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大量详实的案例和深厚的理论,深层挖掘不会表达的原因,打破不会沟通的障碍,帮助你建立强大的表达能力,迅速从不会说到言之有物,从说话枯燥无味到妙趣横生,从“被人说服”到“说服别人”,从少言寡语到谈判高手……帮助你打造属于自己的说话之道,使你在生活中获得幸福感,在工作中获得认同感,成为一个优秀的表达者。
王鹏
自由撰稿人,某语言培训机构高级讲师。
多年以来,他一直从事各行业高端从业者口才技能培训。
本书是作者经过走访节目主持人、脱口秀达人、优秀辩手、谈判专家、企业管理者……汇集而成的有效表达方法、实用的口才理论。
一个人的成功,15%靠技术知识,85%靠口才艺术。
——戴尔 卡耐基
有些人一张口就让人信服,愿意和他做朋友,愿意和他合作,有的人一张口就十分有趣,这些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比那些不会表达的人有优势得多。
——孙易
第一章 懂得礼仪,是会说话的基础
为什么都喜欢讲礼仪的人// 002
选对称谓,说话更得体// 006
最有力量的话语:谢谢 // 010
沉默,说话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014
从开始到结束,在说话中时刻体现尊重// 018
克服自卑,沟通才顺畅// 021
第二章 高效交流的七种武器
说话简明扼要,不做“啰唆先生”// 026
先抛出重点,抓住对方的兴趣点// 030
不要急于表达,要让对方听明白// 034
适时提问,让谈话更有趣// 038
给予满足感,对方更想表达 // 042
谈论共同话题,瞬间拉近距离// 046
第三章 巧妙运用“中国式”说话技巧
有理也要宽容,避免说话苛刻// 052
“难得糊涂”比实话实说更有利// 056
友善相处,不揭他人短处// 060
处事低调,说话切忌炫耀// 064
运用同理心,看准他人情绪再表达// 068
说话讲分寸,不要捅破“窗户纸”// 072
第四章 一切从赞美开始
所谓赞美,就是夸得恰到好处// 078
赞美对方得意之处,迅速成为他人“知己”// 082
背后夸人,最有力量的赞美// 086
运用从众心理,赞美更有效// 090
出其不意的赞美,总是有“额外”收获// 094
赞美要因人而异,切忌“同质化”// 098
第五章 所谓会说话,就是懂幽默
冷场时,就运用幽默 // 104
“自黑”,幽默的最高境界// 108
如何运用幽默式批评// 112
“捍卫形象”的幽默式反击 // 116
幽默式建议更易被采纳 // 120
幽默,高超的沟通艺术// 124
第六章 在职场中,掌握说话主动权
上司犯错时,你该如何说// 130
巧妙说,化解和上司的冲突// 134
委婉地表达,关系更融洽// 138
数据对比,让结论更具说服力// 142
换位思考,让上司更易接受// 146
第七章 酒桌上的说话之道
切忌窃窃私语// 152
摆正位置才能说对话// 156
酒桌上,有些话绝对不能说// 160
巧妙运用“祝酒词”// 164
最关键的是彼此尊重 // 168
有节制地“侃大山”// 172
第八章 关键时刻,学会说“不”
别让不懂拒绝害了你// 178
被触及底线,果断说“不” // 182
没有把握的事,委婉地说“不” // 186
善于用对方的“不足”来拒绝 // 189
巧妙运用“拖延法” // 193
“芝麻换西瓜”式拒绝 // 197
第九章 如何表达,才有说服力
谦卑地说话,人人都爱听 // 202
信心就是说服力 // 206
适当“让利”,使谈判更具诱惑力 // 210
会说话,就是让对方听着舒服 // 214
这些时候,你什么也不要说// 218
常怀感恩心,就是会说话 // 222
第十章 这样说,就能化解困境
“失败”时的说话艺术 // 228
讲出过程,他人才能理解你// 232
做好补救方案,减少失望感// 236
运用数据,更具说服力// 240
承担责任,人人都信你// 244
先抛出重点,抓住对方的兴趣点
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开始听老师讲的时候精神头都很大,理解也比较透彻,到后面越听越糊涂,越听脑袋越大,最后直接是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结果错过了老师讲的最主要的内容。
但是我们可能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听别人讲悬疑故事,或者是鬼故事时,总是能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屏气凝神,生怕漏掉某个细节。
为什么同样是听别人说话,听者的反应会差别这么大呢?
这里的区别就是,讲话者对所讲内容的处理顺序不同。前者按部就班,一板一眼地讲,后者耍了个“小心机”,他先将高潮部分呈献给大家,就是先“爆点”,然后再加以抽丝剥茧似的解释,慢慢地紧紧抓住了听者的小心脏。
我们都知道,一般报纸或者网络媒体,都会根据读者的爱好来拟标题,通常标题就是整则新闻的爆点。而拟标题的人,从不担心读者看了标题,就不看详细的新闻了。因为先爆点,反而会使他人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这个富豪会破产?”“为什么这对明星会分手?”最后老老实实地把整则新闻都看完。
其实,在日常交流上也是如此,一个懂得说话技巧的人,一定要懂得“先爆点”,先激起别人继续听下去的兴趣,抓住听者的心,然后再讲述那些细枝末节,绝不会本末倒置。
小金是一个资深人力资源经理,对员工的培训和鼓励是他日常很重要的一项工作。由于近期经济不景气,销售额下滑,老板决定让他召开一次会议鼓励鼓励大家。
面对垂头丧气的大家,小金说的第一句话竟是:“下个月,我们每位坚持奋斗在第一线的业务员工资将会翻一番!”
听完小金的话,原本耷拉着脑袋玩手机,唉声叹气的同事,一下子来了精神。眼神里写满了疑惑:“为什么会翻一番?”“难道要给我们涨工资?”
面对大家的疑惑,小金娓娓道来:“上个月咱们的同事王伟,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竟然超额完成了30%的任务,拿到了13000元的工资,这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吧?”听完小金的话,大家都纷纷点头。
“这个月,我们会将后期服务成本投入提高2成。这样,在同等条件下,因为顾虑售后的潜在客户就可能会增加2成。”他接着为大家剖析。
“我们的销售方针也作了调整,放宽首次订货款门槛,小额订单就会大批涌进。”大家都在凝神倾听。
“在员工福利方面,公司会对那些整月市场出勤超过23天的给予1000元的奖励,出勤不满23天的则处罚500元。但我相信,我们的员工不可能出现出勤不够的情况!所以,这1000元的奖励肯定会加到工资上的!”
“然后还有……”
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谁也没有玩手机,每个人都竖起耳朵,唯恐错过什么重要的信息。
本来以为1小时的会议,大家会觉得枯燥无味,哈欠连天。没想到在小金这个“高人”的引导下,直到最后一刻,大家也都还意犹未尽。
其实,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人们总是容易记住自己最先听到的话,越往后,大家的注意力就越不集中,当然就会对你讲的话越来越没兴趣了。可以说,只有懂得“爆点”的人才会更快速地抓住听者的心,接下来也会更顺利地说服和感染到别人。
想要做到这点也非常容易,你只要记住一个原则,就是关注对方、直面问题,将最主要、最吸引人的内容放到最前面。
比如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或者向上司汇报时,别人问什么你就回答什么,并且要直接回答结果。
如果对方对你的结果有疑问,并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他就会继续听你讲下去。这时你就可以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条件,以及整个证明过程,并且要谨记,在详细回答原因、条件和过程时,也要遵循这样的条理和顺序,把最主要的放在前面讲,千万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前后不分。
比如,讲话时,多提他们最关注的话题和时事,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修饰和引用,引发共鸣。
再如,在讲话时,为彼此的谈话加点“雷人”的话语和笑料。说出一些出其不意的话语,大家第一时间就会在潜意识中觉得很有意思,你也能立刻吸引住大家的注意力。
总之,先讲“爆点”再开讲是最能吸引谈话者注意的。生活中多多掌握和积累类似方式可以使你讲给他人的话更具吸引力和诱惑力,让你们接下来的交流更加愉悦和顺利。只要灵活利用这些小技巧,就能将你的听者牢牢地抓在手心里。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豁然开朗”。我一直以来对“表达”的认知,就像是停留在“造句”的层面,追求语言的流畅和逻辑的严谨。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表达的本质,是“连接”。它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互动,是建立共识,是传递情感,是引发行动。我记得书中有一个非常打动我的观点,就是“表达是为了让对方‘懂’,而不是为了让自己‘显得’”。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我过去很多不必要的“面子工程”。我曾经为了在他人面前显得“有学问”,而使用大量生僻的词汇,或者滔滔不绝地阐述一些对方并不关心的细节,结果反而让对方感到疏远和困惑。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表达,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用对方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沟通。它需要我们放下自我,去关注对方的需求、情绪和认知水平。当我开始尝试用更简单、更直接的语言,去阐述我的观点时,我发现周围的人都变得更加 receptive。他们愿意听,愿意理解,也愿意与我互动。这种“被理解”的体验,远比“被赞美”来得更有价值。它让我明白,表达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有效的人际连接,从而实现共同的目标。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被赋能”的感觉。我一直觉得,“表达”这件事,似乎是天生的,要么擅长,要么不擅长。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表达能力是可以后天习得和不断提升的。它就像一个系统的训练营,从最基础的“认知”开始,逐步引导我去掌握“方法”,并最终实现“内化”。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主动性”的论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输在表达上”,是因为我们选择了被动,等待机会,或者回避冲突。这本书鼓励我主动去创造表达的机会,主动去分享我的想法,主动去解决沟通中的难题。当我开始带着这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沟通时,我发现我身上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我不再是那个被动等待的听众,而是那个主动影响和创造的人。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的飞跃,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只要我坚持运用书中的原则和方法,我的表达能力一定会不断进步,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成功”这件事。我过去总觉得,成功更像是一个“拥有”的过程,拥有资源、拥有能力、拥有机会。然而,这本书却点明了“表达”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它不是“拥有”的附属品,而是“创造”和“实现”的驱动力。我开始反思,我曾经错过了多少次机会,仅仅是因为我没有能够清晰、有力地表达我的想法,或者没有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建立连接。这本书让我明白,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并非是因为他们拥有比别人更多的东西,而是他们更懂得如何将自己内在的价值,通过恰当的表达,传递给世界,从而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机会。这种“从‘内敛’到‘外显’”的转变,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巨大的潜能。我不再仅仅满足于“知道”,而是开始积极地去“表达”我的“知道”,去“分享”我的“知道”,去“应用”我的“知道”。这种主动的表达,让我与世界的连接更加紧密,也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我开始理解,每一次清晰而真诚的表达,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播种。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对自我认知边界的拓展。我过去常常陷入一种“想太多”的困境。在准备表达之前,我会反复斟酌每一个词语,预设各种可能的反应,结果反而导致我变得拘谨和不自然。这本书的出现,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内心的焦虑。它强调“真实”的力量,提醒我,与其追求完美的表达,不如先做到真诚地表达。我理解到,很多时候,听众关注的并非你是否使用了多么华丽的辞藻,而是你是否真心实意地想与他们交流。当你的内心是坦诚的,你的眼神是真挚的,你的语气是自然的,那么即便是最简单的语言,也能传达出巨大的力量。我尝试着在一些不那么正式的场合,放下那些刻意的修饰,用更接近生活化的语言去表达。令人惊讶的是,我发现自己反而更放松,也更能引起听众的共鸣。他们会对我点头,会露出理解的微笑,甚至会主动提出问题,与我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这种“顺其自然”的表达方式,让我摆脱了对“完美”的执念,也让我更加自信。书中的一些关于“倾听”的观点也对我触动很大。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表达”,不过是自说自话。真正的表达,是建立在有效倾听的基础之上的。当我们用心去倾听对方的需求、情绪和想法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期望,从而给出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回应。这种“听”与“说”的辩证统一,让我对表达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
评分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自我修炼”的手册,它并没有提供那些速成式的“话术”和“技巧”,而是引导我去探索“表达”背后的根源。我逐渐明白,很多时候,“输在表达上”并非是语言的贫乏,而是思想的局限,或者情感的障碍。书中关于“清晰的逻辑”和“真诚的情感”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我过去常常在表达时,思路不清,东拉西扯,让听者一头雾水。这本书引导我去梳理我的思想,明确我的观点,并用清晰的逻辑将其串联起来。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认识到,表达不仅仅是理性的输出,更是情感的传递。当我能够将我的真诚和热情融入我的表达中时,即便是最普通的话语,也能打动人心。我开始尝试在每一次表达前,问自己:“我的目的是什么?我想传递什么?我是否足够真诚?”这种自我反思,让我逐渐摆脱了那些不必要的顾虑和包装,用更真实、更自然的姿态去与人交流。这种“从‘技巧’到‘本真’”的蜕变,让我看到了表达的更大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沟通”的理解。我一直认为,沟通就是“说话”,把我想说的话说出来就行了。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沟通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系统,它包含了倾听、理解、回应,以及最关键的——“同理心”。我之前总是在“说”上面下功夫,琢磨如何让自己的话更动听,更有说服力。但这本书却告诉我,最重要的不是“我说了什么”,而是“对方听到了什么”,以及“对方感受到了什么”。书中那些关于“换位思考”的例子,让我汗颜。我总是习惯于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评价和沟通,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和视角。当我去尝试理解对方的“为什么”时,我发现即使是再尖锐的意见,也可以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这种“从‘自我中心’到‘他人导向’”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沟通质量。我发现,当我真正去倾听和理解对方时,我的表达自然而然地就会变得更加精准和有效。我不再是为了“赢得”争论而表达,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表达。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让我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工作也更加顺畅。
评分拿到这本书,起初是被书名吸引了。《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在表达上》,这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一种“必杀技”,仿佛只要掌握了书中的方法,就能在人生的赛场上所向披靡,赢得一切。我带着一丝好奇和一丝将信将疑的心情翻开了它,心中暗自揣度,这会是一本怎样的“成功学”秘籍?是教我如何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还是教会我如何巧舌如簧、洞察人心?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并没有给我那些看似华丽却空洞的技巧,而是从更根本、更内在的角度去剖析“表达”这件事。它不像某些速成指南,上来就告诉你“学会这三招,让你的发言无懈可击”,而是引导我去思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表达”?它不仅仅是语言的组织和声调的变化,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价值的连接。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并非“输在表达上”,而是“输在思想上”,或者“输在缺乏真诚上”。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人沟通的方式,不再片面地追求“说得好”,而是更加关注“说得对”、“说得真”。它教会我,在表达之前,先要清晰自己的逻辑,梳理自己的观点,甚至深入理解对方的立场和需求。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远比那些表面功夫来得更为深刻和持久。我发现,当我的思想足够清晰、逻辑足够严谨时,即便是最朴素的语言,也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当我的心足够真诚,流露出的情感,自然会触动人心。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过往表达中的不足,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径,让我去修炼自己的“内功”,从而让我的“外功”——也就是我的表达——变得更加强大而有穿透力。它让我明白,优秀并非天生,而是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沟通”有了更深刻的洞察,它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交流,而是一种“艺术”,一种“策略”,甚至是一种“哲学”。我曾经认为,只要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但这本书却让我明白,表达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智慧。它让我思考,如何用更巧妙的方式去传递信息,如何用更有温度的方式去触动人心,如何用更具影响力的声音去改变现状。书中关于“信息架构”和“叙事技巧”的讲解,对我启发很大。我开始意识到,即使是再有价值的内容,如果呈现方式不当,也很难被接受。我开始学习如何将我的想法,组织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如何利用清晰的逻辑框架,让我的观点更具说服力。这种“从‘信息搬运工’到‘内容设计师’”的转变,让我对表达这件事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我发现,每一次精心设计的表达,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回响。它让我看到了,表达不仅仅是“说”,更是“构建”,是“连接”,是“影响”。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洗礼。我一直以为,所谓“表达能力强”就是能说会道,能把一件简单的事情说得复杂而有深度,或者把复杂的事情说得简单而易懂。然而,这本书却打破了我原有的认知框架。它并没有堆砌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 relatable 的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轻易地理解并代入。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讲到如何与持有不同意见的人沟通。我以前总是在辩论中想要压倒对方,用事实和逻辑去证明我是对的,对方是错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或者至少是关系紧张。这本书却教我,在表达不同意见时,首先要承认对方的观点有其合理之处,然后才能温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解释为什么你认为你的方法可能更有效。这种“同理心”式的表达,我之前从未深入思考过。它让我意识到,沟通的最终目的不是“赢”,而是“解决问题”或者“达成共识”。当我放下“辩论”的心态,转而采取“合作”的态度时,我发现事情变得容易得多。原来,即使观点不一致,也可以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找到共同点。这种表达方式,不仅提升了我的沟通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我开始在工作场合尝试这种沟通模式,发现同事们也更愿意倾听我的意见,讨论也更加顺畅。这种从“对抗”到“协作”的转变,让我对“表达”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双向的互动,是建立连接的桥梁。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启示,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表达”与“成就”之间的必然联系,但这种联系并非是肤浅的技巧堆砌,而是建立在“价值创造”的基石之上。我曾一度认为,“表达”只是一个工具,用来锦上添花,让已有的成就更加光彩夺目。然而,这本书让我明白,在很多情况下,表达本身就是创造价值的关键环节。比如,一个拥有绝佳创意但无法清晰表达的创业者,他的创意很可能就此沉寂,无法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一个才华横溢但缺乏有效沟通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或许就只能在小圈子里被欣赏,而无法触及更广泛的受众。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让我看到了那些“优秀的人”是如何通过精准的表达,将他们的想法、他们的产品、他们的服务,有效地传递给目标群体,从而获得认可、资源和机会。这让我意识到,我的许多“未能如愿”的时刻,并非是能力上的绝对不足,而是在表达环节出现了“断点”。我或许拥有足够的知识,拥有足够的热情,但如果我无法将这些内在的东西,以一种清晰、有吸引力、易于理解的方式传递出去,那么这些潜在的价值就很难被发掘和实现。这种“从‘拥有’到‘被看见’”的转变,正是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去思考和实践的方向。我开始更重视那些“将概念转化为语言”、“将想法转化为行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埋头苦干。
评分给力的京东商城一如往常的多快好省让人满意!
评分真心不错,物流超快,快递小哥很好!信任京东,信任东哥!
评分京东的书一直不错,折扣多,送货快,质量也可以
评分包装很好,支持京东,相信京东的努力!
评分一次买了好几本书,能看一段时间了!质量不错!
评分书很好的,质量很不错,是本值得买的书
评分内容用心,包装也十分用心,产品并无损坏,对京东也十分放心。
评分很好。不错。
评分翻看了几页,对提高情商,处理人际关系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