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共分为五个大部分,分别是古生物学总论、古无脊椎动物学、古脊椎动物学、古生态学和地球生物学以及地球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词条选择严格参照古生物学专业术语库。在体例上,以英语音标、英语释义、对应汉语名、汉语拼音注音、词源、例句(含汉语译文)和拓展词组为主要组成部分。在词汇释义和例句选择上紧扣专业主题,部分较为复杂的复合词术语中的单词也进行了单独释义。词源部分除了提供部分术语在该专业领域的缘起,还包含许多普通词汇的由来和演变,有助于了解该词汇的来龙去脉。该书兼顾专业和语言,融合了英汉科技专业词典和英语语言词典的双重特色。
王伟,女,山东省滨州人。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后 。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主讲教师。发表论文和专著多部。
在我接触到《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之前,我的古生物学文献阅读之路可谓是“步步惊心”。每一次阅读英文文献,都像是在打一场“词汇战”,稍有不慎就会被陌生的专业术语拖垮,进而导致对文章整体意思的理解出现偏差。这本集注的出现,无疑是我在这场“战斗”中遇到的最给力的“武器”。它最让我称赞的一点在于其“注”的质量。不同于市面上很多仅仅提供简单中文对应词的工具书,《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的注释非常详尽,它会深入到词语的起源、演变,以及在古生物学不同分支中的具体含义和应用。例如,对于一些描述地质年代的术语,书中会详细解释其地层依据、代表性的生物群,甚至还可能附带一些简图,这让我对地质年代的理解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此外,这本书在术语的收录上也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和前瞻性,很多我最近在研究中遇到的新词汇,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而且注释的深度也足够支持我的学术研究。可以说,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研究效率和学术严谨性。
评分坦白说,作为一个对古生物学充满热情的“门外汉”,我常常在阅读相关书籍或观看科普视频时,被那些专业术语所困扰。很多时候,一个我从未见过的英文词汇,就能让我停下思考,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但往往难以找到令人满意的解释。这本《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的出现,可以说是我探索古生物学奥秘过程中,一个非常宝贵的“领路人”。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英汉翻译,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为我解释了这些术语的来龙去脉。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生物分类和形态学术语的解释,它不仅仅给了我中文翻译,还会提供该术语的英文词源、在不同生物类群中的具体指代,甚至会提及一些与之相关的著名古生物学家或发现。这让我感觉,我不再是被动地记忆词汇,而是在学习一个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这本书的语言也十分精炼,即使是描述复杂的科学概念,也能够做到清晰易懂,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些令人惊叹的古生物世界。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古生物学理解的大门。
评分说实话,我买《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之前,对它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这样的工具书不少,很多都流于表面,翻译生硬,注释寥寥。但当我拿到这本书,翻开第一页,我的看法就彻底改变了。这本书的编辑团队显然是下了苦功的,他们不仅考虑到了普通学习者的需求,更深入挖掘了古生物学领域的专业特性。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易混淆”术语的处理,比如“taxon”和“taxonomic unit”,两者在中文里可能都会被翻译成“分类单元”,但书中却能辨析出它们在英文语境下的细微差别,以及它们各自的应用场景,这对于严谨的学术研究来说至关重要。而且,这本书的收录范围也非常广泛,从基本的化石类型、地层年代,到复杂的古生态学、古地理学概念,几乎涵盖了我能想到的所有方面。我曾遇到过一些非常生僻的古生物学分支的术语,在本子上找不到,网上也搜索不到清晰的解释,但在这本集注里,我竟然都找到了,并且解释得非常到位。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本好的工具书,不仅仅是翻译的堆砌,更是一种知识的梳理和提炼。《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为我打开了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古生物学知识世界。
评分拿到这本《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后,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不是指物理上的重量,而是指它所蕴含的知识分量。我是一名对古生物学充满好奇的业余爱好者,平时喜欢通过阅读一些科普读物和纪录片来了解这个领域。但往往在一些细节的地方,会被一些我从来没听过的英文词汇卡住,严重影响了阅读体验。这本集注的出现,可以说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它并没有像一些纯粹的词典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单词和翻译,而是用一种更加“讲故事”的方式,来阐释每一个术语的含义。比如,对于“trace fossil”(遗迹化石)的解释,书中不仅仅给出了中文翻译,还详细介绍了遗迹化石的种类,以及它们在研究生物行为、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价值,甚至还举例说明了一些著名的遗迹化石发现。这样的注释方式,让我觉得我在学习术语的同时,也在学习相关的知识背景,极大地满足了我这个“求知欲旺盛”的业余爱好者。这本书的语言也相当生动,即使是对于一些相对枯燥的科学概念,也能用清晰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
评分这本《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简直是我古生物学学习路上的“及时雨”!作为一名刚刚踏入这个迷人领域的研究生,我常常被那些晦涩难懂的英文文献和专有名词弄得头昏脑涨。好几次,我对着一篇介绍白垩纪恐龙的最新研究,硬生生地被几个专业术语卡住,不得不翻箱倒柜地找资料,效率低得让人抓狂。而这本集注的出现,简直像是一盏明灯,瞬间照亮了前方的道路。我特别喜欢它注释的详细程度,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中文翻译,还会对词语的词源、在古生物学中的具体含义、甚至是一些相关的研究背景都做了简要的说明。这使得我在理解英文原文时,能够触类旁通,不仅仅是“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例如,对于“plesiomorphy”这个词,书中不仅给出了“祖征”的翻译,还详细解释了它与“apomorphy”(衍征)的相对关系,以及在系统发生学分析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深入的讲解,让我在阅读时,感觉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旁边随时指导,极大地提升了我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清晰,英文术语、中文释义、注释等信息一目了然,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我甚至开始期待着我的下一篇英文文献阅读,因为我知道,有这本集注在手,我将不再畏惧那些“拦路虎”般的专业术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