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出1箱小确幸

烤出1箱小确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笛子 著
图书标签:
  • 烘焙
  • 甜点
  • 食谱
  • 美食
  • 生活
  • 幸福
  • 小清新
  • 治愈
  • 新手入门
  • 下午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9109807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2021
品牌:公元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4
字数: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适合全年销售(目前可作重点推广)
  80后的我们这一代,多半与笛子有着相似的关于“吃”的共同回忆。残存着食物短缺阴影的童年,祖母小心捧出红纸包着的三五块桃酥;生病发烧时一小勺、一小勺吃着黄桃罐头;中学小卖部里的老式面包一块钱一个,课间结伴一起去买;初恋约会时吃到提拉米苏,有点儿苦,柔软得像小男友的眼神……然后我们陆续长大、成家,开始为了家人的健康和自己的身材担忧,留心收集低油低脂的甜点配方。原来一路上小小的幸福感,都与味道相关。
  笛子写在这本书里的平淡却真诚的一款款点心,帮我串联了整个回忆。笛子的真诚不止于此——更像是她的手来握着你的手,仔仔细细直到教会你为止。我想读者们也会和我一样,在每个步骤里发现作者的细心和熨帖。
  祝你也在这本书里想起漫长岁月里曾经温暖过你的那些时刻,也祝你跟随这本书,开启用小小的烤箱收集幸福感的新时光。

内容简介

  本书集结了作者多年总结的烘焙大法,60个深受喜欢的高人气品种,包括面包、蛋糕、饼干和甜品等。图文搭配给人一种清新时尚的视感,详细的步骤和过程图,以及烘焙小贴士,让有意尝试烘焙又诸多担心的年轻一族,也能轻易上手,轻松感受来自烘焙的快乐。

作者简介

  笛子,本名欧丽,80后家庭主妇一枚,职业教师,人生的经历非常简单,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爱吃爱玩,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从学生时代就喜欢自己DIY食物,是不折不扣的吃货。2007年*一次拿起相机拍自己做的菜,却意外地发现镜头的那边,光和影交织的色香味格外诱人,从此爱上了拍照,一发不可收拾。2008年在搜狐创建美食博客,2009年在新浪创建美食博客,至今已有近千万的点击率,给多家杂志提供美食稿件,活跃于各大美食网站和论坛。著有《特懒的懒人菜》。

目录

巧手蛋糕
戚风蛋糕 52
奶油蛋糕卷 56
枣泥蛋糕 60
蓝莓磅蛋糕 64
蛋糕甜甜圈 67
奶油杯子蛋糕 70
椰香蔓越莓玛芬 74
玛德琳蛋糕 77
经典布朗尼 80
酸奶慕斯 84
提拉米苏 88
大理石乳酪蛋糕 93
栗子蒙布朗 97
双色华夫饼 100
棒棒糖蛋糕 104

造型并干
柚子酱饼干 110
葱香苏打饼干 113
果酱小圆饼 116
棒棒糖饼干 119
圣诞糖霜饼干 122
猫爪饼干 126
曲奇饼干 130
蔓越莓饼干 133
巧克力奇普饼干 136
玻璃心饼干 139

酥、挞、派
蝴蝶酥 144
绿豆酥饼 148
云腿酥饼 152
老式桃酥 156
果仁酥饼 159
蛋挞 163
椰子挞 167
黄桃派 170
肉桂苹果派 173
香蕉派 177

其他甜点
马卡龙 182
奶油泡芙 185
草莓班戟 188
樱桃冰淇淋 191
鲷鱼烧 195
腊肠黑橄榄比萨 198
茄子海鲜比萨 202
紫薯月饼 206
撞色冰皮月饼 209
烤巧饼 213

精彩书摘

  烤箱里的“温情”
  初读笛子的书,总能感受到一种微小又确切的快乐感。就像高温加热后的奶油面包,表皮微微浮脆。一层简单的清水,油,蛋液,蜂蜜,在烤箱的高温催化下,像一个新生命一样重新绽放,蜕变出金脆耀眼的外衣。对于烘焙白痴,又酷爱享受甜食的我来说,看着书中那些简单又轻松的烘焙过程总觉得那么有趣和神秘,让人忍不住想试试手。
  经典迷人的布朗尼,浪漫神圣的提拉米苏,所谓的爱情故事在一瞬间化作烘焙房里的甜蜜试验,催生出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和真切的小幸福。草莓班戟,嫩嫩的蛋皮包裹着软绵绵的奶油和清甜的草莓,一口咬下去,舌尖会有一种初春融雪的轻盈触感,随后便是草莓特有的清淡甜味。
  我们总是感叹时光匆匆,城墙会老化,照片会泛黄,记忆会消散,就连儿时的味道都随时光迁移,但恋旧的人会记挂那些难以复制的味道。笛子就是这样的人,用她的生活热情去找寻那些随时光淡去的味道,祖母烙的巧饼,上学时候小巷里的鸡腿面包。
  笛子对传统烘焙的坚持也是一种温情,坚持用简单的原料,固定的比例希望调配出几十年不变的口味。博客里,笛子说很喜欢与老年人呆在一起,“因为他们身上自有一种安稳沉着的味道”。笛子有她的方式与老年人相处,做他们念念不忘的老式面包和磅蛋糕,与他们共品一份复古而怀旧的温情。
  浪漫甜美的爱情,温馨绵长的亲情,单纯执着的儿时回忆,用烘焙的点滴乐趣去怀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种种幸福,足以让人对烘焙心动久久。
  ……

前言/序言

  谨以此书献给热爱烘焙、乐享生活的朋友们,也献给年少无知无畏的8年前的自己。我从没想过,自己能坚持做一件事长达8年之久,这段时光比我现有人生的四分之一还要长。8年前机缘巧合,我看到了一篇制作蛋糕的文章,内心惊叹,原来在自家厨房也能烤出蛋糕来,再加上当时追看热播的韩剧《我叫金三顺》,女主角是个西点师,剧中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糕点也让我痴迷不已。就在那个下午,刚刚参加工作的我,用第一笔工资买了一个小烤箱,自此跳进了烘焙这个甜蜜的“大坑”。烘焙可以说是我制作美食的最初尝试,开通搜狐博客和新浪博客之后,最早发表的内容都是关于烘焙的。
  那时真是雄心万丈,以为那些方子中的糕点做起来应该不费吹灰之力,但亲自动手后才发现没那么简单。戚风蛋糕果然是要把你“气疯”,为什么在烤箱里还好好的,出来就缩水?为什么我做的面包像馒头?为什么我做的饼干好难吃?那时候的各种问题和麻烦实在太多了,如今回想起来还让人唏嘘不已。当时如果有一本烘焙书摆在面前,给我一定的指引,让烘焙有章可循,我想我会少走好多弯路。
  所以,8年后当我要完成这样一本书时,情不自禁回忆起这些年来的烘焙历程,成功时的欣喜、失败时的沮丧、重整旗鼓再烤一次的坚持都历历在目,激动之余还有感动,原来烘焙伴我度过的这些岁月恰是我最美丽的青春年华。
  时光流逝带走了曾经年少的自己,我用烘焙怀念过去,用烘焙开启新的生活。每个有阳光的早晨,每当为家人烤好一箱点心,每当香味飘满整个房间,我都能感受到一种真切的幸福。正如村上春树所说: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像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感谢烤箱给我带来的美味,也感谢烘焙带给我的小确幸。

《时间的回响:一部关于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变迁的史诗》 第一部分:蒸汽时代的黎明 本书深入剖析了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英国如何从一个农业社会,蜕变为一个以机械化和工厂为核心的工业强国。我们首先聚焦于技术革新如何如燎原之火般席卷全国。詹姆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不再仅仅是抽水的工具,它成为了驱动纺织机、火车头乃至整个社会运转的“新心脏”。这一时期的技术进步,并非线性发展,而是充满了摸索、失败与突破的复杂过程。 详细考察了棉纺织业的崛起。从珍妮纺纱机到动力织布机,生产效率的飞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家庭作坊模式。数百万人的生计系于这些庞大的机器之上。我们不仅描述了技术本身,更着重于技术对社会结构的冲击。机器的轰鸣取代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工厂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人类生活节奏被精确地量化和控制。 第二部分:城市的崛起与“煤烟下的生活” 工业革命最显著的地理特征,是城市人口的爆炸式增长。数以百万计的农民涌入曼彻斯特、利物浦和伯明翰等新兴工业中心,他们渴望工作,却往往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之中。 本章细致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早期城市的“双面性”。一方面,城市是财富积累、创新和帝国权力的象征;另一方面,它们是拥挤、污秽和疾病的温床。我们将考察工人阶级的居住条件——那些被称为“后巷”(back-to-back houses)的贫民窟,缺乏基本卫生设施,疾病如霍乱和伤寒肆虐。环境污染是另一个核心议题。煤炭燃烧产生的浓烟终日笼罩城市,形成了著名的“伦敦雾”,这不仅是物理现象,更是社会不公的视觉隐喻。 通过对大量私人信件、日记和早期社会调查报告的分析,本书重现了普通劳动者的日常体验。工时长达十四小时,工作环境恶劣,而工资微薄,勉强维持生存。我们特别关注童工的命运,他们是这场工业奇迹的“沉默的代价”,详细记录了他们如何在矿井和工厂中度过童年。 第三部分:社会阶层的重塑与冲突 工业革命不仅仅是经济的变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阶级再定义。传统的地主贵族影响力被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所挑战。 资产阶级的崛起: 描述了“新富”阶层的形成——那些通过发明、贸易和工厂管理积累财富的企业家。他们推崇“自力更生”的道德观,并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勤奋和节俭。他们的生活方式,从郊区别墅到严格的家庭规范,构成了与旧贵族截然不同的社会范本。 工人阶级的觉醒与反抗: 面对残酷的剥削,工人阶级并未完全顺从。本章详述了早期工人运动的萌芽与发展。从早期的“卢德分子”对机器的破坏,到有组织的工会运动的兴起,工人阶级开始寻求集体力量以改善待遇。我们将剖析《组合法案》的颁布与废除过程,以及宪章运动等大规模政治诉求的兴起,展示了社会底层对政治权利和经济平等的早期探索。 第四部分:法律、改革与观念的变迁 面对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英国政府不得不进行一系列渐进式的改革。本书探讨了国家权力如何逐步介入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 工厂立法史: 详细梳理了从《工厂法案》(Factory Acts)到《十小时工作制法案》的漫长立法斗争历程。这些法律是如何艰难地通过议会,又是如何在地方层面被工厂主们规避和执行的。这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演变,更是社会道德底线不断被拉升的过程。 济贫法的重构: 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的实施,标志着对贫困问题采取了一种更严厉、更具惩罚性的态度。我们将分析新济贫院制度(Workhouse)的设计理念——将救济与耻辱感挂钩,旨在“阻止懒惰”。通过对地方记录的解读,展现了这种政策对数百万家庭带来的心理和物质上的双重打击。 观念的冲突: 工业时代催生了新的经济哲学——古典自由主义。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如何被奉为圭臬,支撑着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同时,我们也考察了早期的批评声音,包括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对资本主义内在不平等的深刻洞察,预示着未来社会思想的走向。 结语:遗产与未竟的事业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且矛盾的。它带来了空前的物质丰富和科技飞跃,但也留下了深刻的社会创伤和不平等结构。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总结了这一时期留给后世的遗产:一个全球化的经济体系的雏形,一种以效率为核心的生产模式,以及关于劳动、资本与人道之间永恒张力的深刻议题。通过对这一关键转折期的细致梳理,我们得以更好地理解现代世界的复杂根源。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书是一种能够带给人力量的载体,而《烤出1箱小确幸》就是这样一本能温暖心灵的书。从书名到封面设计,都充满了治愈的力量,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虽然不是一个对烘焙有多么狂热的人,但却是那种喜欢在厨房里,为家人朋友亲手制作点心,享受那份成就感和传递的爱意的人。这本书,恰恰击中了我的内心深处。我期待它能带给我一些新鲜的灵感,不仅是在烘焙技法上,更重要的是在如何将烘焙与生活的情感深度连接起来。我猜想,这本书里一定会有很多关于食材的故事,关于如何挑选最适合的材料,以及在制作过程中,如何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对待每一个细节。它不仅仅是在教授一种技能,更是在传递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懂得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并用自己的双手将这份美好创造出来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份来自遥远的朋友的问候,温暖、真诚,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

这本《烤出1箱小确幸》的封面就带着一种温暖的治愈感,淡淡的黄色和书籍名字的字体设计,让人一看就觉得心里暖洋洋的。我当时只是偶然在书架上瞥见它,就被它朴实又充满希望的名字吸引了。虽然我不是烘焙的达人,平时也只是偶尔做做简单的甜点,但“小确幸”这三个字,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简直就是一种久违的奢望,一种内心深处的期盼。我想,这本书或许并不需要你有多么高超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能带来一种心态,一种在忙碌生活中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份小小的、但又确确实实的幸福感。我特别期待书中会不会分享一些关于生活态度的故事,关于如何将简单的食材变成充满爱意的点心,以及在烘焙的过程中,如何沉淀下焦躁的心情,去感受时间流淌的温柔。那种“一箱”的概念,也让我联想到,或许它能带来不止一份的喜悦,而是可以分享给家人朋友,让幸福传递出去的意味。我感觉这本书不只是关于食物,更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通往内心平静和生活乐趣的大门。

评分

坦白说,我买《烤出1箱小确幸》的时候,并没有对它抱有多大的期待,只是觉得书名听起来很有意思,而且最近也确实需要一些能让自己开心起来的东西。但当我真正翻开它的时候,却被它所营造出的一种氛围深深吸引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有人把一颗温暖的心,揉进了面团里,再经过烘烤,变成了香气四溢的幸福。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里并没有充斥着各种复杂的理论和高难度的技巧,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分享了许多简单易学的烘焙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在分享方法的同时,还融入了很多关于如何享受生活、如何发现微小幸福的感悟。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个温柔的提醒,提醒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给自己留一些时间和空间,去尝试一些简单的事情,去感受那些触手可及的美好。它让我明白,“小确幸”并不遥远,它就藏在每一次认真的揉面,每一次耐心的等待,以及最终出炉的那份温暖的香气里。

评分

拿到《烤出1箱小确幸》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封面那种质朴的风格所打动。它不像那些花里胡哨的食谱,充满了各种修饰和特效,而是用最简洁、最真诚的方式,展现了食物本来的魅力。我是一个对生活品质有要求,但又不希望过于复杂的人,所以这本书的内容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总觉得,真正的“小确幸”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在平凡日子里,通过一些小小的仪式感,来慰藉自己疲惫的心灵。这本书给我一种这样的感觉,它不是要教你如何成为一个烘焙大师,而是引导你用烘焙作为一种方式,去连接内心的真实需求,去关照自己和身边的人。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将“烤”这个动作,和“小确幸”这种感受巧妙地结合起来的。或许,它里面会有一些关于食材选择、制作过程中的小贴士,但更重要的是,它会传递一种“享受过程”的心态,让每一次烘焙都成为一次与自己内心的对话,一次充满爱意的创造。

评分

我是在一个午后,伴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翻开了《烤出1箱小确幸》。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有一种非常亲切的语调,仿佛是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也没有刻意营造的“专家”姿态。读着读着,我脑海里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自己小时候在厨房里,看着长辈忙碌的身影,那种充满烟火气和家庭温暖的画面。书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对细节的关注,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用心生活、如何从平凡中发现美好的生活指南。我尤其喜欢书中那种“慢下来”的节奏,它没有催促你,而是鼓励你去享受每一个制作的过程,去感受食材的变化,去体会烘焙带来的宁静。我仿佛能闻到书中描绘出的那些香甜的味道,也能感受到那些被烘焙包裹着的,微小而确实的幸福。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念头:生活中的美好,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里,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创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