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低影响开发施工图设计是打造海绵城市、保证雨水项目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当前设计师应当具备的职业技能。本书由广西省南宁市华蓝设计院和南宁市建委共同打造,是他们常年设计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职业财富。
内容简介
本书为广西南宁(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华蓝集团与南宁市建委、广西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合作设计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共分为两册,其一为“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图集——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及利用”,其二为“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实用手册”,为建筑师在雨水管理设计方面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设计工具和参考规范。
作者简介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是广西国家甲级建筑设计单位,持有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房地产等各类资质47项(其中甲级资质26项),涉及建筑、规划、市政、智能化、交通、岩土、能源、环保、房地产等领域,与德国、法国、比利时、日本等国家的建筑事务所成功开展项目合作、业务与学术交流,积极拓展非洲及东南亚市场。
内页插图
目录
总说明
城市道路
LID道路设计图说明
单幅路LID设计横断面图(一)
单幅路LID设计横断面图(二)
单幅路LID设计横断面图(三)
双幅路LID设计横断面图(一)
双幅路LID设计横断面图(二)
双幅路LID设计横断面图(三)
双幅路LID设计横断面图(四)
四幅路LID设计横断面图(一)
四幅路LID设计横断面图(二)
四幅路LID设计横断面图(三)
四幅路LID设计横断面图(四)
建筑与小区
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说明
平屋面种植构造做法
既有屋面种植构造做法
坡屋面种植构造做法
通用设施
通用设施设计说明
透水铺装
人行道树池及绿化带大样图
路缘石安装大样图
路缘石类型及不开孔路缘石结构大样图
开孔路缘石结构大样图一
开孔路缘石结构大样图二
分隔带断开大样图
透水铺装结构层大样图(一)
透水铺装结构层大样图(二)
渗井
(集水)渗透检查井安装图
渗管/渠
渗透管-排放一体化系统示意图
渗透式排水沟选用图
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典型大样图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
简易生物滞留设施典型大样图
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
复杂生物滞留设施典型大样图
LID雨水口
平箅式双箅雨水口构造图
方形溢流口构造图
圆形溢流口构造图
渗透塘
渗透塘典型构造示意图
湿塘
湿塘典型系统图示意图
雨水湿地
雨水湿地典型构造示意图
雨水湿地平面/剖面示意图
调节塘
调节塘典型构造示意图
植草沟断面
植草沟选型典型断面图
转输型植草沟
转输型植草沟典型大样图
干式植草沟
干式植草沟典型大样图
湿式植草沟
湿式植草沟典型大样图
植物缓冲带
植被缓冲带设计说明
植被缓冲带渗排水管大样
雨水综合利用设施
雨水弃流系统及弃流装置设计说明
离心式雨水弃流装置
截流式雨水弃流装置
电动弃流过滤系统装置安装图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说明
与LID相结合的雨水回用典型工艺流程图
钢筋混凝土雨水回收池平面图
钢筋混凝土雨水回收池剖面图
自动冲洗钢筋混凝土雨水回收池平面图
自动冲洗钢筋混凝土雨水回收池剖面图
自动冲洗钢筋混凝土雨水回收池大样图
WYS型玻璃钢雨水回收池系统流程图
WYS型玻璃钢雨水回收池平剖面图
WYS型玻璃钢雨水回收池串、并联安装
LZYS型玻璃钢雨水回收池流程图
精彩书摘
4 LID雨水系统设施选用计算
4.1雨水储存设施计算
蓄水池、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以储存为主要功能时,其储存容积通过以下“容积法”和“水量平衡法”方法计算,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确定。
(1)容积法
低影响开发设施以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为控制目标进行设计时,设施具有的调蓄容积一般应满足“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的指标要求。设计调蓄容积一般采用容积法进行计算,如式(4-1)所示,
V=10HφF (4-1)
式中:V——设计调蓄容积,m3;
H——设计降雨量,mm;参照表4-1;
φ——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可参考4-1表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F——汇水面积,hm2。
用于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径流污染控制时,雨水调蓄池的有效容积可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版)进行计算。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指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集蓄利用、蒸发(腾)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百分比。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根据当地多年日降雨量数据统计得出,各城市的设计降雨量应单独推求,资料缺乏的城市,可参照与其长期降雨规律相近的城市的设计降雨量确定。
……
前言/序言
《绿色基础设施:城市水系统规划与管理实践》 图书简介 本书立足于当前全球城市化进程中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内涝频发和水环境恶化等挑战,系统阐述了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现代城市水系统规划与管理理念与技术。全书聚焦于构建人水和谐、韧性与可持续的城市水环境,旨在为城市规划师、水利工程师、景观设计师以及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套全面、前瞻且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性的理论框架与技术工具。 第一部分:城市水系统的演变与挑战 本部分首先梳理了传统城市水系统(以“快速收集、快速排除”为核心的灰水系统)的产生背景、技术特点及其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暴露出的局限性,包括对自然水文循环的严重干扰、对下游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以及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面临的风险加剧。随后,详细分析了当前城市面临的关键水问题,如海绵式城市建设的需求驱动力、雨洪资源化利用的迫切性、黑臭水体治理的复杂性,以及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战略意义。本部分强调,解决这些挑战需要范式转换,即从单纯的工程控制转向与自然协同、与生态共生的综合管理模式。 第二部分:生态水文原理与城市设计基础 本章深入探讨了支撑现代城市水系统规划的生态水文核心概念。详细介绍了水文循环在城市化地表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包括产流、入渗、蒸散发、地下水补给等关键环节的量化分析方法。重点阐述了“低影响开发”(LID)的生态学基础,解释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别是湿地、森林和土壤在水文调控中的作用。书中通过大量案例研究,对比了传统硬质化工程与模仿自然过程的生态化处理措施在水文响应上的差异,为后续的设计和技术选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方法论 本部分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多尺度的城市水系统规划方法论。规划层面涵盖了从流域尺度到社区尺度的层级管理策略。在流域尺度,强调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管制与生态红线划定;在城市尺度,提出了“蓝绿空间”一体化规划的原则,确保水体、绿地与城市功能区的协同发展;在地块尺度,则聚焦于精细化的雨水渗透、储存与净化设计。书中详细介绍了多目标决策分析(MCDA)在水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帮助决策者平衡防洪安全、水资源利用、生态修复与土地利用效率等多重目标。此外,还探讨了城市水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包括极端降雨情景下的城市内涝风险模拟与评估技术。 第四部分:现代城市雨洪管理技术体系 本部分是全书的技术核心,系统介绍了当前国际前沿的雨洪管理技术。 源头削减与控制技术: 详细阐述了绿色屋顶、透水铺装、植草沟、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参数、施工要点及维护要求。重点分析了不同土壤条件、坡度和降雨强度下各类设施的蓄水和净化效率。 分散存储与净化技术: 介绍了浅层蓄水构造、生态塘、人工湿地等分散式水体工程的设计与运行机理。特别关注人工湿地在处理初期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削减机制(如重金属、营养盐的吸附与生物降解)。 区域调蓄与泵站优化: 针对较大汇水区域,探讨了调蓄工程(如蓄水池、下沉式绿地)的容量设计与优化配置,以及与现有排水管网的智能耦合技术,以实现削峰、错峰、延期排放。 第五部分: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与水质保障 本部分聚焦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超越了单纯的防洪目标。 非常规水资源的高效回用: 探讨了雨水收集与处理技术,包括分质收集、分质利用的标准与规范。详细介绍了雨水经处理后在景观补水、杂用水、甚至部分饮用水源地补给中的可行性与技术路径。 中水回用与杂用水系统: 阐述了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如膜生物反应器MBR、活性炭吸附等)的技术选择,并分析了中水回用管网的布局、水质标准控制与用户需求匹配的工程实践。 城市水环境质量的持续监测与管理: 介绍了基于物联网(IoT)和传感器技术的实时水质、水位监测系统,以及利用水动力模型进行水环境质量预警和污染溯源的技术方法。 第六部分:政策法规、经济激励与工程实施保障 成功的城市水系统转型离不开健全的政策环境和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本部分分析了各国在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框架、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演变。探讨了诸如用水效率考核、雨水利用补贴、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工具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中的作用。在工程实施层面,书中强调了全生命周期管理(LCC)理念,涵盖了从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到长期运行维护的综合管理策略,确保生态设施能够长期发挥其设计功能。 结语:面向未来的韧性水城市 全书最后总结了构建韧性水城市的愿景,强调了跨学科协作、公众参与以及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本书的深度与广度,旨在为城市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份全面指导,助力建设一个节水、防洪、生态、宜居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