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清华大学教材。全书系统介绍高分子的合成原理及其化学反应,并扼要介绍了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全书共分10章,包括绪论、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合、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离子聚合、开环聚合、配位聚合、逐步聚合和聚合物的化学反应。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高分子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本专业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在“清华大学教材立项建设项目”(2014)和“清华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2015)的资助下编写的。
本书系统讲述了高分子的合成原理及其化学反应,并扼要介绍了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
全书共分10章,包括绪论、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合、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离子聚合、开环聚合、配位聚合、逐步聚合和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高分子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唐黎明,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自1999年以来一直承担高分子化学教学工作,为《高分子化学》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庹新林:清华大学化工系副教授,参与《高分子化学》教学工作。
第1章绪论
1.1引言
1.2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1.2.1单体、聚合物和齐聚物
1.2.2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和单体单元
1.2.3聚合度和相对分子质量
1.2.4均聚物、共聚物和共混物
1.3高分子的分类和命名
1.3.1高分子的分类
1.3.2高分子的命名
1.4聚合物和聚合反应的类型
1.4.1根据聚合物组成和结构分类
1.4.2根据聚合机理分类
1.4.3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1.5高分子的发展历史
习题
第2章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
2.1引言
2.2聚合物的近程结构
2.2.1高分子链的化学组成
2.2.2单体单元的键接方式
2.2.3共聚物的序列结构
2.2.4分子链的几何形状
2.2.5高分子的立体化学结构
2.3聚合物的远程结构
2.3.1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3.2分子链的构象及柔性
2.4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
2.4.1分子间相互作用
2.4.2聚集态结构
2.5聚合物的热转变
2.6聚合物的性能
2.6.1聚合物的力学性能
2.6.2聚合物的其他性能
习题
第3章自由基聚合
3.1引言
3.2链式聚合的单体
3.2.1单体的类型
3.2.2取代基对单体聚合选择性的影响
3.3链式聚合热力学
3.3.1聚合热力学分析
3.3.2聚合上限温度
3.4自由基聚合机理
3.4.1自由基的反应性
3.4.2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
3.4.3自由基聚合的机理特征
3.5引发剂及引发作用
3.5.1引发剂种类及引发反应
3.5.2引发剂分解动力学
3.5.3引发效率
3.5.4引发剂的选择
3.5.5其他引发作用
3.6自由基聚合速率
3.6.1聚合过程
3.6.2聚合速率的测定
3.6.3恒速期的聚合速率方程
3.6.4速率常数的测定
3.6.5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3.7自动加速现象
3.7.1凝胶效应
3.7.2沉淀效应
3.7.3聚合速率的变化类型
3.7.4模板聚合中的加速效应
3.8动力学链长与聚合度
3.8.1动力学链长
3.8.2无链转移时的聚合度
3.8.3温度对聚合度的影响
3.9链转移反应与聚合度
3.9.1链转移对聚合度的影响
3.9.2向单体转移
3.9.3向引发剂转移
3.9.4向溶剂或链转移剂的转移
3.9.5向聚合物转移
3.10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3.10.1歧化终止时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3.10.2偶合终止时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3.10.3实际聚合体系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3.11阻聚和缓聚
3.11.1阻聚剂的类型及作用机理
3.11.2烯丙基类单体的自阻聚作用
3.11.3阻聚效率
3.11.4利用阻聚反应测定引发速率
3.12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3.12.1活性聚合的发展简史
3.12.2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机理
3.12.3氮氧自由基控制聚合(NMP)
3.12.4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3.12.5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
3.12.6综合讨论与比较
习题
第4章自由基共聚合
4.1引言
4.1.1共聚物的分类和命名
4.1.2共聚的重要性
4.2二元共聚物组成方程
4.3典型共聚物组成曲线
4.3.1理想共聚(r1r2=1)
4.3.2交替共聚(r1=r2=0)
4.3.3无恒比点的非理想共聚(r1>1,r2<1或r1<1 r2="">1)
4.3.4有恒比点的非理想共聚(r1<1,r2<1)
4.3.5嵌段共聚(r1>1,r2>1)
4.4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
4.4.1定性描述
4.4.2共聚物的平均组成
4.4.3共聚物组成的控制方法
4.5共聚物的序列结构
4.6竞聚率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4.6.1竞聚率的测定
4.6.2竞聚率的影响因素
4.7单体与自由基的活性
4.7.1单体及自由基的活性次序
4.7.2取代基对单体及自由基活性的影响
4.8Q�瞖方程
4.9共聚交联和互穿聚合物网络
4.9.1共聚交联
4.9.2互穿聚合物网络
4.10重要的共聚物
4.10.1乙烯类共聚物
4.10.2氯乙烯类共聚物
4.10.3苯乙烯类共聚物
4.11序列可控聚合
习题
第5章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
5.1引言
5.2本体聚合
5.2.1本体聚合的特点
5.2.2本体聚合的应用
5.3溶液聚合
5.3.1溶液聚合的特点
5.3.2溶液聚合的应用
5.3.3其他溶液聚合
5.4悬浮聚合
5.4.1悬浮聚合的特点
5.4.2液液分散和成粒过程
5.4.3分散剂和分散作用
5.4.4悬浮聚合的应用
5.5乳液聚合
5.5.1乳液聚合的特点
5.5.2乳液聚合的原料
5.5.3乳化剂及其作用
5.5.4聚合机理
5.5.5聚合动力学
5.5.6乳液聚合的应用
5.5.7其他乳液聚合技术
5.6不同聚合方法的比较
习题
第6章离子聚合
6.1引言
6.1.1离子聚合的特点
6.1.2离子聚合的应用
6.2阴离子聚合
6.2.1碳阴离子
6.2.2单体
6.2.3引发剂及引发反应
6.2.4引发剂与单体的匹配
6.2.5阴离子聚合反应机理
6.2.6活性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6.2.7阴离子聚合的影响因素
6.2.8活性阴离子聚合的应用
6.2.9基团转移聚合
6.3阳离子聚合
6.3.1碳阳离子
6.3.2单体
6.3.3引发剂及引发反应
6.3.4阳离子聚合机理
6.3.5阳离子聚合动力学
6.3.6阳离子聚合的影响因素
6.3.7阳离子聚合的应用
6.3.8活性阳离子聚合
6.4不同链式聚合的比较
6.5离子共聚
6.5.1离子共聚的特点
6.5.2溶液丁苯橡胶
6.6聚合物分子工程与分子自组装
习题
第7章开环聚合
7.1引言
7.2环状单体的聚合能力
7.2.1环烷烃的开环聚合能力
7.2.2杂环化合物的开环聚合能力
7.3开环聚合的机理
7.4环醚的开环聚合
7.4.1环氧化合物的开环聚合
7.4.2四元环醚和五元环醚的开环聚合
7.4.3聚甲醛的制备
7.5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
7.6其他单体的开环聚合
7.6.1环酯的开环聚合
7.6.2环亚胺的开环聚合
7.6.3环硫醚的开环聚合
7.6.4环烯烃的开环易位聚合
7.6.5螺环化合物的开环聚合
7.7元素有机高分子和无机高分子
7.7.1聚硅氧烷
7.7.2聚磷腈
7.7.3聚硫
7.7.4聚氮化硫
习题
第8章配位聚合
8.1引言
8.2聚合物的立体异构
8.2.1聚合物的结构异构
8.2.2聚合物的立体异构及其图示
8.2.3立构规整度的测定
8.2.4立构规整度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8.3配位聚合的基本概念
8.4配位聚合的单体及引发剂
8.4.1配位聚合的单体
8.4.2配位聚合引发剂的类型及性能要求
8.4.3Ziegler�睳atta引发剂
8.5α�蚕┨�的配位聚合
8.5.1配位聚合的定向机理
8.5.2链转移及链终止
8.5.3配位聚合动力学
8.6共轭二烯烃的配位聚合
8.6.1二烯烃配位聚合的引发剂
8.6.2二烯烃配位聚合的机理
8.7配位聚合实施方法
8.7.1溶液聚合
8.7.2本体聚合
8.8配位聚合的重要产品
8.8.1聚丙烯
8.8.2高密度聚乙烯
8.8.3乙丙橡胶
8.8.4顺丁橡胶
8.8.5异戊橡胶
8.9茂金属引发剂
习题
第9章逐步聚合
9.1引言
9.2逐步聚合反应的单体
9.2.1单体的官能团及官能度
9.2.2单体的类型
9.2.3单体的活性
9.3逐步聚合的分类
9.3.1按照反应机理分类
9.3.2按照生成聚合物的几何形状分类
9.3.3按照单体类型分类
9.3.4按照聚合的平衡特性分类
9.4线形逐步聚合机理
9.4.1线形缩聚的特征——逐步与平衡
9.4.2官能团等活性概念
9.4.3反应程度概念
9.4.4限制分子链增长的因素
9.4.5逐步聚合中的副反应
9.4.6线形缩聚与自由基聚合的对比
9.5逐步聚合动力学
9.5.1不可逆条件下的线形逐步聚合动力学
9.5.2平衡逐步聚合动力学
9.5.3其他缩聚反应动力学
9.6线形逐步聚合中聚合度的控制
9.6.1反应程度和平衡常数对聚合度的影响
9.6.2利用端基封锁法控制聚合度
9.6.3提高聚合度的措施
9.7线形逐步聚合中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9.8逐步聚合实施方法
9.8.1熔融缩聚
9.8.2溶液缩聚
9.8.3界面缩聚
9.8.4固相缩聚
9.9重要的线形逐步聚合产品
9.9.1涤纶
9.9.2聚酰胺
9.9.3聚碳酸酯
9.9.4其他线形缩聚物
9.10体形逐步聚合
9.10.1预聚物的类型
9.10.2凝胶点的预测
9.10.3凝胶点的测定
9.11重要的体形逐步聚合产品
9.11.1聚氨酯
9.11.2酚醛树脂
9.11.3环氧树脂
9.11.4不饱和聚酯
9.11.5聚硅氧烷
9.12高度支化聚合物
9.12.1树枝状聚合物
9.12.2超支化聚合物
9.13链式增长缩聚反应
习题
第10章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10.1引言
10.2聚合物化学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0.2.1聚合物化学反应的特点
10.2.2聚合物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10.3聚合物的相似转变
10.3.1纤维素的化学反应
10.3.2聚醋酸乙烯酯的转化
10.3.3芳环侧基上的取代
10.3.4氯化
10.3.5环化反应
10.3.6聚丙烯酰胺的阳离子化
10.4聚合度变大的化学反应
10.4.1接枝
10.4.2嵌段共聚物
10.4.3扩链
10.4.4交联
10.5聚合物的降解与老化
10.5.1热降解
10.5.2氧化降解
10.5.3光降解和光氧化
10.5.4力化学降解
10.5.5化学降解
10.5.6生物降解
10.6聚合物的老化和防老化
10.7超分子聚合物
习题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教科书中的一股清流。市面上很多教材,要么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要么是色彩单调的插图,看得人头晕眼花。但这本书不同,它采用了大量的彩色插图和图表,每一个都精心设计,能够非常直观地展示出高分子的结构、反应机理以及应用场景。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高分子材料性能与其结构之间关系的图示,那些三维的模型和剖面图,清晰地呈现了分子链的排布、结晶度、交联密度等因素如何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光学性能。这比纯粹的文字描述要有效得多,让我能迅速建立起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联系。而且,每章的末尾都有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和习题,这些题目涵盖了不同难度和类型,既有巩固基础知识的,也有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做完这些题目,我感觉自己对内容的掌握程度又上了一个台阶,也对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评分作为一个在实验室里摸爬滚打多年的研究者,我经常需要查阅各种专业书籍。而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超预期。它不仅在理论层面梳理得非常清晰,更重要的是,在对实验方法的描述上,也非常详尽和实用。书中的许多章节都详细介绍了不同聚合反应的实验条件、操作步骤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例如,在介绍自由基聚合时,作者不仅讲解了引发剂的选择、单体浓度、温度控制等关键因素,还列举了多种常用的聚合技术,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这对于我这样的实验人员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参考资料。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我需要的时候,总能给出最切实的指导和建议,让我能够更高效、更准确地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涵盖了高分子化学最基础的单体聚合、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等内容,还深入探讨了许多前沿的研究方向,比如智能高分子、生物医用高分子、绿色高分子等。作者在介绍这些新领域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研究成果,而是深入剖析了相关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面临的挑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自组装”在高分子领域的应用那一章印象深刻,作者详细讲解了利用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如何构建具有复杂结构的有序高分子材料,以及这些材料在纳米技术、药物递送等领域的巨大潜力。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学科的严谨性,又能体会到其前沿性和创新性。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能够引领读者进入高分子科学前沿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我才刚翻开几页,就被它严谨又不失趣味的叙述方式吸引住了。作者在解释基本概念时,并没有像很多教材那样直接抛出晦涩的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生活中的实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比如,在讲解高分子的链结构时,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抽象的化学式上,而是将其类比为一串串连接起来的珠子,又或者是像搭积木一样,不同单体如何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的聚合物。这种“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抓住核心要点,不再被那些复杂的术语吓倒。而且,书中对历史背景的介绍也做得相当到位,能够了解到高分子化学的发展脉络,以及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突破难关,最终奠定学科基础的,这让我对这门学科充满了敬意。我觉得,对于那些想要真正理解高分子化学,而不是仅仅记住几个公式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耐心细致地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你的心田,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奥秘。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有着独特的魅力,使得枯燥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他善于运用各种比喻和类比,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具象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解高分子链的运动时,作者将其比作是一群人在跳舞,有的动作幅度大,有的幅度小,不同链段的运动方式不同,这直接影响到材料的宏观性能。这种生动的描述,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的分子世界,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高分子链的动态变化。而且,作者在叙述中常常穿插一些历史轶事和有趣的故事,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高分子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这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单调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愉快的探索和学习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