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3次修订版)》在前版的基础上做了修订,对原来的“引言”及第一章、第二章基本保持原来的思路和观点,只做了些细节的修正;对第三章至第七章的内容做了必要的调整,尤其对一些代表性作曲家的评述做了必要的、新的阐述,也提出了一些跟其他同志不同的看法以供进一步讨论;新加了主要论述音乐思想及理论研究对原来“二次修订版”的谱例做了全面的调整,即:保留了一些原有的、去掉了一些很常见的、增加了一些原来只提供参考曲目而没有抄谱的等等;增加了“第二次修订版”所缺的“图例”和“乐例”;增加了有关我国近代传统音乐的“乐例”,特别是以往一些著名艺人演唱的实际音响,尽管几乎都是取自老唱片转录的、音响质量不理想,但终究是当时的历史音响,比现在找年轻人唱的要更能体现当时的历史。
该书自出版后一直被列为各音乐院校的教材或必读参考书。
引言
第一章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第一节 新民歌、城市小调和民歌改编曲的发展
第二节 说唱音乐的新发展
第三节 戏曲音乐的新发展
第四节 民族器乐的新发展
第二章 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及中国新音乐的萌芽
第一节 中国基督教早期的音乐活动和新军乐、新军歌的发展
第二节 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
第三章 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
第一节 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
第二节 新型音乐社团的建立及城市音乐活动
第三节 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第四节 新型的歌曲创作及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
第四章 “救亡抗日”时期的中国新音乐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城市音乐生活概貌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音乐
第三节 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第四节 黄自等音乐家及其创作
第五节 “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
第五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晌下的中国新音乐
第一节 新形势下的抗日音乐运动及其创作
第二节 贺绿汀及其音乐创作
第三节 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
第六章 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和“国统区”的中国音乐
第一节 “沦陷区”的音乐
第二节 “国统区”的音乐生活和音乐建设
第三节 “国统区”的音乐创作
第四节 江文也、马思聪、谭小麟等人的音乐创作
第五节 长期居留中国的外籍音乐家及其音乐活动
第七章 20世纪40年代“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
第一节 “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生活概述
第二节 “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创作
第三节 新秧歌运动、秧歌剧及新歌剧的发展
第八章 民主革命时期的音乐思想和理论研究
第一节 各阶段的音乐思想批评概述
第二节 民主革命时期音乐理论研究和王光祈、青主、杨荫浏等
结语
附录乐例目录索引
音响目录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音乐的书,更是一扇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窗口。音乐的发展,从来都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作者在梳理音乐史的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思潮对音乐创作的影响,以及音乐在社会转型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这本书,我得以更全面地理解,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音乐是如何成为人们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甚至反抗时代的重要载体。它让我看到了音乐如何从西方的引入,到本土的创新,再到与时代思潮的碰撞与融合。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音乐史范畴,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来审视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沉静而富有历史感的色调,暗红与墨黑的搭配,中央印着烫金的书名,显得既庄重又不失艺术品味。打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触感温润,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不会有廉价的粗糙感。章节的排版也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行距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最令人惊喜的是,随书附赠的光盘,其包装也设计得十分用心,有独立的卡槽,方便取出和存放,这一点对于需要经常查阅光盘内容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非常贴心的细节。从书籍本身散发出的“诚意”来看,作者和出版社在内容之外的每一个环节都下了不少功夫,让人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期待,希望能像这精美的外壳一样,内容也同样精彩绝伦,能够带来一场关于中国近现代音乐的深刻体验。
评分这本书在叙事风格上,给我带来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它并没有采用枯燥的说教式口吻,而是将历史事件、音乐作品以及音乐家们的故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起来更像是在品味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作者擅长运用生动的语言,将那些曾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音乐家们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们的创作热情、他们的时代困境、他们的艺术追求,都仿佛触手可及。这种将学术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使得这本书既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又不失趣味性,能够吸引不同层次的读者。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一些关键音乐事件的细致描绘,比如某首重要作品的诞生背景,或者某个音乐流派的兴起过程,这些细节的呈现,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时代的脉动。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相当可观,厚度让我感觉非常有分量,这预示着其中蕴含的内容将是详实而深入的。书中的插图和图片运用得恰到好处,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帮助理解音乐历史背景的重要佐证。比如,那些泛黄的老照片,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音乐家们的身影,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这种视觉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和代入感。文字的叙述流畅且富有逻辑性,作者似乎是一位非常善于梳理复杂历史脉络的专家,能够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音乐发展娓娓道来,并且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即使是对音乐史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通过这本书逐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逐步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是如何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独特面貌的。
评分我非常欣赏这本书在学术严谨性上的追求,其参考文献的详尽程度令人印象深刻。每一个论断、每一个观点,似乎都有扎实的史料作为支撑,这种态度让我对书中内容的可靠性深信不疑。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留意到作者在引用史料时的精确性,以及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分析的审慎态度,这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这本书不愧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关于音乐的故事,更是在构建一个关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科学认知体系。对于希望深入研究这一领域、或者需要查阅权威资料的学者和学生来说,这本书无疑将成为他们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其丰富的论据和清晰的论证过程,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评分还没来的看,快递很给力
评分包装完整,很喜欢,写得很好,学习了新知识
评分很好的书,值得一读,推荐!
评分包装完整,很喜欢,写得很好,学习了新知识
评分价格便宜,物流很快
评分包装完整,很喜欢,写得很好,学习了新知识
评分好
评分送货速度非常快
评分还没来的看,快递很给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