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屆《聯閤文學》小說新人奬短篇小說推薦奬得主。
作品受到阿城、餘華、劉傢琨贊賞。
在平實、細膩的語言下,隱藏著針一般銳利的感受力,去揭示生活的真相。
九篇小說講述的都是平凡人物的生活,但也許人物並不重要,主人公其實正是生活本身,它無形、淡漠,像一場颱風颳過,渺小的人物仿佛被風掃蕩的雜物,但他們又對生活投注瞭那麼多的感情,認定這生活是屬於自己的,哪怕所有的願望都被風吹散瞭。
1983年生於上海,現生活於北京。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新聞學係,此後在媒體及非營利藝術機構任職。作品曾獲第二十六屆《聯閤文學》小說新人奬短篇小說推薦奬。
作者把凡夫俗子寫得太好瞭,把人不敢付齣、不敢承諾的心情寫得太好瞭,也寫得非常真實。
——作傢、評論傢 郭強生
陸茵茵以敏銳的感受力及極簡而樸素的語言書寫當代日常生活及其錶層下的暗湧,在時空的通道裏描摹傢庭關係、兩性關係乃至更寬泛的人際關係甚至“人佛關係”的種種微妙之處,不動聲色地讓人事的變遷、靜默的倒塌或宇宙的玄機自然顯現。日常生活的細節和自然風景在她筆下變得饒有意味,它們在成為人物內心圖景之外化的同時,令讀者在放下這本小說後得以以嶄新的眼光審視自身的日常生活,並為之增添一個形而上的維度。
——作傢、 文化評論人 btr
陸茵茵的這些文字,清洌,敏感、微妙,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冷酷,讀起來曆曆在目,像能見度很高的陰天。
——建築師、作傢 劉傢琨
生日
菩薩
宇宙的玄機
齣差
夜航
迷林
颱風天
零比三
湖
小雅那天關瞭手機。和阿正說,手機壞瞭,先送到維修部看是不是修得好。如果價錢不貴,就簡單修一修,再支撐一陣子。太貴的話,不如直接換新的好瞭。阿正說好吧,你自己看,那過節這兩天就隻有先不聯係瞭。
阿正迴江西老傢。小雅從超市買瞭薯片,餅乾,手撕麵包,罐頭裝隨身帶的杏仁巧剋力,四條毛巾,一黃一綠兩件一次性雨衣。放假第一天,七點起床,把所有東西分門彆類裝進登山包。原來隻打算穿皮鞋的,現在下雨,皮鞋就穿不瞭瞭。翻鞋櫃,找齣一雙大學時經常穿的運動鞋。上班以後每天正裝,以前的鞋子扔在櫃子裏好幾年沒動過。套上,還能穿,隻是看起來比皮鞋肥一圈。
齣門時天上微微下雨。
八點半到汽車站。說好在領票櫃颱等。票是幾天前在網上預訂好的,到瞭櫃颱,報密碼,機器刷刷刷吐齣兩張紙。小雅把票對摺,裝進口袋。離發車還有半小時。
從入口過來一個墨綠的人。上身是墨綠的燈芯絨襯衫,下身是墨綠的褲子。包和鞋子都是黃的,像樹在泥裏滾過一圈。小雅望著他笑。
“等很久瞭吧?”
“嗯,沒有。”
“背這麼大一個包?”
“對啊。”
“裏麵都裝瞭什麼?”
“到那裏你就知道瞭。”
兩個人找到要坐的那班。車還沒來,檢票口鎖著門。顯示屏上流動著幾個血紅的大字。他在長椅上坐下,小雅把包放在他旁邊,隔瞭一個座位也坐下來。
“怎麼樣,還順利嗎?”他問。
“順利。”
“那就好。就是天氣太不好瞭,沒想到會有颱風。”
“是啊。”
確定瞭車和旅館以後,天氣預報纔說颱風就要來瞭。他們準備去山裏住三天兩夜,颱風不多不少,也來三天兩夜。他問她是不是延遲幾天,她想瞭想,說,還是按照原計劃吧。一切都安排好瞭,機會難得。阿正不是每一次過節都迴老傢,他的妻子和孩子也不是常常齣去旅行。今天說手機壞瞭,過兩天還壞著,聽起來就有點奇怪瞭吧。
車快來瞭,檢票口的人越聚越多。小雅去上廁所,迴來的時候,一半的人已經上車。他們也跟著上車找到座位。他記得小雅喜歡坐在窗口,把她讓進去,自己站在走道裏,托著兩隻包塞進車廂上麵的行李架。
小雅說等一等,從包裏取齣巧剋力。鐵罐子哢嗒一聲就打開瞭,哢嗒一聲又關上,像男人抽煙。她自己吃一粒,給他也吃一粒,脫瞭鞋子,盤腿坐在椅墊上。右前方有一雙眼睛老是迴頭看他們,小雅不抬頭,讓頭發遮住自己。等眼睛滅瞭,再輕輕看過去,是一個紮馬尾的農村女人,穿灰濛濛看不齣顔色的衣服,旁邊的座位空著。
一路上小聲聊天,聊纍瞭就把椅背放下,半躺著,閉一會兒眼睛。車近浙江,一幢幢獨立的小房子越來越多,三四層樓,插在田野與田野之間。雨還在下,天色比早晨更暗,他好像睡著瞭。小雅一直望著窗外,有一會兒也想睡,但旅館老闆告訴他們,彆等到終點纔下。快到終點的地方有一個加油站,叫司機停一停,去對麵的路口等開到山腳下的中巴。
他可能覺得冷,動瞭一動,把上車時脫下的外套蓋到身上。有一半遮住瞭小雅的膝蓋。像黑夜籠罩大地,天上沒有月亮,一隻手爬到瞭她的腿上。小雅對著窗外笑起來。外麵的風景沒什麼變化,仍然是房子連著房子。
後來還是睡過去瞭。
半途被一些男人和女人的聲音吵醒,罵司機糊塗,竟然錯過瞭他們要去朝拜的寺廟,對佛祖大不敬。司機火冒三丈,說根本沒人跟他打過招呼,說要在這裏下車。更多的人從不知道什麼地方湧齣來,變成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用更高的音調把理由重復一遍,讓司機開迴去。司機不肯,車子就在原地相持不下,車輪泡在越來越深的積水裏。
“為什麼這些中年阿姨說起話來都一個樣子?”他問。
“不知道。”小雅說。
“你老瞭不會也變成她們這樣吧?”
“你覺得我變瞭?”
僵持終於有瞭結果。那隊人說他們上瞭年紀,很難把行李扛過馬路,去等返程的巴士。司機同意掉個頭,把他們送到馬路對麵。就是一轉身半分鍾的距離。一群人帶著行李走瞭,打頭的那個穿過雨霧,高高舉起一把鮮艷的花束。
*
中巴久等不來,雨把他的背打濕瞭。
他沒帶傘。從沒看見下雨的時候他會撐傘。小雅問過他為什麼,他說喜歡在雨裏走,感覺很自由。好像違抗某種東西的意誌,小小的,但勝利瞭。
“那下大雨呢?”
“下大雨就彆齣門瞭。”
他們撐的傘是超市送的,買兩桶油,瓶身上用透明膠帶粘一把傘。當時阿正說,藍色好看。現在雨太大瞭,水滴穿透雨布,順著傘骨往袖子裏流。
他去路邊的小賣部抽一支煙。
“那個賣煙的說,車很少,有時候一小時也等不到一輛,我們可以坐他的車走。”
“多少錢?”
“八十。”
中巴的車票是每人四元。小雅不說話,握著傘,看雨在遠處造齣的煙。
十分鍾之後,車來瞭。過道上也流著幾條小河。第一排坐著一個扛玻璃的人,淡綠的玻璃,擋住瞭最後幾個座位。“你看,”售票員喊,“我就說瞭不讓你上車,你這樣堵著讓人傢怎麼坐嘛。”“下雨天喂,”扛玻璃的人動瞭動手指,“我也是沒有辦法。”
隻好倒坐在發動機的機蓋上,玻璃裏映齣兩個淡綠的影子。
到瞭旅館,他先往大門裏衝,小雅在屋簷下收起雨傘。三層小樓,和村子裏彆的農傢樂一樣,外麵一個院子,一層是餐廳,二三層住宿。下雨天暗,屋子裏沒有開燈,三個女人坐在一張八仙桌旁,就著天光擇菜。聽見有人進來,都仰起臉,仔細看,是兩輩人。
年輕的那個過來招呼他們。
“雨下得大吧?”
“是啊。”
“訂房瞭沒有?”
“訂瞭。”
她擦擦手,從櫃颱裏麵翻登記簿。
“一個大床房。”
小雅沒迴答,她又喊一遍。
這一次小雅說,“對。”
他踱到門口,靠在門框上看院子裏的雨。
老闆娘把鑰匙遞給小雅。
“二樓,外麵的樓梯上去,走到底最後一個房間。”
沒有問他們要身份證。
房間不大,一張床一颱電視。開門的時候一片黃光,窗簾的顔色。
他去開窗,忽然叫道,“有陽颱。”
窗簾後麵藏著一個陽颱。
“是啊,”小雅說,“訂房的時候看瞭照片,有陽颱的比沒有的貴五十。”
他走過來摟住小雅。
小雅在他脖子裏嗅嗅,像小狗。
“一會兒如果還下雨,我們就坐在陽颱上喝茶看山。”
“好,我帶瞭茶葉。”
把背包打開,最上層放著麵包,底下是兩隻小鐵罐裝的茶葉,一紅一綠。然後是毛巾,雨衣,旅行時用的沐浴套裝,三隻小瓶子,每隻一百毫升。
“你真是什麼都帶瞭。”
小雅笑笑。鄭重其事抖開四條毛巾,兩條鋪在枕頭上,兩條掛到浴室裏。
掩上門上廁所。
他看著枕巾。粉紅色的,整整齊齊蓋住旅館黃白的枕套。右下角綉兩朵梅花,朝著同一個方嚮,像父母那一輩結婚時的嫁妝。
洗手間傳齣衝水的聲音。他走過去。
“小雅。”
沒有迴答。
“小雅?”
小雅拉開門。他候在門口,上去抱著她。
“你乾什麼。”
他不放手,往窗邊挪,伸手把窗簾拉起來。
“等等。”小雅喊。
“怎麼瞭?”
“先下去吃飯吧。”
“為什麼?”
“我餓瞭。”
“等一會兒不行嗎?”
“等不及啦。”
於是下樓吃飯。
……
坦白講,我原本對《星辰的低語者》這類硬科幻作品是抱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它們充斥著我無法理解的物理定律和晦澀的數學模型。然而,這本小說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用極其溫柔和富有詩意的方式,探討瞭宇宙的尺度與人類存在的意義。故事的主綫圍繞著一個偏遠空間站上孤獨的宇航員展開,他接收到瞭一段來自遙遠星係的、無法被現有科學解釋的信號。作者並沒有將重點放在宏大的星際戰爭上,而是著墨於角色在麵對絕對的未知和浩瀚宇宙時的哲學思考。那些關於時間、空間、意識維度的探討,被作者巧妙地融入到角色日常的冥想和發現中,讀起來非但不枯燥,反而充滿瞭宗教般的敬畏感。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沉默”的描寫,在真空的宇宙中,沉默不再是缺席聲音的狀態,而是一種具有重量感和信息量的存在。這本書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宇宙認知的邊角,讓我重新學會瞭謙卑和好奇。
評分我嚮來對那些講述城市生活和人際關係的小說抱有一種溫吞水般的喜愛,而《霓虹幻夢》恰恰滿足瞭我對這種細膩描摹的所有期待。這本書的筆觸輕盈而又帶著一種都市特有的疏離感,它講述的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件,而是幾個在光怪陸離的現代都市中掙紮、尋找歸屬感的年輕人的故事。作者對場景的描繪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那些午夜時分,霓虹燈光如何將濕漉漉的街道切割成迷離的光影,咖啡館裏低語的秘密如何被背景的爵士樂吞噬,一切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充滿瞭電影的質感。我特彆欣賞作者對“孤獨”這個主題的把握,它不是那種被放大的、矯情的悲傷,而是一種植根於現代人內心深處的、無法言說的空虛。角色之間的對話充滿瞭智慧和試探,他們小心翼翼地觸摸彼此的內心世界,害怕一旦用力過度,那些脆弱的平衡就會被打破。這本書不需要你緊綳神經去追逐情節,它更像是一杯醇厚的紅酒,需要你慢慢品味其中迴甘的酸澀與迴味無窮的復雜層次感。讀完後,我好像重新審視瞭自己身邊那些擦肩而過的路人,思考著他們各自藏匿著怎樣一個不為人知的“幻夢”。
評分關於《迷霧之境》的評價,我隻能用“結構精巧到令人發指”來形容。這是一部純粹的、挑戰讀者邏輯思維的“元小說”。作者構建瞭一個看似現實,實則層層嵌套的敘事迷宮。故事的核心人物似乎是試圖逃離一個被設定好的敘事框架的“角色”,他不斷地發現自己行為的重復性、對話的刻闆性,以及周圍世界的不閤理之處。每一次他以為找到瞭齣口,結果卻發現那隻是通往下一層“劇本”的入口。這種“戲中戲”的結構,被作者玩得爐火純青,讓讀者時刻處於一種“我是誰?我正在讀的是真實的故事嗎?”的身份錯位感中。書中對敘事學概念的運用大膽而前衛,它不隻是在講一個故事,它更是在解構“講故事”這件事本身。閱讀過程就像在玩一場極其復雜的密碼遊戲,你必須保持高度警惕,留意每一個看似不經意的細節和自相矛盾之處。雖然對某些讀者來說,這種對現實的解構可能會帶來閱讀上的疲憊感,但我個人非常享受這種智力上的博弈,它迫使我跳齣舒適區,去思考文學創作的邊界在哪裏。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都被擰緊瞭一圈,非常過癮。
評分這本《風暴之眼》簡直是近些年來我讀過的最引人入勝的氣象驚悚小說,沒有之一。作者對於颱風這種自然現象的描寫達到瞭令人發指的細緻程度,仿佛我能透過文字聞到那股帶著鹹腥味的濕熱空氣,感受到空氣中壓力的驟降。故事的主角,一個被生活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氣象站觀測員,在一次史無前例的超級風暴來臨之際,無意中發現瞭一樁隱藏在氣象數據背後的巨大陰謀。書中對科學細節的處理非常紮實,各種專業術語的運用不僅沒有讓人感到晦澀,反而極大地增強瞭故事的真實感和緊迫性。特彆是當那道“眼牆”逼近,所有通訊中斷,人類的渺小在自然的偉力麵前暴露無遺時,那種腎上腺素飆升的感覺,真的隻有親身經曆過極端天氣的人纔能體會。更妙的是,作者沒有將重點僅僅放在災難場麵上,而是深入挖掘瞭人性的復雜麵——在絕境中,到底是選擇自保還是挺身而齣?那個關於犧牲與救贖的道德睏境,在狂風暴雨的背景下被放大瞭無數倍。讀完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感覺自己仿佛也在那場風暴中掙紮求生瞭一迴。強烈推薦給所有喜歡硬核懸疑和自然災難題材的讀者,它絕對能帶給你一場酣暢淋灕的精神洗禮。
評分《古董店的秘密日記》是一本讓人心頭一暖的懷舊之作,它成功地將“時間”這個抽象的概念實體化瞭。故事發生在一個堆滿瞭塵封往事的小小古董店裏,店主是一個話不多,但眼神裏藏著無數故事的老人。小說的結構非常巧妙,每一章都圍繞著店裏的一件古董展開,這些物件——一把生銹的懷錶、一套殘缺的茶具、一張泛黃的明信片——都像一個個時間膠囊,釋放齣它們背後的前塵往事。作者對於曆史細節的考據非常到位,通過這些物件的流轉,我們仿佛親曆瞭二十世紀初到改革開放時期幾個傢庭的興衰榮辱。這本書的敘事節奏緩慢而悠揚,就像老式留聲機裏播放的圓舞麯,每一個音符都恰到好處,不急不躁。我最欣賞的是它對“物我關係”的處理,人會逝去,但他們留下的物品卻帶著記憶的餘溫繼續存在,成為瞭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它提醒我們,我們所處的每一個當下,都將成為未來的古董。對於喜歡曆史、懷舊文學和溫情故事的讀者來說,這是一本值得反復翻閱的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