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博物館:馬德裏普拉多博物館

偉大的博物館:馬德裏普拉多博物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意大利] 達尼埃拉·塔拉布拉 著,肖夢婭 譯
圖書標籤:
  • 藝術史
  • 繪畫
  • 普拉多博物館
  • 西班牙藝術
  • 博物館
  • 藝術欣賞
  • 文化遺産
  • 藝術之旅
  • 大師作品
  • 歐洲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譯林齣版社
ISBN:9787544756549
版次:1
商品編碼:11762362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偉大的博物館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9-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164
字數:11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馬德裏普拉多博物館是西班牙超大的美術館,早在19世紀末期就被譽為“世界四大美術館”之一。普拉多繼承瞭西班牙曆代王室珍藏,珍品傑作無數,收藏有從14世紀到19世紀來自全歐洲的繪畫、雕塑和各類工藝品,其中西班牙繪畫作品的全麵舉世無雙,是世界上保有委拉斯開茲和戈雅作品眾多的博物館。作為高端美術收藏機構的標誌,普拉多同時擁有“文藝復興三傑”中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的作品。此外,館內還收藏有提香、魯本斯、倫勃朗、丟勒、委羅內塞、蘇巴朗等大師的作品。

內容簡介

  

  馬德裏普拉多博物館被譽為世界上偉大的博物館之一,亦是收藏西班牙繪畫作品全麵的美術館。收藏有15—19世紀西班牙、佛蘭德和意大利的藝術珍品,尤其以西班牙畫傢戈雅的作品極為豐富。

作者簡介

  達尼埃拉·塔拉布拉,意大利藝術史學傢,畢業於米蘭大學。對18世紀的現代藝術特殊繪畫很有研究。

  肖夢婭,專職翻譯,對藝術充滿熱愛與追求,已參與過多部作品的翻譯。

目錄

前言

馬德裏普拉多博物館簡介

主要館藏

參觀指南

藝術傢和作品索引


前言/序言



博物館的奇跡:一部探索世界文化瑰寶的旅程 引言:穿越時空的藝術殿堂 本書帶領讀者踏上一次橫跨全球、深度探訪世界頂尖博物館的恢弘旅程。我們不再聚焦於某一個特定的藝術機構,而是將目光投嚮那些收藏瞭人類文明精華、跨越數個世紀和地域的文化寶庫。這是一本旨在揭示博物館背後宏大敘事、深入剖析其館藏精髓、以及探討其在當代社會中角色的百科全書式著作。 我們的探索將從古老的文明遺跡開始,走進那些保存著泥闆、莎草紙和青銅器的機構,那裏有美索不達米亞的低語和古埃及的永恒。隨後,我們將流連於歐洲文藝復興的輝煌之中,感受達·芬奇、拉斐爾等巨匠在畫布上留下的不朽印記。接著,視野將擴展至美洲大陸,探究那些緻力於保護和展示前哥倫布時期文明成就的殿堂。 第一部分:文明的搖籃與早期傑作 1. 尼羅河的遺産與兩河流域的記憶 本部分將深入考察那些收藏有大量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文物的機構。我們將詳細解析象形文字的演變、法老的權力象徵,以及早期城邦的社會結構。重點描述如何通過對文物(如石棺、陪葬品、泥闆文獻)的解讀,重構失落的古代世界觀。例如,我們將探討某著名博物館如何通過其埃及館的陳列布局,引導觀眾理解“來世”對古埃及人生活決策的決定性影響。 2. 希臘與羅馬的古典迴響 我們將聚焦於那些保存瞭大量古希臘雕塑和羅馬帝國藝術品的博物館。書中將細緻區分古典主義藝術的幾個重要階段——從古拙的幾何時期到希臘化時期的情感爆發。我們不僅僅描述那些著名的雕像(如維納斯或擲鐵餅者),更會分析其背後的哲學基礎——對理想人體美的追求、民主精神的體現,以及羅馬帝國如何通過藝術來鞏固其統治。關於羅馬的馬賽剋和壁畫,我們將探討它們如何提供日常生活的珍貴快照。 第二部分:中世紀的信仰與文藝復興的覺醒 3. 信仰的凝固:中世紀的藝術與精神 本章將探討中世紀藝術如何服務於宗教敘事。重點介紹拜占庭的聖像畫(Iconography)的嚴謹性,以及歐洲大教堂所收藏的精美手抄本和金屬工藝品。我們會分析哥特式教堂的彩色玻璃窗如何充當“貧民的聖經”,用光影和色彩嚮不識字的信徒傳達教義。此部分會涉及對宗教儀式用品的細緻考察,揭示其製作工藝的復雜性與背後的神學意義。 4. 文藝復興的“人”的發現 文藝復興是人類曆史上一次巨大的精神轉型。本部分將詳細考察那些收藏瞭大量意大利早期、盛期及北方文藝復興作品的機構。我們將對比佛羅倫薩學派與威尼斯畫派在色彩運用和空間處理上的差異。對列奧納多、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等大師的作品進行深度解讀,分析“人文主義”思想如何滲透到肖像畫和神話題材的重構中。對於北方文藝復興,如荷蘭和佛蘭德斯畫派,我們將著重探討其對細節的執著,以及早期油畫技術革新對光影錶現力的貢獻。 第三部分:全球視野的拓展與現代性的衝擊 5. 東方藝術的深邃與精微 本書將專門闢齣一章來探討亞洲藝術——特彆是中國、日本和南亞地區的藝術成就。我們不會將這些藝術視為西方藝術的“他者”,而是以平等的視角來審視其獨特的審美體係。對於中國,我們將深入研究青銅器、陶瓷(從宋代汝窯到明清官窯)的發展脈絡,以及水墨山水畫中“氣韻生動”的哲學內涵。關於日本藝術,我們將分析浮世繪對西方印象派的間接影響,以及茶道美學中“侘寂”之境的體現。 6. 現代性的誕生與藝術的顛覆 從19世紀中葉的印象派到20世紀初的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博物館開始收藏那些挑戰傳統美學的作品。本章將關注那些收藏瞭大量後印象派、野獸派和現代主義先驅作品的機構。我們將剖析印象派如何捕捉瞬間的光影變化,以及後來的藝術傢如何係統性地解構視覺現實。我們會詳細討論抽象藝術的興起,分析康定斯基、濛德裏安等藝術傢如何試圖用純粹的綫條和色彩來錶達超越物質世界的精神實體。 第四部分:博物館的職能與未來展望 7. 機構的構建:收藏、保護與展示的倫理 一個博物館的價值不僅在於其藏品,更在於其運作方式。本部分將從幕後視角審視博物館的策展理念、文物修復技術以及檔案管理係統。我們將探討“背景缺失”的問題,即一件藝術品脫離其原始語境後意義的流失與重塑。此外,我們還會深入討論全球化背景下關於“歸還爭議”的倫理睏境,探討如何平衡文化遺産的全球共享需求與原屬國的文化主權訴求。 8. 互動與未來:博物館在數字時代的定位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博物館如何保持其權威性和吸引力?本章將探討數字化技術對博物館體驗的革新,從虛擬導覽到3D掃描重建,以及如何利用大數據來分析觀眾行為。更重要的是,我們將討論博物館作為社會教育和公民對話空間的潛力——它們如何處理敏感或爭議性的曆史敘事,成為促進跨文化理解和批判性思維的平颱。 結語:未完成的敘事 本書的結尾並非對博物館曆史的終結性總結,而是對未來持續探索的邀請。每一個偉大的博物館都是一個未完成的故事,等待著新的研究、新的視角和新一代的觀眾去續寫。通過對這些世界級藝術殿堂的審視,我們最終所能理解的,是人類文明本身那永不停歇的創造力與對美的永恒追求。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透露著一種宏大敘事的野心——“偉大的博物館”。這不僅僅是對一個建築群的贊美,更是對其中所承載的文明遺産的緻敬。我猜測,這本書的作者必定也花瞭不少篇幅去探討這座博物館是如何從皇傢收藏一步步演變成麵嚮公眾的知識殿堂的過程。這段曆史本身就充滿瞭戲劇性:從權力的象徵到全民的教育資源,這種轉變背後反映瞭社會結構的哪些變化?我想瞭解那些早期收藏傢的品味是如何塑造瞭今天的館藏結構?例如,某個特定時期收藏偏愛意大利文藝復興作品,是否是因為當時的政治聯姻或文化交流的需要?如果這本書能將“建築史”、“收藏史”與“藝術史”三者有機結閤起來,形成一個多維度的透視,那就太棒瞭。它將不再是一本靜態的藝術畫冊,而是一部鮮活的、關於歐洲精英階層文化品味變遷的編年史,這對我來說,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和啓發意義。

評分

作為一名業餘的藝術愛好者,我最大的睏擾是,即使在博物館現場,麵對那些被聚光燈烘托的傑作,也常常感到一種“隔閡感”。我能欣賞其技藝之精湛,卻無法真正觸及作品所要傳達的深層情感或時代精神。這通常是因為導覽詞過於簡短,或者紀念品商店裏那些廉價的介紹手冊根本無法提供足夠的背景知識來支撐我的理解。這本書,從它的厚度來看,顯然是想成為一座“隨身的私人講解員”。我期待它能提供足夠詳實的背景資料,比如某幅畫的委托人是誰,顔料的來源是否有什麼特彆之處,畫中人物的眼神和手勢分彆代錶瞭什麼古典典故。這種微觀層麵的挖掘,纔是真正能將冰冷的圖像轉化為有溫度的故事的關鍵。如果這本書能像偵探小說一樣,帶領讀者層層剝開藝術品背後的秘密,我保證會把它珍藏在床頭,而不是束之高閣,成為我隨時可以翻閱的藝術伴侶。

評分

老實說,我對那些動輒上韆頁的“巨著”往往望而卻步,因為它們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成本和精力去消化,而且很多時候,讀完之後留下的印象是零散的知識點堆砌,缺乏一個統一的、令人信服的整體框架。這本書的吸引力恰恰在於它的“聚焦”。選擇一個特定的、具有代錶性的博物館作為切入點,這本身就是一種高明的策略。它將浩瀚的歐洲藝術史濃縮到瞭一個地理坐標之下,使得讀者能夠在一個相對集中的體係內,觀察到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藝術是如何在特定的曆史、政治和宗教背景下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我特彆好奇作者如何處理“時間”這個維度。他是會按照展廳的實際布局來組織敘事,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地“走”過這些房間?還是會采用一種更具概念性的方法,比如圍繞幾個核心主題——比如“肖像的權力”、“神話的重構”——來串聯起不同展廳的展品?如果後者,那無疑展現瞭更高明的敘事技巧,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更牢固的知識結構,避免信息過載的疲憊感。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封麵那幅精選的畫作,色彩的運用和光影的處理,已經足以讓人駐足凝視許久,仿佛能透過紙張感受到數百年前畫師的心境與呼吸。內頁的紙張選擇也極其考究,那種微微泛黃的質感,配閤著細密的文字排版,閱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完全沒有現在很多印刷品那種廉價的塑料感。更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在內容組織上的匠心獨運,盡管我還沒有深入閱讀細節,但從目錄和前言的布局來看,顯然不是那種平鋪直敘的曆史流水賬。它似乎試圖構建一條時間軸,將那些宏偉的藝術傑作與它們誕生的時代背景、贊助人的故事,甚至畫作本身背後的秘聞軼事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立體的敘事網絡。這本書的版式設計也體現瞭對讀者的尊重,大開本的篇幅保證瞭即便是需要呈現復雜的藝術細節時,視覺上也不會顯得擁擠或壓抑。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探索那些隱藏在每一筆顔料之下的深刻含義,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介紹場館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把通往歐洲藝術黃金時代的鑰匙。

評分

我最近在整理我的藝術史筆記時,深切體會到學術著作往往在“可讀性”上有所欠缺,它們要麼過於晦澀深奧,充滿瞭隻有專業人士纔能理解的術語和理論模型;要麼就是為瞭迎閤大眾,將復雜的問題過度簡化,失去瞭應有的深度和批判性思維。而我期待的這本書,從它散發齣的氣場來看,似乎成功地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它不像某些旅遊指南那樣膚淺地羅列“必看十件作品”,而是似乎在深入挖掘每件館藏背後的哲學思辨和文化衝突。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一位對藝術史有著深厚積纍的行傢,他懂得如何用一種既能保持學術嚴謹性,又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來敘述。比如,關於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交鋒,我希望書中能不僅僅是簡單地對比兩者的風格差異,而是能探討在特定的曆史時刻,藝術傢們是如何通過他們的作品對社會思潮做齣迴應甚至挑戰的。如果這本書能提供那種“啊哈!”的頓悟時刻,讓我對熟悉的畫作産生全新的理解,那它就超越瞭一本普通讀物的範疇,達到瞭啓迪心智的境界。

評分

這個係列裏邊的沒有中國的偉大博物館,也應該有纔對呀。

評分

個人錶示滿意,喜歡。

評分

印刷精美,內容豐富,很好的一本書

評分

趁這次618,花瞭500把這套偉大的博物館拿下,三個400減300+一個600減400。發現京東現在也精瞭,一個是滿減券難搶,尤其是200-100的;還有一個就是碰到618之類的活動,各種書都臨時漲價。這套偉大的博物館,平時都是6摺左右,這次活動就變成88摺瞭,漲瞭差不多50%。書很不錯,可惜的是目前國內齣版的31本,京東自營的隻有30本,缺瞭那不勒斯卡波迪濛特博物館。

評分

送貨速度快很喜歡這套書

評分

譯林精裝大開本偉大的博物館係列

評分

非常值得推薦的一套叢書

評分

我一定要把偉大的博物館係列收集齊全,?

評分

不能自拔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