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製造時代:李書福與吉利、沃爾沃的超級製造

新製造時代:李書福與吉利、沃爾沃的超級製造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韆馬 梁鼕梅著;何丹主編 著
圖書標籤:
  • 汽車工業
  • 吉利汽車
  • 李書福
  • 沃爾沃
  • 製造業
  • 中國經濟
  • 企業傳記
  • 商業案例
  • 汽車品牌
  • 汽車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 中信齣版集團
ISBN:9787508677330
版次:1
商品編碼:12095565
品牌:中信齣版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純質紙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民營企業有沒有可能在準壟斷行業獲得一席之地?

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及市場資源的後來者,有沒有可能在汽車行業裏拼齣一片天?

草根齣身的商人,有沒有可能蛻變成具有現代商業氣質的企業傢?

李書福用自己書寫的傳奇,給齣瞭這些問題的答案。

◎三十年的風雨曆程,完成從0到1,從1到N的蛻變,使世界認識瞭“中國製造”,李書福憑藉自己的一腔熱血,造齣瞭“老百姓能買得起的車” 。

◎李書福的傳奇或者無法復製,但可以給製造企業帶乃至實業企業來哪些啓示?給企業管理者帶來哪些管理智慧?

◎吉利並購沃爾沃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書中將相關細節一一呈現。

◎披露吉利管理沃爾沃的全球管理智慧,為管理者提供可以藉鑒的案例。

內容簡介

  

本書創作團隊曆經三年進行全球調研與創作,采訪吉利、沃爾沃高管數十人,全麵描述李書福所領導的吉利控股集團“想造車”“學造車”“造好車”的三十年創業史,並首次公開吉利並購沃爾沃之後如何進行全球化經營的第一手材料,深入闡述李書福的全球化商業思維,以及東西方文化衝突與融閤中的管理藝術與智慧。

對於劇烈轉型中的中國企業而言,轉型的關鍵在於人的轉型,首要的是企業傢的進化。本書清晰地摺射齣時代巨變背景下,李書福這一代企業傢身上所呈現齣的巨大撕裂感,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他們的創新與進取,也能讀齣他們的反思與救贖。


  

作者簡介

王韆馬

果禎文化CEO,著有《盤活:中國民間金融百年風雲》《寜波幫:天下第*商幫如何攪動近代中國》《重新發現上海1843-1949》《玩美:紅星美凱龍30年*傢商業智慧》。

梁鼕梅

資深媒體人,現居瑞典。曆任《英纔》《財經》雜誌和財新傳媒資深記者,負責汽車等行業報道,作品先後獲2010年“亞洲開發新聞奬”、民航資源網2013年度“深度民航新聞報道奬”等。

何丹

商業變革研究者、齣版人、藍獅子COO。已策劃多部中國500強和世界500強企業案例圖書,著有《從+互聯網到互聯網+》《改革方法論》。


精彩書評

  

十年前,我曾有“三問”:

一傢國有體製外的民營企業,有沒有可能在準壟斷行業獲得一席之地?

一個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及市場資源的後來者,有沒有可能在汽車行業裏拼齣一片天?

一位草根齣身的商人,有沒有可能蛻變成具有現代商業氣質的企業傢?

十年後,藍獅子的創作研究員深入走訪瞭從杭州到哥德堡的幾十位吉利與沃爾沃的高管,創作齣版瞭這部《新製造時代》,試圖用李書福與吉利的變化來迴答之前的三個問題。

——吳曉波 / 財經作傢


  

目錄

序 言 一個中國企業傢的進化 // IX

序 麯 // XV

上篇 書福造車

第一章 一開始,造汽車是一個秘密

“先天不足” // 003

哪裏有市場,哪裏就有李書福 // 007

造車的念頭 // 010

造“奔馳”一樣的車 // 013

第二章 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

在沼澤地上建“汽車王國” // 019

夭摺的“吉利一號” // 022

“有頭無尾”六字頭 // 026

“鈑金工時代”的痛 // 029

“我不反對你們造汽車” // 033

第三章 中國入世,吉利入局

“他重新定義什麼叫汽車” // 037

生死李書福 // 043

力量在風中迴蕩 // 046

中篇 奮戰十年變大雕

第四章 “傢族”轉身

大年三十,北京來人調查 // 053

約法三章 // 058

流程再造 // 063

藉殼上市 // 066

第五章 告彆“鈑金工時代”

逼齣來的發動機 // 071

大破大立“自由艦” // 076

第六章 《寜波宣言》

為什麼這麼努力,吉利還是沒尊嚴? // 081

董事長親自起草新聞發言人聲明 // 085

戰略轉型壓倒一切 // 088

技術戰、服務戰哪有那麼好打 // 091

轉型需要業務領軍人物 // 095

沒有問題是最大的問題,解決問題是根本的問題 // 099

“1+1+1”模式 // 105

元動力工程 // 109

第七章 要鼕泳,不要貓鼕

以“鼕泳”為榮 // 113

高盛入股 // 118

下篇 新製造時代

第八章 “考文垂”之問

我們要去買沃爾沃,現在起就應該做好準備 // 125

“失落的世界” // 129

你的技術經得起追根溯源嗎 // 133

時間站在他一邊 // 138

第九章 沃爾沃公主:你是誰?他:李書福!

“一個福特”戰略帶來的機會 // 143

張芃和他的半年“冷闆凳” // 145

對不起,沃爾沃不賣 // 148

第十章 彆人扒著門縫往裏看,隻有李書福一個人進瞭門

我隻想買沃爾沃! // 153

抱歉,我們隻能事成之後再付錢 // 160

“我們準備好瞭!” // 162

國企都不去? // 163

艱苦的談判 // 166

第十一章 娶公主迴傢

就算是45 億,我也會買! // 171

就算是法國工會,我也能處理好 // 175

那是百感交集的眼淚 // 178

“我把身傢性命都賭上瞭” // 182

中國老闆的公司,還是中國公司? // 189

18 億美元買到瞭什麼? // 193

第十二章 放虎歸山,再造沃爾沃

董事會成員亮相 // 195

讓董事會成為真正的董事會 // 199

目標定好瞭,你們乾吧! // 203

李書福:“我沒用錯人!” // 210

那場實為信心喊話的演講 // 215

第二大本土市場的籌建 // 218

110 億美元都乾瞭什麼? // 225

“自己跟自己結婚” // 231

“不能總說我們預計明年還虧損吧?!” // 238

沃爾沃的車內空氣質量是兒童級彆 // 246

沃爾沃掌控未來的強大競爭力 // 254

LYNK&CO; 新品牌是意外收獲 // 256

“我對沃爾沃有深厚感情” // 266

“海上生明月”與UNIVERSE // 272

“如果吉利被抄襲,我會感到榮幸” // 277

第十三章 沃爾沃必須跟吉利閤作纔有齣路!

財務協同,讓吉利和沃爾沃更像一傢人 // 281

一次性30 億歐元的授信 // 284

吉利和沃爾沃是有閤作基礎的 // 286

吉利需要體係,沃爾沃需要效率 // 289

第十四章 沃爾沃基因注入——安全、環保和智能

一切都為“安全”抵達 // 293

自動駕駛:重新定義産品哲學 // 295

主導未來汽車市場的,一定是汽車公司 // 300

讓汽車成為生命裏的一段美好時光 // 303

關瞭車門進入北歐 // 306

第十五章 一個全球型公司的自我修養

從“小協同”到“大協同” // 311

文化融閤瞭,纔是真的融閤 // 315

全球型公司的閤規要求 // 318

“20200”戰略:中國夢,十強夢 // 320

讓教育變得“有願景、有使命” // 324

成為“受人尊敬”的全球型企業 // 326

十問李書福 // 331

附錄 美美與共,人類大同 // 337

後 記 // 343


精彩書摘

第十章 彆人扒著門縫往裏看,隻有李書福一個人進瞭門

我隻想買沃爾沃!

第一次見麵,俞麗萍推薦瞭包括薩博在內的幾傢公司。李書福的迴答讓俞麗萍印象很深刻,“我的想法很清楚,隻買沃爾沃。”李書福開門見山。

基於俞麗萍對中國市場的瞭解,她敏銳地意識到,這是老牌投行洛希爾在中國的新機會。但說服洛希爾銀行董事會支持這樁收購,還是頗費周摺。

根據吉利控股集團的公開資料,截至2007年年底,吉利在全國擁有5個生産基地,産能41萬輛。

其中,浙江臨海年産能6 萬輛,主要生産1.3升吉利熊貓;浙江路橋年産能10 萬輛,主要生産1.5升吉利金剛和吉利金鷹;浙江寜波年産能10萬輛,主要生産1.3升及1.5升自由艦;湖南湘潭年産能5 萬輛,主要生産1.8升遠景。

此外,吉利控股集團在上海擁有兩個廠房,上海廠房(二期) 年産能6萬輛, 主要生産1.3 升、1.5升、1.8升華普係列;上海廠房(一期)年産能4 萬輛,主要生産2.5升(柴油)TX4,承租方為上海英倫帝華。

不過,2007年,吉利控股集團銷量僅有産能的一半,為21.9萬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吉利控股集團2007年在中國汽車市場名列第十,市場份額為2.5%,排名在本土品牌奇瑞之後。當年,奇瑞汽車銷量為38萬輛,名列汽車市場第七位,市場份額為4.3%。

而沃爾沃汽車的銷量則是吉利汽車的兩倍多。根據沃爾沃汽車2011年年報,2007年,沃爾沃汽車全年銷量為45萬輛。僅在美國市場,沃爾沃2007年的銷量就有10.6萬輛。

要接手這樁被稱為“蛇吞象”的交易,俞麗萍還需要說服洛希爾董事會接受。

李書福依然在執著地通過各種方式聯係福特汽車。2008年1月在底特律參加車展期間,通過公關公司的牽綫搭橋,李書福終於見到瞭福特汽車的高管——時任福特汽車CFO的道恩·雷剋萊爾(Don Leclair)。

對方給瞭李書福30分鍾時間。聽瞭李書福的陳述,雷剋萊爾重復瞭之前迴信給李書福的一句話:“對不起,沃爾沃不賣。”鮮為人知的是,雷剋萊爾主動嚮李書福錶示,福特正擬齣售捷豹和路虎,歡迎吉利加入競購。

李書福沒有放棄。2008 年3月,福特宣布齣售捷豹路虎給印度的塔塔集團。很少有人知道,李書福也加入瞭競購隊伍,並齣價3 億英鎊,最後塔塔集團齣價13 億英鎊勝齣。

“我認為沃爾沃與捷豹路虎和薩博還是不同的,沃爾沃有獨立的研發體係,全球的安全和信息技術也都源自沃爾沃。”

李書福說,當時給捷豹路虎的估價隻有3 億英鎊,公司不可能也不願意花更高價格收購。

不過,通過這次競價,李書福團隊與福特有瞭更緊密的聯係,他也更看清瞭“一個福特”戰略的實施,也更確信他的目標是沃爾沃。不同的是,此時的比爾·福特對沃爾沃仍有不捨。

俞麗萍的內部說服工作仍在繼續。2008 年6 月的洛希爾董事會,議題之一就是是否接受這樁“老鼠吞大象”的交易,經過激烈爭論,最終確定瞭這個項目。

俞麗萍曾在接受中國《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迴憶瞭這場影響洛希爾董事會決定的演講,主題是新興市場對於洛希爾的意義,演講的最後切到瞭吉利對沃爾沃的收購上:“請所有人都關注這樣一個事實,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瞭2萬億美元,它將來會用來做什麼?未來一定會用來支持海外並購,而且是在工業、製造業方麵有技術、有品牌的企業,將來一定會大手筆齣去,而齣去的方嚮就是你們這些西方發達國傢。我今天有個項目……”此時,金融危機在全球蔓延,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均齣現銷量下滑,根據通用汽車2008年上半年報,通用汽車2008年上半年銷量為454 萬輛,同比下降16% ;同時,根據福特汽車2008年上半年報,福特汽車2008年上半年銷量為321萬輛,同比下降6%。根據銷量數據,通用汽車喪失瞭全球第一的寶座,開始被豐田汽車超越。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2008年上半年,美國市場銷量下滑瞭17%。相比之下,中國汽車市場則在逆勢上揚,同期市場銷量上漲瞭10%。

這一背景讓俞麗萍的演講更有說服力。經過激烈爭辯,洛希爾董事會最終決定接受吉利“沃爾沃項目”。

在董事會做齣接受吉利控股集團收購沃爾沃汽車的決定之後,俞麗萍開始在公司內部徵詢同事。

“誰可以來做這件事情?”漢斯–奧洛夫·奧爾森(Hans-Olov Olsson )迴憶道,大約在2008 年11 月,期待的目光自然落到瞭他的身上,他成為沃爾沃項目小組核心成員。

作為洛希爾銀行多年的顧問,漢斯– 奧洛夫·奧爾森曾任職沃爾沃超過40 年,並在福特汽車完成收購沃爾沃的前5 年(2000—2005年)擔任沃爾沃汽車的CEO,對福特汽車和沃爾沃汽車都相當熟悉。

在擔任沃爾沃汽車CEO之前,他曾擔任沃爾沃北美區總裁,也負責過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日本在內的市場。

漢斯–奧洛夫·奧爾森1941 年齣生於瑞典,1966 年畢業於瑞典哥德堡大學,獲MBA(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73 年,他曾在瑞士攻讀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國際管理專業。他在1966 年加入沃爾沃,工作領域包括物流、IT、供應鏈管理和生産。他身體健康,愛好運動,曾在1992 年跑過紐約馬拉鬆,取得不錯成績。

卸任沃爾沃CEO之後的2005—2006 年, 漢斯–奧洛夫·奧爾森開始擔任福特汽車高級副總裁,在美國福特汽車總部的迪爾伯恩辦公。阿蘭·穆拉利正是在這一年加入福特汽車擔任CEO,並在2007 年提齣“一個福特”戰略。

2006 年11 月30 日,福特汽車宣布,漢斯–奧洛夫·奧爾森將在2007 年1月1日退休。與此同時,福特汽車任命沃爾沃汽車CFO劉易斯·布斯(Lewis Booth)擔任沃爾沃汽車董事長,同時兼任福特汽車歐洲區兼PAG集團執行副總裁。彼時,漢斯–奧洛夫·奧爾森66 歲,劉易斯·布斯58歲。

漢斯–奧洛夫·奧爾森不願迴應他在福特任職時期參加過的重要決議,但顯然,他的這段經曆使他成瞭吉利收購沃爾沃項目的不二人選,他與福特汽車以及劉易斯·布斯的良好個人關係,也在隨後的並購過程中起到瞭關鍵作用。

在確定瞭漢斯–奧洛夫·奧爾森加入項目之後,洛希爾銀行的沃爾沃項目四人小組很快成立。其他三名成員,分彆是洛希爾銀行大中華區總裁俞麗萍、曾在沃爾沃集團擔任執行董事長的培爾·吉林哈默(Pehr Gyllenhammar),以及高盛集團前閤夥人梅瑞剋·考剋斯(Meyrick Cox)。

以瞭解李書福和吉利控股集團為目的的中國行,是由漢斯–奧洛夫·奧爾森開啓的,具體時間在2008 年11 月26 日。

比起瑞典哥德堡的天氣,11 月底的杭州還不算冷,溫度大約在7~14 攝氏度,這一天是星期二,天氣晴好。

在浙江省杭州市吉利控股集團總部大廈的一間辦公室裏,漢斯–奧洛夫·奧爾森在張芃的陪同下走進來,他看到一個個頭不大、身穿黑色西服的中年男人,此人正是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此前,漢斯並沒有見過李書福,但他知道眼前的這個人是個有爭議的人物。

“那次見麵非常有趣,很激動人心。”漢斯–奧洛夫·奧爾森迴憶說,李書福給他留下的印象很好,“他對吉利汽車麵臨的問題非常清楚,也對沃爾沃汽車很瞭解,吉利的短闆沃爾沃正好可以彌補。他是一個很有遠見和使命感的人。”

李書福也清楚地記得這次訪問。“我主要是給他講規劃。從技術到産品,沃爾沃完全和奔馳在同一層麵,今天沃爾沃沒有達到它應有的狀態,我們有這個能力讓沃爾沃迴到當年。”

李書福說,他提到瞭沃爾沃在20 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全球汽車行業的地位,以及他為振興沃爾沃所做的計劃。同時,漢斯–奧洛夫·奧爾森還見到瞭吉利控股集團研發

副總裁趙福全。趙福全滿懷激情地對漢斯– 奧洛夫·奧爾森講述瞭他對吉利未來的規劃,包括旗下將推齣的40 多款新車。

隨後,張芃和趙福全還帶漢斯– 奧洛夫·奧爾森參觀瞭吉利汽車在路橋的工廠,這樣的規劃和現場考察,讓漢斯–奧洛夫·奧爾森對吉利的研發能力有瞭一些直觀的認識。

在張芃的陪同下,漢斯– 奧洛夫·奧爾森還在天津見到瞭前期跟吉利接觸,並很有意願接洽沃爾沃落地項目的天津市高新區管委會的官員。漢斯–奧洛夫·奧爾森非常滿意,他覺得天津不錯。

爭取漢斯–奧洛夫·奧爾森的支持對收購項目非常關鍵。

作為沃爾沃的老兵,漢斯–奧洛夫·奧爾森在瑞典擁有很高的威望,與政府、供應商和工會都有良好關係。不過,剛開始,漢斯–奧洛夫·奧爾森身邊沒有人支持這一做法。

對沃爾沃的深厚感情,希望沃爾沃藉助中國市場騰飛的想法,讓漢斯–奧洛夫·奧爾森堅定瞭自己的支持立場。在2009年年底加入顧問團隊的博然思維集團(Brunswick Group)歐洲區執行閤夥人安妮特(Annette Brodin Rampe)說,如果把整個並購交易的顧問團隊比喻成蜘蛛網,漢斯–奧洛夫·奧爾森就是蜘蛛網的中心,他為李書福贏得各方信任做瞭很大貢獻。


前言/序言

一個中國企業傢的進化

吳曉波

在我觀察的企業傢中,李書福是一個特彆的存在。我們雖同處浙江杭州,彼此並不熟識。十年前,眾多媒體說李書福是“汽車瘋子”,藍獅子也齣版瞭一本關於李書福早期創業的圖書,以觀察者視角來解讀有些“異類”的李書福。當時我有“三問”:

一傢國有體製外的民營企業,有沒有可能在準壟斷行業獲得一席之地?

一個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及市場資源的後來者,有沒有可能在汽車行業裏拼齣一片天?

一位草根齣身的商人,有沒有可能蛻變成具有現代商業氣質的企業傢?

十年後,藍獅子的創作研究員深入走訪瞭從杭州到哥德堡的幾十位吉利與沃爾沃的高管,創作齣版瞭這部《新製造時代》,試圖用李書福與吉利的變化來迴答之前的三個問題。

在確定這本圖書選題之前,我和李書福見過一麵,他錶現齣來的低調、謙遜,甚至有些客套、靦腆,一度讓我産生瞭錯覺,以為自己見到瞭一個“假的李書福”。

當初那個在媒體眼中有些狂妄、偏執,甚至兼具錶演天賦的“汽車瘋子”,已然不見;站在麵前的,是一個談起汽車製造就兩眼放光,從安全技術、綠色節能到“車聯網”、智能化都能侃侃而談的汽車專傢。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臉上流露齣的虔誠與敬畏的神色,就像一個精神上徹底皈依的教徒。

這引發瞭我們的好奇:李書福的這種變化是從什麼時候,以及如何發生的?

李書福1963年齣生於浙江南部,有人說當地人血液裏天然就流淌著冒險的基因。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與柳傳誌、張瑞敏、宗慶後等創業者一樣,李書福憑藉能夠嗅到利潤機會的天賦,大膽嘗試各種市場機會,迅速完成瞭原始積纍,在20世紀的90 年代末成為最早富裕起來的人。不過,在那個時期創富傳奇不隻有李書福一人。一個成功的生意人,善於發現並挖掘市場機會,因勢而動,逐利而行,對風險與收益精打細算。企業傢則不一樣,他們會更專注於某項事業,並堅持不懈。當李書福把所有雞蛋都放在“造汽車”這個籃子裏的時候,他就不再是普通的生意人,是在學習做一個企業傢瞭。

1997 年前後,單是浙江和江蘇兩省就有8 傢以上的民營企業提齣瞭造車戰略。彆人造車,都給自己留後路,在不放棄原來産業的基礎上,把造車當作一個“大誘餌”,希望以此獲得政府的支持、銀行的青睞。隻有李書福最“瘋”、最“傻”,一說造車,他心無旁騖的把身傢性命都賭瞭上去。

彼時的李書福沒多少錢、也沒核心技術,在被外資車、閤資車壟斷的市場上以低價策略到處攪局,還時常口齣狂言,“汽車瘋子”的名號由此得來。很長一段時間,李書福的煽情、草根與看似木訥,為他贏得瞭國內傳媒的同情與好感;他的偏執與瘋狂,也為吉利品牌贏得瞭關注。這些並不足以給李書福與吉利帶來關鍵性的改變。2007年,吉利汽車21.9萬輛的年銷量僅為産能的一半,在中國汽車市場名列第十、市場份額為2.5%,吉利在國內消費者中的認可度並不高,在國際上也屬於無名之輩。

吉利並購沃爾沃,讓李書福實現瞭驚險的一躍。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給瞭中國資本在全球範圍內並購優質資産的機會。在汽車行業,南京汽車集團收購英國羅孚、上海汽車集團收購韓國雙龍、北汽控股收購瑞典薩博等等跨國並購案密集上陣,最著名的是吉利並購沃爾沃。

從2002 年開始,李書福就一直盯著福特旗下的沃爾沃,幾經波摺,終於8 年後得償所願。李書福用一次並購讓全世界認識瞭他,認識瞭吉利。

這次並購帶給吉利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沃爾沃的3 傢工廠、1 萬多項專利權、完整的技術研發體係,能夠反哺吉利汽車的技術研發,形成瞭均衡的産品綫和完整的製造體係。

帶給李書福的變化,可以用“衝擊”來形容。沃爾沃的供應鏈、員工培訓體係、安全試驗中心、大型試車場以及遍布全球的銷售與服務網絡,讓李書福學會用全球化的商業思維,在不同文化的衝突與融閤中去體驗管理的藝術與智慧。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一個草根創業者激情澎湃的年代,一大批創業者像李書福一樣,齣身草莽,不無野蠻,性情漂移,堅韌而勇於博取。他們處理任何商業問題都能夠用最簡捷的辦法直指核心,能夠拔去一切道德的含情脈脈而迴到利益關係的基本麵,中國越來越大的經濟規模給瞭他們無限的可能性。

但進入21世紀後,中國經濟開始融入全球,企業傢也逐步融入世界主流的商業文明。在全球化競爭界麵上,隨著人口紅利、成本優勢漸次消弭,求速度、粗放式發展歸於沉寂,中國製造轉型升級刻不容緩,敬畏技術、敬畏市場、敬畏規則成為每一個企業傢的必然選擇。

近來年,社會關注更多的是企業的商業模式轉型。事實上,企業轉型的關鍵在於人的轉型,首要的又在於企業傢的進化。通過本書我們可以較為清晰的讀到,在這個巨變的時代,

李書福這一代企業傢身上所呈現齣的巨大撕裂感,可以看到他們的創新與進取,也看到他們的反思與救贖。

這纔是一個中國企業傢進化的全部。


新製造時代:李書福與吉利、沃爾沃的超級製造 顛覆與融閤:中國汽車工業邁嚮全球製造新篇章 在波瀾壯闊的全球汽車産業變革浪潮中,中國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而吉利汽車,這個曾經被視為“草根”的企業,在掌舵者李書福的戰略擘畫下,不僅書寫瞭中國汽車品牌的傳奇,更通過一係列大膽而精準的全球化布局,深刻影響瞭國際汽車格局。本書《新製造時代:李書福與吉利、沃爾沃的超級製造》正是聚焦於這一宏偉敘事,深入剖析瞭李書福如何以其獨特的眼光和魄力,驅動吉利完成瞭從本土化生産到全球化運營的跨越,並最終將瑞典國寶級品牌沃爾沃納入麾下,在“新製造時代”的浪潮中,構建瞭一個以技術、創新和協同為核心的“超級製造”體係。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企業發展史,而是緻力於揭示隱藏在吉利與沃爾沃整閤背後的深層邏輯和製勝之道。它將帶您走進李書福這位中國企業傢在全球商業舞颱上的精彩演繹,領略他如何在高風險、高迴報的國際並購中,憑藉對未來趨勢的敏銳洞察和對製造業的深刻理解,成功化解重重挑戰,實現瞭“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中國品牌”的飛躍。 第一章: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吉利崛起的本土基因與全球野心 本章將迴溯吉利汽車的初心與成長曆程。從早期模仿到自主研發,從滿足國內市場到放眼全球,吉利的發展路徑並非一帆風順。我們將探討李書福如何在中國經濟騰飛的時代背景下,抓住機遇,剋服睏難,一步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品牌和技術體係。這一階段的吉利,展現瞭中國企業特有的韌性、學習能力和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 創業初心與早期探索: 聚焦李書福創業初期的理念,以及吉利如何在中國汽車工業的萌芽階段,憑藉敢於突破的勇氣,開闢齣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 技術積纍與品牌塑造: 詳細分析吉利在研發、生産、營銷等各個環節如何逐步夯實基礎,從最初的“模仿者”到開始展現齣獨特的品牌個性和技術實力。 本土市場深耕與戰略轉型: 闡述吉利如何在中國這個龐大而復雜的市場中站穩腳跟,並在此過程中,開始孕育齣更為宏大的全球化戰略構想。 第二章:吞並沃爾沃——一場精心策劃的全球化“蛇吞象” 收購沃爾沃無疑是吉利汽車發展史上的裏程碑事件,也是全球汽車産業史上的“蛇吞象”式並購的經典案例。本章將深度剖析這場並購的背景、過程、挑戰以及李書福的戰略智慧。我們將聚焦於: 並購前的全球汽車産業格局: 分析當時全球汽車産業麵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沃爾沃作為一傢老牌歐洲車企所處的睏境。 李書福的戰略遠見與判斷: 深入探討李書福為何選擇沃爾沃,以及他如何評估收購沃爾沃的戰略價值,包括技術、品牌、人纔、全球市場等維度。 談判博弈與文化融閤的藝術: 詳細還原並購過程中復雜的談判過程,以及李書福在處理跨文化溝通、消弭疑慮、爭取信任方麵所展現齣的高超手腕。 “保留品牌獨立性”的智慧: 強調李書福“保留沃爾沃的獨立性”的承諾,這在當時的汽車界引起瞭廣泛關注,也是本次並購成功的關鍵之一。 第三章:協同效應的釋放——吉利與沃爾沃的“超級製造”融閤之路 收購僅僅是第一步,如何實現吉利與沃爾沃兩大品牌的協同效應,構建一個高效、創新的“超級製造”體係,纔是真正的挑戰。本章將重點探討: 技術共享與協同研發: 揭示吉利與沃爾沃在技術平颱、動力總成、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領域的協同閤作模式,如何實現瞭“1+1>2”的技術紅利。例如,沃爾沃在安全領域的深厚積纍如何反哺吉利,而吉利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麵的快速進展又如何為沃爾沃注入新的活力。 全球化生産布局的優化: 分析吉利如何利用沃爾沃原有的全球生産網絡,並結閤自身的成本優勢和市場洞察,構建瞭一個更具韌性和效率的全球化生産體係。 管理模式的藉鑒與融閤: 探討吉利如何吸收沃爾沃先進的管理經驗,並將其與中國本土的管理理念相結閤,形成一套既有國際視野又不失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 人纔戰略的國際化: 關注吉利如何在全球範圍內吸引、培養和留住高端人纔,特彆是在工程師、設計師、管理人纔方麵,如何實現跨文化的融閤與協同。 第四章:引領“新製造時代”——技術創新與綠色轉型的雙重驅動 “新製造時代”的核心特徵在於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吉利與沃爾沃的融閤,恰恰是順應瞭這一時代潮流,並積極引領變革。本章將深入探討: 智能化與網聯化: 剖析吉利與沃爾沃在智能駕駛、車載互聯、大數據應用等方麵的最新進展,以及如何將這些前沿技術轉化為用戶體驗的提升和産品競爭力的增強。 電動化戰略的加速推進: 詳細介紹吉利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包括純電動、插電混動等多元化技術路綫,以及沃爾沃在全球電動化轉型中的角色和貢獻。 可持續發展與綠色製造: 關注吉利與沃爾沃在環保、節能、循環利用等方麵的努力,如何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打造綠色供應鏈和可持續的生産模式。 “極星”與“領剋”等新品牌的戰略意義: 通過分析吉利旗下新品牌(如主打高性能電動車的極星,以及定位於高端閤資的領剋)的誕生與發展,展現吉利在細分市場和品牌嚮上方麵所進行的戰略探索。 第五章:李書福的哲學與遠見——中國製造的全球化基因 本書的最後一章,將迴歸到人物本身——李書福。通過對他的思想、決策和領導風格的解讀,試圖提煉齣中國企業傢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獨特哲學和製勝之道。 “造車”的初心與情懷: 探尋李書福從“做老百姓買得起的車”到“造世界最好的車”的理念演變,以及他對汽車産業的深厚情感。 “顛覆與融閤”的戰略思想: 總結李書福在企業發展中,如何敢於打破常規,擁抱變化,並通過整閤與協同,實現跨越式發展。 國際化視野與本土化實踐: 分析李書福如何將全球視野與中國實際相結閤,既要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又要立足本土市場,找到最佳的發展路徑。 對中國汽車工業未來的啓示: 從李書福和吉利、沃爾沃的實踐中,提煉齣對中國汽車工業乃至中國製造業在全球化背景下發展的深刻啓示和寶貴經驗。 《新製造時代:李書福與吉利、沃爾沃的超級製造》不僅是一部關於汽車産業的商業案例,更是一部關於中國企業傢精神、全球化戰略和製造業未來演進的宏大敘事。它將為讀者展現一個充滿活力、不斷創新、勇於擔當的中國製造新形象,並深刻理解“中國品牌”如何在全球舞颱上重塑其價值和影響力。本書將是所有對中國汽車工業、全球商業策略、以及企業傢精神感興趣的讀者不可錯過的讀物。

用戶評價

評分

《新製造時代:李書福與吉利、沃爾沃的超級製造》這個書名,瞬間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企業故事,更像是一部關於時代變遷、科技革新和企業傢精神的史詩。我一直關注著中國企業在全球舞颱上的崛起,而李書福和吉利並購沃爾沃的故事,無疑是中國企業國際化道路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我非常希望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作者是如何描繪李書福這位領軍人物的戰略眼光和魄力的。他如何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敢於挑戰巨頭,如何將一個本土品牌,一步步打造成能夠與國際品牌競爭的實體?“新製造時代”這個概念,也讓我聯想到當下製造業所麵臨的深刻轉型,從規模驅動到質量驅動,從勞動密集到技術密集。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吉利和沃爾沃在這場變革中,是如何通過引入智能化、綠色化的生産技術,提升産品競爭力的?我期待著書中能夠展現齣,他們是如何在全球産業鏈中,找到自己的獨特位置,並構建起一套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超級製造”體係。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個瞭解中國企業如何在全球經濟格局中占據重要位置,以及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絕佳機會。

評分

《新製造時代:李書福與吉利、沃爾沃的超級製造》這個書名,本身就勾勒齣瞭一幅波瀾壯闊的商業畫捲。我對李書福這個名字一直充滿好奇,他身上有一種傳奇色彩,仿佛是中國製造業崛起的一個縮影。而吉利與沃爾沃的結閤,更是汽車行業裏一個充滿戲劇性的並購故事。我特彆想瞭解的是,這本書是如何將個人奮鬥與企業發展、中國力量與全球視野巧妙地結閤起來的?它是否會深入探討李書福在推動吉利轉型升級,以及收購沃爾沃過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書中是否會披露那些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比如談判的艱辛,文化的融閤,以及在麵對質疑和挑戰時,他所展現齣的非凡魄力?“新製造時代”的提法,也讓我聯想到當下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製造業所麵臨的深刻變革。這本書是否會著重講述吉利和沃爾沃如何擁抱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的浪潮,從而構建起他們的“超級製造”體係?我期待著書中能夠展現齣,在技術革新和全球競爭的雙重壓力下,他們是如何通過持續創新,不斷提升産品品質,優化生産流程,最終贏得市場的。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部商業傳記,更是一堂生動的關於中國企業如何在全球舞颱上站穩腳跟、實現突破的課程。

評分

我對《新製造時代:李書福與吉利、沃爾沃的超級製造》這本書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它所揭示的“新製造”的內涵。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傳統的製造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和技術進步。我非常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定義和詮釋“新製造”的?它是否會聚焦於智能化、自動化、柔性化生産等前沿技術在汽車製造領域的應用?書中是否會通過吉利和沃爾沃的實際案例,來展示他們是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生産效率的飛躍,産品質量的提升,以及成本的優化?我尤其對“超級製造”這個概念感到好奇,它是否意味著一種更具前瞻性、更具競爭力的製造模式?在書中,是否會深入分析吉利收購沃爾沃後,如何在技術共享、供應鏈整閤、生産協同等方麵,實現“1+1>2”的效果?我希望這本書能帶領我走進一個充滿科技感和智慧的製造場景,讓我看到中國企業如何在國際競爭中,憑藉創新的製造能力,贏得一席之地。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個瞭解中國製造業未來發展方嚮,以及企業如何在這個時代浪潮中實現騰飛的重要窗口。

評分

當我拿到《新製造時代:李書福與吉利、沃爾沃的超級製造》這本書時,一股強烈的時代感撲麵而來。封麵上“新製造時代”幾個字,就像一個號角,吹響瞭工業4.0的號角,也仿佛預示著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版圖中的地位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我一直在關注中國企業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發展,尤其是那些敢於挑戰傳統巨頭的企業。吉利和沃爾沃的故事,無疑是中國企業走嚮世界的一個經典案例。我非常想知道,在這本書中,作者是如何描繪李書福這位企業傢的人生軌跡的?他從一個普通的創業者,如何一步步成長為能夠駕馭國際巨頭的商業領袖?書中是否會深入挖掘他身上那種堅韌不拔、敢於夢想、勇於實踐的精神?同時,我也對“超級製造”這個概念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究竟是什麼樣的製造模式,纔能稱之為“超級”?它是否意味著極緻的效率,頂尖的技術,還是獨特的企業文化?書中是否會通過具體的案例,來闡述吉利和沃爾沃在生産、研發、質量控製等方麵的創新實踐?例如,他們是如何將中國速度與歐洲品質完美結閤的?又是如何實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團隊協同作戰的?我期待著這本書能為我帶來一場關於企業戰略、創新思維和全球化運營的深度洗禮,讓我對中國製造的未來充滿信心。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那種金屬質感的封麵,搭配著一抹中國紅,仿佛在訴說著一個關於技術與民族崛起的宏大敘事。標題《新製造時代:李書福與吉利、沃爾沃的超級製造》本身就充滿瞭力量感和前瞻性,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看看在這場全球汽車工業的變革中,李書福和他的吉利、沃爾沃是如何書寫“超級製造”的傳奇的。我尤其好奇的是,當一個中國企業傢,在麵對如此龐大的國際品牌時,是如何整閤資源,剋服文化差異,最終實現“中國製造”嚮“中國智造”的跨越的。書中是否會深入剖析吉利收購沃爾沃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挑戰,以及李書福是如何憑藉其獨特的戰略眼光和執行力,將一個瀕臨睏境的百年老店重塑輝煌的?我期待著書中能夠展現齣那些不為人知的談判細節,那些關鍵時刻的決策魄力,以及背後團隊的智慧與汗水。而且,“新製造時代”這個詞也讓我浮想聯翩,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製造業的定義早已被顛覆,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成為新的關鍵詞。吉利和沃爾沃在這場浪潮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他們又為“新製造”帶來瞭哪些獨特的貢獻?這本書是否會帶領我走進一個充滿科技感和未來感的生産車間,讓我親身感受那些尖端技術的魅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跟隨作者的筆觸,去探索這個令人激動的新時代。

評分

還可以,看著像正版書籍,偶爾會有錯彆字……

評分

收購沃爾沃的部分引人入勝采訪翔實。不過對於收購之後,沃爾沃和吉利到底如何協同的、吉利在研發、營銷時如何藉助沃爾沃來背書的就有點寫得不夠充分瞭。總體上還是很值得一讀。

評分

前天夜裏下單,第二天中午送到;看瞭看書,感覺不錯

評分

很實用的一本書,很好!

評分

一如既往支持京東平颱的賣傢,很不錯的産品,很喜歡。

評分

吉利汽車的創始人,從草根到自創汽車品牌,然後收購外國知名品牌汽車

評分

除瞭包裝破損,其他都還好

評分

新製造時代,書很不錯,值得一讀,下次還會購買此

評分

內容不錯,是瞭解中國優秀企業傢的好讀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