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这是一位“较汁”的作者极其用心写的一本字体设计书。柏坤有着典型的设计师强迫症,他为了得到想要的图书效果,从正文到封面,从字形设计、字体选择、字号大小、字间距离到颜色、用纸、手感等关于图书的一切细节都细细“盘问”,生怕我做“错”了哪一点。对于这样的设计师我知道在他眼中永远都不会有所谓的“完美”,因为他拥有不断追求细节和“进化”的能力。这本书只是代表了他现阶段能给予读者的好的东西,希望读者朋友能体会到他的用心。
内容简介
《字体设计进化论》第1章和第2章从基础的字体设计原则入手,对字体创作流程、字体创意来源、字体结构、笔画以及分类等逐一进行讲解,用简单的语言和图例引领读者了解字体设计的理论知识;第3章剖析了字体设计的方法与典型字体的设计思路,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字体设计方法与技巧;第4章精选了典型的商业字体设计案例,对创作构思、草图提炼和方案执行等进行全面解析,此外,还列举了大量的创意字体设计案例,进一步帮助读者开拓设计思路,提升设计手法;第5章将作者日常积累的字体设计作品加以整理,风格多样、有趣,希望能够激发出读者的创作灵感。
《字体设计进化论》是关于字体设计的参考教程。无论是初学者、字体设计爱好者,还是平面设计师,这本书都尤为适合。
作者简介
刘柏坤,站酷推荐设计师,站酷高人气设计师(超过127万人气)。现从事设计相关工作,对字体设计尤为喜爱,通过工作的积累和平日练习,创作出形式风格多样的字体设计作品,在站酷网分享的“字体设计进化论”设计文章得到了众多站酷设计师和字体设计爱好者的支持。
精彩书评
和柏坤认识是在2014年夏天济南站的站酷网8周年聚会上。在认识柏坤之前,我也曾在网上看到过他不少的字体作品,他的设计作品充满灵性与活力,也处处流露着各种小情绪和小乐趣,让人心动,也让人欣喜。
尤其是在近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柏坤的设计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惊喜。而现在用心分享本书的每一页,无疑会给大家带来真实而有效的设计帮助。愿读到此书的朋友,能够与字体设计结缘,也能体味到字体的乐趣与精彩。
——刘兵克
在这本书中,柏坤无私地分享了他对字体设计的理解以及设计思路,教学内容详细、全面而且又接地气。正如他所言,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老道的平面设计师,都十分适合啃咬本书当中关于字体设计的精神食粮。
——站酷推荐设计师慕歌
看到这本书时,我不禁感慨,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变化多样而又规制严谨,对于字体设计者的要求甚高,因而对于设计若没有一定系统而且又科学的学习,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字体设计者则需要极长的时间,而柏坤这本书的意义正在于此。
——巨人网络高级网站编辑王晖
字体设计有时候是种情绪,坚持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修炼,字体的进化论,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进化,加油!
——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品牌设计中心高级视觉设计师奚郁浩
字体设计是设计师必修的课程之一,作者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详细地分化出来,每一组字体的讲解和细节内容的搭配都非常合理。作者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对设计的初衷和对字体的热爱,如果你也喜欢字体,喜欢制作与钻研,那就一同沉迷其中吧!
——MICU设计创始人王铎
我抱着很大的兴趣看完了全书,也深深感受到了笔者对设计的热爱,里面很多案例都是对生活的“重新诠释”,以生活中的小事为出发点进行创作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本书中除了作者对个人日常练习作品的讲解和分析以外,还对商业案例进行了剖析,对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本不错的书籍,我推荐给大家。
——《创字录》作者/京东视觉设计师吴剑
汉字之美,醉了无数人。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字的那些美,都停留在过往历史中书法大师的墨宝上。今天的我们,在无止境地寻求那些浮夸的欲望中迷失了自己,忘记了它的美,那些字、那些美还在原地等着我们的回归,幸好总有一些“刘柏坤”们,默默却坚定地寻觅我们生命的本源,去创造它的时代美。
——CDBC·中国设计品牌中心田边汉
我们同样对字体设计十分狂热,一路前行,互相鼓励,见证了进步与成长,如今刘兄已经有了自己对字体设计的感悟与风格,相信这本书会给更多热爱字体设计的伙伴们带来帮助,后祝刘兄的书大卖,勿忘初心!
——北京渡视觉创始人/字体联盟发起者/站酷/LOFTER推荐设计师谷龙
目录
第1章 字体设计那些事/ 07
1.1 聊聊字体设计/ 08
1.2 字体设计原则/ 09
1.2.1 识别性/ 09
1.2.2 艺术性/ 10
1.2.3 统一性/ 11
1.2.4 适用性/ 12
1.3 字体设计基本流程/ 13
1.4 字体设计创意来源/ 15
第2章 字体设计基础/ 17
2.1 解析字体/ 18
2.1.1 字形/ 18
2.1.2 笔画/ 18
2.1.3 结构/ 20
2.1.4 重心/ 21
2.2 字体设计样式分类/ 22
2.2.1 经典常规型/ 22
2.2.2 几何线趣型/ 23
2.2.3 圆润可爱型/ 24
2.2.4 手绘趣味型/ 25
2.2.5 飘逸卷线型/ 26
2.2.6 自由涂鸦型/ 27
2.2.7 创意装饰型/ 28
第3章 字体设计进化篇/ 29
3.1 字体设计进化法/ 30
3.1.1 块面组合法/ 30
3.1.2 线段连接法/ 31
3.1.3 手绘描摹法/ 32
3.1.4 字库改造法/ 34
3.1.5 西文借用法/ 35
3.2 典型字体进化论/ 37
3.2.1 Q糖字体进化论/ 37
3.2.2 毛笔字体进化论/ 39
3.2.3 木纹字体进化论/ 42
3.2.4 任性字体进化论/ 44
3.2.5 线趣字体进化论/ 47
3.2.6 卷线字体进化论/ 51
第4章 字体形变论/ 57
4.1 商业字体设计分析/ 58
4.1.1 甯/ 58
4.1.2 美羊美味/ 64
4.1.3 天下蛋仓/ 68
4.1.4 小城故事/ 71
4.1.5 造型艺术/ 76
4.1.6 榴皇叔/ 81
4.1.7 悦客食府/ 86
4.2 创意字体设计分析/ 92
4.2.1 城市印象/ 92
4.2.2 文字魔力/ 96
4.2.3 理想的下午/ 100
4.2.4 争冠日/ 103
4.2.5 卓尔小路/ 107
4.2.6 留声机/ 110
4.2.7 时间慢行/ 113
4.2.8 花样年华/ 118
4.2.9 鲜奶屋/ 122
4.2.10 时间向左/ 125
4.2.11 危险地带/ 130
4.2.12 菜鸟/ 133
4.2.13 清风颂/ 136
4.2.14 乐享无限/ 139
4.2.15 迷航/ 142
4.2.16 阳光哈达/ 145
4.2.17 山间行走/ 148
4.2.18 街头篮球SHOW / 152
4.2.19 在路上/ 157
4.2.20 极至的简单/ 160
4.2.21 生活刻痕/ 162
4.2.22 云端/ 166
4.2.23 花之语/ 169
4.2.24 童真/ 172
4.2.25 东京时速/ 175
4.2.26 极限挑战/ 179
4.2.27 课余生活/ 182
4.2.28 益珍堂/ 184
4.2.29 异度空间/ 188
第5章 字约/ 191
字 选 集/ 192
写 写 歌/ 203
诗 四 首/ 211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城市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图书简介,暂定名为《绿色脉络:城市生态系统的重建与未来》。 --- 《绿色脉络:城市生态系统的重建与未来》 简介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文明的重心已然转移至钢筋水泥的丛林之中。然而,这种高速扩张的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着自然资源,加剧着气候变化,并削弱了城市对居民的生命支持能力。本书《绿色脉络:城市生态系统的重建与未来》并非探讨单个技术或政策的零散解决方案,而是力求提供一个宏观的、系统性的框架,来理解和重塑当代城市的生命循环。 本书深度剖析了现代城市作为复杂生态系统所面临的核心挑战,从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循环失衡、热岛效应加剧,到物质流动的低效性。我们不再将城市视为自然的对立面,而是将其视为一个与自然紧密交织的、具有自我调节潜力的有机体。全书旨在引导读者超越传统的“灰色基础设施”思维定势,转而拥抱“绿色基础设施”和“蓝色基础设施”的集成应用,构建一个更具韧性、公平和宜居的城市未来。 第一部分:解析现代都市的生态困境 城市,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被设计成高效的“消费机器”。第一部分将系统地解剖这种设计哲学带来的生态后果。我们首先考察了城市对周边自然环境的“生态足迹”——从食物供给到能源消耗的跨区域影响。通过对历史案例的深入研究,本书揭示了二战后城市扩张的盲目性如何切断了本地生态廊道,导致物种隔离与基因退化。 重点关注“城市热岛效应”的物理机制及其对人类健康和能源消耗的连锁反应。同时,本书也详细阐述了城市水文循环的“硬化”现象:雨水被迅速排走,地下水补给中断,河流遭受污染,城市变得对干旱和洪涝都异常脆弱。我们引入了“城市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概念,分析了在高度城市化的环境中,哪些物种能够幸存,以及这种生态简化对城市生态服务(如授粉、废物分解)的长期损害。 第二部分:绿色基础设施的蓝图与策略 本书的核心在于提出一套可操作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第二部分详细描绘了“绿色脉络”的构建蓝图。这不仅仅是增加公园绿地面积,而是关于如何战略性地植入生态功能。 水敏感型城市设计(Water-Sensitive Urban Design, WSUD): 我们将介绍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绿色屋顶和渗透性铺装等技术,展示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模仿自然水循环,实现雨水就地消纳、净化和回用。案例分析将聚焦于新加坡的“激活水体”项目和费城的“绿色基础设施愿景”,探讨如何在既有高密度城区中嵌入这些生态海绵。 城市生物多样性网络: 讨论如何通过建立生态廊道、修复破碎栖息地以及推广本土植被,将分散的绿地连接成一个功能性的生态网络。本书详细阐述了“垂直绿化”和“屋顶生态化”在提高城市生态连通性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改善微气候和降低空气污染的贡献。 土壤健康与城市农业: 城市土壤常常被视为惰性介质,本书强调了土壤作为城市生命支持系统的关键角色。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堆肥、修复污染土壤、推广社区花园和垂直农场,重新激活城市土地的生产力,缩短食物供应链,并增强社区的食物安全感。 第三部分:超越绿色的智慧:整合性规划与治理 一个成功的城市生态系统不仅需要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更需要适应性强的“软件”(管理与治理体系)。第三部分将目光转向跨学科的整合规划。 系统思维与多目标优化: 本部分倡导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来模拟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互动。例如,一座新的绿色基础设施项目,其效益应被量化为对热缓解、水质改善、碳固存和公共健康提升的综合贡献,而非单一指标的成功。我们介绍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在土地利用决策中的应用。 韧性与适应性管理: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城市必须具备快速恢复的能力。本书深入探讨了“生态系统韧性”的构建,包括建立多元化的绿色物种库以抵抗病虫害,以及设计具备冗余功能的生态系统层级。适应性管理框架被提出,强调规划应是持续学习和迭代的过程。 社会公平与生态正义: 生态改善的成果不应只惠及少数精英。本书严肃讨论了“绿色绅士化”现象,即生态改善可能推高区域成本,导致低收入居民被排挤。解决方案在于将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与社会住房政策、社区参与机制紧密结合,确保生态服务的公平分配,实现“绿色权利”的普及。 第四部分:未来的城市形态:从单中心到分布式生态 在最终章节,本书展望了下一代城市的形态——一个去中心化、高度互联的“分布式生态系统”。这是一种打破传统城市-乡村二元对立的范式。 我们探讨了“紧凑与绿色”的平衡点,即如何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同时,确保每位居民都能在步行范围内接触到高质量的自然空间。本书分析了智慧技术(如传感器网络、实时环境监测)如何赋能生态管理,实现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精细化调控。 《绿色脉络》是一本写给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政策制定者、环境科学家以及所有关心我们未来居住环境的城市居民的深度指南。它力求将科学的严谨性、工程的实用性与哲学的思辨性融为一体,为我们描绘一幅清晰的路径图:如何将被压抑的城市生命力重新唤醒,让城市真正成为地球上最具活力、最可持续的生态复合体。我们相信,下一个伟大的建筑革命,将是绿色与灰色的和谐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