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选线设计(第四版)

铁路选线设计(第四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易思蓉 著
图书标签:
  • 铁路工程
  • 铁路设计
  • 选线设计
  • 交通运输
  • 土木工程
  • 线路工程
  • 第四版
  • 教材
  • 高等教育
  • 专业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南交大出版社
ISBN:9787564352899
版次:4
商品编码:1216623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字数:60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阐述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界定了路网铁路的分类与等级划分,分析了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选择的影响因素。围绕客货列车共线运行、客运专线和货运专线三大铁路类,本书详细介绍了铁路能力、牵引计算、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铁路定线、方案比选、车站设计、铁路运输能力与工程设施加强和既有线改建与增建复线设计;同时,为适应铁路发展方向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本书还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线路设计等内容。本书在内容编写上以培养21世纪高级专门人才为宗旨,改革旧的教学内容,尽可能纳入铁路选线设计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更加注重内容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土建、铁路航测、采矿等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大专课程的选用教材,并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易思蓉,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教学名师,铁道工程课群组国家教学团队带头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铁路选线设计理论、线路勘测设计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863等重要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和国家规划教材8本。

目录

绪 论 1
第一节 世界铁路的由来与发展 1
第二节 中国铁路建设与规划 2
第三节 世界高速铁路与重载运输的发展动态 14
第四节 铁路总体设计 21
第一章 铁路能力与建设标准 26
第一节 铁路运量与设计年度 26
第二节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30
第三节 铁路输送能力 34
第四节 高速铁路运输能力 36
第五节 铁路等级与主要技术标准 38
第二章 牵引计算 57
第一节 作用于列车上的力 57
第二节 列车运动方程式 80
第三节 牵引质量计算与检算 82
第四节 运行速度与运行时分 87
第三章 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5
第一节 线路平面和纵断面概述 95
第二节 区间线路平面设计 96
第三节 区间线路纵断面设计 127
第四节 桥涵、隧道、路基地段的平纵断面设计 156
第五节 站坪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158
第六节 线路平面图和详细纵断面图 165
第四章 铁路定线 170
第一节 铁路选线的基本原则 170
第二节 走向选择 172
第三节 接轨方案的选择 180
第四节 车站分布与选址 183
第五节 定线的基本方法 188
第六节 主要自然条件下的定线 194
第七节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定线 201
第八节 桥涵、隧道及与道路交叉地段的定线问题 210
第九节 铁路环境选线 214
第十节 计算机辅助选线设计 218
第五章 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226
第一节 概 述 226
第二节 经济比较的基础数据 228
第三节 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 236
第四节 方案的综合评价 238
第六章 车站设计 240
第一节 会让站和越行站 240
第二节 中间站设计 242
第三节 区段站设计概要 259
第四节 编组站与枢纽概述 264
第五节 高速车站设计概述 266
第七章 铁路运输能力加强 270
第一节 既有铁路能力加强的措施 270
第二节 铁路客运提速 284
第三节 修建高速铁路 293
第四节 发展重载运输 298
第八章 既有线改建与增建复线设计 302
第一节 既有线改建设计 302
第二节 第二线设计 324
第三节 修建三线、四线、分流线 343
第九章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线路设计 348
第一节 概 述 348
第二节 轨道交通路网结构分析 350
第三节 轨道交通路网设计 353
第四节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359
第五节 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概述 368
参考文献 376

前言/序言

  第四版前言
  《铁路选线设计》自2001年出版以来,伴随着中国铁路的建设与发展,内容不断更新,质量不断提高。2009年获批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2年获批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1年获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这些都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鞭策我们在已有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继续前进。
  2010年以来,中国铁路进入新的大发展时期,铁路选线设计理论,尤其是高速铁路设计理论更加完善,设计方法更加科学。在工程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原有方法不尽合理之处。近几年来,作者基于承担的高速铁路规划和空间线形标准课题研究成果,对选线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做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铁路选线设计》(第四版)在第三版的基础上重点对铁路等级划分原理、空间线形设计原则等内容进行了修改。结合我国铁路多模式运输体系的发展,本书(第四版)系统阐明了铁路等级划分原理和方法,新增了最新的移动设备资料。结合高速铁路空间线形课题成果和国内外高速铁路工程实践,本书(第四版)完善了空间线形设计理念和方法,提出了最小夹直坡段设计和空间线形变化点分布模式的新原则。除此之外,《铁路选线设计》(第四版)采用了最新的数据和相关建设方面的资料。
  《铁路选线设计》(第四版)由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易思蓉主编,工程院院士、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何华武主审。易思蓉负责本书的全面修订;何华武指导制定了本书的内容体系和编写理念,并对全书做了认真细致的审阅。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铁路管理与勘测设计企业专家的指点,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特致谢意。
  本书在编写中参考、引用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铁路线路设计规范》、《铁路线路设计手册》、《牵引计算规程》、各种速度等级的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路站场与枢纽设计规范》、《铁路主要技术政策》、《铁路统计公报》等文献的数据和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2016年9月


《铁路选线设计》 概述: 《铁路选线设计》是一部深度探讨铁路工程核心环节——线路选址与走向规划的权威著作。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理论、详实的工程实践以及前瞻性的技术视角,系统地阐述了铁路选线设计的原理、方法、技术和应用。对于任何从事铁路工程设计、研究、施工、管理以及相关领域学习的专业人士而言,本书都是不可或缺的案头宝典。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复杂的工程难题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图表例证以及对最新技术标准的解读,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从宏观区域规划到微观工程细节的完整设计脉络。读者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进行全面的线路比选,如何平衡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最终确定最优化、最经济、最安全的铁路走向。 核心内容模块: 1. 线路选线设计基础理论与指导原则: 工程目标与要求: 本部分深入解析了铁路选线设计所要达成的根本目标,包括但不限于满足运输需求、提升通行能力、降低运营成本、保障运行安全、适应未来发展等。它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铁路(如干线、支线、客运专线、货运专线)在选线设计上可能存在的差异化需求和侧重点。 国家与行业标准: 详细梳理并解读了与铁路选线设计相关的国家及行业最新规范、技术标准和设计导则。这部分内容对于确保设计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它涵盖了线路等级、设计速度、最小曲线半径、最大坡度、限界净空等关键参数的确定依据与取值原则。 技术经济性原则: 强调了在选线设计中,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必须并重。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对不同的线路方案进行量化评估,包括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投资回收期、经济效益等指标的计算与比较,旨在找到最符合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 深入探讨了选线设计中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EIA),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如水土流失、噪声污染、生态破坏、文物古迹影响等),并提出相应的减缓措施。同时,也涵盖了对沿线居民、土地使用、区域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的考量,力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线路选线的设计流程与方法: 区域踏勘与资料收集: 详细指导读者如何进行细致的区域踏勘,收集地形、地质、水文、气象、交通、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各类基础数据。包括了利用遥感影像、GIS数据、地形图、地质勘探报告等多种信息源的方法。 宏观选线方案的生成与比选: 讲解了在初步阶段,如何根据区域特点和工程目标,生成多个宏观的线路走向方案。这一过程通常涉及对区域条件的初步判断,考虑大的地形地貌特征、主要城镇的连接需求、大型障碍(如河流、山脉、居民区)的避让等。 线路总体布置: 重点阐述了线路的总体布置原则,包括车站选址、牵引变电所、维修基地等关键设施的合理布局,以及线路与现有交通网络的衔接。 控制点确定与线路要素设计: 详细介绍了如何确定线路上的关键控制点,如桥梁、隧道、大型涵洞的设置位置,以及坡度、平曲线、竖曲线等线路要素的设计。这部分内容是选线设计的核心,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运营条件等多种因素。 线路比选优化: 深入讲解了多种线路方案的比选方法,包括图上作业法、数模分析法、GIS辅助设计法等。强调了如何运用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层次分析法(AHP)等工具,对不同方案的优劣进行系统评估,并进行优化。 3. 关键工程地段的选线设计: 山区与高原地带: 针对复杂地形,详细阐述了山区选线的挑战与对策。包括如何利用地形、穿越山脊、跨越深谷,以及对曲线、坡度、边坡稳定性的特殊要求。会深入介绍隧道、桥梁在山区选线中的作用及其设计考虑。 丘陵与平原地区: 阐述了在相对平缓地形下的选线原则,重点是如何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的同时,最小化对土地的占用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处理好与城镇、农田、河流的关系。 穿越大型障碍物: 详细讲解了铁路穿越河流(大跨度桥梁)、山脉(长隧道)、城市(地下或高架线路)等困难地段的选线设计策略。会深入探讨不同桥型、隧道衬砌、盾构法、明挖法等施工技术的选线适应性。 水文地质复杂区: 强调了在选线过程中对水文地质条件的深入研究和应对。包括如何识别不良地质(如软土、滑坡、断层、岩溶)、地下水丰富区域,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确保线路的安全稳定。 4. 选线设计中的技术应用与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选线设计中的应用: 详细展示了GIS技术如何集成多种地理数据,实现线路方案的快速生成、可视化展示、空间分析和定量评估,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和方案的科学性。 三维建模与虚拟现实(VR)技术: 介绍了如何利用三维建模技术构建逼真的线路环境,以及VR技术在方案展示、公众咨询和施工模拟中的应用,有助于更直观地理解设计方案。 BIM技术集成: 探讨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如何贯穿于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实现铁路工程信息的集成管理,为选线设计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和协同平台。 智能化与自动化设计工具: 展望了未来选线设计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参数化设计工具以及人工智能在方案优化中的潜在应用。 5.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本书精选了国内外多个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铁路选线工程案例,对实际选线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采取的设计策略、解决的技术难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详细解读,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学习到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方法。案例内容涵盖了从前期规划到最终定线的全过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本书特点: 系统性与全面性: 覆盖了铁路选线设计的各个方面,从理论基础到具体技术,从宏观规划到微观细节,无所不包。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紧密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表,将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工程解决方案。 前瞻性与创新性: 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前沿,介绍了GIS、BIM、VR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选线设计中的应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条理清晰与易于理解: 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语言精炼,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掌握核心内容,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 《铁路选线设计》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部工程实践的宝贵参考。它致力于为铁路工程从业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实用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掌握新时代的铁路选线设计理念与技能,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铁路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铁路工程领域的初学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铁路选线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权威教材。而这本《铁路选线设计(第四版)》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书中对各个章节的安排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路线设计要素,到中期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再到后期的经济性分析与方案比选,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我能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特别欣赏书中在阐述各个设计原则时,总是能够结合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说明,这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易于理解和消化。例如,在讨论曲线半径的选取时,作者不仅解释了其对行车安全和舒适度的影响,还列举了不同等级铁路在不同地形下的典型曲线参数,让我能够深刻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铁路选线设计领域的一大贡献。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部承载着几代铁路建设者智慧的结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在学术上的严谨和在实践中的丰富经验。书中的内容涵盖了从宏观的区域规划到微观的局部设计,从技术的可行性到经济的合理性,从环境的保护到社会的效益,全方位地展现了铁路选线设计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我尤其被书中对于不同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所吸引,作者通过详实的论证,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解决同一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优方案。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名在铁路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就像一本老友,时常翻阅,总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虽然我早已熟悉了铁路选线的基本流程,但书中对于一些前沿技术和新型设计理念的介绍,依然让我耳目一新。例如,书中关于BIM技术在选线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协调铁路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等内容,都给我带来了不少思考。作者在书中不仅分享了传统的选线方法,还积极探讨了如何将现代科技手段融入到设计过程中,以提高效率和精度。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铁路工程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铁路选线设计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全面性和深邃性,它不仅仅满足于讲解“怎么做”,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怎么做”。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争议性问题的探讨,作者并没有回避,而是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这让我能够更辩证地看待问题。同时,书中提供的丰富参考文献,也为我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便利。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深入研习的经典著作,对于任何想要在铁路选线设计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它都将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书,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被它朴实而专业的书名所吸引。当时我正在为我的毕业设计寻找一些理论指导,对于铁路选线设计这个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环节,我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翻开书页,一股严谨而厚重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智慧的殿堂。作者用清晰的逻辑和详实的案例,一步步带领我走进铁路选线的世界。那些关于线路走向、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深入探讨,让我对这项工作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我尤其被其中关于各种复杂地形条件下选线方法的分析所打动,比如在山区如何巧妙地避开不利地段,在河流附近如何进行合理的桥梁选址,这些都为我的实际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

很好

评分

不错,铁路站场专业必备

评分

很好

评分

不错,铁路站场专业必备

评分

不错,铁路站场专业必备

评分

棒!

评分

棒!

评分

棒!

评分

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