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書畫名傢全集《王鐸書法集》
齣版:北京工藝美術齣版社
ISBN:7-80526-549-6/J.376
裝幀:銅版紙彩印精裝
開本:16開
捲數:全2捲
定價:380.00元
王鐸書法集
王鐸 (1592~1652),明末清初書法傢。字覺斯,號嵩樵,孟津(今屬河南)人。工真、行、草書,筆力雄健,長於布局。行草宗二王,正書師鍾繇,亦多自齣胸臆,有《擬山園法帖》,諸體悉備,名重當代,學者宗之。博學好古,工詩文。其書法胸羅萬鬥而能自齣胸臆 ,力矯時弊而能獨標風骨,成就極,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清末書畫鑒賞傢段春湖譽之為“神筆”。吳昌碩更是對其推崇備至,稱其有明書法推。
王鐸書法集
上捲目錄
草書帖 ○○二
七律詩 ○○三
王維詩 ○○四
都下除夜 ○○五
臨王羲之帖 ○○五
臨王獻之帖 ○○六
草書杜詩 ○○八
臨蘭亭序並律詩帖 ○一○
行書 ○二六
再芝園詩 ○二七
行草書 ○二七
臨古帖 ○二八
臨宋儋帖 ○四三
行書與大覺禪師等書劄 ○四四
為泰器大詞宗書詩 ○四六
五律詩 ○四六
鄭榖華山作 ○四七
自書詩 ○四八
再遊靈山詩 ○五○
臨王羲之永嘉 、敬豫帖 ○五○
行書 ○五一
金山寺 ○五二
傢中南澗作 ○五二
永城道中漫興 ○五四
臨閣帖 ○五四
行書 ○五五
臨柳公權帖 ○五六
京北玄真廟作 ○五八
觸意之二首 ○五九
香山寺作 ○六○
雒州香山作 ○六一
為心翁書詩 ○六一
五言律詩 ○六二
行書 ○六四
草書 ○七三
草書臨帖 ○八一
行書詩 ○八一
草書 ○八二
琅華館帖 ○九○
手啓 ○九二
五律詩 一○二
突兀岩巒五律 一○二
論書 一○三
友人道祝融之勝詩 一○四
贈文吉大詞壇 一○五
白雲寺五律詩 一○五
遊房山山寺詩 一○六
奉祝老先生壽詩 一○六
奉景翁詩 一○七
為薔道兄書詩 一○八
贈子房公草書 一一○
五律詩五首 一一六
贈湯若望詩 一四三
草書詩翰 一七八
行草書詩 一八六
贈張抱一草書詩 一八八
五言律詩 一九○
黼臣丈文語 一九一
韆鞦館學古帖 一九二
王維五言詩 二○四
望白雁潭作 二一四
行書 二一五
西湖無駭浪猛 二一五
三汊江野情 二一六
王鐸書法集下捲目錄
三潭詩 二一八
蘇侍禦頌 二二八
寄金陵天目僧 二四二
行草書 二四三
行書 二四三
臨閣帖 二四四
行書文語 二五三
投語榖上人詩 二五四
臨褚遂良帖 二六二
杜甫詩 二七○
杜陵鞦興詩 二七二
草書杜律 二七八
行草詩 二八○
自書石湖等五首詩 二八二
八言聯 二九二
五律詩 二九三
春過長春寺詩 二九三
雜畫 二九四
王屋山圖 三○二
見花遲詩 三○四
鞦日西山上等詩六首 三○六
節臨虞世南賢兄帖 三一二
臨柳公權辱問帖 三一二
臨謝莊帖 三一三
五律 三一三
峨嵋山記遊詩 三一四
七律詩 三一六
為宿鬆書詩 三一六
行書詩 三一七
嘉興作詩 三一七
行書 三一八
至頓莊作 三一八
草書臨帖 三一九
草書臨帖 三一九
草書 三二○
行草詩 三三○
鞦興八首 三四二
五律詩 三六二
書畫雖遣懷文語 三六四
行書 三六五
行書 三七六
同子功 、子肅觀詩 三七六
臨歐陽詢帖 三七七
五律詩 三七七
臨王獻之帖 三七八
行書 三七八
臨王獻之敬祖 、鄱陽帖 三七九
臨王羲之帖 三七九
為葆光張老翁書 三八○
詩畫閤璧 三八八
行書 四○六
五言律詩 四○六
七律 四○七
行草書 四一三
五律詩 四一三
奉龔孝升書 四一四
臨閣帖 四一六
五言律詩 四三一
五律詩 四三一
容易語 四三二
行書 四三三
舊日山捨詩 四三三
行書文語 四三四
題畫三道之一 四三四
長椿寺舊作 四三五
五言律詩 四三五
贊謝安書 四三六
詠陳路若山水 四三六
坦白說,我原本對“中國書畫名傢全集”這類叢書有點保留,總覺得會為瞭湊數量而犧牲瞭部分的質量,但這一本關於王鐸的選本,徹底打消瞭我的疑慮。它選取的作品跨度似乎很廣,從早年的秀逸到中年的雄強,再到晚年的蒼勁,脈絡清晰可見。我留意到其中收錄瞭不少平時不太容易見到的行草作品,那些點畫間的顧盼呼應,那種“欹側而險絕”的姿態,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展示。特彆是那些大幅條幅,銅版紙的質感完美地承載瞭墨韻的層次,你能清晰地看到筆鋒在紙上颳擦留下的痕跡,那種“金石入紙”的力量感撲麵而來。對於我這種長期在電腦前工作的人來說,偶爾放下鼠標,拿起毛筆,對著這樣高品質的範本練習,簡直是一種精神上的洗滌。而且,這套書的注釋和版本說明做得也比較嚴謹,雖然我更側重於直接感受書法的氣韻,但這些輔助信息無疑提升瞭收藏和研究的價值。
評分這套書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拿在手裏就覺得分量十足。我一直對明末清初的那些大傢們心生敬仰,尤其是王鐸這位“後世書聖”。翻開第一頁,那細膩的銅版紙觸感簡直讓人愛不釋手,那種油潤的光澤讓字帖裏的每一個筆畫都仿佛活瞭起來。最讓我驚喜的是彩印的效果,那些墨色的濃淡乾濕變化,在銅版紙上展現得淋灕盡緻,完全沒有一般印刷品那種死闆的感覺。我仔細研究瞭其中幾幅作品的局部放大,那種飛白、那種漲墨的力度和節奏感,隔著紙張都能感受到老先生運筆時的那種胸襟和氣魄。這本書的裝幀也看得齣是用心瞭,精裝版本,感覺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我尤其喜歡它在排版上留齣的那種恰到好處的空白,既突齣瞭主體內容,又給人一種呼吸感,不像有些字帖排得太滿,讓人喘不過氣。這對於臨習者來說非常重要,能更好地體會到章法上的意境。光是這些初步的感受,就已經讓我覺得物超所值,迫不及待想找個周末靜下心來,好好對著這些神品揣摩一番瞭。
評分這套書在整體的視覺呈現上,做到瞭傳統與現代技術的完美融閤。銅版紙帶來的那種略微光滑的質感,讓墨跡的層次感得到瞭前所未有的凸顯,那種飽滿的黑色和周圍留白的對比,極具衝擊力。我發現它在對王鐸晚年那種“衰年變法”後的作品處理上,尤其齣色。那些筆畫的轉摺處,看似隨意,實則蘊含著深厚的內力,在銅版紙的映襯下,那些老辣的筆法細節,即便是初學者也能有所觸動。這種高品質的印刷,讓臨帖不再是霧裏看花,而是對古人筆墨語言的直接對話。光是看著那些墨痕的邊緣變化,那種精微的控製力,就足夠讓人沉浸很久。它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次與書聖跨越時空的藝術交流,讓人對中國傳統書法的魅力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敬畏。
評分我傢裏已經有不少王鐸的字帖瞭,但這一套兩冊的精裝本,還是給我帶來瞭全新的體驗。最大的不同在於對“精細度”的把控。很多老的影印本,為瞭追求“古樸”,往往犧牲瞭細節,導緻很多細微的筆法特徵失真。然而,這套書采用的現代高精度印刷技術,配閤銅版紙的特性,使得那些微小的枯筆、顫抖的飛白,甚至是紙張的縴維結構都得到瞭良好的還原。我尤其喜歡看它對一些“渴筆”的處理,墨色的變化極其微妙,仿佛能聽到筆尖在紙上摩擦的聲音。這讓我臨帖時,可以更專注於體察古人如何控製筆端的含墨量和運行速度。對我個人而言,這已經超越瞭一本簡單的字帖,更像是一套高質量的“視覺研究資料”。如果說以往的書帖是給你看“結果”,這套書則讓你更接近於看“過程”的痕跡。
評分說實話,作為一名業餘的書法愛好者,我最看重的是作品的“氣場”。王鐸的書法嚮來以“險中求正,欹中寓平”著稱,學習起來難度不小。這套書的選材似乎非常懂得讀者的需求。它沒有一味堆砌那些最常見、最容易辨識的作品,而是穿插瞭一些“大開大閤”的巨製,以及一些相對內斂的、更注重筆勢連貫性的中堂作品。這種張弛有度的編排,讓學習者在模仿其豪邁之餘,不至於迷失在過度的奇險之中。精裝的厚重感也讓人更願意鄭重對待它,不會隨便放在桌角壓著。我試著將其中一頁平鋪在書案上,光影之下,那些深沉的墨色仿佛能穿透紙麵,帶來一種曆史的厚重感。這是那種你買瞭之後,會很樂意經常拿齣來翻閱,而不是束之高閣的類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