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无界:写给UI设计师的设计书(全彩)

视界·无界:写给UI设计师的设计书(全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涵 著
图书标签:
  • UI设计
  • 用户体验
  • 设计原则
  • 交互设计
  • 视觉设计
  • 设计思维
  • 设计方法论
  • 全彩图鉴
  • 设计灵感
  • 界面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825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464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艺术相关专业学生及年轻的设计师。
  

牛魔王,一个霸气又顽皮的名字,一如其人。

在站酷上初见他的帖子,犹如一道阳光,把设计行业内的一些非技术性的商务沟通技巧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即便是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翻开这本书,认真、刻苦、毅力、激情、励志扑面而来。无论你是小白,还是资深设计师,你都能从书里得到不一样的体会。这本书,会让正在路上的UI设计师少走很多弯路。


  

内容简介

  

作为一名从事设计职业的设计师,或者正在通往成为设计师道路的朋友,都会遇到很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什么是UI?和其他职业有什么区别?我该学什么软件?从零基础如何一步步地提升?该培养自己什么样的习惯才是一名好的设计师?工作中的正确流程是什么样的?对于配色、设计质量等有没有可以提升的技巧?该如何进入大公司,又如何应对面试?该如何对设计外包单报价?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该遵守什么样的戒律?或许,这本书拥有你想知道的答案。工具书对大家的帮助是阶段性的,而本书更像是一本能作为一名设计师思维经验上的规划的指导用书。书籍并不能告诉你该走什么捷径,因为设计不会有捷径,但是可以告诉你避免少走弯路。

作者简介

王涵(牛MO王)

BIGD联合创始人兼创意总监

Adobe认证交互设计师

站酷网粉丝排名前五的站酷推荐设计师

中国网页设计联盟全国十佳网页设计师

UI中国全国十佳UI设计师

个人荣誉:

2006 全国大学生“X动力平面海报”优秀奖

2012 百度云桌面 三等奖

2013 新浪天气通 优秀奖

2013 康佳手机主题设计 三等奖

2013 电信手机云桌面主题设计 优秀奖

2014 墨迹天气插件设计大赛 优秀奖

2014 小米主题设计大赛 入围奖

2014 华为EMUI全球手机主题设计大赛 优秀奖

2014 果壳电子智能手表UI设计大赛 优秀奖

2014 华为花粉吉祥物设计大赛 特别纪念奖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认识王涵(牛MO王)这位晚辈,便感觉他对艺术、对设计、对职业的态度都是诚恳和认真的。在他的书里,不仅可以帮助新一代设计师提升技能,同样也对他们的职业规划、职业态度指明了一个方向。艺术和设计本是一体的,它们不仅需要创作思想,同样需要良性的态度和正确的认知,为此我推荐这本书。

辽宁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常庆利

我一直在关注牛MO王在站酷网发表的系列文章,干货满满,人气超高。本书有50%的内容没有在站酷网发表过,如果你是一位有志于从事UI设计的设计师,本书会非常适合你,从UI设计入门、设计师的态度和技法等各个方面,牛MO王都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心得。诚意之作,值得大家一看。

站酷创始人&CEO;梁耀明

牛MO王的大部分文章我都读过,非常适合UI刚入门或者打算进入这个行业的设计师,所以我也会经常推荐他的文章给一些向我请教的年轻朋友。

他的很多观点其实也是我想说的,因为我自己也是这样一步步摸索过来的,走了不少弯路。在目前这个UI教学依然不够专业的环境下,他的这些文章确实可以让年轻的设计师朋友们早些明白那些道理,少走一些弯路,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粉丝。

他不仅仅在讲设计本身,还从职业生涯、对待设计的态度、如何提升自己等更全面的角度出发,让大家对行业与设计的认识更整体。我希望好的内容能被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的年轻朋友们受到启发,对这个行业有兴趣的朋友都来读一读吧。

ARK 联合创始人滕磊(火山大陆)

产品是设计的放大器。设计师除了专业的能力与知识结构,更多地培养产品感与用户感知更加重要。多学、多看、多感受。

RIGO设计创始人,小米首席设计朱印(Robin)

如果你希望成为一名UI设计师,作为一名初学者,那么这本书将会很适合你。本书作者用多年的从业经验总结了你该如何去看、如何去做及如何去思考与反思的问题。其中的一些方法可能是只有当你真正参与制作多年后才能够发现的技巧。

锤子科技视觉设计总监罗子雄(Pumel)

这是一本写给设计师的好书,用贴近当下的案例详细地讲解了设计技巧和工作经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设计入门书籍,那些看似简单却爱不释手的UI设计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正是这本书想要告诉大家的。如果你是UI设计爱好者、从业新人,那么这本书再适合不过了。

腾讯网UED设计总监任婕

不翻书,只看到牛MO王的名字,就可知本书必会热销。先不说这是一位做事踏实、为人幽默的视觉老鸟儿,平日里只看他在我们优设上发布的文章,首日必定能使阅读量轻松破万,提起那篇脍炙人口的设计师报价公式,更是被设计师广为传阅,成了许多新入行同学眼中的行事标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接地气的书,设计师要入行,要做UI,此书一定得捧来一读,相信你会有那种如获至宝的兴奋感,你一定会学到满卷的窍门,是千真万确的真本领,用优设的标识语怎么说来着——通篇的干货!

优设哥张鹏

阿牛一直活跃在UI中国,发布了不少对UI新人帮助很多的文章,几篇文章都位居榜首。从起初的iconfans论坛的一个无名小卒,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很多人熟知的UI设计师,很荣幸见证了他一步步的成长。做设计其实不怕走弯路,怕的是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并且一条路走到黑,白白浪费了青春大好时光和精力。本书不能说应该成为每位UI设计师必读的圣经,但是真正地能感受到作者阿牛对书中内容的认真及希望新人设计师们走一条对的路、向善的路的心情,我为他的态度和用心点赞。

小米生态链设计主管/UI中国联合创始人朱君

经历过才能言之有物,很感激有这样出色的设计师帮我们整理实用的设计内容,这可能是国内为数不多既优秀又原创的设计书籍,通过幽默、易懂、干练的描述,解读逻辑、原理、技巧等诸多设计层面,让我们了解设计究竟是什么,针针见血。这本书不仅适合那些初学的设计师,我觉得大部分设计师都应该看一看,书中提到的设计意识非常值得大家学习,是一本精彩的设计指引书籍。

设计是周而复始的累积,而设计思维是这些累积的成果。如果有人将自己多年感悟的成果分享给你,他一定是当代雷锋,这就是那本敢于奉献的书。

5plus联合创始人冯铁

在我眼里牛MO王是一个很认真的人,认真做设计,认真做UI,认真做教程,认真做自己的事业。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被认真对待,所以这本书你值得认真对待。

蚂蚁金服(支付宝母公司)品牌设计中心资深视觉设计师奚郁浩(阁楼妖怪)

UI设计领域已经逐步进入一个成熟期,不仅仅只热在图形界面,也不仅仅在空谈理论,而是回归到UI设计的价值本质。王涵的这本书也正是成熟于此时,设计概念、设计方法、实践经验等丰富且深入,在UI中国看过“牛mo王”分享的系列经验的设计师肯定更加了解,接地气的写法能够让你快速理解和消化这些内容,更好地进阶。相信这也是王涵近几年实践经验的结晶。

UI中国创始人&CEO; 董景博


  

目录

01
你好,UI
Hello,UI
002   什么是UI
004   什么是UE/UX
006   移动UI设计的崛起
008   UI设计的价值
012   UI设计的基本原则
015   UI不是LOGO
017   UI不是画画
020   UI不是网页
02
设计师不是万能的美工
The designer is not a panacea
024   各种各样的设计师
024   平面设计师
026   网页设计师
027   交互设计师
029   用户体验设计师
030   GUI设计师
032   美工
034   UI设计师
03
零基础的设计之路
The road of zero based design
040   第一步:把职业当成兴趣爱好
044   第二步:绘画知识很重要
050   第三步:掌握软件是实现创意的基石
065   第四步:“抄袭”别人超越自己
076   第五步:思考分析突破瓶颈期
080   第六步:享受生活是灵感的源泉
084   第七步: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
085   第八步:把兴趣爱好当成职业
04
好习惯决定好设计
Good habits determine good design
088   收集创意
092   管理资源
095   文件命名
101   来源收藏
102   懂得分享
05
设计师的正确工作流程
The correct working process of the designer
106   头脑风暴
108   交互草图
114   设计阶段
121   输出研发
123   动效描述
125   补充待命
125   产品上线
126   倾听用户
126   附:APP切图常用英文对照参考
06
色彩的奥秘
Mystery of color
130   准确地使用颜色
133   质感决定色彩
136   万能的环境色
138   统一设计风格
07
提高作品质量的技巧
Techniqu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work
144   镜像对称
147   强迫三改
149   同步实物
150   逼迫质问
08
三年入职大公司
Three years into the post company
154   填不满的职位
154   做好准备
158   第一年
159   第二年
161   第三年
09
简历与面试话术的秘笈
My resume and interview with you

164   该拿多少作品
165   作品从哪儿来
167   投递简历格式
170   期望薪资如何填
171   简历怎么写
173   面试前的准备
174   面试是兵法战
177   公司如何选择
177   衷心的祝福
10
外包单报价公式
Outsourcing quotation formula
180   公式
180   实例
181   合同
182   产出物
183   增值报价
184   价目表
11
UI设计师十戒律
Ten Commandments of the UI designer

前言/序言

序言/前言:

本来我是要为牛MO王(以下称阿牛)的书写推荐的,但是我觉得还是写序比较好。

基本上我是看着阿牛成长起来的。

大家都知道阿牛几乎是UI界人人知晓的“大神”,却不知道他其实也是从一个小设计师做起的。

而他的成长历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我是真的没想到,这个小伙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牛逼”到这种程度。

大概是2010年的时候,我们在一家业内知名的互动广告公司做同事。那时他也不叫牛MO王,而我已经是业内知名的所谓的“大神”,在我看来他真的是一个“菜鸟”。

我们都挺慢热的,以至于慢到什么程度呢?

在一个公司里,在座位非常近的情况下,3个月都没有说过话。这也是我们之后经常拿来打趣的梗。

但是几个月的工作接触下来,我发现他有种特别的潜质——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工作的认真和负责,以及北方人的重情重义与爽朗。

从此我们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后来他去大连,在大连的一家大型软件公司做UI设计。其实,大连的设计氛围非常一般。

即使是在专业的设计公司里,大部分人也是混日子。

要知道一个公司的氛围很重要,一个大部分人都混日子的公司很容易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状态。

但他没有。

有一次到北京出差,我们见了一面。

我还记得他兴奋地跟我描述如何画一个图标的情景。然后拿iPad给我展示了他给某个品牌画的一套图标。然后给我讲解每个图标他是怎么思考又是怎么完成的。

其实认真这件事,非常要命。你可别小看认真。他可以认真到用好几天的时间去抠一个图标,细节细致到每一个像素。我想,他对UI的热爱,大致源于他对每一个像素的热爱吧。

我当时就觉得他是真的喜欢这个,擅长这个。

过了几年,果不其然。

我也曾带出过很多人,包括几名站酷网推荐设计师。

现在这个时代,懂得感恩的人,依旧不多。

但阿牛是其中之一。

他是一个很真诚的人,真诚到办培训班之后还建议别人自学。

其实很多做UI设计的小伙伴都知道,阿牛的文章帮助了很多人。

之所以我能为阿牛写这么多,和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他做过平面设计、网站、互动网站,转到UI设计方向简直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商业设计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是相通的。任何一个学习UI设计的小伙伴如果能掌握基本的平面设计、网站排版甚至品牌设计等,那么你在UI上面的造诣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这些经历,他怎么会写出这些东西?

在这个行业内,缺少的就是他这样无私分享的人。尤其是他的UI系列的文章,影响了很多人。

或许有人不喜欢他,但无法否认的是,更多的新人看了他的文章以后,少走了很多弯路。

如此就够了。

就像他的签名——“人活着就要实现自己吹过的‘牛逼’。”

我相信,这小伙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前奥美副创意总监灰昼

于2016年3月5日



聚焦数字交互的前沿探索与实践:一本关于人机交互、信息架构与视觉传达的深度指南 书名: 界面叙事:从像素到心流的体验构建原理 目标读者: 资深与新锐的交互设计师 (IXD) 用户体验研究员 (UX Researcher) 产品经理 (Product Manager) 对数字产品设计与信息组织有浓厚兴趣的行业从业者 --- 内容概述:重塑我们与屏幕交互的底层逻辑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特定工具或软件操作手册的堆砌,而是一部旨在深入剖析现代数字产品体验核心要素的理论与实践深度解析。我们生活在一个由界面构成的世界,但优秀的设计远超于美观的布局。《界面叙事》将带读者超越表层的视觉风格,直击驱动高效、愉悦、有意义的数字交互背后的哲学、心理学和结构化思维。 全书结构围绕“理解用户、组织信息、设计行为、衡量成效”四个核心维度展开,旨在为从业者提供一套系统化、可落地的设计方法论,帮助他们从“做界面”跃升至“构建体验”。 --- 第一部分:理解世界的复杂性——用户心智与情境建模 本部分着重于“人”——即我们设计服务的对象。我们探讨如何跳脱出设计师自身的认知局限,真正洞察用户的需求、动机和限制条件。 章节细分: 1. 认知负荷的艺术边界: 深入探讨人机交互中的经典理论,如希克定律(Hick’s Law)在决策制定中的应用,以及米勒定律(Miller’s Law)对信息分组的指导意义。我们将剖析“信息过载”的生理机制,并介绍如何通过分层和渐进式揭示(Progressive Disclosure)来管理用户的短期记忆负担。 2. 跨文化用户研究的陷阱与机遇: 区别于仅关注本地用户群体的局限性,本章详细阐述了文化维度(如高/低语境文化)如何影响用户对图标、颜色、布局和反馈机制的理解。提供一套多视角的研究框架,用于识别和规避全球化产品中的文化盲区。 3. 情绪驱动设计(Emotionally Driven Design): 探讨体验中的情感维度。不仅仅是“可用性”(Usability),更关注“愉悦感”(Delight)和“信赖感”(Trust)。分析情感化设计如何影响用户对错误、等待时间和品牌忠诚度的容忍度,并引入尼尔森的“忠诚度模型”在现代社交产品中的修正应用。 4. 情境感知设计:时间、地点与设备的耦合: 体验从未脱离“情境”。本章聚焦于如何利用设备传感器、时间序列数据和物理环境信息(如噪音水平、光照强度)来动态调整界面元素和交互路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适应性界面”。 --- 第二部分:信息架构的骨骼——结构与导航的逻辑构建 一个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其成功仰赖于清晰、可预测的内在结构。《界面叙事》将信息架构提升至战略层面,探讨如何构建既能满足业务目标又能符合用户心智模型的结构。 章节细分: 5. 深度分类学:构建用户心智地图: 详细介绍卡片分类法(Card Sorting)的进阶技巧,以及如何将定性数据转化为量化的结构决策。讨论本体论(Ontology)和分类学在大型知识库或内容管理系统(CMS)中的应用,确保信息层级的一致性和可扩展性。 6. 导航的哲学:路径的隐喻与显性: 分析不同导航范式(如全局导航、上下文导航、面包屑导航)的适用场景和设计边界。重点讨论“平面化”趋势下,如何平衡信息的即时可达性与深层内容的探索性,并引入“导航债务”的概念及其管理策略。 7. 搜索体验的再定义:从匹配到意图理解: 搜索不再是简单的关键词匹配。本章深入探讨模糊搜索、语义搜索、筛选器设计(Faceted Search)的最佳实践,以及如何利用AI辅助的“推荐式搜索”来预测用户的下一步行为,将搜索转化为发现的旅程。 8. 结构化反馈与错误预防机制: 探讨如何将系统状态和潜在错误信息无缝嵌入到信息结构中。这包括预填、即时验证、以及构建多级撤销/重做机制,确保用户在结构性操作中拥有安全网。 --- 第三部分:行为的塑造与引导——动态交互的精妙之处 交互设计是关于“动”的艺术。本部分专注于那些将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过程的关键元素:微交互、动效逻辑与状态转换。 章节细分: 9. 微交互的力度与节奏: 微交互远非装饰。本章探讨微交互在传达层级、确认操作、提供即时反馈中的作用。分析不同缓动函数(Easing Functions)对用户感知到的速度和流畅度的影响,并建立一套衡量微交互有效性的指标。 10. 动效的叙事功能:空间与时间的关系: 深入研究动效如何“解释”界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包括如何利用转场动效来保持用户的空间感,以及如何运用速度变化来暗示操作的优先级(例如,重要操作应有更清晰的视觉轨迹)。讨论“运动设计原则”在提升专业感和建立品牌调性中的作用。 11. 状态流的艺术:从静止到活跃的过渡设计: 关注产品生命周期中那些“非完美”的状态:加载(Loading)、空状态(Empty State)、错误(Error)和限制(Constraint)。我们学习如何将这些被动状态转化为积极的沟通机会,引导用户进入下一个有效操作。 12. 触控与手势的未来:多模态交互的融合: 探讨除了点击和滑动之外,更复杂的输入方式(如压力感应、眼动追踪、语音命令)如何与传统界面元素结合,创造出超越二维屏幕限制的交互范式,尤其关注AR/VR环境下的手势语言设计。 --- 第四部分:设计的落地与迭代——衡量、维护与规模化 再好的理论也需要通过实际的检验和持续的维护才能发挥价值。本部分聚焦于将设计转化为可量化、可迭代的系统资产。 章节细分: 13. 设计系统作为语言学工具: 将设计系统视为一套共享的“语法”和“词汇表”,而不仅仅是组件库。讨论如何设计一套灵活的、可扩展的原子设计体系,确保跨平台、跨产品线的体验一致性,并强调“设计意图”在组件文档中的重要性。 14. 衡量体验的“深层指标”: 跳出表面的点击率和转化率。本章引入更深层次的体验质量指标,如系统可用性量表(SUS)的深度解析、任务完成时间(TTF)的场景化分析,以及“认知摩擦得分”的构建方法,帮助设计师量化设计决策的优劣。 15. A/B 测试与假设驱动的迭代循环: 构建严谨的实验设计框架。讨论如何从复杂的交互场景中提取出可测试的、单一变量的假设,以及如何解读统计显著性,避免“幸存者偏差”对设计方向的误导。 16. 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的整合设计: 可访问性不是事后补救,而是设计流程的起点。详细阐述WCAG 2.1/2.2标准的核心原则,并提供具体的色彩对比度、焦点管理和屏幕阅读器兼容性的设计指南,确保产品对所有用户群体都具有包容性。 --- 结语:体验设计是对未来世界的承诺 《界面叙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种系统性的、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它提供的不只是“如何做”,更是“为何如此做”的深刻洞察,助力设计师构建出不仅美观,更具智慧和同理心的数字世界。这本书是献给所有致力于在人机交互的复杂领域中,追求清晰、高效与深度连接的实践者的行动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极具现代感,那种色彩的碰撞和留白的艺术性,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设计案例。我拿起来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纸张的质感,那种微哑光处理,握在手里非常舒服,能感受到装帧上的用心。翻开扉页,那种全彩印刷的细腻程度简直让人惊叹,每一个设计细节、每一个色彩渐变都清晰锐利,完全没有廉价印刷品的粗糙感。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光是放在书架上,都能提升整个房间的格调。作为一名长期与屏幕打交道的从业者,我特别欣赏这种对实体媒介的尊重和对视觉体验的极致追求。它似乎在无声地宣告:优秀的设计,不应该只停留在数字界面上,实体书也可以成为体验的一部分。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构成了一次成功的“用户体验”。

评分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跨界融合”的探讨,这部分内容非常具有前瞻性。它并没有将UI设计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数字生态系统中去审视。书中对新兴技术趋势的捕捉非常敏锐,对于如何将这些技术无缝、自然地融入到用户界面中,给出了非常富有洞察力的见解。阅读时,我感觉自己仿佛是置身于一个未来主义的工作坊,看到各种技术模块是如何被巧妙地组装起来,形成流畅而富有生命力的交互体验。这种对未来的预见性和对当下实践的指导性相结合,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极高,它不仅仅是回顾过去的最佳实践,更是在为我们描绘明天的设计蓝图。

评分

我刚开始接触设计行业的时候,总觉得概念和理论总是悬在半空,难以落地。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堆砌晦涩的术语,而是通过一系列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将那些看似高深的“设计哲学”拆解得一清二楚。我特别喜欢它对“设计流程”的梳理,那种由浅入深的逻辑推导,让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需要经历哪些思维阶段。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模仿视觉风格,而这本书教会我的是如何去“思考”设计,如何构建一个稳固的逻辑框架去支撑每一个视觉决策。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耐心又不失犀利地指出行业内的常见误区,让人读完之后,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仿佛找到了迷失已久的航向标。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严谨中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作者的遣词造句非常考究,没有一句废话,每一个句子都像经过精心打磨的模块,紧密贴合主题,逻辑链条清晰得令人赞叹。我尤其欣赏那种通过精确的措辞来引导读者思考的方法,它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设问和层层递进的论述,将读者自然地引入到正确的结论。这种高质量的书面表达,本身就是对“专业性”最好的诠释。对我来说,这本书不仅是设计知识的宝库,更是一次关于如何进行高质量专业书面沟通的绝佳学习范本,值得反复研读和品味其文字间的精妙之处。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关于UI设计的书籍很多,大部分都是“速成指南”或者“软件操作手册”。这本书的格局明显要大得多。它似乎并没有急于教你“如何画出漂亮的按钮”,而是着重探讨了“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个按钮,以及它应该如何存在于用户的心智模型中”。这种对用户心理和行为模式的深度挖掘,是真正区分普通设计师和顶尖设计师的关键。我发现自己开始关注那些平时容易忽略的细节,比如交互的微妙反馈、信息架构的隐形逻辑,甚至连排版中的呼吸感都被提升到了战略高度。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比自己手头正在进行的项目,发现过去很多拍脑袋决定的地方,其实都是建立在薄弱的基础上的。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构建长期职业生涯的底层思维体系。

评分

乘着活动买了好多书

评分

印刷很一般,价格不便宜。

评分

讲的很细致 配图鲜明 京东的服务真是棒(优惠力度也大)

评分

6.18优惠买的,半价再加券,超值,这一波书都很精美,期待细啃。

评分

包装非常ok,京东物流给力,买书只上京东了。

评分

自己配色能力有限,买本速配,简单点!

评分

囤书囤书,刚好遇到搞活动,暂时没时间看,外表不错,纯粹为了增长见识。全彩,有对照

评分

今购的龙虾,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自觉七经八脉为之

评分

快递很给力,质量很好,字迹清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