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致谢
代序(韦森)
译者序
1. 概念性框架
1.1 导言
1.2 社会秩序的概念:暴力、制度和组织
1.3 自然国家的逻辑
1.4 权利开放秩序的逻辑
1.5 由自然国家向权利开放秩序转型的逻辑
1.6 关于信念的一点说明
1.7 本书写作计划
2. 自然国家
2.1导言
2.2共性:权利限制秩序的特征
2.3区别:自然国家的类型
2.4特权、权利和精英的动态性
2.5起源:社会规模与暴力
2.6自然国家的动态性:从脆弱的自然国家到初级的自然国家
2.7向成熟的自然国家转变:无序、组织和中世纪教会
2.8成熟的自然国家:16、17、18世纪的法国和英格兰
2.9自然国家
附录:骨骼证据和经验研究结果
3. 自然国家框架的应用:英国土地法
3.1导言
3.2年表
3.3法庭、法律观念和财产法
3.4 异态封建制度
3.5异态封建制度与财产的非人际关系化
3.6自然国家的类型
附录
4. 权利开放秩序
4.1导言
4.2共性:权利开放秩序的特征
4.3制度、信念,以及支持权利开放的激励
4.4编入:公民身份的扩展
4.5权利开放秩序中的暴力控制
4.6政府的成长
4.7维持短期稳定的力量
4.8维持长期稳定的力量:适应性效率
4.9为何同样的制度在权利开放与权利限制秩序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4.10一个新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和寻租理论
4.11民主与再分配
4.12适应性效率与权利开放秩序中看似独立的经济与政治
5. 从权利限制秩序向权利开放秩序的转型:门阶条件
5.1导言
5.2人际关系化和非人际关系化:门阶条件
5.3门阶条件1:对精英的法治
5.4门阶条件2:公共或私人领域内的永久性组织
5.5门阶条件3:对军队的统一控制
5.6英国海军和英国
5.7时间、秩序和制度形式
6. 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6.1制度化权利开放
6.2对派系的担忧
6.3事件
6.4政党和法人团体
6.5英国向权利开放的转型
6.6法国向权利开放的转型
6.7美国向权利开放的转型
6.8制度化权利开放:为什么是西方国家?
7. 对社会科学下一步研究的设想
7.1框架问题
7.2概念性框架
7.3社会科学的一个新进路:暴力、制度、组织和信念
7.4社会科学的一个新进路:发展和民主
7.5转向国家理论
7.6暴力和社会秩序: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对大规模的社会变迁的任何解释,都必然包含一个经济学理论,一个政治学理论,和一个社会行为学理论。这些理论有时是直白的,如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论;但通常它们是隐晦的,甚至在更多的时候,经济学理论和政治学理论是相互独立的。尽管付出了很多关注和努力,但社会科学还是未能认真研究: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在历史上和当今世界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行之有效的经济学与政治学综合理论的缺乏,反映出对人类社会中暴力这个核心问题的系统性思考的缺失。社会解决无处不在的暴力威胁的方式,型塑(shape)和约束着人类互动的模式,包括政治和经济体系的模式。
  本书提出了一系列概念,用以说明各种社会在过去的1万年时间里是如何利用对政治、经济、宗教和教育活动的控制来限制和牵制暴力的。在大多数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和军事权力是通过一系列架构(structure)人类的组织和联系的制度创造出来的。这些制度同时作用于个人,使他们能控制资源和社会功能,这样,就可以通过型塑有暴力使用权的个人和群体所面对的激励,来限制暴力的使用。我们将这些社会组织模式称为社会秩序。我们的研究目的在于厘清社会秩序是如何给社会互动以结构的。
  这一概念性框架将支配着现代社会以及社会由一种社会秩序向另一种转型的过程的两种社会秩序的内在逻辑贯穿在一起(在这两种社会秩序之前的原始社会秩序,是以狩猎者-采集者社会为特征的觅食秩序(foraging order))。在第1章概略地叙述了这一概念性框架之后,我们讨论了5000-10000年前的社会秩序逻辑,即自然国家的逻辑。自然国家利用政治系统来规制经济竞争和设立经济租金,而租金支配着社会关系、暴力的控制和社会合作的建立。自然国家改变了人类历史,事实上,正是最早的那些自然国家发展出了新的技术,才开启了有记载的人类历史的大门。当今世界的大部分人还是生活在自然国家中。
  接着,我们考察了19世纪初在少数几个社会中浮现出来的社会秩序的逻辑,即权利开放社会的逻辑。正如自然国家的出现一样,权利开放社会根本性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在当今世界,大约有25个国家和15%的人口生活在权利开放社会中;另外175个国家和85%的人口仍然生活在自然国家中。权利开放社会规制经济和政治竞争的方式,是通过开放“进入”和竞争来给社会关系以秩序。本书的第三个任务是解释社会是怎样从自然国家向权利开放社会转型的。
  我们推导出的概念性框架,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或分析性的理论。我们只是希望写一本能让许多类型的社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可参阅的书。这三种社会秩序与人类历史上三种有明显区分的模式一一对应。我们说明了第二和第三种社会秩序的结构是怎样的,以及为什么它们是这样运作的,还包括支撑社会从一种秩序向另一种转型的逻辑。我们并没有给出一个正式的模型并形成关于社会变迁的清楚的实证检验或确定的预测。相反,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性框架来将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和教育行为的内生模式清楚地融合在一起。对我们的挑战在于:要解释持久的、可预见的各种社会制度是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非预测性的,以及框架内的各种新奇的世界是如何与社会变迁的各种力量相一致的。我们的框架中不包含任何目的论的含义,因为这是一个有关于社会变迁而不是社会进步的动态解释。
  我们将历史例证与概念性的讨论交织在一起,用充分的证据来说明这些模式确实曾经存在过。以自然国家向权利开放社会的转型为例,我们说明了我们所确认的那些推动力都可以从现存的历史记录中得到验证。我们并不是在写这个世界的历史。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实例和启发,而不是对我们的观点进行确定性的检验。我们所举的例子范围广阔,从新石器革命到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从中美洲的阿芝特克人王朝到中世纪,再到现在。与我们所研究的特定时间和地点有关的专家们可能会提出:我们将这些例子从其发生的背景中剥离了出来。我们承认确实如此。但是,我们是意图将这些例子放置到一个新的背景中去,从而提供一个解读过去1万年内人类历史过程的新的框架,并且开启一些思考当今世界所面对的紧迫的政治和经济发展问题的新的方式。
对我而言,这本书就像是一副精密的解剖刀,它剖开了人类社会这具复杂的肌体,让我得以窥见其运作的内在机制。作者并没有回避历史中那些残酷而血腥的篇章,而是直面它们,并试图从中找出秩序得以形成和维持的普遍规律。他提出的“暴力垄断”理论,对于理解国家起源和政治权力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尤其被书中对不同文明形态下暴力演变的分析所吸引,这让我看到了人类社会在面对相似的挑战时,所产生的不同应对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它们的命运。这本书并不是一本让你感到轻松愉悦的读物,它会让你思考,会让你质疑,但它也一定会让你对人类历史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它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哲学视角,去审视文明的诞生与发展,以及那些看似稳固的社会秩序背后,潜藏的巨大能量。
评分通读《暴力与社会秩序:诠释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的一个概念性框架》,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作者以一种宏观的、跨学科的视野,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理解人类历史的全新模型。书中关于“暴力”与“秩序”之间复杂而动态的关系的论述,令人耳目一新。我过去对历史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片段,而这本书则将这些片段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具有解释力的框架。作者的论证严谨而深刻,他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精妙的逻辑推演,揭示了暴力在社会形成、演进和稳定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思考,将书中的理论与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观察相结合,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对过去历史的深刻理解,更给予了我们一种思考未来的分析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并预见可能的趋势。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迷宫中,作者提供了一张罕见的、描绘了迷宫整体结构的地图。这张地图并非简单的路径指示,而是揭示了迷宫是如何建造的、构成它的基本材料是什么、以及是什么力量让迷宫得以维持其形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暴力”这一概念时的细致和多维度。它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冲突,更是权力结构、经济分配、意识形态建构中无处不在的隐形力量。书中关于“国家”形成的论述,让我对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权力体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那些看似天然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在作者的笔下,都呈现出其来之不易的“建造”痕迹,而暴力,正是建造和加固这些痕迹的重要工具。阅读这本书,需要一些耐心和专注,因为它不是碎片化的信息输出,而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论证。然而,一旦你投入其中,便会发现这种投入的回报是巨大的。它让你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人类文明的宏伟进程,理解那些推动历史车轮滚动的复杂力量,并对“秩序”的脆弱与韧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暴力与社会秩序》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历史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历史”的指南。作者以一种冷静、客观的笔触,将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串联起来,勾勒出一个关于权力、秩序和冲突的宏大叙事。我发现自己常常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将书中的理论框架套用到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上,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正是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它教会我,看待社会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深入挖掘其根源,理解那些塑造社会形态的底层逻辑。书中关于“暴力”的定义和演变,尤其发人深省。它不仅仅是战争和屠杀,更是社会群体间权力不对等、资源分配不均等所产生的种种张力。作者巧妙地运用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视角,来解释为何暴力会成为社会组织的重要手段,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它又会被制度化的秩序所取代。这是一种非常“硬核”的学术思考,但作者的写作风格又兼具了通俗性,使得非专业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
评分初拿到《暴力与社会秩序:诠释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的一个概念性框架》这本书,就被它宏大的标题所吸引。它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但其内容一旦深入,便如同打开了认识人类社会运行机制的一扇崭新大门。作者以一种极为精炼但充满洞察力的方式,将人类历史的漫长画卷铺展开来,并试图从中提炼出一种普遍适用的解释框架。这并非简单的史实堆砌,而是对历史背后驱动力的深刻剖析。通过对无数历史事件和文明演进的梳理,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暴力并非总是历史的终结,而常常是社会秩序建立、维持乃至变革的催化剂。作者巧妙地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融入其中,但始终围绕着“暴力”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展开,展现出一种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阅读过程中,你会不断地被书中提出的观点所挑战,同时也会在豁然开朗中对人类社会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颠覆性的视角,使得任何一个对历史、社会学、政治学乃至人类自身发展感兴趣的读者,都应该将其纳入必读清单。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工具,帮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挖掘其背后隐藏的深层逻辑。
评分物流迅速,书的内容也很不错?,但没有外包装啊,好在书没事。
评分“制度化权利开放:为什么是西方国家?”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正品,快递速度快!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第二次阅读
评分好书,慢慢学习领会!
评分“制度化权利开放:为什么是西方国家?”
评分好书,慢慢学习领会!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老师课上推荐的,一定要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