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妍可以算得上“用生命在自拍的人”。
通常朋友圈里发太多自拍的,我都会屏蔽掉。无关相貌,只是接受不了太重复的东西。但慧妍的自拍照我会愿意一直看,并且找她来写一本这样的书。
说起来,这种自拍并非首创,多年前国内外早已有人为之,而且做得很好。不过这并不妨碍更多人参与进来,拍这样的照片,拍出更加自我、更加丰富的大千世界。
这是一本技法书,因为版式好看,会很像一本画册,但其实有很多干货。这里说的技法不是机身镜头,也不是光圈快门ISO,这些东西并非不重要,但显然不应成为你学习拍照的全部。这本书里,慧妍倾尽了她所有的所学和经历,写到“已经没有什么再可以教的了”(原话),用110多张精选图片和5万多字,展示了她满满的诚意。
安塞尔·亚当斯那句关于摄影的论述大概尽人皆知。而如慧妍所说,如果这本书能够成为你过往的一个小细节,如果能够带来一些“灵感”,变成你照片的一部分,就是她荣幸和快乐的事。
对一个策划编辑而言,同样如是。
永樂君(电子工业出版社策划编辑,Getty Images签约摄影师)
本书可作为创意自拍指导,作者用自己多年的拍摄经验教你找到适合的自拍点,拍出“不像自拍的自拍照”。 一张照片能够记录的远远不止美丽的景色和你年轻的样貌,还可以留下当时的感觉、心境和整个人的状态,因此本书内容可以说是生活自拍、旅行自拍的创意分享,通过服装配色、款式选择,与风景的配合,进行悉心讲解。
李慧妍,Instagram官方推荐摄影师Instagram粉丝2.0万(中上水平),照片平均被赞500-1000次,单张*高2200多次K's frame摄影工作室 创始人前新华社记者曾任《ELLE》(香港)摄影师香港服装品牌「one half」摄影师香港艺术局摄影大赛一等奖
第1 章 日常 0 0 1
第2 章 街头 0 5 3
第3 章 与建筑 0 7 5
第4 章 自然 1 5 3
第5 章 在水边 1 9 7
最初对摄影感兴趣,并不是看了哪些影集或是电影,而是发现自己开始不太喜欢这个世界。那个时候刚刚长大,有时间读了一些书,开始接触社会,发现世界突然变得很大,渐渐脱离了掌控,我开始控制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连体重都变得比以前更难控制,这种失控的感觉令我觉得自己仿佛死了、不存在了一样,每天也只是日复一日地生活。我很害怕地开始寻找出路,于是找到了摄影。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拍大景别的照片,都看不清楚人物的样子。而这正是“自拍”这件事对我来说跟别人不同的地方,我也很喜欢看漂亮姑娘们某天觉得自己妆发不错,打开手机前置摄像头45°俯拍的大头照,我只是觉得这样还不够有趣。当景别很大时,因为有更多的元素被纳入了镜头,意味着需要去控制的东西成倍增长。除了构图中相对稳定不变的山峦、湖泊和街道,很多时候还要去控制瞬息万变的行云流水、风向和阳光。说起来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每当我真的做到的时候:阳光在头发上形成了美丽的光晕、云朵刚好走到了画面中最合适的位置、风温柔地吹起了头发和长裙,这成为一张全宇宙帮我完成的创作,这张照片可以令我感受到来自整个宇宙的善意,我又找到了自己。
这本书并不是时下最普遍的那种说明式的教科书,那是一些只要你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学会的知识。我更愿意跟大家分享的是摄影的思路,对我来说这些更加珍贵。就像我们大脑中还没有发现哪个区域是掌管并发出了“我”的这个意识一样,“我”更像是一种“感觉的综合”:我喜欢吃甜,我很善良,我是长头发,“我”很可能只是一种“幻觉”。“灵感”跟这种情况类似,这是你的过去的综合。你的每一张照片都会包含你看过的书、走过的路、喝过的酒、遇到的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你过往的一个小细节,如果能够带来一些“灵感”,变成你照片的一部分,就是我最荣幸和快乐的事。
慧妍
2 0 1 6 . 0 6 . 1 5 于香港
从书的整体设计语言来看,它似乎在强调一种“真实感”和“松弛感”,这与当下很多过度修饰、甚至有些失真的摄影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我更偏爱那种能体现人物自然状态的作品,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灵动和真诚,远比摆拍出来的“完美”更有感染力。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保证画面美感的同时,又能让主体看起来如此放松和自在的。这其中肯定涉及到大量的引导技巧和心理建设。我希望书中能有关于如何与拍摄对象建立信任、如何让她/他在镜头前卸下防备的详细指导。如果能有一些拍摄前后的“幕后花絮”或者心路历程的描述,那就更棒了。这样的内容能让读者感受到,摄影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深层次的交流与连接,这对于提升我的人像摄影“温度感”至关重要。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集中在“审美体系”的构建上。市面上的很多教程教会你“怎么做”,但很少有书籍能系统地阐述“为什么这样做”。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在努力建立一套独特的、可以被模仿和借鉴的视觉语言。我尤其对全彩印刷这一点赞赏有加,因为色彩在人像和旅行摄影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没有直观的色彩对比和细节展示,任何关于调色的讨论都显得苍白无力。我希望书中能深入解析不同色调如何烘托特定的地理环境或人物情绪,比如,在干燥的沙漠地带如何通过冷色调的对比来凸显人物的坚韧,或者在潮湿的雨林中如何利用饱和度来增强画面的生命力。如果能看到作者对色彩哲学的深入探讨,这本书就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指南,更是一部提升我个人审美品位的“视觉词典”。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类主题的书籍已经不少了,很多内容都大同小异,无非是那些老生常谈的曝光、景深调整,或者后期调色的小窍门。但这本书的标题和介绍,却透露出一种“不走寻常路”的气息,这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处理“旅行”与“人像”这两个元素的结合。旅行本身就充满了变数和不可预测性,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不稳定的光线下,依然能稳定地拍出高质量的人像作品,这绝对是个技术活,更是一种心境的体现。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即兴创作”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突发的场景下,作者是如何迅速反应并最终定格画面的。如果这本书能帮我打破我对固定场景和完美光线的依赖,让我敢于在更复杂的环境中进行人像创作,那它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普通的摄影指南,简直就是我户外人像创作的“战术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氛围给我一种非常放松、非常贴近自然的感觉,尽管我还没来得及细看每一页的细节,但光是翻阅的瞬间,就能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独特见解。我尤其关注的是那些关于“氛围营造”的内容,因为我觉得技术层面的东西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但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和情调,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关键。翻看目录时,我注意到它似乎花了很大篇幅来讨论“情绪”与“场景”的融合,这正是我一直努力去探索的方向。毕竟,一张好的照片,不应该是冰冷的像素堆砌,而应该是一个有温度的、能讲述一个完整故事的载体。我希望作者能在书中分享一些她是如何在日常琐事中捕捉到这些“情绪瞬间”的秘诀,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专业的棚拍技巧上。这种接地气的分享,往往比高深莫测的理论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也更容易付诸实践。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完全被它的封面设计给吸引住了,那种独特的艺术感和色彩搭配,让人一眼就想翻开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惊喜。装帧的质感也很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制作非常用心。我平时对摄影,特别是人像摄影有点兴趣,但总觉得自己的作品总是差那么点意思,拍出来的人像总感觉少了点神韵,或者说,缺少一种“故事感”。这本摄影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按快门,更像是在分享一种观察世界、记录生活的心得。从排版到图片的选择,都透露出一种成熟而又充满活力的风格。我期待它能带来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利用光线、如何构建构图,但更希望它能激发我更多的创作灵感,让我能跳出以往的那些套路,去捕捉那些更真实、更打动人心的瞬间。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的摄影学习之路增添了一个非常可靠的伙伴,相信阅读后我的作品集能有质的飞跃。
评分大品牌 价格合理 性价比高 包装完好 送货及时
评分发货快,书不错,内容实用,推荐给朋友了
评分到货好久了,最近忙,评论完了……不好意思。还没看认真看...
评分主要 是拍摄经验分享
评分不过要说干货的话,这本书一般。
评分还没看呢,趁着双十一优惠买的,有空再看。。。
评分弟弟要学摄影,给他买了一堆摄影书,全都翻了翻,就这本基本上全部浏览了一遍;
评分包装精美,总体来说是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应该很快就能看完,里面要是再多说一些后期就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