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一年級是孩子人生和夢想的起點,此時形成的習慣和培養起來的各種能力將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深刻,扮演著教練的角色。《一年級影響孩子的一生》總結瞭父母需要做的各項準備;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人格、形成積極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等方麵,全麵介紹瞭小學一年級教育的方方麵麵,幫助年輕父母們瞭解未來的教育趨勢,為孩子設計齣美好的人生!
作者簡介
靜濤,某師範大學中文係新聞專業畢業,曾從事新聞采訪工作多年,業餘專攻心理學研究,對榮格、弗洛伊德的學問有獨到見解。曾齣版著作多部,《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心理學的幫助》《心理健康枕邊書係列》《心態決定命運》等圖書深受讀者喜愛。
目錄
第一章 父母必知,一年級是孩子人生的開始
一年級新生的新問題 002
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變化 005
幫助孩子盡快轉換角色 009
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的生活 015
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021
傢教小提示:一年級傢長做好4件事 022
第二章 幼小銜接期,正確教養法不可不用
幾種教育方式你怎麼選 026
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029
爸爸媽媽:誰的教育責任重 037
傢庭教育講究愛的藝術 040
及時糾正孩子的撒謊行為 045
幫助孩子改掉不良習慣 051
傢教小提示:傢庭教育的幾個誤區 057
第三章 成長新階段,孩子的心理讀懂瞭嗎
心理輔導應從一年級做起 060
一年級孩子的身心特點 063
交談,讓孩子聰明的捷徑 069
如何說,孩子纔願意聽 074
缺少玩伴,傢長要積極引導 081
做個走入孩子內心的“朋友” 083
傢教小提示:早晨彆訓斥孩子 086
第四章 從小就上常青藤,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耐心教會孩子自己學習 090
學習習慣的培養要趁早 093
讓孩子喜歡自己的老師 099
如何使孩子有興趣做傢庭作業 103
如何改正上課開小差的毛病 106
傢教小提示:提升學習積極性的4個方法 111
第五章 陪孩子讀書,傢是孩子進步的港灣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114
讓一年級孩子愛上讀書 117
指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 121
快樂閱讀從聽故事開始 124
傢教小提示:總統“傢庭朗讀”的經驗 130
第六章 最強大腦,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人是怎樣記住東西的 134
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137
理解記憶,事半功倍 141
重復記憶,與遺忘做鬥爭 149
圖解記憶,文字是一幅畫 154
傢教小提示:走齣記憶力的錯誤認知 158
第七章 比IQ重要的事,給孩子一個好性格
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 164
教育孩子從小講文明懂禮貌 166
引導齣一個講禮儀的孩子 169
如何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173
如何教育淘氣的孩子 175
對任性的孩子不再頭痛 178
糾正孩子的馬虎性格 180
傢教小提示:李嘉誠教子自立 183
第八章 不打不罵,培養孩子的N種能力
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 186
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 190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194
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 198
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 202
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 206
傢教小提示:勤奮感對自卑感的小學階段 214
精彩書摘
一年級新生的新問題
著名傢教專傢尹建莉、孫瑞雪、劉稱蓮對新生入學十分關注,經過總結,她們認為一年級的孩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上學伊始孩子齣現的問題
孩子上小學瞭,從幼兒園、傢庭走嚮學校,環境發生瞭變化,對孩子的要求也隨之變化,它會給每一個傢庭、每一位傢長提齣一連串的問題。
(1)孩子不願上學
孩子不願上學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不願離開傢長、和夥伴發生矛盾、受老師批評等。強把孩子拖到學校,會加劇孩子的抵觸心理。傢長首先應問清楚孩子不願上學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消除孩子的顧慮。
(2)孩子不能按時起床
對待貪睡的孩子,傢長可做以下幾點:自己早睡早起,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生活習慣;瞭解孩子睡眠所需時間;找到讓孩子按時起床的方法(如用鬧鍾或輕音樂提醒孩子、早鍛煉、適當奬懲等)。
(3)孩子間發生衝突
當孩子與夥伴發生衝突時,他們往往會尋求傢長的幫助。隻要矛盾沒有人身安全的威脅,傢長不必過分擔心,可靜觀其變,抓住契機指導孩子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
(4)孩子迷電視
孩子愛看電視是天性,傢長不要因噎廢食。最好的辦法是通過豐富的傢庭業餘生活,培養孩子更廣泛和健康的興趣。如引導孩子參加體育運動、看圖書、玩積木、學唱歌、聽音樂、收聽廣播等,來轉移孩子的興趣。
(5)做作業磨蹭
在對我國某市一所學校的抽樣調查中,孩子們對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的原因進行瞭自我分析,其中有這樣四個原因:49.2%的孩子是因為自己不會做,28.6%的孩子是因為作業太多,20.6%的孩子是因為玩給耽誤瞭,還有1.6%的孩子不願意做。
對此,專傢給齣的建議是:在做作業前,不妨徵求孩子的意見,飯前做還是飯後做,哪一科先做,讓孩子明確計劃;讓孩子先復習再做作業,可提高效率,減少睏難;上鬧鍾限時;任務適度,不要再額外布置作業,要留有空閑給孩子放鬆。
2.孩子入學後三種明顯錶現
興奮期:入學前,他們心情激動、興奮得睡不著覺、坐不住、充滿自豪感、個個都有錶現好,當個好學生的願望。
厭倦期:開學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由於在學校生活感到紀律上的約束和生活上的緊張,對學習知識的方法和內容感到不像自己想的那樣容易,數學課不做早已熟悉的10以內加減口算,而是要說組成,講算理,漢語拼音也不是簡單的認字母練發音,四聲不好讀,拼音又麻煩還要一筆一畫地書寫,因此部分學生感到學習負擔重,不想上學、怕吃苦,對上學産生厭倦心理。
適應期:兩個月後,如果學校與傢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較快地適應學校生活,喜歡學校生活,從此高興起來,逢人就誇老師如何如何,同學如何如何,初步懂得瞭愛校,愛學習,努力上進,爭當好學生。
3.認識孩子為何不適應
小學新生入學時,通常會遇到五種不適應:
第一,不願意上學。有的孩子寜願被關在傢裏,也不想上學。有的孩子則齣現上學情緒低落,放學歡騰活躍的現象。
第二,不願意提及在校的錶現和活動。每每提及,會比較煩躁和焦慮。
第三,性情發生改變。如變得退縮、煩躁或是攻擊行為增多。
第四,進入不瞭學習狀態,學習習慣差,不能完成學習任務。
第五,孤單,無法融入集體生活。
傢長應找到原因,以便有針對性地幫孩子破解不適。一般而言,新生不適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入學前,孩子的主導活動是遊戲,沒有學習上的壓力;入學後主導活動是學習,教師有教學目標,孩子有學習任務,便有瞭壓力。這種學習內容和方式上的差彆使孩子難以適應。
第二,在幼兒園中,老師像媽媽,而小學的老師往往對學生要求嚴格,部分孩子會産生懼怕心理。
第三,孩子入學前與傢長可謂親密無間,什麼事都有人替自己著想。入學後,孩子開始瞭獨立的學習生活,交往圈子逐漸擴大,親子關係開始發生變化。
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變化
對孩子來說,上學是件隨著歲月自然來臨的事情,就像隨著季節的變化,大自然會有草長鶯飛一樣。但是它又是孩子的一件人生大事。因為我們都知道,孩子上學後,就將開始有計劃、有組織的學習,完成一些明確的任務,麵臨一個全新的完全獨立的集體生活。對於孩子來說,是個挑戰,能否適應學校生活、熱愛學習;對於傢長,也是一種挑戰,能否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關鍵的幼兒園與小學銜接期,幫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因此說,幼兒園與小學銜接這段特殊的過渡時期有著極其重要的關係。對於如此重要時期,作為傢長,應該做些什麼呢?首先要關注的是我們六七歲的兒童雖然上學瞭,但還停留著學前階段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特徵,那麼上小學後,此階段兒童身心環境發生瞭什麼變化呢?
1.主導活動變化
入學前,兒童的主導活動是玩,他們常常做遊戲,入學後,主導活動是學,心理發展起重大變化。由於兒童本人身心的發展,遊戲已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要,學習成瞭最適應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的活動,這種學習活動有利於他們的心理發展。
2.社會地位變化
學齡前兒童是貪玩的,是寸步離不開成人照看的孩子,但一入學就不同瞭,除瞭整個活動方式發生急劇的變化外,極為明顯的是他們所處的地位發生瞭變化,人們開始將他們作為社會正式成員對待。在班級裏,他們是集體的正式成員,必須嚴格遵守學校和班級的紀律,如按時上學、認真完成作業等,他們要對自己負責任,要為學校為班集體爭取榮譽。學習是他們的權利,也是他們應盡的社會義務,所以一年級小學生看到自己地位的轉變又高興又自豪,傢長要十分關注孩子這一心理發展,對“入學”給予高度重視。
3.人際關係變化
兒童入學前與傢庭成員的依附關係密切,一舉一動都需要成人指點,獨立性差。
入學後,每天都要離開傢長在學校獨立生活,要在班集體裏作為獨立的一員,認真聽課讀書,要獨立思考,自己完成作業,要自己整理書包,檢查文具書本是否齊全,這些活動都將進一步促進兒童由依附轉嚮更多的獨立,也可以說六七歲是兒童從依附嚮開始獨立生活轉化的重要時期。這一年齡從傢庭成員的縱嚮密切關係,開始嚮學校成員橫嚮關係發展。白天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學校,與老師和同學交往密切,可以說六七歲是兒童社會交往範圍擴大時期。
4.兒童心理上的變化
現代精神分析學派代錶人物之一埃裏剋森提齣瞭“人生八大階段”的分期說。6歲正是“主動對內疚”到“勤奮對自卑”階段的轉摺點。兒童心理上發生重要變化,由過去依賴父母和老師,受“保護”的角色,逐漸過渡到能獨立自主地完成學業、解決生活中的突發事件。
5.生活環境的變化
兒童在入學伊始容易産生焦慮。因為在幼兒園熟悉的老師、小朋友被新的老師和同學取代,容易産生孤獨、焦慮感。小學課堂桌椅的擺放方式也不再是圓圈或半圓式的,而是整齊地朝嚮某一方嚮。
6.師生關係的變化
幼兒園時期所倡導的是“保教並重”,即幼兒園老師承擔著保育和教育的雙重角色,而入小學後,隨著幼兒身心發育不斷完善,保育的色彩逐漸降低,而教育的成分逐漸增加,師生關係發生瞭變化。
由於幼兒園和小學之間存在以上差異,導緻幼兒入學以後齣現種種不適應的行為。這些不適應的行為錶現為,初入小學的兒童往往精神緊張、過度疲勞、身體不適、體質下降、睡眠不足、心理壓力大。不少兒童在學習上、生活上、人際交往上都有睏難。此外,兒童還錶現為自信心不足、容易忘事、情緒不好、厭惡學習等。所有這些不適錶現,需要很長時間纔能轉變過來,這無疑對其心理的發展和學習的成功有害無利。所以,父母不要以為孩子進瞭小學,可以鬆口氣瞭,相反,一定要謹慎地處理好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這一種轉型,配閤學校,做好幼兒園到小學銜接工作,讓孩子盡快地適應小學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
前言/序言
《啓濛之舵:塑造孩子一生方嚮的幼升小關鍵指南》 書籍簡介 一年級,一個承載著無限可能與深刻轉摺的起始點,它不僅僅是孩子學業生涯的開端,更是他們人格塑造、習慣養成、思維啓濛的關鍵時期。在這個“幼升小”的十字路口,孩子的未來人生航嚮,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如何掌舵。本書《啓濛之舵:塑造孩子一生方嚮的幼升小關鍵指南》正是為每一位肩負重任的父母量身打造的行動手冊,它將帶領您深入洞悉孩子在這一關鍵期內心的細微變化、學習能力的萌芽以及社交情感的成長,為您提供一套係統、實用且充滿智慧的教育理念與方法。 本書並非一本空洞的理論堆砌,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實踐經驗總結。我們深知,育兒之路充滿瞭挑戰與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孩子即將踏入小學這個全新環境時,父母內心的焦慮與期待交織,常常不知所措。因此,我們以嚴謹的學術研究為基石,融閤瞭資深教育專傢、兒童心理學傢以及一綫小學教師的多年一綫經驗,精心打磨齣這份指南。它聚焦於“幼升小”這個特定階段,深入剖析這一時期對孩子一生發展所産生的深遠影響,並在此基礎上,為您提供切實可行的教育細節,幫助您在這段至關重要的時期,為孩子的人生播下成功的種子。 第一部分:心之啓航——幼升小的心智與情緒準備 孩子從幼兒園走嚮小學,是一個巨大的身份轉變,也是一次心智的飛躍。他們需要適應新的環境、新的規則、新的同伴以及新的學習模式。這一過程,伴隨著興奮,也可能摻雜著不安與恐懼。本書的第一部分,將著重探討如何引導孩子做好心智與情緒上的準備。 認識新環境,緩解陌生感: 我們將詳細介紹如何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提前瞭解小學的生活,例如參觀校園、與即將入學的同學交流、閱讀與學校生活相關的繪本等。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教會您如何傾聽孩子的擔憂,用積極的語言去化解他們的恐懼,幫助他們建立對新環境的安全感與好奇心。 理解情緒,學會錶達與管理: 孩子的情緒反應往往是直觀且強烈的。在新的學習壓力和社交挑戰麵前,他們可能會齣現焦慮、抵觸、甚至退縮。本書將提供一係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幫助您識彆孩子的情緒信號,引導他們用健康的方式錶達自己的感受,並逐步學習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這包括通過遊戲、角色扮演、故事引導等方式,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處理挫摺、化解矛盾,為他們未來的人生積纍寶貴的情緒智慧。 培養獨立性,邁齣自主的第一步: 小學生活要求孩子具備更高的獨立性。從自己收拾書包、管理學習用品,到獨立完成作業、處理個人事務,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都關乎孩子自主能力的培養。本書將提供具體的建議,如何循序漸進地放手,鼓勵孩子嘗試,並在過程中給予恰當的支持與引導,讓他們在獨立中獲得成就感,為自信心的建立奠定基礎。 第二部分:智之萌芽——學習能力的悄然奠基 “幼升小”是孩子學習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對知識産生初步認知、培養學習興趣的黃金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不應僅僅停留在知識的灌輸,更在於學習方法的啓濛和學習動機的激發。 識字與閱讀的趣味探索: 漢字的魅力,閱讀的廣闊天地,是孩子認知世界的重要窗口。本書將分享一係列寓教於樂的識字方法,如何讓孩子在玩耍中認識漢字,激發他們對文字的好奇心。同時,我們將指導您如何引導孩子愛上閱讀,從選擇適閤的讀物,到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再到與孩子互動式閱讀,全方位地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為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數學思維的初探與啓迪: 數學並非枯燥的數字遊戲,而是邏輯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場。本書將介紹如何通過生活化的場景,將數學概念融入孩子的生活,例如數數、分類、測量、圖形認知等。我們將引導您如何運用遊戲、積木、自然觀察等方式,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力,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受數學的樂趣。 科學探究精神的播種: 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源動力。本書將鼓勵傢長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孩子提問,引導他們觀察,激發他們對自然現象的好奇。我們將提供一些簡單易行的科學小實驗和觀察活動,幫助孩子在動手實踐中學習,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動手能力和初步的探究精神,為日後的科學學習奠定興趣基礎。 創造力與想象力的無限拓展: 孩子的想象力是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本書將強調,在“幼升小”階段,不應過早地限製孩子的思維,而是要通過繪畫、手工、故事創作、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鼓勵他們自由發揮,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我們將提供具體的活動建議,幫助傢長在傢庭教育中,為孩子提供一個自由探索、盡情想象的空間。 第三部分:行之規範——良好習慣養成的基石 習慣的力量,足以塑造一個人的未來。在“幼升小”這一關鍵期,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將對孩子一生的學習效率和生活質量産生深遠影響。 學習習慣的精細打磨: 專注力、時間管理、獨立完成任務,是小學學習的基本要求。本書將詳細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例如通過分段式學習、移除乾擾源等方法。我們將指導您如何教會孩子規劃學習時間,製定簡單的學習計劃,並逐步養成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這些習慣的養成,將為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生活習慣的細緻引導: 規律的作息、整潔的個人衛生、有序的生活空間,是健康成長的基本保障。本書將提供具體的建議,如何引導孩子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我們將分享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以及如何鼓勵他們整理自己的物品,保持學習區域的整潔,從小培養條理性。 社交禮儀與規則意識的培養: 小學是一個小型社會,孩子需要學習如何與人相處,遵守規則。本書將重點探討如何引導孩子學習基本的社交禮儀,例如問候、分享、閤作、傾聽等。同時,我們將強調規則意識的重要性,如何通過生活中的點滴,讓孩子理解規則的意義,培養他們遵守規則的意識,為融入集體生活做好準備。 第四部分:傢之力量——父母的智慧與陪伴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生導師,也是他們最堅實的後盾。在“幼升小”的關鍵期,父母的教育理念、言傳身教以及高質量的陪伴,是影響孩子一生發展的重要因素。 理解孩子,建立信任的親子關係: 每一位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理解他們的個性和需求,是有效教育的前提。本書將引導傢長如何放下預設的期望,真正地去傾聽和理解自己的孩子,建立基於信任和尊重的親子關係。我們將分享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拉近親子距離,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與支持。 言傳身教,做孩子最好的榜樣: 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藍本。本書將強調父母在學習、生活、情緒管理等方麵的示範作用。我們將鼓勵傢長以身作則,展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對學習的熱情,以及解決問題的智慧,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高質量的陪伴,點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陪伴,不是簡單的物理存在,而是心靈的連接與智慧的傳遞。本書將指導傢長如何提供高質量的陪伴,例如放下手機,全身心地投入到與孩子的互動中;如何利用親子閱讀、戶外活動、共同遊戲等方式,增進親子感情,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這種深入的陪伴,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最溫暖的光。 傢校閤作,共築孩子的美好未來: 小學生活是孩子與學校緊密相連的時期。本書將強調傢校閤作的重要性,如何與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及時瞭解孩子在校情況,共同協作,為孩子的成長創造最優越的環境。我們將提供如何與老師有效溝通的技巧,以及如何在傢中為學校教育提供有效支持。 《啓濛之舵:塑造孩子一生方嚮的幼升小關鍵指南》是一本緻力於為傢長提供深度洞察與實用工具的書籍。它所涵蓋的內容,並非為瞭增加傢長的負擔,而是希望能夠點亮您在育兒之路上的迷茫,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和可操作的實踐指導。我們相信,通過這份指南的引領,您將能夠更加從容、自信地陪伴孩子度過“幼升小”這個關鍵的人生階段,為他們的人生航程,播撒下智慧、勇氣與愛的種子,塑造一個影響他們一生、閃耀未來的美好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