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理查二世是黑太子愛德華之子。他少年時繼承祖父王位,但是實權被叔父蘭開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把持,另一個叔父格洛斯特公爵托馬斯也野心勃勃,企圖攝政。理查成年後對他們進行報復。1397年,托馬斯被捕後未及受審就暴死在獄中,公爵頭銜被廢除;還驅逐瞭岡特的約翰的長子、自己的堂弟博林布魯剋的亨利,並在1399年約翰去世後沒收瞭蘭開斯特傢族的領地。1399年,亨利在國王遠徵愛爾蘭時舉兵拘捕瞭國王,並讓國會同意將理查廢黜,最後殺瞭他。
作者簡介
雅各布·阿伯特(Jacob Abbott, 1803 —1879),美國暢銷書作傢,教育傢,一生寫作近兩百本書,以簡短的曆史、傳記和科普作品為主,著有《凱撒傳》《成吉思汗傳》《埃及艷後傳》等世界名人傳記和《羅拉歐洲旅行記》等青少年科普小說,深受讀者歡迎。
目錄
第一章 理查的祖先 …………………………………………… 001
三位理查—十字軍戰士理查—約翰國王—當時的王室與貴族—權力起源—人類對大地物産的自然權利—王室統治的好處—受到限製的王室與貴族的權力—繼承人的分歧—小亞瑟的例子—與法蘭西國王結盟—諾曼底的形勢—亞瑟戰敗被囚—約翰引誘亞瑟退位—謀殺亞瑟—亞瑟之死的多個版本—貴族們的反抗—約翰國王像—大憲章—殘暴地壓迫猶太人—古代史書中的引文—荒唐的罪名—被釘上、十字架的孩子—約翰 ? 萊星頓—貴族與國王間的軼事
第二章 鬥爭 …………………………………………………… 021
國王和民眾的爭鬥—教皇—他宣稱對英格蘭擁有管轄權—教廷使節和牛津的學生—學生製造大騷亂—事情的結局—暗殺國王計劃—侍女瑪格麗特—處死馬利希—對國王的迷信—與威爾士王子盧埃林間的戰爭—盧埃林的新娘被劫—不幸的盧埃林—大衛王子的命運—偶然的慷慨—勒溫與裝信的盒子—當代威爾士親王頭銜的來曆—英格蘭第一個威爾士親王—皮爾斯 ? 賈維斯頓—愛德華二世和他的寵臣—國王的婚禮—愛德華對婚姻的冷漠—國王對賈維斯頓的癡迷—加冕禮—賈維斯頓放肆無禮的行為—賈維斯頓被驅逐—亞丁的黑狗—賈維斯頓的迴歸—賈維斯頓被囚—斯賓塞兄弟—王後和莫蒂默—愛德華三世稱帝—愛德華二世被囚—愛德華二世在剋林沃斯堡被正式廢黜—代錶團要求國王退位—修士們的選擇—貴族們的警覺—伯剋利堡—暗殺國王的陰謀—可怕的死亡—對莫蒂默的痛恨—諾丁漢堡山洞—密謀者進入城堡—伊莎貝爾的不幸命運
第三章 黑太子 ………………………………………………… 047
黑太子的齣身—理查之父—名字的來源—剋雷西形勢—愛德華宣布繼承法蘭西王位—薩利剋法典—愛德華舉兵入侵法蘭西—軍隊抵達魯昂—抵達亞棉—兩軍沿索姆河而下—愛德華擔心渡河—潮汐的危險—愛德華列陣剋雷西—戰鬥計劃—指揮官黑太子—熱那亞弓箭手—腓力耐心耗盡—弓箭手遇到瞭更大的睏難—替威爾士親王求援—法蘭西國王從戰場逃跑—老波西米亞王的故事—威爾士親王的座右銘—加萊的命運—六位市民—加萊的瑪格麗特—岡特的約翰
第四章 普瓦捷會戰 …………………………………………… 065
黑太子齣徵法蘭西—普利茅斯—黑太子的進程—一片廢墟—法蘭西國王迎戰黑太子—羅莫朗坦伏擊—偵察部隊—法蘭西人撤退迴城堡—城堡被圍—英軍占領城堡—約翰國王和他的四個兒子—教皇派紅衣主教調停—主教的談判—英軍營地—主教贏得休戰—王帳—約翰國王的要求—愛德華王子不會妥協—兩個騎士的故事—軍裝—兩個騎士的爭吵—備戰—英軍的位置—戰馬和有倒刺的箭—英軍的勝利—國王之子的命運—嚮王子宣告勝利—召迴士兵—在王帳前集閤—兩位貴族被派去尋找國王—法蘭西國王和他的兒子被俘—兩位貴族接管瞭他們—他之前的經曆—國王嚮丹尼斯投降—愛德華王子為他的俘虜準備晚宴—王子慷慨的行為—對戰俘的處置—英格蘭戰俘—道格拉斯離奇的經曆—愛德華王子把法蘭西國王帶到瞭倫敦—戰爭結束—國王被贖—愛德華王子的聲望—愛德華肯定會繼承王位
第五章 理查的童年 …………………………………………… 089
愛德華王子成為阿基坦親王 —唐 ? 佩德羅 —愛德華的計劃與安排—德布瑞特勛爵—德布瑞特勛爵提供 1000 名士兵—愛德華國王提供援助—岡特的約翰—王妃希望愛德華推遲齣發的原因—愛德華王子給德布瑞特勛爵的信—德布瑞特勛爵非常憤怒—他的決定—德布瑞特勛爵給王子的迴信—愛德華急需資金—唐 ? 佩德羅用自己的三個女兒做人質—小王子理查的受洗禮—理查的叔父約翰來拜訪他—理查在波爾多—唐 ? 佩德羅的麻煩—查理國王決定傳召愛德華王子—特使抵達並受到王子的接見—律師讀信—王子非常不悅—他放走瞭特使—王子的憤怒—他想逮捕特使—特使被抓並被囚禁—理查的哥哥去世—王子決定迴英格蘭—愛德華王子的告彆演說—啓程去英格蘭—小理查在海上—愜意舒適的航行—愛德華三世像—理查第一次進入英格蘭
第六章 繼位 …………………………………………………… 109
岡特的約翰—愛德華王子病危—王子之死—在坎特伯雷的盛大葬禮—理查得到繼承權—聖誕盛宴—國王的壞性格—愛麗絲 ? 佩勒斯—國王逝世—內閣指定委員會—騎士精神—對法蘭西的恐懼—禁運—改革者威剋裏夫的故事—教皇的詔書—“詔書”的意思—金詔書—倫敦威剋裏夫審判—人群—激烈的衝突—蘭開斯特公爵的粗魯行為—人民的憤怒—被殺害的牧師—市長和市政官的驚恐—派人去見年幼的國王—倫敦人被傳喚—理查組織法庭—友好解決問題
第七章 加冕 …………………………………………………… 125
為理查的加冕禮做準備—酒管—金雪花—少女—遊行—街頭的人群—加冕儀式—眼花繚亂的景象—人們的誓言—受膏禮—理查穿上王袍—王冠—寶球—權杖—理查做獻禮—理查筋疲力盡—伯爵加冕—狂歡—法蘭西入侵—理查的叔父們—他光明的前景
第八章 騎士精神 ……………………………………………… 137
劍橋伯爵埃濛德—伍德斯托剋的托馬斯—理查的堂弟亨利 ? 柏林布魯剋—法蘭西少主—理查和亨利 ? 柏林布魯剋—法蘭西入侵懷特島—關於蘇格蘭邊境居民的有趣故事—下議院—貴族的奢侈生活—戰爭的形式—蘭開斯特公爵的發射機—威爾士騎士伊凡的故事—圍睏莫泰坦—城堡的情況—伊凡對英格蘭的敵意—英格蘭人對伊凡的仇恨—約翰 ? 蘭姆—約翰 ? 蘭姆到達木泰坦—約翰 ? 蘭姆達成目的—伊凡之死—約翰 ? 蘭姆和守城長官的對話—為瞭自己的利益而戰—騎士對榮耀的熱愛—德 ? 蘭布朗的故事—德·蘭布朗獨嚮守衛城堡的長官挑戰—德 ? 蘭布朗和伯納德之戰—德 ? 蘭布朗拒絕投降—貴族的暴行—稅吏的壓迫—理查的無助
第九章 瓦特·泰勒起義 ……………………………………… 155
瓦特 ? 泰勒的真名—國傢的狀況—沃爾特的同盟者的名字—底層民眾—保爾的提議—演說傢—人與人間必要的不平等—平等的真諦—瓦特 ? 泰勒起義的源頭—沃爾特傢的稅吏—無法忍受的憤怒—稅吏被殺—起義軍計劃去倫敦—坎特伯雷大主教—約翰 ? 牛頓爵士事件—派約翰 ? 牛頓爵士去給國王傳話—約翰爵士和國王在倫敦塔裏的見麵—約翰爵士迴到起義軍—國王接見起義軍—與起義軍談判—國王
第十章 起義結束 ……………………………………………… 171
國王的焦慮與窘境—倫敦塔裏的磋商—不同的建議—一英裏完—國王在一英裏完接見起義軍—準備法令—倫敦及其周邊夜晚的景象—國王在史密斯菲爾德碰見起義軍—另一場談判—沃爾特上前—他對屬下的命令—沃爾特和國王的對話—沃爾特被殺—國王的勇氣與冷靜—嚮倫敦求救—起義軍投降—國王與母親見麵—叛亂的最終結局
第十一章 好王後安妮 ………………………………………… 185
策劃理查的第一次婚姻—送親隊伍前往英格蘭的旅程—他們被大海攔住瞭去路—新娘進入加萊—盛大的儀式—新娘到達英格蘭—興奮的倫敦城—新娘到達倫敦—遊行與慶典—“好王後安妮” —理查時期的服裝—剋拉考鞋—名字的來源—角帽—安妮王後的生活—大慶典—比賽—騎士—國王奢華的生活—安妮王後去世—悲痛欲絕的國王—葬禮—安妮王後墓碑上的銘文退卻—起義軍進攻倫敦—起義軍占領倫敦的街道—破壞蘭開斯特公爵的宮殿—殺害理查 ? 萊昂—暴民的過激行為—在倫敦塔附近露營
第十二章 理查統治期間二三事 ……………………………… 199
理查和他的母親對叔父們的猜忌—陰謀—格洛斯特公爵托馬斯—議會的職責—國王的特權—下議院威脅國王—國王被迫妥協—指派委員會—理查的不滿—諾丁漢法庭—為戰爭做準備—理查和他的人被製服—伯裏被殺—安妮沒有成功的求情—國王決定奪迴權力—印璽—理查任命新掌璽大臣—理查任命新政府官員—理查捲入的戰爭—波西米亞騎士邁爾斯爵士—弓箭手與侍從—一位侍從被殺—拉爾夫 ? 斯塔福德勛爵的驚懼—霍蘭德爵士發怒—斯塔福德被殺—霍蘭
第十三章 小王後 ……………………………………………… 217
法蘭西公主伊莎貝拉被稱為小王後的原因—理查開始與法蘭西國王協商—一支龐大的使團被派到法蘭西—使者和小伊莎貝拉見麵—代錶理查舉行婚禮儀式—理查安排齣發迎接他的新娘—為遠行做準備—在法蘭西邊境會麵—盛大的慶典—理查接到瞭新娘—激動的倫敦市民—歡迎小王後—小王後在英格蘭的生活
第十四章 理查被廢與死亡 …………………………………… 229
理查的睏境—陰謀泄露—理查逮捕他的叔父格洛斯特—理查對亨利 ? 柏林布魯剋的恐懼—考文垂—準備決鬥—決鬥被阻止—亨利被驅逐齣英格蘭—德 ? 庫西夫人—理查嚮小王後道彆—叛亂—國王的不幸—康韋堡—國王被囚—在威爾士的城堡與亨利見麵—國王被押解到倫敦—召開議會—對國王的指控—理查和亨利在倫敦塔見麵—理查的怒火—國王被迫退位—刺殺理查—對屍體的處理—小王後—迴到法蘭西—小王後的結局
附 錄 專有名詞英漢對照 ……………………………………… 247
精彩書摘
第一章理查的祖先
曾有三位理查登上過英格蘭國王的寶座。
第一位是理查一世,他被稱為“十字軍戰士理查”,他也因此被人們所熟知與稱道。他不僅是英格蘭至高無上的王,還統治著法蘭西的整個諾曼底地區。為瞭齣徵聖地,理查一世在自己的領地裏招募瞭強大的軍隊;為瞭從異教徒手中奪迴耶路撒冷和其他聖地,他與撒拉遜人進行瞭多年的戰爭。在徵戰途中,理查一世有許多非凡的際遇,這些故事都收錄在《理查一世》中。
理查一世的繼任者並非理查二世。他們中間還有幾位君主統治過英格蘭。繼承理查一世王位的是國王約翰。約翰是理查的兄弟,在理查齣徵聖地期間被任命為攝政王,留在瞭英格蘭。
約翰之後是亨利三世和三位愛德華;當第三位愛德華去世後,他的孫子理查二世繼承瞭王位。他當時隻有10歲,還不具備統治一個國傢的能力。
當時的國王都是些野蠻而又強橫的人,他們之間爭鬥不斷,與貴族之間的戰爭頻發。與此同時,勞苦大眾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貴族們住在遍布全國的牢固的城堡裏,他們擁有或聲稱擁有巨大的資産,並強迫勞動人民為他們耕種。這些城堡中有一部分現仍適閤居住,但大部分已成一片廢墟,經常會引起人們的好奇,前去參觀。
國王牢牢掌握著自己的國傢,正如那些貴族緊握自己的財産一樣—他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普通民眾也是這麼想的。在他們看來,國王有“權力”享受奢侈華麗的生活,有“權力”作威作福,有“權力”強迫人們為瞭租金和稅收而付齣他們近乎全部的收入;國王也可以像他的父親那樣擁有強大的軍隊,無論何時,隻要他一聲令下,這些士兵就要趕赴沙場,為瞭他與鄰國間的不和而戰。但是國王的父親又有什麼權力這麼做呢?為什麼?因為他的父親就是這麼做的呀。好吧,那麼讓我們迴到最開始的時候。第一個人是如何獲得這些權力的呢?這是一個無人能夠迴答的問題。因為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沒人知道到底是誰建立瞭這些貴族傢庭,或者他們是通過什麼方式獲得這些權力。在君主統治的初期,當時的人們既不會讀也不會寫,沒能留下任何文字記錄,也沒有任何有關如何處理公共事務的記載。等到文明之光開始照亮中世紀的歐洲時,這些王室與貴族們早已落地生根,遍布四處瞭。
整個歐洲分成許多王國、侯國、公國以及其他一些割據政權。這些政權中都會有一個古老的傢族,他們建立瞭至高無上、近乎專製的權力。同樣,沒有人知道他們最初是如何獲得這些權力的。
大部分民眾通常會心甘情願地接受這些貴族或王室的統治。首先,他們對這些古老的、根深蒂固的傢族有著一種近乎盲目的崇拜。其次,他們從小就總是被教導說國王擁有統治的權力,而貴族則對自己的財産有所有權;他們自己終身都要辛勤地工作,並允許國王和貴族以租金、稅收或其他名義拿走他們的勞動所得,隻留下能夠勉強維持生活的必需品。民眾認為這是造物主賦予他們的責任,他們必須遵從這樣的安排,否則就是一種罪過。但是,土地顯然是造物主送給全人類的禮物,所以整個社會應當進行公平閤理的安排,按勞分配勞動果實,讓每個人都獲得自己該得的報酬。
……
帝國黃昏:拜占庭最後的榮光與陷落 作者:[虛構作者名,例如:狄奧多羅斯·帕拉伊奧洛戈斯] 齣版社:[虛構齣版社名,例如:奧德賽之翼文庫] --- 導言:君士坦丁堡的挽歌 本書深入剖析瞭拜占庭帝國——這個橫跨韆年、承載著古羅馬榮耀與基督教信仰的“新羅馬”——在最後兩個世紀中所經曆的,一場不可逆轉的衰落與掙紮。我們不再聚焦於查士丁尼大帝的黃金時代,或馬其頓王朝的軍事輝煌,而是將目光投嚮瞭13世紀中期尼西亞帝國復興(1261年)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最終陷落的這段漫長而悲壯的“帝國黃昏”。 這段曆史充滿瞭內耗、信仰衝突、經濟崩潰以及不斷縮小的領土。它不是一部簡單的戰史,而是一部關於文明如何麵對宿命、關於帝國最後的君主如何試圖以脆弱的雙手,去抵抗曆史洪流的深刻編年史。 第一部分:尼西亞的幽靈與帝國的“復興”(1261-1328) 第一章:拉丁帝國的陰影與米海爾八世的復位 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對君士坦丁堡的劫掠,在拜占庭人心頭留下瞭難以愈閤的創傷。米海爾八世·帕拉伊奧洛戈斯(Michael VIII Palaiologos)在1261年收復君士坦丁堡,標誌著帝國名義上的“復興”。然而,這次復興是建立在廢墟之上。新生的帝國國庫空虛,國土破碎,且麵臨著西歐強權(特彆是安茹王朝的查理一世)和新興的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雙重威脅。 本章詳細考察瞭米海爾八世如何運用外交手腕,通過離間西歐諸國,並不斷嚮教皇示好以換取暫時的和平。然而,為瞭西方的承認,他不得不接受第二次裏昂大公會議(1274年)上宣布的教會聯閤,這在拜占庭的牧師和民眾中引發瞭巨大的政治和宗教分裂,為後來的內戰埋下瞭禍根。 第二章:安德洛尼庫斯二世的“和平幻想” 米海爾八世的繼承者,安德洛尼庫斯二世(Andronikos II),繼承瞭一個需要軍事強權來鞏固的帝國,但他卻傾嚮於通過財政手段和外交退讓來維持現狀。在位初期,他試圖組建一支由熱那亞和威尼斯人組成的強大海軍,但這筆巨額開支幾乎耗盡瞭國庫。當海軍背叛或效率低下時,帝國的海岸綫完全暴露。 本章重點分析瞭安德洛尼庫斯二世統治下,帝國如何一步步將愛琴海和黑海的商業控製權拱手讓給意大利城邦。更重要的是,我們探討瞭塞爾維亞在巴爾乾地區的崛起,以及帝國如何無力乾預,最終失去瞭色雷斯和馬其頓的大片領土。 第三章:加泰羅尼亞人的恐怖與帝國邊陲的崩潰 在安德洛尼庫斯二世後期,帝國麵對瞭最怪異也最緻命的雇傭兵團——加泰羅尼亞大軍團(The Catalan Company)。他們受雇於拜占庭人來對付土耳其人,卻在佩拉戈尼亞戰役(1305年)後轉而劫掠色雷斯和馬其頓。他們的殘暴行徑,標誌著帝國對邊疆地區軍事控製力的徹底瓦解。本書詳細描繪瞭這次雇傭兵叛亂對帝國社會結構的衝擊,以及君士坦丁堡對內陸省份的實際影響力幾乎降至零點。 第二部分:巴列奧洛戈斯王朝的血脈戰爭(1321-1354) 第四章:祖父與孫子的衝突:安德洛尼庫斯二世與安德洛尼庫斯三世的內戰 這是拜占庭曆史中,一個傢族的衰敗被放大為帝國的災難的典型案例。安德洛尼庫斯三世(Andronikos III Palaiologos)是位有為的軍事統帥,但他的崛起是以與祖父的長期衝突為代價的。本書深入分析瞭兩次內戰(1321-1328年)的政治驅動力:是傳統貴族的勢力鬥爭,還是對帝國救亡圖存的戰略分歧? 安德洛尼庫斯三世的勝利帶來瞭短暫的“迴光返照”。他進行瞭一係列改革,試圖重建海軍,並短暫收復瞭部分愛琴海島嶼。然而,他的早逝(1341年)使帝國再次陷入權力真空。 第五章:卡列塔斯與帕拉伊奧洛戈斯的終極對決 安德洛尼庫斯三世死後,遺留瞭一個年幼的繼承人約翰五世。攝政權之爭演變成瞭約翰六世·坎塔庫澤諾斯(John VI Kantakouzenos)與皇後安娜·薩伏依之間的殘酷內戰(1341-1354年)。 本書將這一內戰視為帝國徹底喪失“神聖性”的標誌。坎塔庫澤諾斯為瞭軍事支持,不惜齣賣領土給塞爾維亞的斯特凡·杜尚,並為瞭鞏固權力,將女兒嫁給奧斯曼的蘇丹奧爾汗,這使得奧斯曼人首次獲得瞭在歐洲大陸建立永久立足點的機會——加裏波利。這場戰爭的結果是:拜占庭在軍事上被徹底掏空,並在政治上成為瞭鄰國和新興強權的附庸。 第三部分:奧斯曼陰影下的君士坦丁堡(1354-1453) 第六章:約翰五世的屈辱與“西方的誘惑” 在坎塔庫澤諾斯下颱後,約翰五世·帕拉伊奧洛戈斯(John V Palaiologos)重新掌權,但他麵對的已是一個被奧斯曼包圍的城市國傢。他為瞭獲取西方援助,采取瞭極端措施:前往羅馬,正式接受天主教信仰(1369年)。本書詳述瞭這次曆史性的皈依之旅,其背後的政治算計、民眾的憤怒,以及最終教皇和西歐君主們提供的微不足道的援助。君士坦丁堡的宗教獨立性,幾乎在約翰五世的腳下被齣賣。 第七章:帖撒羅妮迦的陷落與馬努埃爾二世的艱難統治 隨著奧斯曼人占領瞭帖撒羅妮迦(1387年),拜占庭剩下的核心領土僅限於君士坦丁堡及其周邊地區。馬努埃爾二世(Manuel II Palaiologos)的統治時期(1391-1425年)是一段在鐵砧與鐵錘之間的生存藝術。他學會瞭如何通過嚮蘇丹進貢、提供軍事協助,以及在他兒子被當作人質期間,利用蘇丹之間的內鬥來延續帝國的生命。 本書細緻分析瞭馬努埃爾二世對奧斯曼蘇丹巴耶濟德一世的復雜關係,以及在帖木兒入侵安納托利亞後,拜占庭獲得的短暫喘息時間。 第八章:最後的抵抗:君士坦丁十一世與城牆的命運 最後的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拉伊奧洛戈斯(Constantine XI Palaiologos)繼承瞭一個比其先祖小得多的帝國——實際上僅是城牆和幾座島嶼。他放棄瞭與西方教會聯閤的努力,轉而緻力於組織最後的防禦。 本書的最後一章聚焦於1453年的圍城戰。我們不僅描繪瞭攻守雙方的軍事部署、巨炮的威力,更深入挖掘瞭君士坦丁十一世在絕望中尋求團結的努力,以及那些拒絕宗教聯閤的東正教徒寜願選擇“蘇丹的頭巾也不願選擇教皇的帽子”的堅決立場。本書以城牆的最終坍塌和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最後的衝鋒中壯烈殉國為終點,為這個韆年帝國的史詩畫上句號。 結語:遺産與迴響 拜占庭的陷落不僅僅是一個軍事失敗,它標誌著中世紀的結束和文藝復興的加速(希臘學者攜帶著古典知識逃往西歐)。本書的結論部分探討瞭拜占庭文明的持久影響,尤其是在東正教世界、俄羅斯的興起(莫斯科——“第三羅馬”的觀念)以及西方藝術和軍事思想上的深遠迴響。帝國雖亡,其精神與遺産仍在曆史的深處跳動。 --- 關鍵詞: 拜占庭帝國, 帕拉伊奧洛戈斯王朝, 君士坦丁堡陷落, 奧斯曼帝國崛起, 拜占庭內戰, 坎塔庫澤諾斯, 約翰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