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中遇见自己

在婚姻中遇见自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昌霞 著
图书标签:
  • 婚姻
  • 自我成长
  • 情感
  • 心理
  • 两性关系
  • 沟通
  • 幸福
  • 自我认知
  • 伴侣
  • 家庭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3684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405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
字数:30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婚恋咨询手记

  一本剖析女性婚恋心理的百科全书

  一本超级实用、有价值的婚恋行为指南

  为什么会被爱人背叛?

  男人真的都是“花心大萝卜”吗?

  为什么明明相爱却要相互伤害?

  当爱人变身“监视狂”,究竟要怎么办?

  你想知道的“婚姻”真相都在这里

  婚恋咨询专家,帮你轻松解密婚恋现象背后的心理玄机!


内容简介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要么对“爱”失望,要么对“爱人”失望,很少有人对“自己”在恋情和婚姻中的表现失望过。

  亲密关系中我们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期待伴侣来拯救我们,让我们的生活从此走上阳光大道,过着幸福的一生。正是对伴侣的这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加深了我们的痛苦。

  我们必须承认,在亲密关系中的痛苦源自我们的内心,只有勇敢撕开心中的“旧伤”清除病垢,重塑人格中被扭曲的部分,才能获得浴火重生的疗愈能力!


作者简介

  陈昌霞,

  西南科技大学副教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四川省性育学会理事

  绵阳市婚姻家庭教育促进会理事

  西南科技大学婚姻家庭研究会秘书长

  擅长爱情、婚姻困惑、夫妻、婆媳、亲子关系建设;长期致力于女性自我成长辅导工作。


目录

第一章 为何有人越爱越疼痛

1. 天生的“醋坛子”002

过分吃醋是对爱缺乏自信的表现003

有时损毁爱情,只是为了自我保护005

他们有“魔力”自恋心理006

成长支招:如何提升爱中的安全感?007

2. 遭遇“花心大萝卜”008

“情圣”还是“花心大萝卜”009

他们有让人欲罢不能的天赋011

“见光死”的关系对他们有特殊吸引力014

他们的“情爱胃口”常人难敌015

他们对一段亲密关系的信心依赖于比较优势016

自私与自恋的混合体017

成长支招:停下追求“完美异性”的脚步018

3. 温柔“迫害者” 019

压抑自己,不过是为了控制对方019

对伴侣的“迫害”伎俩也能满含温情022

“迫害”的最好方式是把自己扮演成受害者023

成长支招:学会自我滋养和自我陪伴025

4. 把爱“捏”在手心的人 026

当“关心”变成“约束”026

“爱暴力”是他们一贯的作风028

他们强烈地渴望“掌控”对方029

他们的控制欲望源于“恐惧”031

成长小贴士:好婚姻要“留白”032

5. 破坏性自恋者 033

他们是一群善于“添堵”的人033

一切源于他们对自己的过度关注034

破坏型自恋者易造成伴侣和子女的安全感缺失036

他们缺乏共情的能力037

成长支招:如何提升共情能力?038

6. 那些过分认真的人 038

家里家外两张脸039

刻意的认真和客气都源于安全感缺失039

他们无法心安理得地享受爱040

成长小贴士:学会自我接纳042

7. 惯于把责任归咎他人者 043

他们对自己宽容却对别人残忍044

伴侣常被他们逼得无路可退046

他们具有偏执型人格特质047

成长支招:如何减少性格中的偏执成分047

8. 爱情“乞丐” 048

他们为爱“奉献”,是为了满足自己049

无比渴望“被对方需要”050

不安全感让他们在爱情中“过度沉溺”051

成长支招:爱需要“关心”而不是“照顾”052


第二章 我们都误解了爱情

1. 爱情是有魔力的056

相信“爱情魔力”的人大多有英雄主义情结056

“英雄情结”源于自己内心的不安059

爱情选择多点理性,婚姻经营多点感性061

成长小贴士:婚姻中痛苦的根源在于强烈的自我意识062

2. 总有一个更适合我的人063

追逐爱情的人063

他不是花心而是爱上了爱情065

总在追逐爱情难免错过人生067

成长小贴士:让爱的方式更成熟些068

3. 爱我的人应该为我而改变069

降低标准的择偶其实暗含期待069

对伴侣的期待是我们未了的心愿071

为什么女人更易嫌弃配偶不够上进073

真正接纳自己的人也能接纳不完美的伴侣075

婚姻中需要改变的人首先是自己076

成长小贴士:如何用“婚姻日记”治疗婚姻问题077

4. 爱情可以弥补童年的遗憾078

婚姻问题注定于相遇之际078

原生家庭藏着的婚姻秘密081

亲密关系中移情是为了满足自己082

成长小贴士:如何避免童年遗憾影响我们的婚姻质量083

5. 婚都结了,何必拘小节084

婚姻中哪些习惯让人无法忍受084

品位相似的夫妻婚姻更合拍086

婚姻中别把“亲情”当作放纵自己的借口088

成长小贴士:提升婚姻中的修为088

6. “性”,动物的本能而已089

性“工具化”观念带给婚姻的悲剧089

夫妻之间是“性爱”,不是简单的“性”091

夫妻亲密关系高于性、丰富于性092

成长支招:如何提升夫妻“性修养”093

7. 个人形象是婚前的事095

个人形象管理能力影响亲密关系发展095

婚后个人形象管理更为重要096

懂优雅的人更有吸引力098

成长小贴士:家庭中的夫妻礼仪099


第三章 婚姻中何必如此不安

1. 身边躺着一个“侦探”的滋味102

被监控的伴侣会丢失安全感102

“监控伴侣”的冲动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不安104

童年感觉自己被父母忽略的人更想抓紧伴侣107

成长支招:先相信自己,才能信任伴侣108

2. 我只是想在婚姻中讲个理108

夫妻冲突源于大家都有理109

婚姻中“爱”比“理”更能拉近两颗心的距离112

成长支招:夫妻处理冲突的策略115

3. 最易插足婚姻的“时代情人”116

夫妻之间,陪伴的质量比形式更重要116

“时代情人”对婚姻的杀伤力不容小觑117

依赖网络信息的人内心藏着不安118

成长小贴士:做时代的主人而不是奴隶120

4. 别总在伴侣需要的时候“缺位”120

婚姻的意义体现在关键时刻伴侣的回应120

总是在关键时候缺位的伴侣缺乏责任心122

关键时刻缺位的人心理成熟度不够123

成长小贴士:好伴侣,关键时刻不缺位124

5. “婆媳关系”古来难124

婆媳矛盾是一种文化病125

从婆媳矛盾看出当代家庭核心问题126

婆媳关系检验着一个人爱的能力127

成长小贴士:婆媳关系重在建设128

6. 结婚后依然与父母最亲近130

谁阻挡了婚姻前行?130

婚姻中不要让伴侣失去存在感132

婚姻中要学会融合两边原生家庭文化差异134

成长小贴士:降低夫妻原生家庭亲密关系差异对婚姻的影响135

7. 精于“算计”的爱情难持久136

你算计爱情,爱情就会抛弃你137

婚姻的幸福会被“算计”吞噬138

好夫妻永远都在相互装傻139

成长支招:夫妻“共赢”沟通最有效141

8. 冷漠是更为残忍的“暴力”143

冷暴力是婚姻中最常见的虐待143

冷暴力对婚姻的杀伤力极大145

家庭冷暴力妨害家人身心健康146

成长小贴士:如何化解家庭冷暴力147


第四章 亲密关系中你早该知道的秘密

1. 婚姻中,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150

成长经历塑造了每个人特殊的情绪反应模式150

每一段亲密关系都有自己的成长课题153

你在伴侣身上看到的问题其实是自己的问题157

成长支招: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反应模式160

2. 亲密关系是一面 “魔镜”161

亲密关系“魔镜”的特点162

透过“魔镜”我们可以看到什么?163

“魔镜”照出的是我们潜意识里的东西165

成长支招:认识潜意识里的“我”,提升生活幸福度169

3.“爱的底色”源自童年171

爱情中我们寻觅的是“理想父母”171

父母侵占孩子心理的后果173

心理被侵占的孩子是如何失去安全感的?175

那些游走在我们身体里的“心灵碎片”179

成长支招:牵着内心的“小孩”一起长大182

4. 成长中丢失的“安全感”对婚姻亲密关系的影响184

小时候“撒娇欲”没有得到满足的人婚姻问题多184

亲密关系中,缺乏安全感的人容易相互吸引186

安全感不强的人,在婚姻中觉得自己很委屈188

成长支招:每一段感情都藏着爱情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红利189

5.“停止抱怨”是亲密关系的转折点190

婚姻的失望大多源于我们的过度期待191

婚姻问题的转折点始于我们停止抱怨193

治愈心灵旧伤,获得内心成长194

成长支招:解决婚姻问题重点在“解决”而不是“问题”本身197


第五章 爱让人获得成长

1. 我们为何会坠入情网200

孤独感让我们渴望与另一个人融合200

每个人都有追求完整之我的心理需求202

性吸引力会让我们坠入情网203

成长支招:如何区别爱与不爱205

2. 为何“坠入情网”并未触及真爱206

坠入情网的人情感与心灵都暂时退化206

缺乏爱的能力的人同样会坠入情网207

脱离情网,才能真正相爱209

成长支招:如何透过情网找到真爱211

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剧本211

我们的爱情剧本是如何形成的?212

似曾相识的感觉与爱情剧本有关213

爱情故事脚本有可能误导我们214

成长支招:谨防一见钟情是个“套”215

4. 真爱让生命之花盛开216

只会“恋”不会“爱”必然失败216

真爱的人内心会深度联结218

真爱富有创造力219

真爱是促进彼此心智成熟的过程体验220

成长支招:非相倚“共有应答性”有助于产生爱的感觉222

5. 爱与被爱是一种能力223

亲密关系的六大特性224

认识人类爱的能力227

成长支招:爱的能力不同的人在爱情中的差异231

6. 在爱中获得成长231

努力提升爱的成熟度231

“给予”是爱的凝聚力234

让爱的目标得到升华235

成长支招:只有勇敢者才能遇见真爱237


第六章 在婚姻中成为最好的自己

1. 理性爱情是婚姻幸福的基础240

如何选择爱情才算理性?240

理性选择爱情不是把爱情“功能化”242

成长支招:美满婚姻二维匹配模型介绍245

2. 认识婚姻的生命旅程246

心理共生期246

冲突期247

平淡期250

整合期252

成长支招:“沟通”是穿越冲突的关键254

3. 爱是彼此珍惜254

经营好夫妻感情“账户”255

和谐夫妻“会吵架”257

夫妻沟通有秘诀260

关于夫妻之间表达的秘诀260

关于夫妻倾听的秘诀263

成长支招:夫妻应该彼此滋养,携手成长264

4. 夫妻在幸福婚姻中的状态265

幸福婚姻中的伴侣更加独立265

“性”成为爱的美妙音符268

遇见真实的自己270

成长支招:幸福婚姻是一门“平衡”艺术272

5. 在婚姻成为最好的自己273

婚姻是“自我”完善的修炼场273

回到自己的“中心点”275

成为一个能够给出“蜂蜜”的人276

参考文献279


前言/序言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接触到了大量有关恋爱与婚姻的个案,很多案例中主人公的故事可谓感人至深。这些来访者中,无论是14 岁的青春少年,还是70岁的花发老人,也无论他们的性别是男是女,面对恋爱和婚姻中的问题,他们都习惯把错误推给对方,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即使偶尔有承认自己是犯错方的人,也会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情有可原的。而我身边的朋友和学生们,也常向我倾诉他们在婚姻或恋情中的烦闷,他们要么对爱失望,要么对爱人失望,很少有人对自己在恋情和婚姻中的表现失望过。

  我意识到,正是这种“外归因”的思维惯性导致了恋情与婚姻中的大多数悲剧,赶走了原本在爱情和婚姻中能够呈现的幸福。无论恋情还是婚姻中,对方的一些语言或行为总是能那么轻易地激怒我们,眼前的痛苦与我们在成长中经历的痛苦又搅和在一起,让我们分不清楚痛点到底在哪里。如果我们对自己潜意识的驱动力浑然不知的话,我们就会责怪是因为对方不好才让我们生气,是对方激怒了我们。而且大多数人对爱情过于憧憬,根本无法忍受激情之爱消退之后彼此呈现出的真实面目。

  亲密关系中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期待我们的伴侣是来拯救我们的,他们可以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让我们的生活从此走上阳光大道,过着幸福的一生。正是我们对伴侣的这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加深了我们的痛苦。婚姻中,我们很容易把对自己无能感的愤怒转嫁给伴侣,认为是他们不够好才让我们失望,还耽误了我们的人生。而爱情的真相却是:伴侣之间出现冲突以后,真爱才开始流露。

  爱是让人心智不断获得成长的过程,好的婚姻是夫妻相互滋养、携手成长。爱情能治愈我们在成长中所受的伤痛,让我们的心智变得更加完善和成熟,当我们爱的能力得到成长,幸福自然在婚姻中浮现。但这一切需要相爱的人有坚定的信念和坚持的决心,伤痛的愈合并不是仅仅因为我们遇到了好的伴侣,而是我们懂得借助爱情的疗愈功能,在爱中努力获得心智的成长。这并不是一个坐享其成的过程,心智的成长不会在爱中自然而然发生,除非我们承认自己在亲密关系中体会到的痛苦源自我们的内心,并有勇气撕开心中的“旧伤”清除病垢,重塑我们人格中被扭曲的部分。

  于是我有了探寻亲密关系问题源头和幸福来源的想法,撰写此书的念头也由此诞生。此书的前三章通过对临床咨询中一些较为典型的个案进行剖析,试图从心理和社会文化等角度对案主亲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后三章则着重为读者分享一些亲密关系中我们应该知道的心理学原理,以及爱情婚姻的发生特点、发展规律和建设技巧。为了提高本书的可读性,也为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写作过程中我秉承了“六经注我”的理念,在阅读大量相关书籍的基础上,借用其中理论之精华,对临床个案中的亲密关系问题进行了剖析与思考,并把我对“每一段亲密关系都藏着我们的人生成长课题”和“婚姻是一个人获得成长和完善的最佳修炼场”的理解,融入各章节中。

  为了保护案主隐私,全书案例均隐去了人物的真实姓名并只选取与写作相关的部分内容进行阐述。我在临床中还接触了大量的同性性取向人士和家庭性乱伦案例的咨询,由于该作品主要讨论婚姻家庭亲密关系常见问题,故未涉及此两部分内容。这两部分内容会在以后的作品中进行梳理归纳,并编写出来,争取能早日与大家见面。

  本书能够完成,首先要感谢案例中的各位来访者和我身边朋友们愿意与我分享并探讨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各种问题细节,他们与我分享的故事不仅为我提供了写作素材,也让我获得了成长。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完成这部作品,与家人所做的牺牲和朋友们对我的鼓励密不可分,还有我的同事陈燕梅老师和学生李雪、江文静、潘城泥和汪思思等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多次试读该作品,并对部分文字进行了校对,在此一并感谢!当然我更要感谢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李敬编辑,她在对我的作品修订整理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正是有了她的辛苦付出,该作品才能正式与大家见面!

  我自知个人知识储备有限,无论对案例的剖析还是理论的运用都存在不足,恳请读者在阅读之余能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你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我成长的动力和源泉,在此先说声谢谢!

  陈昌霞

  2015 年12 月20 日凌晨于绵阳



《在婚姻中遇见自己》 一份关于自我探索与内在成长的生命叙事 在这份图书简介中,我们并非试图剥离《在婚姻中遇见自己》这本书的核心精髓,而是希望通过更广阔的视角,勾勒出它所蕴含的深邃哲思与实践意义。这本书,正如其名,并非仅仅聚焦于婚姻的外部形式或制度,更在于它是一段深入自我内核的旅程,一场在亲密关系中对“自我”进行重新认知、接纳与升华的探索。它不是关于如何在婚姻中“获得”什么,而是关于如何在婚姻的熔炉中,冶炼出那个更加真实、强大、完整的自己。 婚姻:一场照见自我的极致考验与无限可能 婚姻,被视为人类社会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亲密关系形式之一。它承载着爱、承诺、陪伴、繁衍等诸多意义,同时也带来了责任、妥协、冲突与成长的挑战。然而,《在婚姻中遇见自己》所要阐释的,远不止这些表象。它提出一个核心观点:婚姻,恰恰是让我们最深刻地“遇见自己”的绝佳契机。 我们进入婚姻,往往带着理想化的期待,带着过往的经验,也带着尚未被充分认识的自我。在与另一个生命深度连接的过程中,我们无法再像单身时那样简单地逃避或忽略自己的一些特质。那些被压抑的欲望、不曾正视的恐惧、习以为常的模式,都会在婚姻的镜子中被清晰地映照出来。对方的反应,如同催化剂,加速了我们对自身盲点的觉察。我们那些不自觉的防御机制,那些根深蒂固的信念,那些在其他关系中可能被掩盖的局限,都会在日复一日的磨合中,逐渐浮现。 然而,《在婚姻中遇见自己》并非要将婚姻描绘成一场痛苦的“照镜子”过程。相反,它更强调在这场“遇见”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当我们将注意力从“如何改变对方”或“如何让婚姻更完美”转移到“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时,一切便开始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自我探索:打破边界,拥抱完整 这本书所倡导的自我探索,是一种主动的、深入的、不回避的探寻。它鼓励读者: 审视内在地图: 婚姻中的冲突,往往源于双方内在地图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又深深植根于我们过往的经历、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及我们对爱与关系的早期认知。这本书引导我们绘制自己的内在地图,理解那些影响我们行为模式和情感反应的深层脚本,例如:我们是如何学会爱与被爱的?我们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理解是什么?我们害怕什么,又渴望什么?通过梳理这些,我们才能看清自己行为背后的根源,而不是仅仅被动地回应。 接纳阴影面向: 每个人都有光明与阴影。在婚姻中,我们更容易暴露那些不那么“理想”的面向——嫉妒、焦虑、控制欲、自卑、固执等等。这本书强调,真正的自我接纳,并非要消灭这些阴影,而是要理解它们为何存在,它们试图保护我们什么,并学习以更健康的方式与它们共处。接纳阴影,并非软弱,而是力量的源泉,它让我们不再被负面情绪绑架,而是拥有了更全面的自我力量。 重塑核心信念: 我们的很多婚姻困境,都源于对爱、对伴侣、对婚姻本身的一些限制性信念。例如,“我必须时刻讨好才能被爱”,“如果伴侣不满足我的需求,就是不爱我”,“争吵意味着感情的破裂”等等。这本书鼓励我们挑战这些根深蒂固的信念,用更开放、更积极、更符合现实的视角去看待婚姻,从而为自己和关系创造新的可能性。 发展内在独立性: 真正的亲密,并非失去自我,而是两个完整独立的个体,选择在一起,相互滋养。这本书强调,在婚姻中“遇见自己”,也意味着培养一种强大的内在独立性,不将自己的幸福、价值感完全寄托在伴侣身上,而是从自身汲取力量,建立稳固的自我认同。这种独立性,反而会让我们的关系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 婚姻: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在婚姻中遇见自己》将婚姻视为一个动态的、成长的过程,而非一个静止的、需要“维系”的容器。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的挑战,每一次的摩擦,每一次的突破,都可能成为我们遇见更深层自我的契机。 学习深度沟通: 婚姻中的沟通,是自我表达和倾听的艺术。这本书会引导读者学习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和界限,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以同理心去倾听伴侣,理解其背后隐藏的情感和需求。这种有效沟通,不仅能解决眼前的矛盾,更是增进相互理解,加深情感连接的桥梁。 重塑关系模式: 许多婚姻问题,源于僵化的关系模式。例如,一方总是扮演“救世主”,另一方总是扮演“受害者”,或者一方总是“追逐”,另一方总是“逃离”。这本书会启发我们识别这些模式,并学习如何打破旧的循环,建立更健康、更平衡、更具成长性的互动方式。 拥抱伴侣的角色: 伴侣是我们生命中最亲密的“他者”。他们的一言一行,他们的优点与缺点,都可能在我们身上引发强烈的共鸣或反弹。这本书会引导我们看到,伴侣不仅是那个与我们共同生活的人,更是那个帮助我们看见自己、挑战自己、从而成长的“同行者”。理解伴侣的需求,接纳他们的不完美,也正是接纳自己不完美的一部分。 发现生命的更大意义: 当我们将焦点从“解决问题”转移到“自我成长”时,婚姻便不再是“生活的负担”,而成为了“生命的课堂”。在这个课堂里,我们学习爱、学习付出、学习宽恕、学习耐心,也学习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位置,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这本书的核心价值:赋权与希望 《在婚姻中遇见自己》传递的,是一种赋权的信息。它告诉我们,我们不是婚姻的被动受害者,也不是婚姻的无能操纵者。我们是自己生命的主导者,是婚姻中自我成长的积极创造者。通过深入的自我探索,我们可以超越过往的局限,摆脱不健康的模式,建立更稳固的自我价值感,从而在婚姻中,以及在生命的各个层面,活出更真实、更自由、更富足的自己。 这本书,是对所有渴望在亲密关系中获得成长,渴望真正认识并拥抱自我的人的邀请。它是一本关于勇气、关于洞察、关于转化的指南,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在婚姻的旅途中,找回并点亮内在光源的温柔启示。它所描绘的,不是一个完美的婚姻故事,而是一个不断遇见更完整、更强大的自己的动人叙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简约而富有质感,纯净的白色背景上,几笔淡雅的线条勾勒出一扇半开的门,门缝中透出温暖的光。我第一时间就被这种“窥视”的冲动所吸引,仿佛在暗示着一段即将展开的、关于内在探索的旅程。我喜欢这种留白和意境,它没有直接告诉你书里有什么,而是激发你去想象,去好奇。拿到书的那一刻,就有一种想要立刻沉浸其中的感觉。封面的字体选择也很巧妙,既不张扬,又显得格外有力,散发出一种宁静而坚定的力量。这种设计语言,让我觉得这本书一定不是那种哗众取宠、标题党式的作品,而是会娓娓道来,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我还在犹豫是否要立刻翻开,因为我知道,一旦开始,可能就会被深深吸引,而我今晚还有其他事情要做。但这股好奇心实在是太强烈了,它像一只小猫在挠我的心,催促着我快点去了解那扇门后的故事。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是源于它所传达的一种可能性——一种在承诺和责任之下,依然能够保有自由和探索的精神。婚姻,对于很多人来说,意味着生活的稳定和归属,但也常常伴随着妥协和放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一种更积极、更具韧性的视角,即婚姻并非是“失去自我”的终点,而是“遇见更多自我”的起点。我猜想,作者可能会通过一些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去描绘那些在日常琐碎中,被悄然发现、被重新激活的内在品质。它或许会鼓励我们去拥抱婚姻中的挑战,并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从而塑造一个更丰满、更圆满的自己。我期待它能带来一种温暖的启示,让我们相信,即使在最平凡的烟火人间,我们依然可以成为那个最闪耀、最独特的个体。

评分

我一直觉得,选择一本好书,就像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一个懂你的人。这本书的名字《在婚姻中遇见自己》,听起来就有一种莫名的共鸣感。婚姻,这个词本身就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意义,有期待,有挑战,有磨合,也有成长。而“遇见自己”,更是直击灵魂深处。我常常在思考,我们在婚姻中,究竟是在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我们是为了爱情、为了家庭、为了责任,还是仅仅为了完成人生某个阶段的“任务”?我们是否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逐渐遗忘了那个曾经鲜活、独特、充满热情的自己?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带领我们去审视那些在婚姻中被忽略、被压抑的自我,去重新认识那个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依然闪耀着光芒的内在力量。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视角,帮助我拨开婚姻的重重迷雾,找回那个最初的、最真实的自己。

评分

最近读到一本关于自我成长的书,它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于是我开始对这类主题的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在婚姻中遇见自己》这个书名,立刻就吸引了我的注意。我一直相信,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即使步入婚姻,也不应失去自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婚姻中会感到迷失,甚至牺牲了自己的一部分。我好奇这本书会以怎样的方式来探讨“在婚姻中遇见自己”这个话题。它会通过故事、案例,还是理论性的阐述?它会提出怎样的观点,来帮助我们重新找回在婚姻中的自我认同感?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那些在婚姻中感到困惑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实现个人的成长与蜕变。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本能够陪伴我、启发我的良师益友。

评分

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引起深度思考的书籍。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的喧嚣和各种信息所裹挟,变得焦虑,迷失方向。尤其是在婚姻这样一个人际关系最亲密、也最容易暴露出各种问题的地方,我们常常会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对方身上,关注对方的言行、需求,甚至缺点,却忽略了反观自身。这本书的名字,恰恰点出了这种“向内看”的重要性。我推测,它可能并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经营”婚姻的技巧书,而是更侧重于分享如何在婚姻这个熔炉中,淬炼出更坚韧、更通透的自我。或许会探讨一些关于自我价值、边界感、独立性,以及如何在亲密关系中保持个体完整性的深刻议题。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帮助我理解,真正的“遇见自己”,并非要脱离婚姻,而恰恰是在婚姻这个最考验人性的环境中,实现自我的一次升华。

评分

明明买的应该是新书!可是这本书看起来像是很旧!

评分

好书,若能得到一知半解这书买得就不亏了。

评分

促销活动购买的,便宜实惠,京东配送放心

评分

好书值得拥有

评分

正在看

评分

买回来看看,不错

评分

不错,值得一看

评分

不错,看了一部分人,感觉有用

评分

速度很快,质量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