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服装款式设计与表现1288例

手绘服装款式设计与表现1288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璠 著
图书标签:
  • 服装设计
  • 手绘
  • 款式设计
  • 服装画
  • 绘画
  • 设计
  • 时尚
  • 服装
  • 素描
  • 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20614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264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设计师手稿系列
开本:12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手绘服装款式设计与表现1288例》包括1288例款式设计图+近200例服装效果图人体动态表现,囊括了女装中4大类、27小类和男装中3大类、16小类的款式设计图!作为我社畅销书《服装款式设计1688例》的姊妹篇,本书同样具备款式丰富、讲解到位的特点,是服装设计师的必备工具书与设计思维拓展实训手册,适合专业院校师生、企业设计师以及时尚爱好者们使用!

作者简介

西安美术学院服装系副教授,多年在教学一线从事服装设计教学工作,编著教材用书《电脑艺术时装画》、《素描基础》等,参编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服装设计》;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服装设计作品曾在全国大赛获奖及入选全国美展;担任教育部及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负责人,申请多项服装类实用新型专利。

内页插图

目录

Pat1 服装款式设计概述

11 服装款式设计的定义 / 2

12 服装款式设计中的点、线、面 / 3

121 点 / 4

122 线 / 6

123 面 / 8



Pat2 服装款式的局部设计

21 领子设计 / 12

211 有领设计 / 13

立领 / 13

结带领 / 15

翻领 / 17

趴领 / 19

驳领 / 21

212 无领设计 / 23

圆领 / 23

V 型领 / 25

方领 / 27

22 袖子设计 / 29

装袖 / 30

过肩袖 / 32

连袖 / 34

插肩袖 / 36

23 口袋设计 / 38

挖袋 / 38

贴袋 / 40

插袋 / 42

24 门襟设计 / 44

25 腰胯设计  / 46



Pat3 服装款式的组合设计

31 女装 / 50

311 上衣 / 50

女式吊带/ 背心 / 50

女式T恤 / 54

女式衬衫 / 57

女式打底衫 / 60

女式针织衫 / 63

女式卫衣 / 66

312 裙装 / 69

连衣裙 / 69

半身裙 / 73

短裙 / 78

长裙 / 81

礼服 / 84

313 裤装 / 89

女式休闲裤 / 89

女式牛仔裤 / 92

女式连体裤 / 95

女式打底裤 / 98

女式短裤 / 101

女式裙裤 / 103

女式七分裤 / 105

314 外套 / 108

女式西装 / 108

女式夹克 / 111

女式风衣 / 114

女式大衣 / 117

女式休闲装 / 121

女式马甲 / 125

女式牛仔服 / 128

女式羽绒服 / 131

女式皮草/ 皮衣 / 134

32 男装 / 137

321 上衣 / 137

男式T 恤 / 137

男式衬衫 / 139

男式针织衫 / 141

男式卫衣 / 143

322 裤装 / 145

男式休闲裤 / 145

男式牛仔裤 / 148

男式短裤 / 150

323 外套 / 152

男式西装 / 152

男式夹克 / 154

男式风衣 / 157

男式大衣 / 159

男式休闲装 / 162

男式马甲 / 164

男式牛仔服 / 166

男式羽绒服 / 168

男式皮草/ 皮衣 / 170



Pat4 服装款式的整体设计与人体动态表现

41 女装款式设计与人体动态表现 / 174

411 实用装 / 175

412 创意装 / 185

42 男装款式设计与人体动态表现 / 188

421 实用装 / 189

422 创意装 / 191



参考文献 / 192

前言/序言


服饰的艺术与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探索 本书旨在为服装设计领域的研究者、学生及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资源,内容涵盖服饰文化的历史演变、设计理论的构建、面料选择与应用、结构制版的技术细节以及效果图的专业表现。我们专注于解析服装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和社会符号的复杂性,探讨如何将创新思维与精湛工艺相结合,创造出既具美学价值又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服饰作品。 第一部分:服饰文化的深度溯源与当代语境 本部分将从人类早期服饰的起源讲起,系统梳理不同文明、不同历史时期服饰风格的形成与演变。重点分析了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解构主义思潮对服装设计理念的根本性影响。我们深入探讨了服饰在不同社会阶层、特定仪式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功能性与象征意义。 历史的纹理: 详尽考察了中西方服饰在材质、剪裁、色彩运用上的哲学差异与共通之处。例如,解析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宫廷服饰的结构复杂性如何反映社会等级,以及东方传统服饰中对手工技艺与自然哲学的推崇。 文化符号的解读: 探讨特定图案、纹样、色彩组合(如中国传统纹饰中的龙凤、祥云,或日本和服中的季节性元素)如何在当代设计中被重新语境化和创新性地运用。 可持续性与伦理设计: 聚焦当前全球时尚产业面临的挑战,详细介绍有机材料、再生纤维、循环设计理念的实践案例,以及社会责任在设计决策中的权重。 第二部分:设计思维与创意思维的结构化训练 设计并非仅凭灵感,而是基于一套严谨的、可系统训练的思维框架。本章的核心在于搭建从抽象概念到具体形态的桥梁。 概念的提炼与可视化: 教授如何通过情绪板(Mood Board)的构建,将非视觉的灵感(如音乐、文学、自然现象)转化为可操作的设计元素。重点讲解如何运用联想、比喻、抽象化等手法进行概念深化。 系列设计(Collection Building): 系统阐述如何规划一个完整系列,包括确定主题系列的关键单品(Key Pieces)、色彩故事板(Color Story)、面料趋势预测以及系列内部的结构平衡(如休闲装与正装的比例)。 人体结构与功能分析: 深入研究人体骨骼、肌肉结构对服装动态影响的力学原理。内容包括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服装张力分析、适应特定体型需求的设计调整,确保设计不仅美观,更具备穿着的舒适度和功能性。 第三部分:高级制版与立体裁剪的技艺精解 本部分是技术层面最为详尽的部分,旨在将二维平面图纸转化为三维实体的精确指导。 平面制版的精确计算: 详细分解西式套装、东方式衬衫、复杂裙装等核心品类的标准省道、分割线、省道转移的数学原理与操作流程。重点讲解如何根据不同面料的缩水率和悬垂性调整纸样尺寸。 立体裁剪(Draping)的艺术: 详细演示如何在人台(Dress Form)上直接进行布料的裁剪、固定和塑形。内容覆盖褶皱、荷叶边、垂褶(Cowl)等复杂造型的实现技术。特别强调在立体裁剪中对“面料语汇”的理解,即不同骨架的布料如何在高低点形成自然或戏剧化的效果。 结构性支撑与填充技术: 剖析内衬、垫肩、衬朴(Interfacing)在构建服装廓形中的关键作用。教授如何选择不同克重和特性的衬朴材料,以支撑如西装驳头、帽型等需要长期保持稳定形态的部位。 第四部分:面料科学与材料的创新应用 理解材料的内在属性是实现设计意图的前提。本章提供关于纺织材料的专业知识,超越了简单的纤维分类。 纤维的微观世界: 细致区分天然纤维(棉、麻、丝、毛)与化学纤维(涤纶、锦纶、氨纶)的分子结构,及其对光泽度、透气性、耐磨性的影响。 面料的“手感”(Hand Feel)工程: 探讨纱线密度、织物结构(平纹、斜纹、缎纹、提花)如何共同决定面料的垂坠性、弹性与保暖性。附有针对不同类型服装(如风衣、晚礼服、运动装)的面料推荐矩阵。 后整理技术(Finishing Processes): 介绍印染、防泼水处理、抗皱技术、酵素洗等对服装最终外观和功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工业化流程。 第五部分:专业效果图与数字化表现的进阶技法 本章关注如何将最终的服装设计方案清晰、有力地传达给制作团队和市场。 动态人体比例的掌握: 教授如何绘制不同姿态下的人体骨架线,确保服装在运动中形态的准确性。重点在于捕捉服装“流动”的感觉,而非僵硬的站立姿态。 光影与材质的模拟: 详细讲解如何运用专业的素描和水彩技法来区分不同面料的质感。例如,如何用笔触的疏密和色彩的饱和度来表现皮革的光泽、雪纺的轻盈或粗花呢的颗粒感。 数字化设计流程的整合: 概述从二维草图到三维虚拟试衣(3D Digital Prototyping)的工作流程,探讨主流CAD软件在服装结构分解、数据化打版和虚拟渲染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提高设计效率并减少物理样衣的制作成本。 本书构建了一个从宏观文化视角到微观技术实践的完整知识体系,旨在培养设计者全面、系统的专业能力,使其能够驾驭服装设计全流程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细节处理,体现了出版方对目标读者的尊重。装帧坚实,纸张的克重和纹理都非常适合手绘工具的使用,无论是铅笔、彩铅还是马克笔,都能很好地承载色彩而不会洇开。我试着用几款常用的快干型酒精马克笔进行临摹和上色实验,效果出奇地好,色彩过渡自然,边缘控制精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每一个关键的造型旁边,都配有极其简短但精准的文字注释,这些注释并非是冗长的理论说教,而是针对特定设计元素的关键点提炼。比如,关于“廓形重塑”的几个案例,作者只是用寥寥数语点明了“肩线提升三公分”或“腰线内收至肋骨最窄处”这样的核心信息,精准得如同手术刀般直接指向问题核心。这使得学习过程非常高效,避免了在繁杂的理论中迷失方向,可以直接将重点投入到实践和观察上。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随时获取灵感和检验自己理解深度的工具书。

评分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所营造的“沉浸式学习环境”。它不只是给你看“什么”设计,而是让你体会“如何”去观察和捕捉设计。作者仿佛是一位耐心的导师,他没有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通过展示一系列不同角度、不同动态下的同一主题变奏,引导读者自己去总结规律。例如,书中有一组关于“风中飘扬的丝巾”的系列插图,从丝巾完全展开的瞬间到被身体牵引形成的复杂螺旋结构,每一步的过渡都处理得极为流畅自然,让我对空气动力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有了直观的认识。这种通过“案例对比”和“动态序列”来教授的设计方法论,远比干巴巴的理论讲解有效得多。读完它,我感觉自己看待街上行人的眼光都变得不一样了,我不再只是看到衣服的表面,而是开始自动分析它们的结构、受力点以及设计师的意图。这本书,对于想要从“制图者”跃升为“设计思考者”的读者来说,提供了绝佳的思维跳板。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时尚行业摸爬滚打的设计助理,我经常需要快速理解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服装语汇。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的“例”并非是单纯的当代时装,而是横跨了多个领域的精选。我看到了大量对经典剪裁的致敬,比如对巴洛克时期服饰中繁复堆叠的层次感,以及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解构主义思潮下,服装结构如何被打破与重组的精彩演绎。这种广博的视野,让我在面对客户天马行空的创意需求时,能够迅速找到历史的参照点和创新的突破口。书中对配饰,尤其是帽子和鞋履的描绘也十分到位,它们并非是依附于服装的背景板,而是独立的艺术品,其设计感和与服装的搭配逻辑被清晰地展示出来。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上了一堂高强度的全球时尚史速成课,只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通过最直观、最直击灵魂的“画”来传达的,极大地拓展了我对“设计语言”的理解边界。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不完美”,这种不完美恰恰是手绘艺术的精髓所在。我发现,在很多看似随意的笔触中,蕴含着作者对人体结构近乎偏执的尊重。它没有过度地美化或简化人体,而是真实地展现了布料如何在真实的身体上产生挤压、拉伸和堆积。比如,在表现紧身胸衣或皮革外套时,那种材料与皮肤之间产生的微妙张力,被刻画得极其真实,你甚至能“感觉”到那种束缚感。相比于很多追求极致光滑和完美对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作品,这本书中的每一笔都带着温度和生命力,充满了探索的痕迹。这种对真实物理反馈的关注,对于需要制作样衣的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它提醒我们,设计最终要落实到可穿着性上,而材料与身体的交互作用,是决定一件衣服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绝对不是一本可以被批量生产的流水线参考资料,它的价值在于其独一无二的“手作”灵魂。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的盛宴!那种带着淡淡的复古感和艺术气息的插画风格,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图鉴,但翻开之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服装美学和设计哲学的深度探索。作者在处理每一个款式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摹线条,而是融入了对不同面料质感、光影变化以及人体动态的细腻观察。比如,书中对褶皱的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不同材质的布料在受力或悬垂时产生的自然纹理,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我特别喜欢它对“流动感”的捕捉,无论是飘逸的长裙还是修身的西装,线条的走向都充满了生命力,让人感觉模特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纸面上走出来一样。而且,这种手绘的温度是打印出来的照片或电脑制图永远无法替代的,它充满了创作者的个性和情感,让人在学习技法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设计的乐趣和对美的追求。如果仅仅是想找一本参考图册,这本书可能略显“用力过猛”,因为它提供的远不止是“例”,而是一种思考方式的启蒙。

评分

还行,就是,,,。这污渍是怎么回事

评分

书挺好的,我很喜欢,这次买是满200扣100

评分

这本书还蛮好的我外甥女,买用了..说挺有帮助的

评分

?

评分

给孩子的,喜欢。

评分

款式有些落后了。

评分

不错呦,很详细。

评分

超级非常不满意。。。。。

评分

东西很好,给好评5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