  • 先秦
  • 宋明理学
  • 注释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81695
版次:2
商品编码:11058221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编诸子集成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四书章句集注》集儒家经典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一书,注重义理的解释与发挥,对文字训诂也很注意,字斟句酌。此次整理以清嘉庆年间吴县吴氏父子校刻本为底本,用清康熙内府仿刻的宋淳祐二年大字本校勘。
  《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朱熹祖述二程的观点和做法,特别尊崇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使之与论语并列。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合起来,代表了由孔子经过曾参、子思传到孟子这样一个儒家道统,而二程和自己则是这一久已中断的道统的继承、发扬者。他为四者分别作了注释,对大学还区分了经传并重新编排了章节,作为一套书同时刊行,称为四子:大学、中庸的注释称“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引用二程、程门弟子及其他人的说法较多,称“集注”。后人合称之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婺源县(原属徽州地区)人。出生于福建尤溪县,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历任左迪功郎、转运副使、焕章阁待制、秘书修撰、宝文阁待制等职,死后诣赠“太师”,封“徽国公”。朱熹少年得志,但由于它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与当权者相逆,所以仕途颇为坎坷。晚年个人失意,国家也日趋崩溃,他在寂寞和痛苦之中,一方面发愤著书立说,一方面寄情山水以消愁。绍熙四年(1193年),朱熹在福建建阳的考亭筑室课徒,四方慕名而来者很多,由此创立了在理学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考亭学派。朱熹死后,送葬弟子竟至千人。生平著述极丰,如《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朱子语类》、《文公家礼》、《朱晦庵集》等。

目录

大学章句
大学章句序
大学章句

中庸章句
中庸章句序
中庸章句

论语集注
论语序说
读论语孟子法
卷一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卷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卷三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卷四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卷五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卷六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卷七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卷八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卷九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卷十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孟子集注
孟子序说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
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
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
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
卷七
离娄章句上
卷八
离娄章句下
卷九
万章章句上
卷十
万章章句下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
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
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
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
附录
四书章句附考序
四书章句集注定本辨

前言/序言


《四书章句集注》是一部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籍,它并非一部独立创作的著作,而是由儒家圣人经典与后世集大成者的注疏与解读相结合的成果。这部书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年,成为无数士人学子案头必备、代代相传的重要读物,其价值在于其思想的深度、阐释的精妙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深远影响。 核心内容构成: 《四书章句集注》顾名思义,其核心内容由“四书”及“章句集注”两大部分构成。 “四书”: 这是构成《四书章句集注》的基础文本,指儒家思想的四个核心经典。《四书》之所以被合编为一部,并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了儒家思想的根本原则,涵盖了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完整思想链条。 1. 《大学》: 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后被独立出来,成为“四书”之首。它强调“明明德”、“新民”和“止于至善”的道德修养过程,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纲领性主张。这份纲领性内容,不仅是对个人道德境界提升的指引,更是对社会政治秩序构建的蓝图。它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个人的品德修养是实现家庭和睦、国家安定、天下太平的前提。《大学》在后世的儒家教育中,起到了奠定道德基础,指引人生方向的关键作用。它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提供了具体的路径和方法,要求人们从自身做起,层层深入,最终达至崇高的理想境界。 2. 《中庸》: 同样源自《礼记》,《中庸》的核心在于强调“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处事原则。它探讨了天道与人道的关联,阐述了“诚”的哲学,认为“诚”是天道的根本,也是人性的本质。《中庸》认为,君子遵循中庸之道,能够达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最高境界。这是一种超越个体,与宇宙和谐相融的哲学。《中庸》所追求的“中”并非平庸,而是一种极高的智慧,一种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平衡、不失准则的艺术。它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本质的同时,把握其发展的规律,不走极端,不落俗套,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 3. 《论语》: 这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最直接、最原始的文献。它涵盖了孔子关于仁、礼、义、智、信等道德规范,以及其政治、教育、伦理等方面的广泛思想。《论语》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哲理,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它没有系统性的理论论述,而是通过对话、问答、故事等形式,将孔子的智慧呈现在读者面前。《论语》的价值在于其普适性,它所探讨的许多人生道理,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指导人们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有智慧的人,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做到恰如其分,如何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4. 《孟子》: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尤其强调“仁政”和“性善论”。《孟子》的核心思想包括“民贵君轻”的政治理念,认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强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论证了人天生具有善良的本性,并通过“养气”和“扩充仁心”来达到道德的完善。《孟子》的著作风格更为奔放,充满辩才和气势,他用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逻辑,阐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孟子》的出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思想体系,为后世儒家学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章句集注”: 这是对“四书”进行系统性阐释、解释和解读的部分,是《四书章句集注》这部著作的灵魂所在。这部分内容通常由后世的儒家学者完成,其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章句(Zhāngjù): 指对原文进行分段(章)和解释(句)。章句的目的是将原文进行逻辑上的梳理和划分,以便于理解。每章之后,会附有对该章内容的大意解释,称为“章”。而对章中具体字词、句子进行逐一解释的,则称为“句”。这种方法使原文的结构更加清晰,其含义也更容易被掌握。 集注(Jízhù): 指汇集前人(或作者本人)对原文的各种解释、评论,并加以综合、评判,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注疏体系。“集注”的意义在于,它并非孤立的解释,而是建立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之上。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便是其中的典范。他博采众长,参考了大量先秦、汉、唐、宋等各代学者的注解,去芜存菁,去粗取精,并结合自己的深刻理解,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注疏。这种集注的方式,既体现了对前人智慧的尊重,又展现了作者本人在儒学理解上的独到之处。 《四书章句集注》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四书章句集注》的出现,不仅仅是对儒家经典的整理与注释,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重塑与理论建构。 思想体系的系统化与正典化: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将原本分散在不同经典中的儒家思想,通过他精妙的章句和深刻的集注,形成了一个严谨、完整、自洽的哲学体系。他将“四书”置于核心地位,并赋予它们高度的权威性。这种系统化的阐释,极大地提升了“四书”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使其成为后世儒家学说的基石。 教育体系的规范化: 从元代开始,《四书章句集注》被确立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长达数百年。这使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无数读书人学习儒家思想、走向仕途的必由之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才选拔和文化传承。 对儒学发展的贡献: 朱熹的注疏,深刻阐释了儒家思想的哲学内涵,尤其在理学方面,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对“理”、“气”、“心”、“性”等概念的界定,以及他对道德修养方法的论述,为后世儒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他的解释,将儒家思想从单纯的伦理道德升华为一种具有形而上学深度的哲学体系。 文化传承的载体: 《四书章句集注》的广泛传播,使得儒家思想得以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倡导的道德观念、伦理规范、治国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学术解读与时代意义: 《四书章句集注》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历代学者对其亦有不同的解读与发展。然而,其核心价值在于其提供了一种理解儒家思想的经典路径,一个深入探究人生智慧的窗口。 个人修养的指南: 《大学》强调的“格物致知”与“明明德”,《中庸》追求的“中和之美”,《论语》中关于仁爱、忠恕的教诲,《孟子》提出的“养浩然之气”,这些都为个人品德的提升、精神境界的升华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社会治理的启示: 《大学》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至今仍能为我们提供反思政治伦理、国家治理的宝贵视角。 人生智慧的宝库: 《四书章句集注》所蕴含的关于人生意义、道德价值、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思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思想的光辉穿越时空,依然能够为当代人提供深刻的人生启迪。 总而言之,《四书章句集注》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经典文献。它以其清晰的结构、精辟的解释、深刻的哲理,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通过对“四书”的注释与解读,它不仅系统地阐释了儒家核心思想,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教育、政治和社会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关键载体之一。其价值不仅在于其历史地位,更在于其中蕴含的关于个人修养、社会治理和人生智慧的普适性教诲,至今仍能引发人们的深刻思考和不懈追求。

用户评价

评分

感悟传承:跨越时空的文化桥梁 当这套《四书章句集注》静静地躺在我书架上时,我感受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传承载体。繁体竖版的格式,让我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仿佛手中握着的,是先贤们亲手写下的真迹。这种感觉,是任何电子书籍都无法比拟的。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便是阅读其经典著作。《四书》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对于许多现代读者来说,古文的障碍常常成为他们接触这些宝贵思想的阻碍。这套《四书章句集注》的出现,无疑是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它以一种更加温和、更加可亲的方式,将那些古老的智慧呈现在我们面前。我期待着,通过研读这套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感受那些跨越时空的思想力量。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的熏陶,一种对自身文化根源的探寻。

评分

品读思辨:字斟句酌的文字力量 拿到这套《四书章句集注》时,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其排版设计的考究。繁体竖版的呈现方式,不单单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对文本的尊重,一种对阅读体验的提升。它迫使读者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每一个字句,仿佛在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曾尝试过阅读一些现代汉语版的《四书》,总觉得少了些原汁原味的韵味,而这套书,则成功地还原了那种古朴醇厚的阅读感受。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解说,只有质朴无华的文字,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在翻阅的过程中,我时不时停下脚步,反复咀嚼其中的某句话,试图去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深意。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也是一种智识上的挑战。我深知,《四书》的内容博大精深,非一日之功能够完全领悟。然而,这套《四书章句集注》以其严谨的编纂和清晰的注释,为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入门基础。我渴望通过反复的阅读和思考,逐渐拨开迷雾,触碰到那智慧的核心,让这些古老的思想,在现代的语境下焕发新的生命力。

评分

书海拾遗:字里行间的古风雅韵 最近偶然得见这套《四书章句集注》,甫一上手,便被其古朴的装帧所吸引。竖排的繁体字,仿若回到那个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年代,每一个字都带着历史的温度,散发出一种沉静而隽永的魅力。翻开书页,触感温润,纸张的细密纹理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摆放在书桌上,便能为空间增添一份宁静与书卷气。我一直对古典文化情有独钟,而《四书》作为儒家思想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原版的古籍往往晦涩难懂,即便是粗略涉猎,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套《四书章句集注》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遗憾。它的出现,让我得以窥见那深邃的智慧之光,感受古圣先贤的思想脉络。尽管尚未深入研读,仅是这份沉甸甸的质感,便已足以激起我探索的欲望。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沉浸在这文字的海洋中,去领略那浩瀚的思想,去汲取那永恒的智慧。这是一次与传统的对话,一次与自我的对话,而这套书,便是那开启对话的钥匙,让我满怀期待。

评分

智慧启迪:字里行间的生命密码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套《四书章句集注》时,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那繁体竖版的古朴装帧,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长河,将我带回了那个充满智慧与思想的时代。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人生哲理的启迪者。我一直相信,古人的智慧,蕴含着解决当下许多困惑的钥匙。而《四书》作为儒家思想的精髓,更是承载着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叙事。然而,古文的晦涩常常让人望而却步。这套《四书章句集注》,以其严谨的校勘和精要的注释,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门。我期待着,通过反复的阅读和体悟,能够从中汲取养分,获得人生的指引。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渴求,更是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我相信,在这字里行间,隐藏着无数值得我们去探索和领悟的生命密码,而这套书,正是那解读密码的宝藏。

评分

探寻古韵:笔墨纸香的阅读仪式 最近,我的书架上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采,那便是这套《四书章句集注》。它静静地立在那里,散发着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繁体竖版的排版,带着一种仪式感,让我每次翻开它,都仿佛进入了一种庄重的阅读状态。相较于横排的现代书籍,这种竖排的阅读方式,需要我调动更多的专注力,去追随文字的流向。每一次指尖划过纸张的触感,都充满了质朴的韵味。我喜欢那种捧着一本书,感受着它的分量,闻着淡淡的墨香,沉浸在字里行间的感觉。这套书,正是满足了我对这种传统阅读体验的渴望。它不仅仅是关于内容本身,更是关于阅读的过程,关于一种回归本真的方式。我期待着,在闲暇时光,能与这套书安静地相处,让它的文字,引领我走进一个更深邃的精神世界。这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沉淀,更是一种与古老智慧的深度连接。

评分

这个版本好,非常喜欢,很不错的版本,正好打折。

评分

真的太爱京东了,快递总是那么的迅速!东西是正品,值得信赖!价格也实惠!

评分

挺不错的,印刷很清楚

评分

活动先收藏下来,回后慢慢消化吧!中华书局的学术典藏~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物流速度非常快,一次满意的购物。

评分

很满意,包装,印刷,快递杠杠的

评分

四书章句集注,累死了,还有好多书要评价。

评分

ヾ(●´∇`●)?哇~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