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低影響開發施工圖設計是打造海綿城市、保證雨水項目工程正常運行的關鍵,也是當前設計師應當具備的職業技能。本書由廣西省南寜市華藍設計院和南寜市建委共同打造,是他們常年設計工作經驗的積纍和總結,對於設計師來說是不可多得的職業財富。      
內容簡介
     本書為廣西南寜(國傢海綿城市試點城市)華藍集團與南寜市建委、廣西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閤作設計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共分為兩冊,其一為“海綿城市工程設計圖集——低影響開發雨水控製及利用”,其二為“海綿城市工程設計實用手冊”,為建築師在雨水管理設計方麵提供瞭極具價值的設計工具和參考規範。     
作者簡介
     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是廣西國傢甲級建築設計單位,持有谘詢、勘察、設計、監理、施工、房地産等各類資質47項(其中甲級資質26項),涉及建築、規劃、市政、智能化、交通、岩土、能源、環保、房地産等領域,與德國、法國、比利時、日本等國傢的建築事務所成功開展項目閤作、業務與學術交流,積極拓展非洲及東南亞市場。     
內頁插圖
          目錄
   總說明
城市道路
LID道路設計圖說明
單幅路LID設計橫斷麵圖(一)
單幅路LID設計橫斷麵圖(二)
單幅路LID設計橫斷麵圖(三)
雙幅路LID設計橫斷麵圖(一)
雙幅路LID設計橫斷麵圖(二)
雙幅路LID設計橫斷麵圖(三)
雙幅路LID設計橫斷麵圖(四)
四幅路LID設計橫斷麵圖(一)
四幅路LID設計橫斷麵圖(二)
四幅路LID設計橫斷麵圖(三)
四幅路LID設計橫斷麵圖(四)
建築與小區
綠色屋頂
綠色屋頂說明
平屋麵種植構造做法
既有屋麵種植構造做法
坡屋麵種植構造做法
通用設施
通用設施設計說明
透水鋪裝
人行道樹池及綠化帶大樣圖
路緣石安裝大樣圖
路緣石類型及不開孔路緣石結構大樣圖
開孔路緣石結構大樣圖一
開孔路緣石結構大樣圖二
分隔帶斷開大樣圖
透水鋪裝結構層大樣圖(一)
透水鋪裝結構層大樣圖(二)
滲井
(集水)滲透檢查井安裝圖
滲管/渠
滲透管-排放一體化係統示意圖
滲透式排水溝選用圖
下沉式綠地
下沉式綠地典型大樣圖
簡易型生物滯留設施
簡易生物滯留設施典型大樣圖
復雜型生物滯留設施
復雜生物滯留設施典型大樣圖
LID雨水口
平箅式雙箅雨水口構造圖
方形溢流口構造圖
圓形溢流口構造圖
滲透塘
滲透塘典型構造示意圖
濕塘
濕塘典型係統圖示意圖
雨水濕地
雨水濕地典型構造示意圖
雨水濕地平麵/剖麵示意圖
調節塘
調節塘典型構造示意圖
植草溝斷麵
植草溝選型典型斷麵圖
轉輸型植草溝
轉輸型植草溝典型大樣圖
乾式植草溝
乾式植草溝典型大樣圖
濕式植草溝
濕式植草溝典型大樣圖
植物緩衝帶
植被緩衝帶設計說明
植被緩衝帶滲排水管大樣
雨水綜閤利用設施
雨水棄流係統及棄流裝置設計說明
離心式雨水棄流裝置
截流式雨水棄流裝置
電動棄流過濾係統裝置安裝圖
雨水收集迴用係統說明
與LID相結閤的雨水迴用典型工藝流程圖
鋼筋混凝土雨水迴收池平麵圖
鋼筋混凝土雨水迴收池剖麵圖
自動衝洗鋼筋混凝土雨水迴收池平麵圖
自動衝洗鋼筋混凝土雨水迴收池剖麵圖
自動衝洗鋼筋混凝土雨水迴收池大樣圖
WYS型玻璃鋼雨水迴收池係統流程圖
WYS型玻璃鋼雨水迴收池平剖麵圖
WYS型玻璃鋼雨水迴收池串、並聯安裝
LZYS型玻璃鋼雨水迴收池流程圖      
精彩書摘
     4 LID雨水係統設施選用計算
  4.1雨水儲存設施計算
  蓄水池、濕塘、雨水濕地等設施以儲存為主要功能時,其儲存容積通過以下“容積法”和“水量平衡法”方法計算,並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綜閤確定。
  (1)容積法
  低影響開發設施以徑流總量和徑流汙染為控製目標進行設計時,設施具有的調蓄容積一般應滿足“單位麵積控製容積”的指標要求。設計調蓄容積一般采用容積法進行計算,如式(4-1)所示,
  V=10HφF (4-1)
  式中:V——設計調蓄容積,m3;
  H——設計降雨量,mm;參照錶4-1;
  φ——綜閤雨量徑流係數,可參考4-1錶進行加權平均計算;
  F——匯水麵積,hm2。
  用於閤流製排水係統的徑流汙染控製時,雨水調蓄池的有效容積可參照《室外排水設計規範》(GB 50014-2006)(2014版)進行計算。
  年徑流總量控製率指標指通過自然和人工強化的滲透、集蓄利用、蒸發(騰)等方式,場地內纍計全年得到控製(不外排)的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百分比。
  年徑流總量控製率根據當地多年日降雨量數據統計得齣,各城市的設計降雨量應單獨推求,資料缺乏的城市,可參照與其長期降雨規律相近的城市的設計降雨量確定。
  ……      
前言/序言
       
				 
				
				
					《綠色基礎設施:城市水係統規劃與管理實踐》  圖書簡介  本書立足於當前全球城市化進程中日益嚴峻的水資源短缺、內澇頻發和水環境惡化等挑戰,係統闡述瞭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的現代城市水係統規劃與管理理念與技術。全書聚焦於構建人水和諧、韌性與可持續的城市水環境,旨在為城市規劃師、水利工程師、景觀設計師以及相關領域的政策製定者提供一套全麵、前瞻且具有高度實踐指導性的理論框架與技術工具。  第一部分:城市水係統的演變與挑戰  本部分首先梳理瞭傳統城市水係統(以“快速收集、快速排除”為核心的灰水係統)的産生背景、技術特點及其在現代城市發展中暴露齣的局限性,包括對自然水文循環的嚴重乾擾、對下遊生態係統的負麵影響,以及在氣候變化背景下麵臨的風險加劇。隨後,詳細分析瞭當前城市麵臨的關鍵水問題,如海綿式城市建設的需求驅動力、雨洪資源化利用的迫切性、黑臭水體治理的復雜性,以及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戰略意義。本部分強調,解決這些挑戰需要範式轉換,即從單純的工程控製轉嚮與自然協同、與生態共生的綜閤管理模式。  第二部分:生態水文原理與城市設計基礎  本章深入探討瞭支撐現代城市水係統規劃的生態水文核心概念。詳細介紹瞭水文循環在城市化地錶條件下的變化規律,包括産流、入滲、蒸散發、地下水補給等關鍵環節的量化分析方法。重點闡述瞭“低影響開發”(LID)的生態學基礎,解釋瞭生態係統服務功能,特彆是濕地、森林和土壤在水文調控中的作用。書中通過大量案例研究,對比瞭傳統硬質化工程與模仿自然過程的生態化處理措施在水文響應上的差異,為後續的設計和技術選擇奠定瞭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三部分:城市水係統綜閤規劃方法論  本部分構建瞭一套係統的、多尺度的城市水係統規劃方法論。規劃層麵涵蓋瞭從流域尺度到社區尺度的層級管理策略。在流域尺度,強調基於水資源承載力的空間管製與生態紅綫劃定;在城市尺度,提齣瞭“藍綠空間”一體化規劃的原則,確保水體、綠地與城市功能區的協同發展;在地塊尺度,則聚焦於精細化的雨水滲透、儲存與淨化設計。書中詳細介紹瞭多目標決策分析(MCDA)在水係統規劃中的應用,幫助決策者平衡防洪安全、水資源利用、生態修復與土地利用效率等多重目標。此外,還探討瞭城市水安全風險評估體係的構建,包括極端降雨情景下的城市內澇風險模擬與評估技術。  第四部分:現代城市雨洪管理技術體係  本部分是全書的技術核心,係統介紹瞭當前國際前沿的雨洪管理技術。     源頭削減與控製技術: 詳細闡述瞭綠色屋頂、透水鋪裝、植草溝、雨水花園等低影響開發設施的設計參數、施工要點及維護要求。重點分析瞭不同土壤條件、坡度和降雨強度下各類設施的蓄水和淨化效率。    分散存儲與淨化技術: 介紹瞭淺層蓄水構造、生態塘、人工濕地等分散式水體工程的設計與運行機理。特彆關注人工濕地在處理初期雨水徑流中的汙染物削減機製(如重金屬、營養鹽的吸附與生物降解)。    區域調蓄與泵站優化: 針對較大匯水區域,探討瞭調蓄工程(如蓄水池、下沉式綠地)的容量設計與優化配置,以及與現有排水管網的智能耦閤技術,以實現削峰、錯峰、延期排放。  第五部分:城市水資源循環利用與水質保障  本部分聚焦於水資源的綜閤利用,超越瞭單純的防洪目標。     非常規水資源的高效迴用: 探討瞭雨水收集與處理技術,包括分質收集、分質利用的標準與規範。詳細介紹瞭雨水經處理後在景觀補水、雜用水、甚至部分飲用水源地補給中的可行性與技術路徑。    中水迴用與雜用水係統: 闡述瞭生活汙水深度處理(如膜生物反應器MBR、活性炭吸附等)的技術選擇,並分析瞭中水迴用管網的布局、水質標準控製與用戶需求匹配的工程實踐。    城市水環境質量的持續監測與管理: 介紹瞭基於物聯網(IoT)和傳感器技術的實時水質、水位監測係統,以及利用水動力模型進行水環境質量預警和汙染溯源的技術方法。  第六部分:政策法規、經濟激勵與工程實施保障  成功的城市水係統轉型離不開健全的政策環境和有效的經濟激勵機製。本部分分析瞭各國在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方麵的政策框架、法律法規和標準體係的演變。探討瞭諸如用水效率考核、雨水利用補貼、排汙權交易等市場化工具在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工程中的作用。在工程實施層麵,書中強調瞭全生命周期管理(LCC)理念,涵蓋瞭從設計、施工質量控製到長期運行維護的綜閤管理策略,確保生態設施能夠長期發揮其設計功能。  結語:麵嚮未來的韌性水城市  全書最後總結瞭構建韌性水城市的願景,強調瞭跨學科協作、公眾參與以及技術創新的重要性。本書的深度與廣度,旨在為城市管理者和工程技術人員提供一份全麵指導,助力建設一個節水、防洪、生態、宜居的可持續發展城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