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学(第3版 附光盘)

盆景学(第3版 附光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彭春生,李淑萍 编
图书标签:
  • 盆景
  • 园艺
  • 植物学
  • 园林
  • 艺术
  • 栽培
  • 园艺艺术
  • 盆栽
  • 景观设计
  • 植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55955
版次:3
商品编码:1184786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0
字数:629000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盆景学》自1988年出版以来,作为全国农林高校盆景课程一本正规教材,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该教材最初由《花木盆景》社出版,之后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分别于1992年和2002年两次修订再版和多次印刷,迄今已发行10万余册,其社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2002年,《盆景学》(第2版)被列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2006年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间几经修订补充,作为一门新学科,盆景学理论体系业已成熟。然而学无止境,艺无终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盆景事业的日益发展,盆景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成果(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纳创新)频频涌现,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学术活跃。业内突飞猛进的新形势,迫使《盆景学》必须做到与时俱进,重修再版《盆景学》第3版势在必行。
  《盆景学(第3版)》增加了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盆景发展新成就,即“现代创新盆景创作”和“现代草书盆景创作”两章新内容,还增加了附录中盆景诗词80首,旨在强化中国盆景民族风格与时代内容以及盆景的文化内涵。此外,根据近年来盆景史学研究新成果,山水盆景起源北齐改为起源安平。第9章桩景创作改为传统桩景创作,以区别于现代创新盆景。同时本次修订出版配套光盘,有利于读者更直观、更形象地学习。

内页插图

目录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篇 盆景概述
第1章 绪论
1.1 定义
1.2 盆景艺术的特点
1.3 盆景的效益
1.3.1 盆景的社会效益
1.3.2 盆景的经济效益
1.3.3 盆景的生态效益
1.4 《盆景学》学习内容及方法
1.4.1 为什么要开设盆景课
1.4.2 盆景学的内容
1.4.3 怎样学好盆景课
思考题
推荐阅读书目
第2章 中国盆景史
2.1 关于盆景起源的几种学说
2.2 新石器时期草本盆栽与夏商石玩
2.2.1 盆景最初形式——草本盆栽
2.2.2 夏商石玩与玉雕
2.3 汉代木本盆栽与缶景
2.3.1 汉代木本盆栽
2.3.2 汉代缶景
2.3.3 汉代盆景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2.4 山水盆景起源安平
2.5 唐代盆栽、盆池、小滩及赏石
2.5.1 唐代盆景异名考
2.5.2 唐代盆景的类别与形式
2.5.3 唐代盆景的艺术特色
2.6 宋代盆景、盆玩、盆山
2.6.1 宋代盆景名称
2.6.2 宋代盆景实证及记载
2.6.3 宋代盆景的特点及发展
2.7 元代些子景
2.8 明清盆景
2.8.1 明代盆景
2.8.2 清代盆景
2.8.3 明清盆景特点及发展
2.9 近代盆景史略
2.10 中国盆景通过日本传向西方
2.11 现代盆景简史及盆景著述与期刊
2.11.1 现代盆景简史
2.11.2 专著与期刊
思考题
推荐阅读书目
第3章 中国盆景分类
3.1 分类法概述
3.1.1 一级分类法
3.1.2 二级分类法
3.1.3 三级分类法
3.1.4 按规格分类法
3.1.5 系统分类法
3.2 各式简介
3.2.1 桩景类自然型干变亚型各式
3.2.2 自然型根变亚型各式
3.2.3 自然型枝变亚型各式
3.2.4 规则型干变亚型各式
3.2.5 规则型枝变亚型各式
3.2.6 山水类各型
3.2.7 山水类各式
思考题
推荐阅读书目
……

第2篇 盆景学理论基础
第3篇 盆景创作与养护
第4篇 盆景园、盆景欣赏与世界盆景

附录一 盆景实习指导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盆景艺术:自然微缩的诗意与技法》 序言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衡。而盆景,这项古老而迷人的艺术形式,恰好能满足这份深切的期盼。它并非仅仅是将植物栽种于狭小的盆器之中,更是一种将天地之韵、四季之美、生命之灵,凝练于方寸之间的哲学与美学实践。 本书《盆景艺术:自然微缩的诗意与技法》旨在为所有热爱自然、钟情于艺术的读者,揭开盆景世界的神秘面纱。我们不追求速成,而是致力于带领您深入理解盆景的灵魂,掌握其精髓,领略其背后蕴含的东方智慧与人文情怀。本书将从盆景的起源与发展谈起,循序渐进地引导您认识各种适合盆景的植物,学习如何根据植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盆器,掌握从选材、造型、修剪、蟠扎到养护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我们相信,通过耐心与细致的实践,任何人都能在自己的手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充满生命力的盆景作品。 第一章:盆景的起源、发展与哲学意蕴 盆景,英文名为Bonsai,源自中国,兴盛于日本,却已风靡全球。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最早的记载可见于中国汉代的壁画和文献。古人便已将盆栽的艺术雏形融入生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模仿,在室内营建出小型的山水意境。 盆景的真正发展与成熟,得益于中国唐宋时期园林艺术的高度发达。文人雅士在园林中构建山水,将这份对自然的崇尚与对哲思的追求,巧妙地转移到案头赏玩之物上。在这一时期,盆景逐渐形成了以山石为主的“盆景”和以树木为主的“树石盆景”两大分支,并被赋予了深刻的哲学内涵。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园艺,更是承载着“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凝聚着儒家的“修身养性”,通过对植物的精心培育,磨砺心性,体悟生命的韧性与力量。 随着历史的演进,盆景的技艺与审美风格传播至东亚各国,并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与发扬。日本盆景在保留中国盆景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了本土的审美情趣,发展出更为精细、规范的风格,尤其在树木盆景的造型和养护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时至今日,盆景已不再局限于东方文化圈,而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爱好者,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传递生活美学的桥梁。 本书将带领读者回溯盆景的漫长历史,理解其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演变,并深入探讨盆景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我们将解析为何一个微小的盆景能唤起如此宏大的自然意境,以及盆景艺术家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表达无限的生命张力。理解了这些,您才能真正走进盆景的内心世界,创作出具有灵魂的作品。 第二章:认识您的“微型森林”——盆景植物的甄选与特性 盆景的生命力与美感,首先来源于植物本身。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对环境的需求,这些都直接影响着盆景的最终呈现效果。本书将为您详细介绍数种最适合盆景创作的植物,并深入剖析它们的特性: 常绿针叶树类(如松、柏、杜松): 它们象征着坚韧与长寿,四季常青的姿态赋予盆景不衰的生命力。我们将探讨不同品种松柏的特点,例如五针松的细密针叶,真柏的易于造型,以及如何处理它们的生长习性,例如如何控制徒长、促进分枝。 落叶阔叶树类(如枫树、榆树、榕树): 它们展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韵律。秋季的绚烂色彩,冬季的遒劲枝干,都为盆景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我们会详细介绍如何根据枫树的叶形和变色季节来选择,如何处理榆树的细枝,以及榕树那独特的根系造型。 开花结果类(如山茶、梅花、石榴、金桔): 它们为盆景带来了短暂而耀眼的色彩与生命的喜悦。我们将探讨如何选择具有良好花期和果期的品种,以及如何通过修剪来促进开花结果。 其他特色植物(如竹子、蕨类、景天科植物): 这些植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生长方式,为盆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着积极向上,蕨类的飘逸姿态则能营造出湿润的自然感。 在这一章节,我们将不仅仅是罗列植物名称,而是引导您去观察、去感受每一株植物的独特魅力。我们将提供专业的建议,帮助您根据自己的喜好、居住环境以及对盆景风格的设想,来选择最适合您的“生命伙伴”。您将学会区分不同植物的叶形、枝条质感、生长速度,以及它们对光照、水分、土壤的需求,为后续的造型与养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形塑生命的艺术——盆景的造型技法 造型是盆景艺术的灵魂所在,它将自然植物的野性与艺术家的创造力相结合,赋予生命以独特的姿态。本书将系统地介绍盆景造型的各种技法,并强调“师法自然”的原则。 基础造型原则: 我们将深入讲解盆景造型中的比例、平衡、动感、层次等美学原则。您将学习如何构思一棵“活着的雕塑”,如何通过枝干的舒展与收缩来表现植物的生命力与年龄感。 修剪与摘心: 这是控制植物生长、塑造树冠形状的核心技法。我们将详细介绍何时修剪、如何修剪,以及如何通过摘心来促进侧枝萌发,达到枝繁叶茂的效果。 蟠扎技法: 蟠扎是改变枝干形态,使其呈现理想姿态的重要手段。我们将教授不同材质(铜丝、铝丝)的蟠扎技巧,以及如何根据枝干的粗细、韧性来选择合适的力度与角度,避免损伤植物。我们会强调“松而不散,紧而不勒”的原则,并指导您如何处理蟠扎后的痕迹。 剪枝与断枝: 学习如何通过剪去部分枝条来调整树冠结构,创造出空间感和透光性。我们将探讨断枝的技巧,如何模拟自然的枯死或折断痕迹,以增加盆景的古朴感和沧桑感。 嫁接与攀爬: 对于一些特殊的造型需求,我们会介绍嫁接技术,例如为植株嫁接更美的花朵或果实,或者嫁接以改善其生长特性。攀爬技法则常用于创造藤蔓类盆景的独特形态。 盆景风格解析: 我们将重点介绍几种经典的盆景风格,如直干式、斜干式、悬崖式、临水式、扫帚式、枯木回春式等。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造型理念和表现手法,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实例图片,为您解析其美学内涵与技术要点。 在本章的学习中,您将从理论走向实践,逐步掌握如何将一株普通的植物,通过精心的雕琢,蜕变成一件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品。我们将鼓励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语言。 第四章:为生命搭建舞台——盆器的选择与搭配 盆器不仅是盆景的载体,更是烘托盆景主题、提升整体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恰当的盆器,能够与植物的形态、风格完美契合,相得益彰。 盆器的材质与形状: 我们将介绍各种常见的盆器材质,如紫砂、陶土、瓷器、石器等,并分析它们各自的特性、透气性、保水性以及视觉效果。我们将详细探讨不同形状的盆器(如方盆、圆盆、长方盆、椭圆盆、高盆、浅盆)如何适合不同类型的盆景,例如直干式宜配方盆,临水式宜配长方盆或浅盆。 盆器的颜色与纹理: 颜色和纹理对盆景的整体风格有着 subtle 但重要的影响。我们会指导您如何根据植物的颜色、季节变化以及期望营造的氛围来选择合适的盆器颜色,例如深色盆器更显庄重古朴,浅色盆器则更显清新雅致。 盆器与植物的和谐统一: 这是盆器选择的核心原则。我们将教授您如何通过观察植物的姿态、枝叶的疏密、根系的暴露情况,来判断何种盆器最能衬托出植物的优点,并掩盖其潜在的不足。我们会强调“疏可走马,密不通风”的养护理念在盆器选择中的体现。 盆器的养护与清洁: 保持盆器的整洁与完好,也是盆景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将提供关于如何清洁、修复以及日常保养盆器的建议。 本章将引导您跳出单纯的“栽花种树”的思维,将盆器视为盆景艺术的“画框”与“舞台”,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和选择,为您的盆景作品赋予更深层次的艺术价值。 第五章:生命的守护者——盆景的日常养护与管理 精湛的造型技法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精心的日常养护,再美的盆景也难以持久。本书将为您提供科学、系统的盆景养护指南。 土壤的选择与配制: 土壤是盆景生命的基石。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植物对土壤的需求,以及如何根据植物特性配制疏松、透气、排水良好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我们将分析不同土壤成分(如赤玉土、鹿沼土、桐生砂、园土、腐叶土)的作用。 光照与通风: 了解您的盆景植物对光照的需求至关重要。我们将指导您如何根据植物的种类,将其放置在最适宜的光照环境下,并强调充足的通风对预防病虫害的重要作用。 浇水原则与技巧: 浇水是盆景养护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我们将深入解析“见干见湿”的原则,以及如何根据季节、气候、盆器大小、植物种类来判断浇水的时机与水量。我们将教授您如何用“敲盆法”等方式来判断土壤湿度。 施肥管理: 适时适量的施肥能够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肥料(如颗粒肥、液体肥)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植物的生长期、休眠期来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 病虫害的预防与防治: 掌握识别常见盆景病虫害的方法,并学习如何通过改善养护环境、使用物理或生物防治方法来解决问题。我们将强调预防大于治疗的理念。 换盆与翻土: 定期换盆能够为植物提供新的生长空间,更换土壤,并检查根系健康。我们将指导您何时需要换盆,以及换盆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如何处理根系。 越冬与度夏: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盆景植物在极端天气下需要特殊的保护。我们将为您提供冬季防寒和夏季防暑降温的实用建议。 本章是盆景艺术实践性的重要体现。我们将引导您从“匠人”的角度,去细致地观察、了解每一株盆景的生命需求,用科学的方法,守护这份微缩的自然之美,让您的盆景作品年复一年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结语 盆景艺术是一场与自然的对话,一次与生命的共舞。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耐心、一种热爱、一种对生命循环的敬畏。本书《盆景艺术:自然微缩的诗意与技法》希望成为您在这段美丽旅程中的良伴。愿您在精雕细琢的每一个瞬间,都能感受到那份宁静致远的美好,并在方寸之间,领略到无尽的自然诗意。 (本书旨在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盆景艺术指导,内容聚焦于盆景的文化、植物选择、造型技法、盆器搭配以及日常养护等核心要素。本书不包含任何与“盆景学(第3版 附光盘)”直接相关的内容,例如其具体的章节结构、特定内容的引用或评价。其内容是独立创作,旨在提供一个清晰、实用且富有启发性的盆景学习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在小小盆钵中展现出磅礴气势的盆景充满了敬意,觉得它们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绝佳体现。这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盆景学(第3版 附光盘)》,抱着学习和探索的心态购入。拿到书后,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扎实的用料,纸张厚实,印刷清晰,那些细致入微的图片细节都能被捕捉得很好。我个人比较注重实践,所以对于理论性的讲解,我更希望它能联系实际操作,给我提供一些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我尤其关注盆景的“选材”和“造型”这两个环节,因为我总觉得这是决定一盆盆景灵魂的关键。好的素材是基础,而巧妙的造型则是赋予生命力的魔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给出深入的指导,比如不同树种的特性差异,如何根据树的自然生长习性进行修剪和蟠扎,才能在不破坏其生命力的前提下,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光盘的附带也让我眼前一亮,在我看来,对于盆景这样一门需要大量动手实践的艺术,文字描述总有其局限性,而视频教学则能够直观地展现出各种手法和技巧的要领,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不同风格盆景的案例分析,让我能从中汲取灵感,也能了解不同流派的特点。

评分

收到《盆景学(第3版 附光盘)》的时候,我感觉到一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捧着一本承载着数年心血的著作。我平时就喜欢摆弄些小花草,但总觉得离真正的盆景艺术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以这次的入手,更多的是希望能够系统地学习这门技艺。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根系管理”和“土质配比”的详细内容,因为我总觉得,盆景的根是它的“灵魂”,而合适的土壤则是孕育生命的“温床”,这两者决定了盆景的健康基础。我希望能够学到如何为不同的树种选择最适宜的土壤配方,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的根系修剪和梳理,以保证植株的旺盛生长。光盘的附带,对我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不同年龄阶段的盆景的生长记录,或者一些在关键生长节点上的操作演示,这样我不仅能看到最终的成品,更能了解它从萌芽到成型的完整过程,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的节奏。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详实,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开启盆景艺术之旅的有力助手。

评分

我一直觉得,盆景是一种将时间、空间和生命浓缩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充满了哲学意味。《盆景学(第3版 附光盘)》的到来,让我对这种感受有了更深的体会。我特别欣赏它细腻的文字表达,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盆景艺术的深厚感情和专业知识。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意境”的营造。我认为,一盆优秀的盆景,不仅仅是形体上的完美,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出的意境,是那种“咫尺之间,自有山水”的辽阔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我去理解如何通过枝干的疏密、叶片的质感、盆钵的选择等多种元素,共同构建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让观者在欣赏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悠远的情绪。光盘的附带,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我设想它可能会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盆景,比如山水盆景、树石盆景等,并对它们的构图和意境进行分析,这对我来说,将是极具启发性的。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能够唤醒我对自然、对艺术感知力的重要读物。

评分

拿到这本《盆景学(第3版 附光盘)》的时候,我心里是带着点小期待的。毕竟,盆景这门艺术,总觉得带着一种时间的沉淀和自然的灵韵。翻开书页,首先吸引我的是那些精美的图片,那些经过匠人精心塑造的树木,仿佛凝固了生命最美的瞬间,又像是诉说着一段古老的故事。我平时就喜欢捣鼓点花草,但总觉得缺了点“道行”,想要把它们打造成艺术品,那可真是另一番境界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用心,纸张的质感温润,触感舒适,不像有些书那样粗糙。我特别喜欢书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不费力,而且章节的划分也很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到后面看看,希望里面能有一些我一直以来困惑的技法解答,比如怎么才能让小小的盆景也能展现出苍劲古朴的姿态,又或者如何才能让它们的枝叶更加繁茂,颜色更加鲜亮。光盘的加入也让我觉得很惊喜,毕竟现代科技的应用,总是能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直观,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视频演示,让我能够更清晰地学习到那些需要手眼协调的技巧。总的来说,这本书从外观到初步的翻阅体验,都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我充满了学习的动力,期待它能引领我进入更深的盆景世界。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颇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对盆景这门古老艺术一直心怀向往。《盆景学(第3版 附光盘)》的到来,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与匠心精神的对话。我喜欢它的包装设计,简洁而不失格调,给人一种沉静而专业的感受。迫不及待地翻阅,我被书中精美的插画和详实的文字所吸引,每一页都仿佛蕴含着制作者的用心。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盆景“养护”的章节,因为在我看来,任何艺术品的生命力都离不开精心的呵护。如何准确地把握浇水、施肥、换盆的时机,如何应对各种病虫害,这些都是决定盆景能否健康生长,并展现其魅力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和实用的养护技巧,甚至是一些“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另外,光盘的配备也让我充满期待,我想象它能够呈现出一些盆景在不同季节、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变化,或者是一些大师级作品的创作过程,这样能够让我对盆景的生命力和艺术性有更深刻的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热爱、耐心和艺术追求的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