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

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伟,周艳,李慷,赵妍 著
图书标签:
  • 古生物学
  • 术语
  • 英汉对照
  • 专业词汇
  • 地质学
  • 生物学
  • 词典
  • 参考书
  • 学术研究
  • 翻译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17823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754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英汉地学专业术语集注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01
字数:794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共分为五个大部分,分别是古生物学总论、古无脊椎动物学、古脊椎动物学、古生态学和地球生物学以及地球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词条选择严格参照古生物学专业术语库。在体例上,以英语音标、英语释义、对应汉语名、汉语拼音注音、词源、例句(含汉语译文)和拓展词组为主要组成部分。在词汇释义和例句选择上紧扣专业主题,部分较为复杂的复合词术语中的单词也进行了单独释义。词源部分除了提供部分术语在该专业领域的缘起,还包含许多普通词汇的由来和演变,有助于了解该词汇的来龙去脉。该书兼顾专业和语言,融合了英汉科技专业词典和英语语言词典的双重特色。

作者简介

  王伟,女,山东省滨州人。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后 。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主讲教师。发表论文和专著多部。

前言/序言


《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一本专为探索生命起源与演化之路的语言桥梁 在人类漫长的求知旅程中,对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好奇从未停歇。从岩石中沉默的遗骸,到地层里斑驳的印记,古生物学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地球生命史波澜壮阔的画卷。然而,这幅画卷的解读,离不开严谨的科学语言。古生物学,作为一门融合地质学、生物学、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其专业术语体系浩瀚而精深,且大量采用英文词汇,这无疑给中文语境下的学习者和研究者设置了一道天然的门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应运而生。本书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也不是一本涵盖古生物学所有知识点的百科全书。它更像是一本精心打磨的“字典”,一本“活的地图”,旨在为所有对古生物学怀有深厚兴趣,或致力于在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读者,提供一把解锁专业知识的钥匙,一座跨越语言障碍的坚实桥梁。 本书的核心价值:精准、系统、实用 《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精准的术语翻译、系统的分类梳理以及实用的学习导向。 首先,在精准方面,本书编纂团队汇聚了一批在古生物学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学者、翻译专家以及一线研究人员。他们不仅具备深厚的古生物学专业功底,更对英语的细微之处有着敏锐的感知。因此,本书对每一个术语的翻译都力求贴合其在古生物学语境下的准确含义,避免了生搬硬套或望文生义的误区。对于那些拥有多种潜在释义的词汇,本书会根据古生物学学科的特殊性,选取最贴切、最常用的译法,并辅以简要的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其特定含义。 其次,本书在系统性上进行了细致的考量。古生物学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从最基础的化石类型、地层学概念,到复杂的分类单元、演化机制,再到具体的形态学描述、地质年代划分等等,每个分支都拥有自己庞大而独立的术语体系。本书并非简单地将所有术语罗列,而是根据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将术语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和组织。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通过目录或索引,快速定位到自己所需的术语群。例如,关于脊椎动物古生物学的部分,会围绕“古脊椎动物(Paleozoology)”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动物的化石形态、骨骼结构、演化谱系等相关术语的解释。同样,对于无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则会涵盖“古无脊椎动物(Paleo-invertebrate)”下的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珊瑚等各类群的特有术语。地层学与古生物地理学的相关术语,如“地层(Stratigraphy)”、“古地理(Paleogeography)”、“生物地层(Biostratigraphy)”、“时限(Chronostratigraphy)”等,也得到了系统性的梳理。 再者,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其设计思路始终围绕着古生物学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本“翻译工具”,更是一本“学习辅助工具”。对于初学者而言,本书提供的清晰译名和简要解释,能帮助他们快速理解教材、论文中的专业概念,逐步建立起扎实的专业词汇基础。对于专业研究者而言,本书能够帮助他们在阅读英文文献时,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观点和研究细节,同时也能在撰写中文学术报告和论文时,找到最恰当的专业表述,提升学术交流的效率和质量。书中对于一些易混淆的术语,还会提供对比分析,指出其细微差别,避免读者产生误解。 本书的内容构成:精雕细琢的术语解析 《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的内容涵盖了古生物学领域的核心和前沿。其内容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但请注意,这并非一个完全独立的分类,许多术语会贯穿于不同的部分: 古生物学基础术语: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基石,包含了古生物学最基本、最核心的定义性术语。例如,“化石(fossil)”的定义及其分类(如遗迹化石 trace fossil、本体化石 body fossil);“古生物学(paleontology)”、“生物地层学(biostratigraphy)”、“古生态学(paleoecology)”、“古地理学(paleogeography)”、“生物演化(biological evolution)”等学科名称及其核心概念;“地层(strata)”、“地质年代(geological time scale)”、“化石记录(fossil record)”、“灭绝(extinction)”、“复苏(recovery)”等与时间、地层和生命演化过程相关的术语。 古生物分类与系统学术语: 这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另一重要维度。本书将详细解释各种生物类群的分类学单位,从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到种(species),以及在古生物学中常用的更细致的分类等级,如亚纲(subclass)、下纲(infraclass)、总目(superorder)、亚目(suborder)等。同时,会涉及“系统发生树(phylogenetic tree)”、“系统发生(phylogeny)”、“系统分类学(systematics)”、“属(genus)”、“种(species)”、“种群(population)”、“生物群(assemblage)”等描述生物亲缘关系和演化过程的术语。 古脊椎动物学相关术语: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之一,因为它涵盖了我们最熟悉的恐龙、古代哺乳动物、鱼类等。例如,关于古鱼类的术语,如“颌(jaw)”、“盾鳞(placoid scale)”、“硬鳞(ganoid scale)”、“鳍(fin)”;关于古两栖类和爬行类的术语,如“四肢(tetrapod)”、“羊膜卵(amniotic egg)”、“分叉趾(dichotomous limb)”、“爪(claw)”、“角(horn)”、“甲壳(carapace)”、“骨板(osteoderm)”、“脊椎(vertebra)”、“肋骨(rib)”、“头骨(skull)”、“下颌(mandible)”、“牙齿(tooth)”、“足迹(footprint)”、“巢穴(nest)”;关于古鸟类的术语,如“羽毛(feather)”、“翅膀(wing)”、“飞羽(flight feather)”、“喙(beak)”、“龙骨突(keel)”;关于古哺乳动物的术语,如“毛发(hair)”、“胎生(viviparity)”、“哺乳(lactation)”、“齿列(dentition)”、“门齿(incisor)”、“犬齿(canine)”、“臼齿(molar)”、“角(horn)”、“鹿角(antler)”、“蹄(hoof)”、“尾巴(tail)”、“肢体(limb)”等。具体到各类代表性动物,如“三叶虫(trilobite)”、“腕足动物(brachiopod)”、“菊石(ammonite)”、“珊瑚(coral)”、“恐龙(dinosaur)”、“猛犸象(mammoth)”、“剑齿虎(saber-toothed cat)”等。 古无脊椎动物学相关术语: 同样,无脊椎动物的化石种类繁多,其专业术语也十分庞杂。本书将涵盖“三叶虫(trilobite)”的各个身体部位(如头甲 glabella, 胸部 thorax, 尾甲 pygidium);“腕足动物(brachiopod)”的壳体结构(如腹壳 ventral valve, 背壳 dorsal valve, 锁孔 foramen, 齿槽 dental socket);“珊瑚(coral)”的骨骼结构(如隔壁 septa, 口盘 oral disc);“腹足类(gastropod)”的壳体(如螺塔 spire, 壳口 aperture, 厣 operculum);“双壳类(bivalve)”的壳体(如壳顶 umbo, 铰合 line, 肌肉痕 adductor scar);“头足类(cephalopod)”的壳体(如隔室 chamber, 虹管 siphuncle, 缝合线 suture);以及“棘皮动物(echinoderm)”、“海绵(sponge)”、“苔藓虫(bryozoan)”等类群的特有术语。 古生物形态学与解剖学术语: 详细描述化石形态的专业词汇。例如,“背部(dorsal)”、“腹部(ventral)”、“前端(anterior)”、“后端(posterior)”、“侧部(lateral)”、“内侧(medial)”、“外侧(lateral)”、“近端(proximal)”、“远端(distal)”、“对称(symmetry)”、“不对称(asymmetry)”、“表面(surface)”、“纹理(texture)”、“雕刻(sculpture)”、“沟(groove)”、“脊(ridge)”、“瘤(tubercle)”、“刺(spine)”、“缝(suture)”、“孔(foramen)”、“瓣(lobe)”、“瓣片(leaflet)”、“纹理(sculpture)”、“表面(surface)”、“凹陷(depression)”、“隆起(protuberance)”、“骨化(ossification)”、“愈合(fusion)”、“分叉(furcation)”、“插入(insertion)”等。 地层学与古生物地理学术语: 描述岩石层序、地质年代以及生物分布的术语。例如,“地层(strata)”、“层型(stratotype)”、“界线层型(boundary stratotype)”、“层序(sequence)”、“超群(supergroup)”、“群(group)”、“组(formation)”、“段(member)”、“层(bed)”、“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火成岩(igneous rock)”、“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不整合(unconformity)”、“整合(conformity)”、“同生(syngenetic)”、“后生(epigenetic)”、“相(facies)”、“沉积相(sedimentary facies)”、“古环境(paleoenvironment)”、“古地理(paleogeography)”、“古气候(paleoclimate)”、“生物地理区(biogeographic province)”、“迁移(migration)”、“扩散(dispersal)”、“隔离(isolation)”、“演化中心(center of evolution)”、“演化辐散(evolutionary radiation)”等。 演化与生物学概念术语: 涉及生命演化过程的理论和概念。例如,“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适应(adaptation)”、“性状(trait)”、“突变(mutation)”、“遗传(inheritance)”、“基因(gene)”、“DNA”、“RNA”、“分子钟(molecular clock)”、“同源(homology)”、“同功(analogy)”、“趋同演化(convergent evolution)”、“趋异演化(divergent evolution)”、“适应辐射(adaptive radiation)”、“物种形成(speciation)”、“种群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演化速率(rate of evolution)”、“古种群(paleopopulation)”、“古演化(paleoevolution)”、“种群分化(population divergence)”、“杂交(hybridization)”、“基因流(gene flow)”、“适应度(fitness)”、“表型(phenotype)”、“基因型(genotype)”、“分子演化(molecular evolution)”等。 本书的特色与优势 注重语境: 本书并非简单地提供词条与译名,而是力求根据术语在古生物学中的实际应用场景,提供最贴切的释义。对于一些多义词,会重点突出其在古生物学领域的特定含义。 权威性: 译名和解释都经过了专家审阅,确保了学术上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易于查阅: 采用清晰的编排方式,配以详细的索引,方便读者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持续更新(设想): (此点为对未来可能性的设想,在简介中可不提及,但这是图书发展的重要方向)古生物学是不断发展的学科,新术语、新概念层出不穷。一本优秀的术语集,应具备持续更新的潜力,以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 适用读者群体 《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面向的读者群体非常广泛: 高校古生物学、地质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学生: 在学习专业课程、阅读教材和文献时,本书将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 古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人员: 在阅读英文研究论文、撰写学术报告和论文时,能够帮助您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专业术语。 地质、博物馆、科普教育等相关领域的从业者: 能够提升专业知识的准确性和传达的清晰度。 对古生物学怀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 帮助您跨越语言障碍,更深入地理解古生物学的奥秘。 需要进行古生物学相关翻译工作的译者: 提供权威、准确的专业术语参考。 结语 《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的出版,填补了中文古生物学专业术语翻译领域的空白,为国内古生物学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了一部权威、实用、系统的参考工具书。它将助力您在探索生命演化史的伟大征程中,更加自信、高效地前行,拨开语言迷雾,深入理解那些沉默在岩石中的远古故事。这是一本关于语言的工具书,更是一本关于知识的钥匙,它将协助您打开通往精彩纷呈的古生物学世界的大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简直是我古生物学学习路上的“及时雨”!作为一名刚刚踏入这个迷人领域的研究生,我常常被那些晦涩难懂的英文文献和专有名词弄得头昏脑涨。好几次,我对着一篇介绍白垩纪恐龙的最新研究,硬生生地被几个专业术语卡住,不得不翻箱倒柜地找资料,效率低得让人抓狂。而这本集注的出现,简直像是一盏明灯,瞬间照亮了前方的道路。我特别喜欢它注释的详细程度,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中文翻译,还会对词语的词源、在古生物学中的具体含义、甚至是一些相关的研究背景都做了简要的说明。这使得我在理解英文原文时,能够触类旁通,不仅仅是“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例如,对于“plesiomorphy”这个词,书中不仅给出了“祖征”的翻译,还详细解释了它与“apomorphy”(衍征)的相对关系,以及在系统发生学分析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深入的讲解,让我在阅读时,感觉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旁边随时指导,极大地提升了我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清晰,英文术语、中文释义、注释等信息一目了然,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我甚至开始期待着我的下一篇英文文献阅读,因为我知道,有这本集注在手,我将不再畏惧那些“拦路虎”般的专业术语。

评分

拿到这本《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后,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不是指物理上的重量,而是指它所蕴含的知识分量。我是一名对古生物学充满好奇的业余爱好者,平时喜欢通过阅读一些科普读物和纪录片来了解这个领域。但往往在一些细节的地方,会被一些我从来没听过的英文词汇卡住,严重影响了阅读体验。这本集注的出现,可以说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它并没有像一些纯粹的词典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单词和翻译,而是用一种更加“讲故事”的方式,来阐释每一个术语的含义。比如,对于“trace fossil”(遗迹化石)的解释,书中不仅仅给出了中文翻译,还详细介绍了遗迹化石的种类,以及它们在研究生物行为、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价值,甚至还举例说明了一些著名的遗迹化石发现。这样的注释方式,让我觉得我在学习术语的同时,也在学习相关的知识背景,极大地满足了我这个“求知欲旺盛”的业余爱好者。这本书的语言也相当生动,即使是对于一些相对枯燥的科学概念,也能用清晰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

评分

坦白说,作为一个对古生物学充满热情的“门外汉”,我常常在阅读相关书籍或观看科普视频时,被那些专业术语所困扰。很多时候,一个我从未见过的英文词汇,就能让我停下思考,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但往往难以找到令人满意的解释。这本《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的出现,可以说是我探索古生物学奥秘过程中,一个非常宝贵的“领路人”。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英汉翻译,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为我解释了这些术语的来龙去脉。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生物分类和形态学术语的解释,它不仅仅给了我中文翻译,还会提供该术语的英文词源、在不同生物类群中的具体指代,甚至会提及一些与之相关的著名古生物学家或发现。这让我感觉,我不再是被动地记忆词汇,而是在学习一个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这本书的语言也十分精炼,即使是描述复杂的科学概念,也能够做到清晰易懂,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些令人惊叹的古生物世界。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古生物学理解的大门。

评分

在我接触到《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之前,我的古生物学文献阅读之路可谓是“步步惊心”。每一次阅读英文文献,都像是在打一场“词汇战”,稍有不慎就会被陌生的专业术语拖垮,进而导致对文章整体意思的理解出现偏差。这本集注的出现,无疑是我在这场“战斗”中遇到的最给力的“武器”。它最让我称赞的一点在于其“注”的质量。不同于市面上很多仅仅提供简单中文对应词的工具书,《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的注释非常详尽,它会深入到词语的起源、演变,以及在古生物学不同分支中的具体含义和应用。例如,对于一些描述地质年代的术语,书中会详细解释其地层依据、代表性的生物群,甚至还可能附带一些简图,这让我对地质年代的理解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此外,这本书在术语的收录上也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和前瞻性,很多我最近在研究中遇到的新词汇,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而且注释的深度也足够支持我的学术研究。可以说,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研究效率和学术严谨性。

评分

说实话,我买《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之前,对它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这样的工具书不少,很多都流于表面,翻译生硬,注释寥寥。但当我拿到这本书,翻开第一页,我的看法就彻底改变了。这本书的编辑团队显然是下了苦功的,他们不仅考虑到了普通学习者的需求,更深入挖掘了古生物学领域的专业特性。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易混淆”术语的处理,比如“taxon”和“taxonomic unit”,两者在中文里可能都会被翻译成“分类单元”,但书中却能辨析出它们在英文语境下的细微差别,以及它们各自的应用场景,这对于严谨的学术研究来说至关重要。而且,这本书的收录范围也非常广泛,从基本的化石类型、地层年代,到复杂的古生态学、古地理学概念,几乎涵盖了我能想到的所有方面。我曾遇到过一些非常生僻的古生物学分支的术语,在本子上找不到,网上也搜索不到清晰的解释,但在这本集注里,我竟然都找到了,并且解释得非常到位。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本好的工具书,不仅仅是翻译的堆砌,更是一种知识的梳理和提炼。《英汉古生物学专业术语集注》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为我打开了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古生物学知识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