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纹样全集》是目前采集中国古代纹样范围非常全面的大型出版物,全书计四卷,共1776页,收纳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的器物图案拓片和线描图2万余幅,可谓鸿篇巨制、包罗万象、精美绝伦,同类书中无出其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线描图是本书作者、我国工艺美术史专家吴山先生倾毕生精力积累的。在漫长的资讯和技术均不发达的年代里,他将硫酸纸蒙在收集来的纹样、器物图片上,将纹样用细笔重墨勾勒描摹下来,长年累月持之以恒,积存精美绝伦的手描纹样原稿足足五大纸箱。此等艰苦而精细的功夫,可谓分量十足,因此《中国纹样全集》可以说是世所仅有的一部中国纹样专业图典。
  纹样,中国古代称“纹镂”,现在称“图案”、“纹饰”、“花纹”、“花样”和“模样”。我国的纹样,渊远流长,从开创时期新石器时代算起,已有七八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名工巧匠,创造了各种纹样,内容题材的广泛,构成变化的多样,质量之精,数量之多,以及它所显示出的民族气魄、一贯的传统风格和独特的创造精神,在世界装饰史上是杰出的、罕见的。
  《 中国纹样全集》一书所收录的内容,历史跨度大,上下八千年。内容广博,包括有陶瓷、青铜、玉器、织绣、漆器、服饰、牙骨器、金银器、石刻、画像砖、画像石、瓦当、建筑装饰等。全书文字约40余万字;彩图约400余图;单色线图20000余图。
  该著作共计四卷:
  一卷: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春秋卷
  二卷:战国、秦、汉卷
  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
  四卷:宋、元、明、清卷
  每卷分“文版”、“图版”两部分编排。文版,对中国历代纹样的产生、演变、涵义、图案构成、色彩应用、装饰技法及风格特点等,均做详尽考释和阐述。
  图版,按照时代编排,再以品种分类,既可清晰看出纵的历史发展的系统性,又可看清横的时代概貌,同时又可清楚各品种纹样的艺术特色和其自身发展的传承性。图稿均注明年代、品名、出土地址或数据背景来源,翔实可靠。
  它既是一部学术著作、一部中国纹样历史全书,同样亦是一部专业工具书。本全集的出版,在全国是首部,填补了空白。
  吴山(1929-),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史学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张家港市人。1951年南京大学艺术系毕业。自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任教南京艺术学院,数十年来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图案、中国工艺美术史和江苏工艺美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在工艺美术总体研究方面,1987年完成了《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的编纂工作。全书包括陶瓷、织绣等31个大类、11875个辞条,250多万字,3100多幅插图;任主编,并撰写8000余辞条。该书较全面和历史地介绍了中国工艺美术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内容广博。1989年在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后,获“中国图书奖”等六项大奖。1991年台湾出版中文繁体字版《中国工艺美术辞典》,1992年获台湾“金鼎奖”。
  在工艺史研究方面,对中国工艺美术通史、专题史、断代史,均有深入研究。出版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合作),《中国历代装饰纹样》(四册),《中国八千年器皿造型》,《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艺术》(该书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大奖);20世纪80年代中期,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工艺美术部分词条的撰写。
  在民间工艺研究方面,对紫砂、刺绣、彩塑和剪纸等,都有较深人的研究。出版有《宜兴紫砂辞典》(主编、主要撰稿人之一)、《宜兴紫砂文化史》(合著)、《宜兴紫砂壶艺术》、《常熟花边针法》、《无锡惠山彩塑》和《百花齐放图集》(南京剪纸)(合著)。
  1956年,国画《燕子矶》获“江苏省一届青年美展”大奖。
  2005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中国纹样全集: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春秋卷》
壹 概说
一、新石器时代纹样
二、商、西周、春秋时期纹样
贰 装饰纹样的起源探索
一、几何形纹样
二、动物纹样
三、植物纹样
四、人物纹样
叁 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春秋时期纹样
一、新石器时代装饰纹样
(一)陶器纹样
(二)玉石器纹样
(三)骨、牙、木雕纹样
(四)编织纹样
二、商、西周、春秋时期装饰纹样
(一)青铜器纹样
(二)陶器纹样
(三)玉器纹样
(四)漆器纹样
(五)织绣纹样
(六)骨、牙、石雕纹样
肆 纹样的构成及其运用
一、新石器时代纹样的构成及其运用
(一)纹样的构成
(二)色彩的应用
(三)装饰技法
(四)纹样的运用
二、商、西周、春秋时期纹样的构成及其运用
(一)纹样的构成
(二)色彩的应用
(三)装饰技法
(四)纹样的运用
伍 纹样的特点和风格
一、新石器时代纹样的特点和风格
(一)黄河流域
(二)长江流域
(三)东南地区
(四)其他地区
二、商、西周、春秋时期纹样的特点和风格
(一)商代前期
(二)商代后期和西周前期
(三)西周后期和春秋前期
(四)春秋后期
陆 结语
一、新石器时代纹样
二、商、西周、春秋时期纹样
注释
附录
参考文献
图版
新石器时代
陶器纹样
玉石雕刻纹样
骨、牙、木雕纹样
织物、铜镜纹样
商·西周·春秋
铜器纹样
陶器、瓦当纹样
玉器纹样
骨、牙、蚌、石雕纹样
漆器纹样
织绣纹样
《中国纹样全集:战国·秦·汉卷》
壹 概说
一、战国
二、秦代
三、汉代
贰 战国、秦、汉时期纹样
一、画像砖和画像石纹样
(一)动物纹样
(二)人物纹样
(三)植物纹样
(四)几何形纹样
(五)建筑纹样
(六)风景纹样
二、铜器、铜镜、带钩纹样
(一)铜器纹样
(二)铜镜纹样
(三)带钩纹样
三、漆器纹样
四、织绣纹样
五、玉器纹样
六、陶器纹样
七、瓦当纹样
叁 纹样的构成及其运用
一、纹样的构成
(一)纹样形象的塑造
(二)各种构成骨式
(三)装饰字体
二、色彩的应用
三、装饰技法
四、纹样的运用
肆 战国、秦、汉纹样的风格及特点
伍 结语
《中国纹样全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壹 概说
一、魏晋南北朝
二、隋唐
三、五代
贰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纹样
一、雕刻纹样
(一)植物纹样
(二)动物纹样
(三)人物纹样
(四)几何形纹样
二、敦煌纹样
三、织绣纹样
四、陶瓷纹样
五、铜镜纹样
六、漆器纹样
七、金银器纹样
八、砖瓦纹样
叁 纹样的构成及其运用
一、纹样的构成
(一)纹样形象的塑造
(二)各种构成骨式
二、色彩的应用
三、装饰技法
四、纹样的运用
肆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纹样的风格及其特点
伍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中国纹样全集:宋·元·明·清卷》
壹 概说
一、宋代
二、元代
三、明代
四、清代
贰 宋、元、明、清时期纹样
一、瓷器纹样
(一)植物纹样
(二)动物纹样
(三)人物纹样
(四)山水纹样
(五)木叶装饰和剪纸贴花
二、织绣纹样
三、建筑彩画
四、漆器纹样
五、铜镜纹样
叁 纹样的构成及其运用
一、纹样的构成
(一)纹样形象的塑造
(二)各种构成骨式
二、色彩的应用
(一)织绣配色
(二)建筑彩画配色
(三)瓷器配色
(四)漆器配色
(五)几点配色经验
三、装饰技法
(一)陶瓷装饰技法
(二)织绣装饰技法
(三)建筑彩画技法
(四)漆器装饰技法
四、纹样的运用
肆 宋、元、明、清纹样的风格及其特点
伍 结语
(二)陶器纹样
商代陶器多灰陶。纹饰以几何形纹为主,其次是动物纹。几何形纹中有绳纹、圆圈纹、S纹、方格纹、篮纹和云雷纹等,其中以绳纹最为习见。动物纹中有饕餮纹、夔龙纹、鱼纹、蛇纹、兔纹等,其中以饕餮纹在陶器上大量拍印(一般用三个饕餮纹,组成二方连续纹),在商代中期较盛行。商的陶器中,以一种刻纹白陶最为优秀,在河南安阳和辉县都有出土,种类有豆、盘、罍和觯等器。白陶的形制、花纹和当时的青铜器基本一致。纹饰多刻成凸出纹,以动物作主纹,几何形为地纹。动物纹中有饕餮纹、夔纹、蝉纹等。几何形纹中以云雷纹和各种变形云雷纹较常见。图案骨式的构成有单独纹、二方连续纹和四方连续纹等。白陶的器形、纹饰,虽近似铜器,但亦具有自己的风格。以云雷纹为例,和青铜器中的云雷纹就有较大差异。(图五七)
西周陶器也以灰陶为多,纹饰基本和殷相同,无大变化。常见的有绳纹、方格纹、云雷纹和曲折纹等。
春秋陶器花纹,比西周更简单,主要饰绳纹和瓦纹。绳纹多施于鬲、釜、罐、盆、瓮和甑的腹部,瓦纹多施于鬲、釜肩部和盆的腹部。(图版396页一416页)
(三)玉器纹样
商代玉器大部为平面浮雕,立体圆雕较少。玉色有白、绿等,制作精致。形式有三种:雕成鸟、蝉、虎、象、鹿、兔、鱼等动物形;制成璧、珠、玉管、玉梳之类;制成刀、斧、戈、矛等形,作仪仗或玩赏之用。玉器纹饰,大多是云雷纹,其次是饕餮纹和兽面纹等。玉纹的运线,直纹较多,曲线和弧线较少见。有的器形为动物形象,一般只在外形轮廓作一大动势的勾勒,用线简洁,稚拙质朴,富有特征。动物纹样,兽只两足,鸟仅一足,和当时铜器兽鸟纹的形象是一致的。
……
纹样,我国古代称“纹镂”,现在称“图案”、“纹饰”、“花纹”、“花样”和“模样”。
我国的纹样,源远流长,从开创时期新石器时代算起,已有七八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名工巧匠,创造了各种纹样,内容题材的广泛,构成变化的多样,质量之精,数量之多,以及它所显示出的民族气魄、一贯的传统风格和独特的创造精神,在世界装饰史上是杰出的、罕见的。
我国的纹饰,具有一个鲜明特色:从内容到形式,多数具有明确的功利性和实用性,含有丰富的社会内涵,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当时当地的文化习俗、信仰、意志等。多数具有一定寓意,不是一种无目的的唯美虚饰。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纹样,主要装饰在陶器和玉器上,以几何形纹样为主。在艺术的处理上,已初步地体现出多样统一、平衡对称等特点,能随不同器形作出种种变化,协调妥适。反映出我国的纹样在萌芽时期,就已注重实用与美观结合、器形与装饰统一。原始纹样,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纯朴、浑厚、爽朗的艺术气质,说明我国远古先民的性格,从来就是健康、质朴和爱美的。
奴隶社会时期商周的青铜器,在世界青铜文化中独树一帜,附丽于青铜器上的各种纹饰手法独特,结构严谨。饕餮、夔纹等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纹样。造型的夸张、凝炼,装饰上的程式化,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国奴隶社会的文化,以青铜工艺为其主要特征,纹样也最为丰富,当时的陶器、玉器和牙骨器等纹饰,或多或少是受它的影响而发展。奴隶社会的纹样,由简单粗糙趋于精工成熟,由神秘奇特转向现实奔放,由严峻肃穆变为生动活跃,是我国纹样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时各种图案的构成骨式已基本完备。
我国的封建社会,自战国至鸦片战争,前后延续了二千三百多年。
战国的花纹,写实倾向逐渐替代了前一时期的奇异图案。新创有金银错纹样和前所未见的漆器装饰。流行纹饰有攻战、狩猎、龙凤、蟠螭等。其中以人物纹样最具代表性。崭新的采桑、渔猎和战斗等新装饰,描写了人民辛勤劳作、人兽搏斗、水陆攻战等生动、激烈的场面。随着这些新题材的出现,他们创造了一种“绘画式”的不规则(布局上分段、分格处理)新式样,这种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新纹样,为战国装饰艺术的独特之处。战国纹饰,既活泼又规整,带有浓郁的装饰风味和明显的地域特色。
说实话,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主要是抱着“查漏补缺”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纹样的资料汗牛充 мясо。但《中国纹样全集》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超预期。它没有停留在罗列图样上,而是深入挖掘了纹样背后的象征意义和哲学内涵。比如,我们习以为常的“回”字纹,在这本书里被赋予了“连绵不绝,生生不息”的宇宙观解读,瞬间让这个简单的几何图案变得厚重起来。我当时正在做一个关于宋代文人生活美学的课题,这本书里的许多宋徽宗时期的院体花鸟纹样的特写,那种清雅淡泊的韵味,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甚至开始思考,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极简”设计,是不是恰恰丢失了古人那种在繁复中寻求秩序与和谐的智慧。它不只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带领我们重塑东方审美观的“心法秘籍”。
评分我先生是个家具修复师,他最近接了一个清中期官帽椅的修复项目,为此他焦头烂额,因为原有的雕花细节缺失严重,需要根据时代风格进行复原。我们俩一起翻阅这套纹样全集时,简直是找到了救星。特别是那几册集中展示明清家具和建筑构件纹饰的部分,简直细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从榫卯结构上的装饰性雕刻,到面漆下隐约可见的暗纹,都被高清扫描并清晰标注了出处。他对照着书里的图例,比对了现存的几件类似器物图片,最终确定了最符合当时宫廷审美的纹饰组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它可能是一部令人惊叹的艺术画册;但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吃手艺饭”的匠人来说,它就是一本无法替代的“纹样圣经”,直接关系到作品的“神似”与否。
评分这本《中国纹样全集》简直是视觉的盛宴!我作为一个对传统艺术痴迷多年的爱好者,终于找到了一部可以让我大开眼界的宝藏。光是翻开第一册,就被那些繁复精美的细节所震撼。它不仅仅是图案的简单堆砌,更像是穿越时空与古代匠人对话。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到丝绸上的祥云瑞兽,再到瓷器上的海水江崖,每一种纹样背后似乎都藏着一个王朝的审美变迁和文化密码。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时期纹样风格演变的梳理,那种细腻的对比,让人清晰地看到艺术如何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又如何在某些关键节点回归本源。有时候,我只是盯着某一页看上一个小时,研究那些线条的疏密、色彩的搭配,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比任何现代设计书籍都要来得充实和有启发性。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极其出色,色彩还原度很高,即使是极浅的底纹和微妙的晕染,都能清晰可见,这对于做设计或者研究的人来说,简直太重要了。
评分说句实在话,一开始我还担心这套书会不会内容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毕竟“全集”两个字听起来就让人头皮发麻。但我错了,它做到了知识的普惠性。书里对纹样的分类极其清晰,即便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不太了解的朋友,也能很快通过目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比如“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等。我特意拿给一个学服装设计的朋友看,她平时对历史书不感兴趣,但她对书中关于唐代胡服织锦上的拜占庭风格交织纹路的部分赞不绝口,说这比她读过的所有外文纹样教材都要直观和震撼。全套四册的厚度本身就说明了内容的详实程度,但它没有靠篇幅取胜,而是靠内容的密度和准确性取胜。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精心整理过的数字图书馆,只不过载体是沉甸甸的纸张,提供的是触摸得到的、油墨的芳香。
评分我发现自己最近的创作灵感枯竭的问题迎刃而解了,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这套“全集”。我过去总觉得,只要多看一些现代插画集,就能找到方向,但结果往往是陷入同质化的怪圈。直到我开始研究这套书里的先秦到魏晋时期的抽象动物纹饰,那种野性、原始的力量感,简直像是电流一样击中了我。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原创力,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对文化基因的深刻理解和重新演绎。我开始尝试将那些古老图腾的结构逻辑,嫁接到现代的平面设计中,产生的化学反应非常奇妙——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锐利。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值得称赞,它没有用那种老套的博物馆图录的呆板布局,而是很巧妙地将“大图展示”与“局部特写”、“纹样解析图”穿插在一起,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很满意,感谢快递小哥下雨天也送货及时。书很赞,收到时候吓一跳,好大的盒,很有分量
评分还可以吧!看看还可以,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评分商品很不是错。商品很不是错。
评分比想象的厚实!!!很有实用性,找了很久
评分产品很好,快递给力。
评分寄递非常的快,优惠时购的,价钱也非常的好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看过你就会明白。多读书,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评分非常珍贵的一套文化书籍,棒棒哒,值得拥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