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的書(周作人捲)——中外名傢隨筆精華

雨天的書(周作人捲)——中外名傢隨筆精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作人 著
圖書標籤:
  • 隨筆
  • 散文
  • 周作人
  • 文學
  • 名傢
  • 經典
  • 文化
  • 閱讀
  • 散文集
  • 雜文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長江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35487438
版次:1
商品編碼:1197525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輕型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周作人的文章屬於耐看的一類,聲名遠遠高於同代的作傢。他將思想傢的意緒和藝術傢的靈感匯於一身,以小品文的麵目齣現,敘天下經緯,議紅塵舊事,形成瞭獨立的文風。本書收入周作人《自己的園地》《苦雨》《烏篷船》等多篇經典散文、隨筆,雜談,篇篇精到,讓讀書觀字之你我,隨其恬淡之語感其情調之綫,在枯燥的文學和曆史中,找尋一點點光亮。

作者簡介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傢、文學理論傢、評論傢、詩人、翻譯傢、思想傢,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的傑齣代錶。原名櫆壽(後改為奎綬),字星杓,又名啓明、啓孟、起孟,筆名遐壽、豈明,號知堂、藥堂等。曆任國立北京大學教授、東方文學係主任,燕京大學新文學係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運動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並曾任“新潮社”主任編輯。“五四運動”之後,與鄭振鐸、瀋雁冰、葉紹鈞、許地山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與魯迅、林語堂、孫伏園等創辦《語絲》周刊,任主編和主要撰稿人。

目錄

1920年代

自己的園地·3

西山小品·5

北京的茶食·10

故鄉的野菜·12

濟南道中·15

濟南道中之二·18

濟南道中之三·21

生活之藝術·24

喝茶·27

苦雨·30

鳥聲·33

談酒·35

兩個鬼·38

烏篷船·40

我學國文的經驗·43

閉戶讀書論·47

啞巴禮贊·50

麻醉禮贊·53

1930年代

中年·59

金魚·62

兩株樹·66

莧菜梗·70

水裏的東西·73

吃菜·77

日本的衣食住·81

半農紀念·89

關於苦茶·93

村裏的戲班子·96

關於命運·99

北平的春天·104

結緣豆·107

自己的文章·111

談養鳥·115

關於魯迅·118

談儒傢·126

自己所能做的·128

賣糖·132

談勸酒·135

1940年代

禹跡寺·143

買洋書·147

讀書的經驗·150

上墳船·153懷廢名·157

苦口甘口·162

中鞦的月亮·166

蘇州的迴憶·168

蚯蚓·173

螢火·178

燈下讀書論·183

緣日·188

雨的感想·192

立春以前·196

東昌坊故事·201

兩個鬼的文章·205

石闆路·210

蒼蠅之微·214

1950年代

談天·219

吃酒·221

街坊上的悲喜劇·223

夜讀的境界·226

南北的點心·228

紹興的糕乾·233

紹興山水補筆·236

泥孩兒·241

不倒翁·243

羊肝餅·245

澡豆與香皂·247

水鄉懷舊·249

1960年代

鬱達夫的書簡·255

鬼念佛·259

爆竹·262

麟鳳龜龍·264

鳥聲(二)·267

愛竹·269

貓打架·271

閑話毛筍·274

現今的龍·277


精彩書摘

自己的園地

一百五十年前,法國的福祿特爾做瞭一本小說《亢迭特》(Candide),敘述人世的苦難,嘲笑“全舌博士”的樂天哲學。亢迭特與他的老師全舌博士經瞭許多憂患,終於在土耳其的一角裏住下,種園過活,纔能得到安定。亢迭特對於全舌博士的始終不渝的樂天說,下結論道,“這些都是很好,但我們還不如去耕種自己的園地。”這句格言現在已經是“膾炙人口”,意思也很明白,不必再等我下什麼注腳。但是現在把他抄來,卻有一點彆的意義。所謂自己的園地,本來是範圍很寬,並不限定於某一種:種果蔬也罷,種藥材也罷,——種薔薇地丁也罷,隻要本瞭他個人的自覺,在他認定的不論大小的地麵上,用瞭力量去耕種,便都是盡瞭他的天職瞭。在這平淡無奇的說話中間,我所想要特地申明的,隻是在於種薔薇地丁也是耕種我們自己的園地,與種果蔬藥材,雖是種類不同而有同一的價值。

我們自己的園地是文藝,這是要在先申明的。我並非厭薄彆種活動而不屑為,——我平常承認各種活動於生活都是必要,實在是小半由於沒有這種的纔能,大半由於缺少這樣的趣味,所以不得不在這中間定一個去就。但我對於這個選擇並不後悔,並不慚愧園地的小與齣産的薄弱而且似乎無用。依瞭自己的心的傾嚮,去種薔薇地丁,這是尊重個性的正當辦法,即使如彆人所說各人果真應報社會的恩,我也相信已經報答瞭,因為社會不但需要果蔬藥材,卻也一樣迫切的需要薔薇與地丁,——如有衊視這些的社會,那便是白癡的,隻有形體而沒有精神生活的社會,我們沒有去顧視他的必要。倘若用瞭什麼名義,強迫人犧牲瞭個性去侍奉白癡的社會,——美其名曰迎閤社會心理,——那簡直與藉瞭倫常之名強人忠君,藉瞭國傢之名強人戰爭一樣的不閤理瞭。

有人說道,據你所說,那麼你所主張的文藝,一定是人生派的藝術瞭。泛稱人生派的藝術,我當然是沒有什麼反對,但是普通所謂人生派是主張“為人生的藝術”的,對於這個我卻略有一點意見。“為藝術的藝術”將藝術與人生分離,並且將人生附屬於藝術,至於如王爾德的提倡人生之藝術化,固然不很妥當;“為人生的藝術”以藝術附屬於人生,將藝術當作改造生活的工具而非終極,也何嘗不把藝術與人生分離呢?我以為藝術當然是人生的,因為他本是我們感情生活的錶現,叫他怎能與人生分離?“為人生”——於人生有實利,當然也是藝術本有的一種作用,但並非惟一的職務。總之藝術是獨立的,卻又原來是人性的,所以既不必使他隔離人生,又不必使他服侍人生,隻任他成為渾然的人生的藝術便好瞭。“為藝術”派以個人為藝術的工匠,“為人生”派以藝術為人生的僕役;現在卻以個人為主人,錶現情思而成藝術,即為其生活之一部,初不為福利他人而作,而他人接觸這藝術,得到一種共鳴與感興,使其精神生活充實而豐富,又即以為實生活的基本;這是人生的藝術的要點,有獨立的藝術美與無形的功利。我所說的薔薇地丁的種作,便如此。有些人種花聊以消遣,有些人種花誌在賣錢;真種花者以種花為其生活,——而花亦未嘗不美,未嘗於人無益。

《晨報·副刊》,1922��1��22;收入《自己的園地》


前言/序言


雨天的書(周作人捲)——中外名傢隨筆精華:一篇關於散文藝術的沉思與迴響 《雨天的書》(周作人捲)並非一本簡單的文集,它是一次深入的邀約,邀請讀者在淅瀝的雨聲中,一同品味周作人先生以其獨有的平和、衝淡,乃至微帶傷感的筆觸所描繪的廣闊世界。這本書所匯集的,是周作人先生在不同時期、不同心境下的散文精品,它們如同雨滴般,或輕柔地敲打在心頭,激起漣漪;或匯聚成溪,緩緩流淌,滋養著讀者的心靈。 周作人先生的散文,最顯著的特質便是那股“閑適”之氣。這種閑適,並非無所事事,而是於生活點滴中捕捉詩意,於尋常巷陌中體味人生。他筆下的雨,不是令人煩惱的潮濕,而是洗滌塵埃、帶來沉思的契機。那“一場雨,有時能使萬物煥然一新”,也“有時卻會更添沉寂”。他觀察雨中景象,從窗欞上的水珠,到屋簷下的滴答聲,再到門前濕漉漉的青石闆,無不飽含著生活的質感與溫度。這些細微之處,往往是他人匆匆一瞥便忽略的,但在周作人的筆下,它們卻被賦予瞭生命,成為承載情感與哲思的載體。 本書中的篇章,如同一扇扇窗戶,引領我們窺視周作人先生豐富的內心世界。他談論“自己的園地”,那裏種滿瞭各種花草,也埋藏著童年的記憶與思念。他描繪“故鄉的野菜”,那不僅僅是食材,更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紐帶,是鄉愁最樸素的錶達。他記錄“談茶”,從茶的種類、泡法,到品茶的意境,無不透露齣他對生活細節的考究與熱愛。這些看似瑣碎的日常,在他的筆下,卻能升華為一種境界,一種對生命本真狀態的追求。 周作人先生的文字,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他不追求辭藻的華麗,也不刻意煽情,而是用最平實的語言,最從容的態度,娓娓道來。他的語言,如同陳年的老酒,初嘗可能寡淡,細品之下,卻能感受到醇厚的迴甘。這種“淡”,是一種對繁華的超越,一種對喧囂的疏離,一種對內心寜靜的守護。在那個動蕩的時代,他選擇將自己置於一種“隱遁”的狀態,通過文學來錶達對現實的思考與批判,這種批判,並非激昂的呐喊,而是融入在字裏行間的,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 《雨天的書》(周作人捲)的價值,還在於它所展現的“中國人的精神”。周作人先生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他的散文中,隨處可見對儒、道、釋的理解與融匯。他的人生哲學,既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堅韌,也有“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的豁達。他從古代的詩詞歌賦、民間傳說中汲取靈感,將傳統文化的精髓,以一種現代的、個性的方式重新詮釋。他對“閑適”的追求,並非消極避世,而是在緊張的生活中,為心靈尋得一處棲息之地,一種精神的自足。 本書並非僅限於周作人先生的個人世界,它更是一次關於“隨筆”這一文學體裁的深度探索。周作人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最重要的隨筆作傢之一,他的作品,為“隨筆”這一文體樹立瞭典範。隨筆,顧名思義,是隨著性之所至而寫,不拘泥於固定的形式,內容自由,情感真摯。周作人先生的隨筆,正是這種精神的絕佳體現。他可以從一片落葉談到人生哲理,可以從一個古老的習俗聯想到現代的社會現象。這種跳躍性的思維,看似隨意,實則飽含著作者對生活敏銳的洞察力與深刻的思考。 而“中外名傢隨筆精華”這一副標題,則提示瞭本書更廣闊的視野。周作人先生的思想,並非閉門造車,而是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他翻譯介紹過大量外國文學作品,也從中汲取瞭養分。因此,當我們閱讀周作人的文字時,有時會發現其中蘊含著西方哲學的思考,或者受到某些西方作傢文風的影響。這種中西文化的交融,使得周作人的散文,在具有濃鬱中國文化底色的同時,又充滿瞭現代的、普遍的價值。 本書的另一層意義,在於它能夠幫助讀者重新認識“閱讀”這件事。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往往習慣於快速瀏覽、碎片化閱讀。而閱讀周作人先生的散文,則需要一種慢下來、靜下來的心態。你需要放慢腳步,去體會他文字中的韻味,去感受他情感的起伏,去體悟他字裏行間的深意。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不僅能夠滋養心靈,更是一種對浮躁的對抗,一種對精神傢園的重建。 《雨天的書》(周作人捲)所呈現的,是一種超越時代、超越國界的智慧。它告訴我們,即使在最艱難的環境下,也依然可以保持內心的獨立與自由;即使生活平淡,也依然可以從中發現美與詩意;即使麵對喧囂,也依然可以尋找屬於自己的寜靜角落。周作人先生的文字,就像一把鑰匙,能夠開啓我們內心深處的感悟,讓我們重新審視生活,重新認識自我。 這本書,適閤在雨天閱讀,也適閤在任何一個需要沉靜思考的時刻閱讀。它不是一本速成的讀物,而是一本需要反復品味、細細咀嚼的書。每一次翻開,都會有新的發現;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它如同一個老友,在雨聲中,與你低語,與你分享,與你一同在文字的世界裏,尋找那份屬於心靈的寜靜與慰藉。 總而言之,《雨天的書》(周作人捲)——中外名傢隨筆精華,是一本充滿智慧與溫情,散發著淡淡書香與雨後清新氣息的隨筆集。它不僅是周作人先生散文藝術的集中體現,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精神的深刻迴響。閱讀它,便是與一位智者對話,便是與自己的心靈對話,便是與整個散文藝術的精髓對話。它將引領你在雨天的靜謐中,發現生命的另一番風景,感受文字的溫度與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雨天的書》帶給我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慢”的體驗。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它就像一股清流,將我從浮躁中拉迴,讓我重新學會放緩腳步,細品生活。我喜歡它那種不疾不徐的敘事方式,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沒有大張旗鼓的議論,隻有娓娓道來的講述,樸實無華的語言,卻自有深沉的力量。它讓我重新認識瞭“閑適”二字的價值,明白人生不止有奔波和追求,更應有駐足和迴味。書中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尤其觸動我。不是那種壯麗山河的描繪,而是更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片段——一場微雨,一片落葉,一次偶然的遇見。作者們用細膩的筆觸,捕捉這些轉瞬即逝的美好,並將它們定格在紙頁上,讓我們得以反復品味。讀這本書,仿佛置身於一個寜靜的庭院,沐浴著午後的陽光,聽著雨滴落在芭蕉葉上的聲音,心也隨之變得平靜而安寜。

評分

我最近的閱讀體驗,因為一本《雨天的書》而變得格外豐富。這本書就像一個精心布置的寶盒,每一次翻開,都能發現新的驚喜。我尤其欣賞它在“思考”這個維度上的深度。作者們並非簡單地陳述觀點,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片段,一次次深入的剖析,引導讀者去思考生活中的種種現象,去探究事物背後的本質。我喜歡那種在閱讀中不斷被啓發、被挑戰的感覺,它能促使我跳齣固有的思維模式,用更廣闊的視野去看待世界。書中對“傳統”與“現代”的辯證思考,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如何在保留精華的同時,擁抱革新,這是一個永恒的命題。作者們並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通過他們豐富的閱曆和深刻的洞察,為我們提供瞭多樣的視角和深刻的啓示。讀這本書,就像進行瞭一場高屋建瓴的精神漫遊,既能感受到思想的深度,又能體會到文字的魅力。

評分

雨季總是讓人心生惆悵,也讓人渴望一場精神的洗禮。我最近翻開的這本《雨天的書》,雖然書名直指那個濕潤而寜靜的季節,但它所呈現的,遠不止於季節的感喟。我特彆喜歡它對於那些細微之處的捕捉,仿佛將我們日常生活裏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一一放大,重新呈現。比如,書中對一件舊物的描寫,可能就是一枚泛黃的信箋,一段模糊的舊時光,或是某個街角尋常人傢的一扇窗。作者以一種近乎考古的耐心,去挖掘那些隱藏在器物背後的故事,那些關於人情冷暖、世事變遷的印記。讀來,就像是在古老的閣樓裏,偶然發現瞭一件塵封已久的寶物,觸碰到的不僅是物件本身,更是那個逝去的時代,以及那個時代裏鮮活的生命。這種對“物”的深情凝視,讓我重新審視身邊的一切,意識到原來平凡之中亦有詩意,尋常巷陌亦藏著不朽的傳奇。它教會我,不急不躁,用心去感受,去體會,去傾聽,生活本身就是一首寫不完的散文詩。

評分

我一直認為,最動人的文字,往往源於對生活最真摯的體察,而《雨天的書》恰恰是這樣一本充滿溫度的作品。它沒有刻意雕琢的華麗辭藻,也沒有故作深沉的哲理說教,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而真誠。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童年”的追憶。那些純粹的快樂,那些無憂無慮的時光,那些曾經以為會永遠存在的簡單事物,在作者的筆下,又重新煥發瞭生機。讀著這些文字,我仿佛也迴到瞭自己的童年,看到瞭那些熟悉的場景,聽到瞭那些久違的聲音。這些迴憶,雖然帶著一絲淡淡的憂傷,卻也充滿瞭溫暖的力量,提醒我曾經的純真與美好。這本書讓我明白,無論我們走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那些構成我們生命最初底色的記憶,永遠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它讓我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也更加懂得如何去愛。

評分

我常常覺得,閱讀最有趣的地方,在於能夠穿越時空的界限,與那些偉大的靈魂進行一場跨越世紀的對話。而這本《雨天的書》恰恰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它收錄的篇章,雖然來自不同的時空,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它們之間卻有著一種奇妙的聯係,仿佛是宇宙中遙相呼應的星辰,共同照亮著人類共通的情感與思考。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孤獨”的探討。不是那種令人窒息的絕望,而是更像一種獨立的棲息,一種與自我和諧相處的寜靜。作者們用他們獨特的筆觸,描繪瞭在人群中如何保持內心的澄澈,在喧囂中尋找屬於自己的靜謐。這種孤獨,不是逃避,而是更深刻的看見——看見自己,也看見世界。每當我感到迷茫或疲憊時,翻開這本書,總能在那些字裏行間找到慰藉與力量,仿佛有一個知己在默默地支持著我,告訴我:你並不孤單,你的所有感受,都有人理解。

評分

正好是下雨天,收到瞭“雨天的書”,好棒!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還不錯,紙張很好,印刷也不錯,還沒來的及看,先好評

評分

雨天的書是一本止庵校注集裏沒有的書,

評分

挺好,價錢實惠,買瞭一大堆的書,600元的書纔花瞭200,太閤適,喜歡京東!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書很不錯 配送很快京東值得信賴

評分

看瞭兩篇,語言囉嗦的很,有點看不下去

評分

真的很喜歡,包裝好,物流快,一共買瞭五本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