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说故事”的方式,展现了名苑社区邻里维权与反维权的生活史。从2000年延续至今的维权/反维权行动,在街区邻里生活世界中呈现为“流动着的社会事实和实践着的权力关系”。多元行动力量的互动和博弈实质,是“权力管制逻辑”与“业主自治逻辑”的内在冲突。从“维护物权”到“争夺治权”、再到“要求规则合理化”,邻里行动者以“问题”作为行动展开的逻辑线索;从“集体行动”到“诉讼维权”,邻里行动者用行动塑造着权力、资本、邻里和业主之间的关系边界。
研究发现,业主在维权时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不但数量有限,而且效果难料。业主所能运用的“抗争剧目”也是极其有限的,在貌似多样化的行动策略背后,呈现的是一致的行动逻辑,“法”成为贯穿维权过程始终的中枢,“守法逻辑”构成了业主维权的行动边界。
作者简介
刘威,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先后师从邴正先生、李培林先生,研究社会结构变迁与城市基层治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摘编20余次。荣获全国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百人会英才奖、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等学术奖励,入围“中国青年慈善学人‘竹林计划’”。
在学术上一直以“直面现实的理想者、扎根田野的行动派、激扬文字的社会人”自勉,近年积极投身社会工作实务和社会组织评估,是多家支持型社会组织的理事长、总干事、理事。
目录
上编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第1章 新社区,新社会
第一节 城市“居住革命”的社会学迷思
第二节 业主维权研究意义的再发现
第三节 中国业主维权研究的策略范式
第四节 中国业主维权研究的权利范式
第五节 已有研究的局限及本书的新意
第六节 本书的表述结构
第2章 业主行动研究的邻里生活转向与方法论自觉
第一节 作为街区邻里政治的业主维权行动
第二节 从日常生活场景出发:街区邻里政治的实践域
第三节 “行动者”归来:从纵向控制到水平互动的视角切换
第四节 从他者表述到自我描写:邻里政治研究者的入场与立场
第五节 日常生活的敞开性与“重建”邻里政治研究的想象力
第3章 进入田野:社会的边界与行动者的生产
第一节 “意义空间”:个案概况与进入田野
第二节 “小区业主”:国家赋予的身份及其权利边界
第三节 邻里空间的行动者及其关系边界
第四节 “城堡社区”:国家推动的空间生产及意义转化
中编 业主维权的日常叙事
第4章 问题化成邻里与业主物权维护(2000~2004)
第一节 “美丽的谎言”
第二节 问题化邻里与“家园”营造
第三节 “保卫家园”与业主集体行动
第四节 业主集体行动的策略与边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5章 金权分化邻里与业主治权争夺(2005~2008)
第一节 金权主导的业委会成立过程
第二节 物业公司、业委会演双簧?
第三节 新的物业服务合同是如何签订的?
第四节 邻里反维权场域的营造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6章 依法诉讼与法外行动空间的营造(2009~2011)
第一节 诉讼维权与法律边界的模糊
第二节 诉讼维权揭开的“邻里灰色地带”
第三节 维权与反维权力量的法外斗法
第四节 维权业主的胜利?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7章 争辩选举规则与邻里派系的逆转(2011~2014)
第一节 筹备选举与邻里派系关系重组
第二节 争辩选举规则:自主逻辑与管制逻辑的碰撞
第三节 选举乱象与街道把关
第四节 邻里派系冲突压力下的规则合理化
第五节 本章小结
下编 业主维权中的国家与社会
第8章 业主行动的内在逻辑和互动策略
第一节 业主维权行动的资源限制与守法逻辑
第二节 反维权力量的反制逻辑和分类治理术
第9章 国家塑造的互动边界及其再生产
第一节 从“策略”到“边界”的视角切换
第二节 国家营造的互动边界:机会空间和行动界限
第三节 从“依法抗争”到“作为框架的国家”
第四节 从“发现社会”到“找回国家”
第10章 国家在场与社区邻里政治的二重维度
第一节 以社区居委会为化身的国家在场
第二节 邻里空间的二次动员与群众参与传统
第三节 邻里权力运作的情理逻辑与生活策略
第四节 居住空间的隔离与邻里政治的二元格局
第11章 国家动员与社区参与的“新传统主义”
第一节 西方市民参与的实践形态和理论反思
第二节 中国群众参与的本土经验资源
第三节 后单位时代社区参与的权利关系呈现
第四节 社区居民参与的“新传统主义”
第12章 投资社区社会资本
第一节 社会资本的理论争辩与社区形态
第二节 社区社会资本的历史变迁和转型重建
第13章 构建社区公共物品的多元供给机制
第一节 公共物品供给与集体行动的困境
第二节 社区公共物品“单位供给”的制度实践
第三节 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供给制度变迁
第四节 建构社区公共物品的多元供给机制
第14章 迈向从“多元”到“有序”的基层社会整合
第一节 被遗忘的城市社区秩序
第二节 城市社区秩序的“破”与“立”
第三节 城市基层社会再整合的“结”与“解”
第四节 迈向从“多元”到“有序”的基层整合过程
第15章 结论
第一节 城市住宅业主行动的内在逻辑
第二节 在社区研究中找回“国家”
第三节 转型社会的社会学立场及其底层关怀
参考文献
后 记
前言/序言
序 言
小社区,大社会;小社区,也有大作为。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缩影,还是社会的基石。社区的变动牵动着社会的神经,居民的大事小情联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正如本书的作者在开篇中所说的:当下的城市社区,正在呈现出一副崭新的面貌和巨变的秩序。社区的杂沓纷纭和推陈出新,体现在市场因素的渗透、物业服务的拓展、社区组织的成长、业主身份的彰显、权利意识的觉醒、服务需求的多元化等诸多层面。在这些变化中,城市业主的居住空间和权利关系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幕。它既是社会结构转型和城市开发运动的结果,也是权力秩序变迁和基层社会整合的过程。本书作者的意图在于,从社区着眼,以社区为视角观察中国社会。围绕住房问题的集体行动所呈现的内在逻辑,便是“以小见大”的切入点。
“社区”一词出自滕尼斯的《社区与社会》(亦译作《共同体与社会》)一书。滕尼斯把社区和社会相对而称,正是用“社区”来指称自发形成的共同体状态,而用“社会”称谓复杂的现代社会。具体来说,社区是建立在人们的本能、习惯、共同记忆之上的。社区共同体源自情绪、恋念和内心的倾向,并受到传统的支配、共同语言习惯的长期影响而自觉地保持着自我同一性。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等作为社区的基本形式,是浑然生长在一起的有机整体。用滕尼斯的话说,“社区是一种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是“一种原始的或天然状态的人的意志的完善的统一体”。
与此相反,社会是一种目的的联合体。人们虽然“像在社区一样,以和平的方式相互共处,但不是结合在一起的,而是基本上分离的”,不存在自然、牢固的联结纽带。社会产生于众多个人有目的的思想和有计划的行为,他们预期实现某一特定目的,因而聚合在一起共同行动。滕尼斯关于“社区与社会”的这个“对子”对后来的社会学思想影响深远。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二分概念就发端于此。它也影响到人们对社区的认识,即人们常常把......
制造边界:业主行动与秩序缤纷的社区 [manufacturing boundary:urban house owner]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制造边界:业主行动与秩序缤纷的社区 [manufacturing boundary:urban house owner]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制造边界:业主行动与秩序缤纷的社区 [manufacturing boundary:urban house owner]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制造边界:业主行动与秩序缤纷的社区 [manufacturing boundary:urban house owner]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