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罗佩“狄公探案小说”的背景是久远的初唐社会,但讲述方式却是现代的,中国传统文化被浸润在小说的情境中,服饰、器物、绘画、雕塑、建筑等中国元素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在不经意间缓缓流动着,构成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图画,没有丝毫的隔膜感。小说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公案小说,但叙事却完全是西方推理小说的叙事,在整个案件的推演、勘察过程中,读者一直是不自觉地被带入情境中,抽丝剥茧,直到zui终找出答案。这种互动式、体验式的交流方式,是高罗佩探案小说的成功之处,也是至今仍为广大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本书是《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之一种。
《太子棺奇案:高罗佩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五朵祥云》《太子棺奇案》《羽箭奇案》等八部短篇小说,是高罗佩探案小说的精品之作。小说讲述了狄公出任浦阳、汉源等地县令时侦破的8个案件。案件都是寻常的案件,有少妇之死、老秀才被杀等等,但个个曲折、精彩,引人入胜。一个个细节,一个个看似毫无联系的时间,在高罗佩的笔下俨然成了抓住读者心理的法宝。不急不缓中,案件自然发展,真相似乎触手可及,但又无法轻易勘破。在精妙的故事架构和叙事中,随着狄公缜密、精细的探案推理,读者被自然带入。
高罗佩(1910—1967),本名罗伯特·范·古利克(Robert Van Gulik),荷兰汉学家、东方学家、外交家、翻译家、小说家。作为荷兰职业外交官,他通晓英、法、德、汉、阿拉伯、日、藏、梵文等15种语言文字。高罗佩一生著述颇丰,涉及语言、宗教、民俗、美术、文学、音乐等众多门类。他zui为人知的成就,是将狄仁杰的故事翻译成英文,并据此以英文创作了推理侦探小说“狄公探案”系列小说,现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38个国家出版,“狄公”由此成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福尔摩斯”。
胡洋,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言文学系,曾任上海市普陀区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普陀区少儿图书馆副馆长,现为杨浦区和泰爱心服务社综合管理部主管,杨浦区社工协会理事,译有《僧侣殿里的僧侣》《太子宫奇案》等两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通俗易懂,作为一部情节交错的侦探小说,从单纯欣赏的角度来说它就给他很愉快的阅读体验,而其中的中国元素和中国历史让他觉得这部书更有趣了。
——美国小说家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C.Rogers)
摘自“美国的豆瓣读书”之称的Goodreads网站)
《狄公案》是中国“古而有之”的众多公案小说中的一种,历来看的人就不比其“姊妹篇”《彭公案》《施公案》《包公案》来得多。以常理看,高罗佩此时重写《狄公案》,似乎是一件愚不可及、注定要失败的事情。然而,结果却相反,这套系列小说越写越神,畅销世界各地,居然成为当时西方一般读者了解中图文化的一个特殊窗口,影响极大……其心中的《狄公案》读者对象,不是华人,而是洋人。据我看,高罗佩一生能如此成功,可断其是一个极能在关键时刻判断机会、驾驭环境的人。他敏感看出并抓住东西方文化在这一特定点上所聚焦的兴趣落差,熔上述几个“与众不同”于一炉,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才创造出了“高罗佩版”《狄公案》在西方一时家喻户晓的奇迹。
普林斯顿大学博士陈珏
(“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暨历史研究所教授)
现代西方对传播中国文化做出大贡献的人,恐怕要算荷兰人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1967)。高罗佩的英文《狄公案》系列小说(Judge Dee Mysteries)影响远超过任何中国研究著作。非汉学圈子的西方人,了解中国,往往来自《狄公案》。哪怕汉学专家读,也没有“硬伤”败了胃口;而西方大众了解中国,往往是“狄公的中国”,这个中国,是一个多姿多彩相当引人入胜的中国,比起中世纪灰色的欧洲有趣得多。甚至专门家也受狄公小说影响,伯克莱加州大学法学院长贝林教授研究中国法制史,就是从狄公小说入手。
—— 赵毅衡(四川大学教授)
…… ……
正是以上历史学、考古学方面的惊人成就,让高罗佩发现了《武则天四大奇案》等中国公案小说的价值,并选择性地翻译、出版了《狄公断案精粹》。在该书的“译者前言”,高罗佩指出,多年来西方读者所理解的中国侦探小说,无论是厄尔·比格斯(Earl Biggers, 1884—1933)的“查理·张”系列小说(Charlie Chang series),还是萨克斯·罗默(Sax Rohmer, 1883—1959)的“傅满洲系列小说”(Fu Manchu series),其实都是“误判”。真正的中国侦探小说是《武则天四大奇案》之类的中国公案小说。这类小说早在1600年就已经存在,时间要比爱伦·坡“发明”侦探小说的年代,或者柯南·道尔(Conan Doyle,1859—1930)“打造”福尔摩斯的年代,早出几个世纪。而且这类小说多有特色,主题之丰富,情节之复杂,结构之缜密,即便是按照西方的标准,也毫不逊色。然而,由于一些文化传统的原因,迄今这类小说不为广大西方读者所知。他呼吁西方侦探小说作家应该关注这一被遗忘的角落,积极改写或创作以中国古代清官断案为主要内容的侦探小说。1鉴于和者甚寡,1950年,他亲自操刀,尝试创作了以狄公为侦探主角的《迷宫奇案》,以后又费时十七年,将其扩展为一个有着十六卷之多的狄公探案系列。
而且,也正是以上历史学、考古学的惊人成就,让高罗佩在创作这十六卷狄公案时有意无意地融入了较多的中国古代文化元素。“漆画屏风”“柳园图”“朝云观”“紫云寺”“红阁子”,这些书名关键词本身就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风俗画,给西方读者以丰富的中国古代文明想象;而小说中的许多故事场景,如“迷宫”“花亭”“半月街”“桂园”“乐苑”“黑狐祠”“白娘娘庙”“罗县令府邸”,也无疑是一道道风味独特的精神大餐,令西方读者一窥东方建筑。此外,还有许多与案情有关的主题物件,如竖琴、棋谱、毛笔、画轴、香炉、算盘、绢帕,也不啻一件件极其珍稀的古文物展示,勾起了西方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向往。
当然zui值得一提的是,“狄公探案”蕴含的道家思想和诗化手段。在《迷宫奇案》,故事刚一开始,高罗佩就描绘了一个仙风道骨的太原府狄公后裔。他头戴黑纱高帽,身穿宽袖长袍,胸前白髯飘拂,举止谈吐不凡。正是他,讲述了狄公当年在兰坊县任上所破解的三桩命案。之后,故事套故事,小说中又出现了一个鹤发童颜、双唇丹红、目光敏锐的道家隐士,他于狄公断案百思不得其解之际指点迷津。由此,狄公锁定了余氏财产争夺案的真正凶犯。同样高贵、脱俗、飘逸的道家隐士还有《项链·葫芦》中的葫芦老道。同传说中的道家神仙张果老一样,他骑着一头长耳老驴,鞍座后面用红缨带拴着一个大葫芦。小说伊始,在松树林,他不期而至,给不慎迷失方向的狄公指路。接下来,还是在松树林,他协助狄公击退了凶狠歹徒的袭击,让狄公得以完成公主的重托。末了,依旧在松树林,他再遇狄公,自报真名,细述身世,并赠予其大葫芦,然后语重心长地留下嘱咐:“大人,现在您zui好把我忘了,免得将来还会想起我。虽说对于未知者,我只是一面铜镜,会让他们撞头;但对于知情者,我是一个过道,进出之后便了事。”
显然,高罗佩在暗示读者,狄公之所以能屡破奇案,是因为有“高人”相助,而这“高人”并非别的,乃是他所信奉的“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的老庄哲学。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高罗佩也是一个老庄哲学推崇者。在《琴道》的“后序”,高罗佩曾经谈到自己的抚琴体会,认为其秘诀在于遵循老子说的“去彼取此,蝉蜕尘埃之中,优游忽荒之表,亦取其适而已”。接下来的正文,他进一步明确指出:“我认为道家思想对琴道衍变有决定性的优势,或者说,虽然琴道的产生及基本观念源于儒家,但内涵却是典型的道家。”3此外,在《中国古代房内考》中高罗佩也有类似的说法:“道家从自己与自然的原始力量和谐共处的信念中得出合理结论,并固定下来,称之为道。他们认为人类的大部分活动,都是人为的,只起到疏远人和自然的作用,由此产生非自然的、人工的人类社会,以及家庭、国家、各种礼仪、专横的善恶区分。他们提倡回复到原始质朴,回复到一个长寿、幸福、没有善恶的黄金时代。”
……
《狄公案》是中国众多公案小说之一种,但是,随着高罗佩20世纪40年代对《武则天四大奇案》的译介以及之后“狄公探案小说系列”的成功出版,“狄公”这一形象不仅风靡西方世界,也使中国读者看到“中国古代犯罪小说中蕴含着大量可供发展为侦探小说和神秘故事的原始素材”,认识到“神探狄仁杰”,“虽未有指纹摄影以及其他新学之技,其访案之细、破案之神,却不亚于福尔摩斯也”。在西方对中国总体评价趋于负面的20世纪50年代,“狄公探案小说”不仅满足了普通西方读者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西方世界重新认识了传统中国,扭转了西方人眼中古代中国“落后”“野蛮”的印象。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高罗佩对传播中国文化着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学界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将其与理雅各、伯希和、高本汉、李约瑟等知名学者并列为“华风西渐”的代表人士。
高罗佩是20世纪zui为著名的汉学家之一,其语言天赋惊人,汉学造诣“在现代中国人之中亦属罕有”。高罗佩“狄公探案小说”的背景是久远的初唐社会,但讲述方式却是现代的,中国传统文化被润化在小说的情境中,服饰、器物、绘画、雕塑、建筑等中国元素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在不经意间缓缓流动着,构成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图画,没有丝毫的隔膜感。小说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公案小说,但叙事却完全是西方推理小说的叙事。在整个案件的推演、勘察过程中,读者一直是不自觉地被带入情境中,抽丝剥茧,直到zui终找出答案。这种互动式、体验式的交流方式,是高罗佩探案小说的成功之处,也是至今仍为广大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为了让读者能原汁原味地读到高罗佩“狄公探案小说”,体味到高罗佩笔下的中国文化和社会,我社邀请著名西方通俗文学研究大家黄禄善教授组织翻译了这套“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以飨读者。
我社推出的“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以忠实原著为原则,译文更贴近于读者的阅读习惯,且完整保留了高罗佩探案小说创作的脉络,力图打造一套完整的“高罗佩探案小说”全译本。
“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共计十六册(包括十四部长篇,两部中篇,八部短篇),其中收入了高罗佩手绘的地图及小说插图一百八十余幅。书中的插图仿照的是16世纪版画的风格特点,特别是明代《列女传》中的形象。因此,插图中人物的服饰以及风俗习惯均反映的是明代特征,而非唐代。此外,小说中涉及大量唐代官职、古代地名等信息,虽经译者考证并谨慎给出译名,但仍有存疑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愿我们的这些努力,能使这套“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成为喜爱高罗佩的读者们所追寻的珍藏版本。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8年1月
这部作品的阅读体验是极其酣畅淋漓的。它巧妙地融合了古典推理的严谨逻辑与现代惊悚的感官刺激。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作者构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封闭式环境,将所有可能的嫌疑人和线索都圈禁其中,然后用一种近乎残酷的理性去拆解这一切。每一次看似松懈的叙事节奏,其实都是在为下一次高潮蓄力。我必须称赞作者在构建逻辑闭环上的能力,每一个被忽略的小物件,每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接触,最终都被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无懈可击的推理链条。看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刻,那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感,是阅读推理小说最极致的享受,而这本书给予我的远超预期。此外,作者对历史背景的穿插运用也十分高明,它不是生硬地插入百科知识,而是自然地融入到人物的动机和事件的起因之中,使得整个故事的根基无比扎实,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评分这本小说简直是一场文字的盛宴,作者的叙事功力深厚得令人惊叹。从开篇的那个雨夜场景开始,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那种潮湿、阴冷的氛围,仿佛能穿透纸页扑面而来,让人不自觉地缩紧脖子。故事的主线结构精巧,每一次揭露都像剥开层层迷雾,但新的迷雾又立刻升起,节奏的把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特别喜欢作者塑造的那些配角,他们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情感纠葛,绝不是推动情节的工具人。比如那个总是低语的神秘老者,他的几句箴言,字字珠玑,背后似乎藏着更宏大的历史背景,读完后劲十足。而且,作者对细节的描摹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无论是古老建筑的苔藓纹理,还是人物佩戴的古董饰物的年代感,都考据得一丝不苟,让人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时代。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户,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探究那些被时间掩埋的秘密。我光是读到一半,就已经在脑海里构思了无数种可能的走向,但每次都被作者更出人意料的转折所折服。
评分老实说,我刚开始翻开这本书时,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悬疑类作品汗牛充栋。然而,这本书的开场就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近乎古典的叙事张力。它不像现在流行的一些快餐式阅读那样追求爆炸性的开局,而是采取了一种缓慢、内敛的铺陈,像织一张密不透风的网。那种深入骨髓的宿命感和挥之不去的不安情绪,是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内心独白巧妙地结合起来的。作者对心理侧写的运用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主角内心的挣扎、对真相的渴望与恐惧的拉扯,写得极其真实可信。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道德困境时的那种游刃有余,没有简单的黑白对立,每个人物都背负着自己的原罪与无奈。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去回味那些意味深长的对话,它们像刀锋一样精准地切入问题的核心。这本书的文字是很有质感的,读起来有一种厚重感,仿佛捧着的是一部经过时间沉淀的史诗,而不是一本简单的消遣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相当独特,带着一种老派的、近乎散文诗般的韵律感。它更偏向于对氛围和情绪的渲染,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事件的刺激性。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个故事,而是在“体验”一种心境。作者对于光影、声音和气味的捕捉极其敏锐,比如对某个废弃宅邸内陈旧木料散发出的特有霉味,那种描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感官唤醒。这种细腻的笔触,让整个故事笼罩在一层挥之不去的美学忧郁之中。虽然情节推进不算迅猛,但那种缓慢渗透的压抑感,比直接的惊吓更令人毛骨悚然。它探讨的主题也远超一般的悬疑范畴,触及到了人性深处的贪婪、执念与救赎,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久久不能平静,需要时间去消化其中蕴含的哲思。这种文学性和故事性的完美平衡,是很多同类作品难以企及的。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背景要求很高的读者,而这本书在这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答卷。作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去研究那个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阶层关系和文化习俗的。书中所描绘的场景,无论是市井的喧嚣还是贵族的私密聚会,都显得真实可信,充满了时代的气息,仿佛能听见旧时的马蹄声。更妙的是,作者并没有让历史成为束缚叙事的枷锁,而是将其变成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强大动力。很多关键的冲突和误解,都源于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的规则和禁忌。主角的成长轨迹也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他的每一次选择,都折射出那个特定时代的无奈与挣扎。读完后,我不仅沉浸在一个精彩的故事里,还收获了一次微型历史的探秘之旅。这种“在故事中学习历史”的体验,让人感到物超所值,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的层次感。
评分还没看,应该不错。。。。。
评分非常好的书,价格实惠,挺好的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还可以吧?,,,,,,,,,,,
评分新出的狄公案,买了看看
评分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狄公案新版本,非常好,值得收藏
评分物流依然很快,书很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