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大学体育理论与实践教程(第3版)》是一本将体育运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全书内容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以教育性、知识性、兴趣性、发展性为编写的基本原则,并且吸取了近年体育教学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体育的基础理论与基础实践。全书共八章,前四章为体育理论知识,是大学生的必读教材(通过理论学习,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增加体育锻炼、营养健康、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后四章为实践部分,分别为田径运动、球类运动、民族传统体育和时尚体育运动。读者可以依据自己所学课程内容选择阅读教材内容,并通过实践课的学习较精深地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为自己的终身体育运动打好基础。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高校体育概述
1.1 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1.1.1 高校体育的目的
1.1.2 高校体育的任务
1.2 高校体育的作用和组成内容
1.2.1 高校体育的作用
1.2.2 高校体育的组成内容
1.3 高校体育的基本要求
1.3.1 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
1.3.2 提高体育能力
1.3.3 培养体育的兴趣和习惯
1.3.4 塑造强健的体魄
1.3.5 塑造健全的人格
第2章 体育锻炼与自我监控
2.1 体育锻炼的合理安排
2.1.1 体育锻炼原则
2.1.2 一次锻炼的安排
2.1.3 长期锻炼安排
2.2 发展运动能力的一般方法
2.2.1 力量及其锻炼方法
2.2.2 速度和速度耐力及其锻炼方法
2.2.3 有氧耐力及其锻炼方法
2.2.4 灵敏及其锻炼方法
2.2.5 柔韧及其锻炼方法
2.3 体育锻炼的自我监控
2.3.1 了解自己的体能和健康状况
2.3.2 运动强度的监控
2.3.3 体育锻炼过程中的监控
2.3.4 过度疲劳的十大症状
2.3.5 对锻炼环境的监控
第3章 大学生体质测试及评价
3.1 与体质健康有关的生理指标
3.1.1 体重与身高
3.1.2 腰围与臀围
3.1.3 肺活量体重指数
3.1.4 心率
3.1.5 血压
3.1.6 血糖
3.1.7 血脂
3.1.8 血液中的常规指标
3.1.9 尿液中的常规指标
3.1.1 0心电图
3.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内容和意义
3.2.1 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意义
3.2.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及评价要求
3.2.3 测试与评价的理念与内容
3.2.4 各项测试指标的意义
3.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
3.3.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指标和得分
3.3.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分指数表
第4章 运动损伤与运动性疾病的预防及康复
4.1 运动损伤的概述
4.1.1 运动损伤的分类
4.1.2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4.2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4.2.1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置
4.2.2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与处置
4.3 常见运动疾病的处理
4.3.1 运动性腹痛
4.3.2 肌肉痉挛
4.3.3 运动性中暑
4.3.4 低血糖症
4.4 运动疲劳的自我监督和消除
4.4.1 自我监督定义
4.4.2 内容和方法
4.4.3 常用消除疲劳手段
第5章 田径运动
5.1 田径运动的简介
5.2 田径运动的分类及项目
5.2.1 径运动走跑类项目
5.2.2 跳跃类项目
5.2.3 投掷类项目
5.3 田径运动的规则
第6章 球类运动
6.1 篮球运动
6.1.1 篮球运动简介
6.1.2 篮球基本技术
6.1.3 篮球基本战术
6.1.4 篮球比赛规则简介
6.2 排球运动
6.2.1 排球运动简介
6.2.2 排球基本技术
6.2.3 排球基本战术
6.2.4 排球竞赛规则简介
6.2.5 软式排球
6.3 足球运动
6.3.1 足球运动简介
6.3.2 足球基本技术
6.3.3 足球基本战术
6.4 乒乓球运动
6.4.1 乒乓球运动简介
6.4.2 乒乓球基本技术
6.4.3 乒乓球基本战术
6.4.4 乒乓球比赛规则
6.5 羽毛球运动
6.5.1 羽毛球运动简介
6.5.2 羽毛球基本技术
6.5.3 羽毛球基本战术
6.5.4 羽毛球基本规则
6.6 网球运动
6.6.1 网球运动简介
6.6.2 网球基本技术
6.6.3 网球基本规则
6.6.4 网球礼仪
6.7 高尔夫
6.7.1 高尔夫运动简介
6.7.2 高尔夫球杆
6.7.3 高尔夫球规则
6.7.4 高尔夫基本技术
6.8 棒垒球
6.8.1 棒球运动简介
6.8.2 棒垒球运动的规则
6.8.3 棒球运动基本技战术
第7章 民族传统体育
7.1 武术概述
7.2 跆拳道
7.2.1 认识跆拳道
7.2.2 跆拳道的段位与晋升
7.2.3 练习跆拳道的作用及意义
第8章 时尚体育运动
8.1 健美操
8.2 健美运动
8.2.1 健美基本知识
8.2.2 健美人体标准
8.2.3 健美训练方法
8.2.4 健美运动的训练器材
8.2.5 健美锻炼注意事项
8.3 形体礼仪
8.3.1 形体礼仪基本知识
8.3.2 形体礼仪基础训练
8.4 体育舞蹈
8.4.1 体育舞蹈的基本技术
8.4.2 体育舞蹈的基本套路
8.5 轮滑运动
8.5.1 轮滑运动的项目分类
8.5.2 轮滑运动的装备
8.5.3 初学轮滑的基本技术
8.6 定向运动
8.6.1 定向运动的基本知识
8.6.2 定向运动的基本技能
8.6.3 有趣的各种定向运动
8.7 攀岩运动
8.7.1 攀岩运动简介
8.7.2 攀岩运动的常用装备
8.7.3 攀岩运动的绳结技术
8.7.4 攀岩运动的保护技术
8.7.5 攀岩运动的攀爬技术
8.8 游泳
8.8.1 游泳技术与练习方法
8.8.2 游泳注意事项与救护
8.8.3 水中健身运动
8.9 花式跳绳
8.9.1 花式跳绳简介
8.9.2 花式跳绳的基本技术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本书是一本将体育运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全书内容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以教育性、知识性、兴趣性、发展性为编写的基本原则,并且吸取了近年体育教学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体育的基础理论与基础实践。全书共八章,前四章为体育理论知识,是大学生的必读教材(通过理论学习,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增加体育锻炼、营养健康、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后四章为实践部分,分别为田径运动、球类运动、民族传统体育和时尚体育运动。读者可以依据自己所学课程内容选择阅读教材内容,并通过实践课的学习较精深地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为自己的终身体育运动打好基础。
本教材的编写者均为北京和南京几所著名高校的体育教师,他们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使本书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有所突破,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有利于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高校师生教与学,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本书部分章节(太极拳、蛙泳、花样跳绳)附有教学视频,学生可扫描章节中的二维码进行观看学习。本书既可作为大学生的体育课教材,也可供体育爱好者与体育工作者学习参考。
本书由董青、王洋担任主编,崔冬冬、王玉秀、陈捷、唐文兵、毕司铭、应华担任副主编。书中内容编写分工如下:董青、李茜和王蓓蓓编写第一章到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陈捷、王洋编写第四章、第七章;崔冬冬、严峰、于鹏、迟小鹏、汤悟先、陈麒、李江华编写第八章;唐文兵编写第九章;王玉秀、于悦、顾小叶、梁海源、刘梁超、尹凤仙、郭兰兰、张树敏编写第十章。全书由董青和王洋拟定编写提纲,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多次进行讨论和修改,最后由董青、毕司铭、应华和王洋统稿。
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众多的专业书籍,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由于参编人员水平所限,书中若有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现代都市生活指南:健康、休闲与人际交往》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城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保持身心健康,平衡工作与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充分享受都市的精彩,已成为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本书旨在为广大都市居民提供一份全面、实用、贴合实际的指导手册,帮助读者更好地适应现代都市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实现个人价值。 第一章:都市健康生活篇——构建坚实的生命基石 本章将深入探讨影响都市居民健康的各类因素,并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合理膳食与营养均衡: 现代饮食误区剖析: 针对都市生活中常见的快餐文化、加工食品泛滥、高油高盐高糖饮食习惯等问题,本书将进行细致的分析,揭示其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均衡营养的实践指南: 强调食物多样性原则,详细介绍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如全谷物、新鲜蔬果、优质蛋白质、健康脂肪的摄入比例。提供一日三餐的搭配建议,以及如何在忙碌中轻松实现营养均衡的实用技巧,例如简易营养餐的制作方法、外食时的健康选择策略等。 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 关注办公室白领、学生、老年人、孕妇等特定群体的营养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膳食建议。 食品安全与辨别: 提升读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传授如何识别不安全食品、避免食物中毒的常识,以及如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材。 二、科学运动与活力焕发: 运动的健康益处: 详细阐述规律运动对心血管健康、骨骼强健、体重管理、情绪调节、睡眠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量身定制的运动方案: 针对不同年龄、体能水平和健康状况的都市人群,提供多样化的运动项目选择,包括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行)、力量训练(如俯卧撑、深蹲、举重)、柔韧性训练(如瑜伽、普拉提)和休闲运动(如步行、登山)。 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强调运动前的热身、运动中的强度控制、运动后的拉伸,以及如何避免运动损伤。提供在家或办公室就能进行的简易运动技巧,帮助读者克服“没时间”的借口。 融入日常生活的运动: 鼓励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中,例如步行上下班、爬楼梯代替电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等,让运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三、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 都市压力源识别与应对: 分析工作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经济压力等都市生活中的主要压力源,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情绪调节技巧: 介绍积极的思维模式、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情绪表达方式,以及如何识别和管理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等。 提升心理韧性: 探讨如何培养面对挫折的勇气、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以及建立健康的应对机制。 寻求专业帮助: 引导读者了解何时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并介绍心理咨询的相关信息。 四、规律作息与优质睡眠: 睡眠的重要性: 强调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对身体恢复、认知功能、情绪稳定以及免疫力的关键作用。 改善睡眠质量的策略: 提供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如黑暗、安静、舒适的温度)、睡前放松技巧(如阅读、听轻音乐)、避免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等实用建议。 应对失眠的常见方法: 介绍非药物治疗失眠的多种途径。 第二章:都市休闲生活篇——点亮多彩的精神世界 本章将聚焦于如何通过丰富的休闲方式,丰富都市居民的精神生活,提升生活幸福感。 一、发掘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 兴趣爱好的探索与培养: 鼓励读者主动探索自己的兴趣所在,无论是艺术、音乐、文学、手工、园艺、烹饪,还是科技、户外探险等。提供寻找和发展兴趣爱好的方法和资源。 多样化的休闲活动推荐: 介绍各种适合都市人群的休闲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画廊,欣赏音乐会、话剧,参与读书会、工作坊,学习新的技能,参与志愿服务等。 平衡工作与休闲: 强调合理规划时间,将休闲活动有效地融入工作日程,避免“顾此失彼”。 二、融入自然,享受都市绿意: 都市中的自然空间: 介绍城市公园、绿地、郊野公园等资源,以及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走进自然,放松身心。 户外休闲活动: 鼓励参与徒步、野餐、露营、观鸟、摄影等亲近自然的活动,感受四季变化,舒缓工作带来的疲惫。 三、文化艺术的熏陶与滋养: 理解与欣赏艺术: 引导读者了解不同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摄影、电影、戏剧)的基本知识,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参与文化活动: 鼓励读者积极参与各类文化艺术展览、讲座、交流活动,拓宽视野,丰富精神世界。 四、数字时代的休闲新选择: 健康的网络使用: 讨论如何健康、有度地使用互联网,避免沉迷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并指导读者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休闲。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体验: 介绍新兴的数字休闲方式,并指导读者如何安全、适度地体验。 第三章:都市人际交往篇——构建和谐的社会网络 本章将重点关注都市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护与发展,帮助读者建立积极、健康的社交圈。 一、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真诚与尊重: 强调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真诚的态度,尊重他人,理解差异。 积极沟通: 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提问,以及如何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图。 同理心与换位思考: 培养理解他人情感和立场的能力,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二、职场人际的智慧: 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 探讨如何在工作中与同事和谐相处,进行有效协作,处理工作中的分歧。 与上级和下级的沟通: 提供与领导建立良好工作关系、有效指导下属的策略。 职业社交礼仪: 介绍职场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如会议礼仪、商务宴请礼仪等。 三、拓展社交圈,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参加社群活动: 鼓励读者通过兴趣小组、志愿者组织、行业协会等平台,认识更多有共同爱好和价值观的人。 主动建立联系: 提供如何主动发起对话、建立友谊的实用技巧。 维护友谊: 探讨如何通过定期的联系、真诚的关心来维护来之不易的友谊。 四、家庭关系的和睦与经营: 伴侣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强调夫妻之间相互支持、理解和尊重的必要性,分享维系亲密关系的秘诀。 亲子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为家长提供与孩子有效沟通、共同成长的指导。 与长辈的相处之道: 引导读者如何尊敬长辈,处理代际差异。 五、处理人际冲突的技巧: 冷静分析冲突根源: 学习识别和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 建设性地解决分歧: 提供协商、妥协、寻求共同点等解决冲突的有效方法。 学会原谅与放下: 引导读者在必要时学会放下,避免人际关系的长期负面影响。 结语: 现代都市生活是一场充满挑战但也无限精彩的旅程。本书所提供的健康、休闲与人际交往方面的建议,并非僵化的规则,而是灵活的指南。我们鼓励读者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实践,不断探索,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最适合的都市生活方式。愿本书成为您在都市丛林中 navigating 的明灯,帮助您活出健康、精彩、充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