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气,一切都会好

不生气,一切都会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荻飞 著
图书标签:
  • 情绪管理
  • 积极心理学
  • 自我成长
  • 生活哲学
  • 减压
  • 人际关系
  • 幸福感
  • 心灵鸡汤
  • 情绪调节
  • 人生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06388
版次:1
商品编码:1174649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32
字数:143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不生气的人生,一切都会好!

  图一时痛快,出一口气,事后又为自己生气的行为懊恼不已,觉得当初要是不生气就好了!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管好情绪,就管好整个世界!不生气,其实是一种人生历练。宽容别人,亦是放过自己。

  ★本书通过若干小技巧,帮你解开思想上的桎梏和精神上的枷锁,打造“不生气”模式,让你能够轻松优雅地掌控自己的情绪。

  ★本书助你放下一切杂念,惟愿还你一颗健康的心灵,永远保持一份好心情,去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

  ★这不是一本鸡汤书,也不是一本说教的人间指南,本书旨在于用趣味的故事,让读者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的心灵。

内容简介

  在这个浮躁的尘世中,我们不要沦为情绪的奴隶,而要像闭关修炼一样,放下一切杂念,走进不生气的世界。

  用平和的自己打败暴躁的自己;用大度的自己打败褊狭的自己;用感恩的自己打败怨恨的自己;用不生气的自己打败生气的自己……

  潜心练习不生气,放下执念,收获一整片蓝天!

作者简介

  荻飞,80后,做过报纸、杂志编辑,在古老而现代的北京从生到长三十来年,迷恋其繁华,厌倦其喧嚣,看清世间冷暖,愿用小文来抚慰尘世间的红男绿女浮躁的心灵。

精彩书评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假设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杰弗逊

  ★和白痴生气是冒着使我们自己也会变成白痴的危险。

  ——福楼拜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康德

  ★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只要不因愤怒而夸大事态,就没有什么事情值得生气的了。

  ——屠格涅夫

目录

第一辑 不生气,一切都会好
生命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 /003
挥剑斩断缠住你前进脚步的绳结 /005
淡泊平和,快乐才能充盈于心 /009
学会舍得,世界也会变得风光霁月 /013
随喜随缘,顺其自然 /016
心胸宽阔,前方的路才宽广 /021
让步是一种喜悦,唯宽可以容人 /023
在心灵的原野上栽一株芬芳的花 /025
第二辑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驾驭情绪,让情绪为我所用 /029
别在不愉快的事情上纠缠不休 /032
不较真、不迷乱,过自在生活 /035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040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041
放开手,你将拥有整个世界 /043
掸尽尘埃,美景浮现 /045
非宁静无以致远 /048
第三辑 原谅不完美
世间没有“完美”可言 /055
最不满意你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 /059
似水流年是诗意不要哭泣 /061
踢开绊脚石,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065
人生圆满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068
自我肯定,成为你最想成为的人 /071
寻梦旅途也需要平静的美好 /076
保持“我是最好的”的感觉 /077
学会对自己说“没关系”  /081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084
第四辑 感恩和宽容,与这个世界温暖相拥
宽恕他人就是抬高自己 /089
给自己的心中留一把锁 /091
清空大脑,遗忘过往的阴霾 /096
静一静,做好人生的减法 /098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101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105
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 /110
走慢一点,让灵魂赶上来 /112
过去不可得,稳稳抓住当下的幸福 /117
生活的乐曲中少不了失落和失意 /120
常怀感恩之心,人生精彩不停 /124
第五辑 微笑是最好的天气
在心里寻找快乐的密码 /133
放飞一只心情的风筝 /136
重拾童真,心里永远住着那个孩子 /140
不要成为不良情绪的扩散者 /142
每一次的挫折都是一次成长 /145
微笑创造生命的奇迹 /149
笑容是点亮希望的火苗 /154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58
第六辑 愤怒是自己无能的表现
别说坏脾气是天生的,那是你的借口 /163
阳光这么好,何必自寻烦恼 /166
适度地泄愤就像暴雨净化空气 /170
你的烦恼九成是自找 /175
想得通就想,想不通就过 /179
转个圈子,世界大不同 /183
独处让压力、杂念统统走开 /186
放轻松,没有什么大不了 /188
第七辑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就在身边
从艺术中采撷欢乐 /193
品读那一刻的书香 /199
用旋律点缀平淡生活 /203
顿忘于泼洒丹青之中 /207
下好人生这盘棋 /210
玩牌图乐不图赌 /212
运动激活快乐荷尔蒙 /216
在大自然中“放逐”自己 /218
结语:练习不生气 成就最美好的自己 /221

精彩书摘

  在心灵的原野上栽一株芬芳的花

  “文革”期间,著名作家沈从文被下放到多雨而土地泥泞的湖北咸宁劳动改造,饱受痛楚。可沈从文毫不在意,在咸宁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

  就这样一句普普通通的“荷花真好”,竟使那段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荷花的芬芳,令人以为多雨泥泞的咸宁是王孙可游的人间仙境呢!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四处讲经,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

  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当晚弟子们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了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后悔不迭。眼前是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棵棵兰花憔悴不堪,狼藉遍地。

  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后,慧宗禅师泰然自若,神态依然平静安详。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就是这么一句平淡无奇的话,令在场的弟子们听后,肃然起敬之余,更是如醍醐灌顶,顿时大彻大悟……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看似平淡的偈语里,暗示了多少佛门玄机,又蕴含了多少人生智慧啊!现实生活中,无限制增长的欲望、不满足现状的心态,还有那诸多数不清的烦恼与磨难,常常使人患得患失。因此,很多人抱怨命运不公,哀叹时运不济,对别人满怀愤怒之情。

  常言道: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其实,只要我们严肃冷静地分析人生,痛苦与欢乐几乎是与生俱来的。造物主让我们来到人世中,享受世界的无限欢乐,但同时也要给我们困苦、不幸的负重。人生就是一次爬山的旅行,辛苦是自然的,摔跤有时也难免,磨难就是这次旅行的代价。既然我们能够愉快地享受人生,为什么不能快乐地接受生活赐予的苦难呢?况且,苦难已降临,生气烦恼又有何用?

  栽种一株快乐的花朵于心田,无论生活面临怎样的境地,人生遭逢怎样的磨难,请把快乐的花朵开放在心灵的原野上,让灵魂的舞姿如花之绰约,满载着花的芬芳。

  无论生命有多少凄苦,人生有多艰难,栽种一株快乐的心灵之花于心田,让绚丽的花朵昂然地绽放在生命的枝头。从此,我们便拥有了兰心惠质,我们的心境也定会盈满幸福!

  最不满意你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由于身材矮小,一直自惭形秽,为了不被别人歧视,他经常穿高跟鞋走路。但是他毕竟只有一米六左右的身高,穿上高跟鞋又能有多高?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引来更多人的嘲笑。

  人的相貌都是天生的,既然没有机会去选择,洒脱一点岂不更好?终于有一天,罗慕洛意外得知自己的身高超过拿破仑,之前对于身高的烦恼全都消失了。他开始勇敢地面对现实,脱下高跟鞋,发誓永不再穿了。

  当罗慕洛不再计较自己的身高之后,便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工作上,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联合国的发起人之一。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再为身高生气时,罗慕洛坦率地说:“如果我长得高大英俊,那我讲出的话不管多有水平,人们都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现在其貌不扬,别人很容易认为我没有什么水平,这时候我再讲出有水平的话,别人就会大感意外,对我刮目相看了。”

  白皙的肌肤、清秀的容颜、丰腴的胸部、优雅的表情、匀称的身材加上残缺的双臂,这就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维纳斯的雕像是一件不寻常的杰作,在古代西方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就是因为那残缺的双臂,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彰显出一种神秘感,透出摄人心魄的缺憾美。

  生活中,人人都有缺陷,事事都不完美。如果做人做事都追求完美,就无异于自寻烦恼、自讨苦吃。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男人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找对象。进门后,男人看见面前有两扇小门,一扇上写着“美丽的”,另一扇上写着“不太美丽的”;男人推开“美丽”的门,面前又是两扇门,一扇上写着“年轻的”,另一扇上写着“不太年轻的”;男人推开了“年轻”的门,面前又有两扇门,一扇上是“聪明的”,一扇上是“不太聪明的”……就这样一路走下去,男人先后推开了8道门。当他来到最后一道门前时,门上只写着一行字:您喜欢的女人过于完美了,还是到天上去找吧。

  这个笑话说明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绝对完美的事。因此,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尤其是对于自身的相貌。

  有个樵夫在山上砍柴时,捡到了一块很大很漂亮的玉,他非常喜欢。但是,让樵夫觉得可惜的是,这块玉上面有一些小瑕疵。樵夫心想,如果能把这些小瑕疵去掉的话,这块玉就完美无瑕了,到时候就会非常值钱了。于是,他把玉敲掉了一个小角,但是瑕疵仍在;再去掉一角,瑕疵依然有……最后,瑕疵是被去掉了,但玉也被敲得支离破碎了。

  爱美是人的一种天性,人也正是在这种爱美之心的驱使下,不断完善自己,使镜子中的那个人看起来越来越好。但凡事都要适度,对长相上的缺陷耿耿于怀或者暗自生气,就大可不必了。要知道,完美只是一句极具诱惑力的口号,是一个漂亮的陷阱。

  ……

前言/序言


《不生气,一切都会好》:一本关于内心平静与生活智慧的探索之旅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情绪的起伏如同海浪,时而汹涌,时而平静。我们常常被生活中的琐事、人际的摩擦、未达预期的结果所困扰,愤怒、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如影随形,不仅影响我们的心情,更可能侵蚀我们的健康,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寻一份内心的宁静?如何让情绪成为我们成长的助力,而非前进的绊脚石?《不生气,一切都会好》这本书,便是一场深入探索内心平静与生活智慧的旅程,它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不生气秘籍”,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情绪的本质,学习与负面情绪共处,最终活出更通透、更积极的人生。 本书的开篇,并非直接告知读者“要如何不生气”,而是细腻地描绘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时刻。它从一个个 relatable(感同身受)的场景切入:早高峰堵车时的焦躁,工作中被误解时的委屈,与家人因小事争执时的火冒三丈,甚至是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时,那种无处发泄的压抑感。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负面情绪的真实存在,反而以一种温和而富有同情心的笔触,让我们看到,生气,是人类普遍的情感反应,它有其产生的根源,也有其传递的信号。 书中重要的一个章节,便是对“生气”这个情绪进行解构。它探讨了生气的生理机制——肾上腺素的飙升,心跳的加速,肌肉的紧绷,这些身体的反应是如此真实,让人不得不承认情绪的力量。但更重要的是,本书深入剖析了生气的心理根源。很多时候,我们的愤怒并非仅仅针对当下事件本身,而是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些需求未被满足,某些期望落空,或者某些价值观受到挑战。例如,当我们因为别人的迟到而生气,可能隐藏着我们对规则的尊重,对时间观念的重视,或者对被忽视的不满。当我们因为工作中的批评而生气,可能反映了我们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或者对完美主义的追求。通过这样的剖析,读者会被引导去审视自己生气背后的深层原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愤怒情绪上。 本书的智慧之处在于,它并没有鼓吹压抑情绪。压抑愤怒,如同堵塞河流,最终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溃堤”。相反,它提倡的是一种“看见”和“接纳”的态度。作者鼓励读者去观察自己的情绪,如同观察一朵飘过的云,不加评判,只是静静地看着它来,看着它去。书中介绍了一些观察情绪的技巧,比如在感到愤怒时,停下来,深呼吸,感受身体的反应,然后尝试给这种情绪命名——“我现在感到生气”,“我现在感到沮丧”。这种“命名”的过程,本身就具有一种疏离感,能够帮助我们从情绪的漩涡中抽离出来,获得一丝空间。 “情绪的源头,往往是我们根深蒂固的认知模式。” 这是书中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对世界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会对什么感到愤怒,又会如何反应。例如,一个人如果认为“我必须得到所有人的认可”,那么当他遭遇批评时,就会极度愤怒和受伤。而另一个人,如果认为“别人的看法并不代表我的全部价值”,那么他就能更平静地面对批评。本书花大量篇幅来探讨这些“认知陷阱”,并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帮助读者识别和调整那些导致负面情绪的固有思维模式。 例如,“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常常让我们将复杂的世界简单化,将人际关系标签化,从而在遇到不符合自己预期的“黑色”时,产生强烈的愤怒。书中会引导读者去思考,是否存在“灰色地带”,是否存在多种可能性,是否存在比“非黑即白”更 nuanced(细致入微)的视角。又如,“灾难化思维”,总会将小问题放大成大灾难,从而引发过度的焦虑和愤怒。本书会教导读者如何进行“认知重构”,去寻找更积极、更现实的解释。 除了对个人思维模式的深入挖掘,本书也着重探讨了人际关系中的情绪管理。很多时候,我们的愤怒源于与他人的沟通不畅,理解的偏差,或者期望的落空。书中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例如“积极倾听”,去真正听懂对方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急于反驳或辩解;“表达感受而非指责”,学会用“我”开头,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而非用“你”开头,将责任推给对方。例如,与其说“你总是迟到,真让人恼火!”,不如说“当我等你很久,而你还没有到的时候,我感到很焦急,因为我担心我们的约会会受到影响。” 书中还会引导读者去理解“同理心”的力量。当我们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理解他们的动机和处境时,很多原本让我们愤怒的理由,都会变得模糊,甚至消失。同理心并非意味着无原则的宽容,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它能够帮助我们放下对他人行为的负面评判,从而减少冲突和负面情绪的产生。 “情绪的调节,需要耐心和练习。” 本书清晰地阐述了情绪调节并非一蹴而就的技能,而是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它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例如正念冥想,通过引导身体和心灵进入一种专注、放松的状态,来培养觉察力,并学会平静地应对各种情绪。书中提供了详细的正念练习步骤,并鼓励读者将正念融入日常生活,比如在吃饭时,专注地品尝食物的味道;在行走时,感受脚下的土地;在与人交谈时,全身心地投入。 此外,本书还提到了“情绪的能量转化”。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虽然不舒服,但它们也蕴含着能量。如果能够学会将其转化为积极的行动,比如将对不公的愤怒转化为维护公平的动力,将对现状的沮丧转化为改变的决心,那么这些负面情绪就能成为我们成长的催化剂。书中分享了一些将负面情绪转化为创造力、行动力或者解决问题能力的故事和案例,为读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生气,一切都会好》并非一本“教你如何假装很快乐”的书,它是一种关于“如何活得更自在”的指南。它承认生活的不完美,承认情绪的复杂性,但它也坚信,通过对情绪的深入理解,对认知的调整,对沟通的提升,以及对内心的持续滋养,我们完全有能力去管理自己的情绪,减少不必要的烦恼,让生活变得更加平和、喜悦和有力量。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平实而富有哲理,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它娓娓道来,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引导读者在文字的海洋中,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的港湾。它告诉我们,不生气,并非是压抑或者逃避,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一种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一种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和谐相处的状态。当你真正学会了理解和接纳,当你找到了内心的平衡,你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难题,都会在不经意间迎刃而解,一切,真的会变得更好。 这本书适合任何一个渴望内心平静,希望改善生活状态,以及在人际关系中寻求更多和谐的读者。它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内心的困惑;它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它更是一份邀请,邀请我们踏上这场属于自己的,关于情绪与智慧的深刻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力量。在翻开第一页的那一刻,我仿佛就置身于一个温暖而安宁的港湾,将我平日里那些杂乱无章、难以驯服的情绪一一安抚下来。作者的文字,不像那些激昂的号角,反而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渗透,触及灵魂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不要生气”,而是循循善诱,引导你去看清情绪的来龙去脉,去理解那些触发我们负面情绪的根源。书中那些生动的案例,让我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那些因为一点小事就点燃的怒火,那些因为别人不理解而产生的委屈,似乎都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释怀。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生气,并非事情本身有多么不可原谅,而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期待、评判以及那些不曾被满足的需求在作祟。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一种极其温柔的方式,教会我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和谐共处,如何从那些令人生气的困境中抽离出来,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它没有给我什么魔法咒语,却给予了我一种更深刻的自我认知,一种面对生活挑战时,更具韧性的内在力量。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卸下了许多不必要的负担,步伐也变得更加轻盈。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作者的文字没有丝毫的评判,而是充满了理解和同情。她让我意识到,生气,很多时候是我们内心深处一种无声的呐喊,是对被忽视、被伤害、或者未被满足的一种表达。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理解那些隐藏在愤怒之下的脆弱和需求。我开始尝试着去回应那些曾经被我压抑的情绪,不是通过爆发,而是通过一种温和的自我安抚。书中关于“情绪的储存罐”的比喻,让我警醒,长期压抑的愤怒,最终会以更糟糕的方式爆发出来。因此,学会及时地释放和转化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消灭”愤怒,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去“转化”愤怒,将它变成一种前进的动力,一种自我成长的契机。它让我看到了,原来生活中的很多不如意,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养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柔软,也更加坚韧,能够以一种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不生气”并非是一种压抑,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一种对自我的关怀。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她没有使用那些复杂的心理学理论,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甚至有些俏皮的比喻,将深刻的道理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绪橡皮擦”的那个章节,它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反应,并非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解读”出了问题。如果我们可以像擦去橡皮擦上的灰尘一样,轻轻地擦去那些负面的想法和解读,那么很多让我们耿耿于怀的事情,就会变得微不足道。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我们对别人抱有过高的期望,期望他们能够完全理解我们,符合我们的标准。而当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和不同的视角时,很多矛盾和冲突也就烟消云散了。它教会我,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去生气,不如把这份能量用在理解和接纳上,用在提升自己的内在世界。这本书就像一位心灵的园丁,帮助我修剪掉那些杂乱无章的“负面情绪”的藤蔓,让心灵的花园能够更自由地生长。

评分

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生气”这件事。过去,我常常认为生气是一种失控,是一种软弱的表现。但这本书告诉我,生气也是一种信号,它在提醒我们,我们的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我们的界限受到了侵犯。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解读和回应这个信号。作者用非常平实却又充满力量的语言,带领我一步步走近自己的情绪世界。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气”,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苛责,是对他人的一种不接纳。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让我学会了“放过”。放过那些不完美的人,放过那些不如意的经历,也放过那个曾经因为一点小事就抓狂的自己。它并没有提供什么高深的道理,而是从最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出发,告诉我们如何用一种更智慧、更慈悲的方式去生活。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变得多么“完美”,但我确定的是,我比以前更加懂得如何爱自己,如何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那种来自内心的平静和力量,是我最珍贵的收获。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不生气”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好好生活”的书。作者以一种非常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方式,剖析了那些让我们情绪失控的种种场景,并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情绪雷区”的描述,它让我清晰地认识到,在哪些情境下,我的情绪最容易被点燃,而一旦识别出这些“雷区”,我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或者选择绕道而行。书中那些小小的“情绪调节练习”,虽然简单,却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当我感到烦躁不安时,尝试着深呼吸几次,或者转移一下注意力,常常能奇迹般地平息内心的波澜。这本书让我明白,情绪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但如何驾驭它,却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它没有给我什么“速成法”,而是鼓励我从小处着手,一步一步地去改变,去练习。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我觉得“不生气”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触手可及的改变。它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情绪的奴隶,而是情绪的主人,能够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

很值得看的一本书

评分

值得推荐

评分

还没看,但是习惯好评呀,至少,包装还行……

评分

1

评分

还没看,质量倒是不错

评分

很好。。

评分

非常好看的书,非常喜欢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书很好!包装很好!快递也很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