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這是一位“較汁”的作者極其用心寫的一本字體設計書。柏坤有著典型的設計師強迫癥,他為瞭得到想要的圖書效果,從正文到封麵,從字形設計、字體選擇、字號大小、字間距離到顔色、用紙、手感等關於圖書的一切細節都細細“盤問”,生怕我做“錯”瞭哪一點。對於這樣的設計師我知道在他眼中永遠都不會有所謂的“完美”,因為他擁有不斷追求細節和“進化”的能力。這本書隻是代錶瞭他現階段能給予讀者的好的東西,希望讀者朋友能體會到他的用心。
內容簡介
《字體設計進化論》第1章和第2章從基礎的字體設計原則入手,對字體創作流程、字體創意來源、字體結構、筆畫以及分類等逐一進行講解,用簡單的語言和圖例引領讀者瞭解字體設計的理論知識;第3章剖析瞭字體設計的方法與典型字體的設計思路,將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閤,幫助讀者理解並掌握基本的字體設計方法與技巧;第4章精選瞭典型的商業字體設計案例,對創作構思、草圖提煉和方案執行等進行全麵解析,此外,還列舉瞭大量的創意字體設計案例,進一步幫助讀者開拓設計思路,提升設計手法;第5章將作者日常積纍的字體設計作品加以整理,風格多樣、有趣,希望能夠激發齣讀者的創作靈感。
《字體設計進化論》是關於字體設計的參考教程。無論是初學者、字體設計愛好者,還是平麵設計師,這本書都尤為適閤。
作者簡介
劉柏坤,站酷推薦設計師,站酷高人氣設計師(超過127萬人氣)。現從事設計相關工作,對字體設計尤為喜愛,通過工作的積纍和平日練習,創作齣形式風格多樣的字體設計作品,在站酷網分享的“字體設計進化論”設計文章得到瞭眾多站酷設計師和字體設計愛好者的支持。
精彩書評
和柏坤認識是在2014年夏天濟南站的站酷網8周年聚會上。在認識柏坤之前,我也曾在網上看到過他不少的字體作品,他的設計作品充滿靈性與活力,也處處流露著各種小情緒和小樂趣,讓人心動,也讓人欣喜。
尤其是在近這一年多的時間裏,柏坤的設計給我們帶來瞭更多驚喜。而現在用心分享本書的每一頁,無疑會給大傢帶來真實而有效的設計幫助。願讀到此書的朋友,能夠與字體設計結緣,也能體味到字體的樂趣與精彩。
——劉兵剋
在這本書中,柏坤無私地分享瞭他對字體設計的理解以及設計思路,教學內容詳細、全麵而且又接地氣。正如他所言,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老道的平麵設計師,都十分適閤啃咬本書當中關於字體設計的精神食糧。
——站酷推薦設計師慕歌
看到這本書時,我不禁感慨,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變化多樣而又規製嚴謹,對於字體設計者的要求甚高,因而對於設計若沒有一定係統而且又科學的學習,想成為一個閤格的字體設計者則需要極長的時間,而柏坤這本書的意義正在於此。
——巨人網絡高級網站編輯王暉
字體設計有時候是種情緒,堅持就是對自己的一種修煉,字體的進化論,也是對自己的一種進化,加油!
——阿裏巴巴螞蟻金服品牌設計中心高級視覺設計師奚鬱浩
字體設計是設計師必修的課程之一,作者將自己工作中的經驗詳細地分化齣來,每一組字體的講解和細節內容的搭配都非常閤理。作者用這種方式錶達著對設計的初衷和對字體的熱愛,如果你也喜歡字體,喜歡製作與鑽研,那就一同沉迷其中吧!
——MICU設計創始人王鐸
我抱著很大的興趣看完瞭全書,也深深感受到瞭筆者對設計的熱愛,裏麵很多案例都是對生活的“重新詮釋”,以生活中的小事為齣發點進行創作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本書中除瞭作者對個人日常練習作品的講解和分析以外,還對商業案例進行瞭剖析,對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本不錯的書籍,我推薦給大傢。
——《創字錄》作者/京東視覺設計師吳劍
漢字之美,醉瞭無數人。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字的那些美,都停留在過往曆史中書法大師的墨寶上。今天的我們,在無止境地尋求那些浮誇的欲望中迷失瞭自己,忘記瞭它的美,那些字、那些美還在原地等著我們的迴歸,幸好總有一些“劉柏坤”們,默默卻堅定地尋覓我們生命的本源,去創造它的時代美。
——CDBC·中國設計品牌中心田邊漢
我們同樣對字體設計十分狂熱,一路前行,互相鼓勵,見證瞭進步與成長,如今劉兄已經有瞭自己對字體設計的感悟與風格,相信這本書會給更多熱愛字體設計的夥伴們帶來幫助,後祝劉兄的書大賣,勿忘初心!
——北京渡視覺創始人/字體聯盟發起者/站酷/LOFTER推薦設計師榖龍
目錄
第1章 字體設計那些事/ 07
1.1 聊聊字體設計/ 08
1.2 字體設計原則/ 09
1.2.1 識彆性/ 09
1.2.2 藝術性/ 10
1.2.3 統一性/ 11
1.2.4 適用性/ 12
1.3 字體設計基本流程/ 13
1.4 字體設計創意來源/ 15
第2章 字體設計基礎/ 17
2.1 解析字體/ 18
2.1.1 字形/ 18
2.1.2 筆畫/ 18
2.1.3 結構/ 20
2.1.4 重心/ 21
2.2 字體設計樣式分類/ 22
2.2.1 經典常規型/ 22
2.2.2 幾何綫趣型/ 23
2.2.3 圓潤可愛型/ 24
2.2.4 手繪趣味型/ 25
2.2.5 飄逸捲綫型/ 26
2.2.6 自由塗鴉型/ 27
2.2.7 創意裝飾型/ 28
第3章 字體設計進化篇/ 29
3.1 字體設計進化法/ 30
3.1.1 塊麵組閤法/ 30
3.1.2 綫段連接法/ 31
3.1.3 手繪描摹法/ 32
3.1.4 字庫改造法/ 34
3.1.5 西文藉用法/ 35
3.2 典型字體進化論/ 37
3.2.1 Q糖字體進化論/ 37
3.2.2 毛筆字體進化論/ 39
3.2.3 木紋字體進化論/ 42
3.2.4 任性字體進化論/ 44
3.2.5 綫趣字體進化論/ 47
3.2.6 捲綫字體進化論/ 51
第4章 字體形變論/ 57
4.1 商業字體設計分析/ 58
4.1.1 甯/ 58
4.1.2 美羊美味/ 64
4.1.3 天下蛋倉/ 68
4.1.4 小城故事/ 71
4.1.5 造型藝術/ 76
4.1.6 榴皇叔/ 81
4.1.7 悅客食府/ 86
4.2 創意字體設計分析/ 92
4.2.1 城市印象/ 92
4.2.2 文字魔力/ 96
4.2.3 理想的下午/ 100
4.2.4 爭冠日/ 103
4.2.5 卓爾小路/ 107
4.2.6 留聲機/ 110
4.2.7 時間慢行/ 113
4.2.8 花樣年華/ 118
4.2.9 鮮奶屋/ 122
4.2.10 時間嚮左/ 125
4.2.11 危險地帶/ 130
4.2.12 菜鳥/ 133
4.2.13 清風頌/ 136
4.2.14 樂享無限/ 139
4.2.15 迷航/ 142
4.2.16 陽光哈達/ 145
4.2.17 山間行走/ 148
4.2.18 街頭籃球SHOW / 152
4.2.19 在路上/ 157
4.2.20 極至的簡單/ 160
4.2.21 生活刻痕/ 162
4.2.22 雲端/ 166
4.2.23 花之語/ 169
4.2.24 童真/ 172
4.2.25 東京時速/ 175
4.2.26 極限挑戰/ 179
4.2.27 課餘生活/ 182
4.2.28 益珍堂/ 184
4.2.29 異度空間/ 188
第5章 字約/ 191
字 選 集/ 192
寫 寫 歌/ 203
詩 四 首/ 211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城市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的圖書簡介,暫定名為《綠色脈絡:城市生態係統的重建與未來》。 --- 《綠色脈絡:城市生態係統的重建與未來》 簡介 隨著全球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人類文明的重心已然轉移至鋼筋水泥的叢林之中。然而,這種高速擴張的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著自然資源,加劇著氣候變化,並削弱瞭城市對居民的生命支持能力。本書《綠色脈絡:城市生態係統的重建與未來》並非探討單個技術或政策的零散解決方案,而是力求提供一個宏觀的、係統性的框架,來理解和重塑當代城市的生命循環。 本書深度剖析瞭現代城市作為復雜生態係統所麵臨的核心挑戰,從生物多樣性喪失、水資源循環失衡、熱島效應加劇,到物質流動的低效性。我們不再將城市視為自然的對立麵,而是將其視為一個與自然緊密交織的、具有自我調節潛力的有機體。全書旨在引導讀者超越傳統的“灰色基礎設施”思維定勢,轉而擁抱“綠色基礎設施”和“藍色基礎設施”的集成應用,構建一個更具韌性、公平和宜居的城市未來。 第一部分:解析現代都市的生態睏境 城市,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被設計成高效的“消費機器”。第一部分將係統地解剖這種設計哲學帶來的生態後果。我們首先考察瞭城市對周邊自然環境的“生態足跡”——從食物供給到能源消耗的跨區域影響。通過對曆史案例的深入研究,本書揭示瞭二戰後城市擴張的盲目性如何切斷瞭本地生態廊道,導緻物種隔離與基因退化。 重點關注“城市熱島效應”的物理機製及其對人類健康和能源消耗的連鎖反應。同時,本書也詳細闡述瞭城市水文循環的“硬化”現象:雨水被迅速排走,地下水補給中斷,河流遭受汙染,城市變得對乾旱和洪澇都異常脆弱。我們引入瞭“城市生物多樣性指數”的概念,分析瞭在高度城市化的環境中,哪些物種能夠幸存,以及這種生態簡化對城市生態服務(如授粉、廢物分解)的長期損害。 第二部分:綠色基礎設施的藍圖與策略 本書的核心在於提齣一套可操作的、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第二部分詳細描繪瞭“綠色脈絡”的構建藍圖。這不僅僅是增加公園綠地麵積,而是關於如何戰略性地植入生態功能。 水敏感型城市設計(Water-Sensitive Urban Design, WSUD): 我們將介紹雨水花園、生物滯留池、綠色屋頂和滲透性鋪裝等技術,展示它們如何協同工作,模仿自然水循環,實現雨水就地消納、淨化和迴用。案例分析將聚焦於新加坡的“激活水體”項目和費城的“綠色基礎設施願景”,探討如何在既有高密度城區中嵌入這些生態海綿。 城市生物多樣性網絡: 討論如何通過建立生態廊道、修復破碎棲息地以及推廣本土植被,將分散的綠地連接成一個功能性的生態網絡。本書詳細闡述瞭“垂直綠化”和“屋頂生態化”在提高城市生態連通性中的作用,以及它們對改善微氣候和降低空氣汙染的貢獻。 土壤健康與城市農業: 城市土壤常常被視為惰性介質,本書強調瞭土壤作為城市生命支持係統的關鍵角色。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堆肥、修復汙染土壤、推廣社區花園和垂直農場,重新激活城市土地的生産力,縮短食物供應鏈,並增強社區的食物安全感。 第三部分:超越綠色的智慧:整閤性規劃與治理 一個成功的城市生態係統不僅需要良好的“硬件”(基礎設施),更需要適應性強的“軟件”(管理與治理體係)。第三部分將目光轉嚮跨學科的整閤規劃。 係統思維與多目標優化: 本部分倡導采用係統動力學方法來模擬城市生態係統的復雜互動。例如,一座新的綠色基礎設施項目,其效益應被量化為對熱緩解、水質改善、碳固存和公共健康提升的綜閤貢獻,而非單一指標的成功。我們介紹瞭多目標優化模型在土地利用決策中的應用。 韌性與適應性管理: 麵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城市必須具備快速恢復的能力。本書深入探討瞭“生態係統韌性”的構建,包括建立多元化的綠色物種庫以抵抗病蟲害,以及設計具備冗餘功能的生態係統層級。適應性管理框架被提齣,強調規劃應是持續學習和迭代的過程。 社會公平與生態正義: 生態改善的成果不應隻惠及少數精英。本書嚴肅討論瞭“綠色紳士化”現象,即生態改善可能推高區域成本,導緻低收入居民被排擠。解決方案在於將綠色基礎設施的規劃與社會住房政策、社區參與機製緊密結閤,確保生態服務的公平分配,實現“綠色權利”的普及。 第四部分:未來的城市形態:從單中心到分布式生態 在最終章節,本書展望瞭下一代城市的形態——一個去中心化、高度互聯的“分布式生態係統”。這是一種打破傳統城市-鄉村二元對立的範式。 我們探討瞭“緊湊與綠色”的平衡點,即如何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同時,確保每位居民都能在步行範圍內接觸到高質量的自然空間。本書分析瞭智慧技術(如傳感器網絡、實時環境監測)如何賦能生態管理,實現對城市生態係統的動態、精細化調控。 《綠色脈絡》是一本寫給城市規劃師、景觀設計師、政策製定者、環境科學傢以及所有關心我們未來居住環境的城市居民的深度指南。它力求將科學的嚴謹性、工程的實用性與哲學的思辨性融為一體,為我們描繪一幅清晰的路徑圖:如何將被壓抑的城市生命力重新喚醒,讓城市真正成為地球上最具活力、最可持續的生態復閤體。我們相信,下一個偉大的建築革命,將是綠色與灰色的和諧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